標籤:

耶穌所行的神跡之--1--10-醫治伯賽大的瞎子

耶穌所行的神跡之-1-10-醫治伯賽大的瞎子-(完全的醫治)

聖經經文:

馬可福音8章22-26節:

8:22他們來到伯賽大,有人帶一個瞎子來,求耶穌摸他。8:23耶穌拉著瞎子的手,領他到村外,就吐唾沫在他眼睛上,按手在他身上,問他說:「你看見甚麼了? 」 8:24他就抬頭一看,說:「我看見人了,他們好像樹木,並且行走。」 8:25隨後又按手在他眼睛上,他定睛一看,就復了原,樣樣都看得清楚了。8:26耶穌打發他回家,說:「連這村子你也不要進去。」

一.前言:

  今天我們要查考馬可福音的另外一個神跡:耶穌醫治伯賽大的一個瞎子。這個神跡非常特別,怎麼說呢?第一,這個神跡只有馬可福音記載,其它福音書都沒有記載;第二,這個神跡當中有很多頗具爭議性的問題,這些問題大致上可以分為兩類。(我們讀聖經時遇到有疑問的地方,通常就是上帝要對我們說話的地方,我們要求聖靈幫助我們讀懂上帝的心意。)  第一類問題跟耶穌這次的服事場所有關。耶穌這次是私下醫治這位瞎眼的人,而不是公開醫治他。我們之前所查考的神跡中,耶穌通常都是公開進行醫治:耶穌醫治癱子的時候,四個朋友把他從天花板縋下來,耶穌在許多人面前醫治他;耶穌在安息日醫治那位手枯乾的病人,有許多人在周圍觀看,包括法利賽人;耶穌醫治血漏婦人的時候,也是在眾人聚集的場合(以上分別見馬可福音二:1-12、三:1-5、五:21-34)。為甚麼耶穌以前都是在公開場合行醫治,這裡卻把這位瞎眼的人帶到村外,私下單獨醫治他?耶穌好像不太願意公開服事,為甚麼?是不是因為耶穌認為瞎眼的病比較難醫,萬一沒醫好,會很不好意思,所以不想給大家看到?還有,為甚麼耶穌醫治他之後,要他直接回家,不要回村子去宣揚?為甚麼祂那麼不願意讓人知道這次的醫治事奉?  第二類疑問跟耶穌的醫治方式有關。耶穌這次的醫治方式很奇怪,祂是分兩階段完成的。第一次醫治之後,那人只看見人好像樹木行走;第二次醫治之後,那人的眼睛才完全看得清楚。耶穌之前醫治人的時候,都是醫一次就好了,為甚麼這次要醫兩次?是不是耶穌的醫治功力不足,比較不會醫瞎眼的問題,所以需要分兩次進行?還有,耶穌的醫治方式好像很奇怪,怎麼是透過抹唾沫在那人的眼睛上,這樣不是很不衛生嗎?

二.特別的意義:1.這個神跡的特別之處:

可8:22-26節將焦點從瞎眼轉向了對瞎眼的醫治。雖然只有馬可記載了這個神跡,但它與耶穌所施行的其它神跡的不同之處卻在於它是分階段施行的。而且這個神跡在馬可福音的這個地方出現也並非偶然。這個神跡被放在了這裡有特別的意義。

2.兩個階段醫治的特別教訓:

雖然這個瞎子分兩個階段的醫治首先適用於門徒,但這也突出了一個更為普遍的道理。

我們在剛成為基督徒的時候,沒有一個人能完全看得清楚。我們雖然對人生有一種全新的視角,但作為新信徒,我們還在部分地透過老鏡片來看事物。所以說,信仰是一種成長的經驗。而其中的一部分就包括學會更清楚地看待及認識上帝。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我們也將對我們的自我以及對我們的缺點和需要有更清楚的認識。清晰的視覺來自於對聖經的學習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真理的人生。聖經不僅為我們提供了觀察問題的視角,也為我們提供了回饋信息——其它了解聖經的基督徒也會在此過程中幫助我們。

現在的問題是:許多基督徒的真實悲劇之一就是他們滿足於一種部分的醫治。他們的醫治出於各種原因而被抑制住了,他們再也沒有允許耶穌來完成祂的工作。教會中的許多教友對於祂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只有一種模糊不清的認識。他們既看不出他們自己的問題,也看不出這個世界所有的問題。沒有耶穌的第二次觸摸,他們還是看「人像樹木在行走」(第24節)。

今天的福音就是——只要我們願意,祂就能夠而且也願意完成祂對我們完全的醫治!

三.主耶穌服侍人看重每一個人的感受:

耶穌並不是對自己的醫治能力沒有把握,所以不敢公開醫治。我們在所有福音書裡面都可以看見,耶穌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的權柄和能力。祂這次不在眾人面前服事,動機並不是因為擔心自己的能力,而是因為祂很在意這位瞎子可能會有的感受。事實上,耶穌在地上服事人的時候,始終都非常看重每一個人的獨特性以及他內心的感受。例如,耶穌醫治那位長大痲瘋的人的時候,其實,祂可以只說一句話就醫好他,可是祂伸出手來碰觸他,聖經告訴我們:「祂動了慈心。」(見馬可福音一:40-45)動慈心,是祂每一次醫治人的時候都有的態度,祂對人充滿了愛和關懷。耶穌醫治血漏婦人的過程中,把她從眾人中間挑出來,因為祂不只要醫治她的身體,還要醫治她裡面破碎的心(而不是要當眾羞辱她);這位婦人只向耶穌求一杯水,耶穌卻給了她一條活水的江河,祂要她得到完全的平安、全人的醫治(見馬可福音五:21-34)。我們在這些例子中可以看到,耶穌非常關心每一位祂所醫治的對象,祂不只醫治人們的這個病或那個病,祂迫切地想使人得著全人的醫治、完全的愛。  一位醫生不只醫術重要,他對人的愛和關心也很重要,這是好醫師的必要條件。有一位弟兄很不喜歡看醫生,小時候不喜歡,長大了還是不喜歡。他小時候不喜歡看醫生,是因為怕打針,這很容易了解,很多小朋友都會這樣;那麼,他長大以後,為甚麼還是怕看醫生呢?他說:「最主要是因為,我很怕看醫生那張臉。有時候醫生都不太甩人,短短五分鐘就看好一個病人。有些時候,低著頭,根本連看我一眼都不看,就開處方了。」大家是不是也碰過這樣的醫生呢?

「把人當人看」是一位好醫生必備的條件,而耶穌就是這樣一位好醫生,祂知道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按著每個人獨特的需要關心我們。馬可福音八章記載,耶穌醫治這個伯賽大的瞎子的時候,牽著他的手,很溫柔地把他帶到村子外面,單獨服事他。我想這是因為,這個瞎子應該滿內向的;大家想一想,一個很內向的人,視力恢復之後,如果一張開眼就看見有一大群人在看他,豈不是會嚇壞了!耶穌很注意他的感受,所以私下醫治他。

四.主耶穌服侍人卻不求自己的益處:    耶穌醫治人的時候,始終都存著關懷、溫和、謙卑的態度。馬太福音十二章19節引用以賽亞書說,耶穌服事的態度是這樣的:「……不爭競、不喧嚷、街上也沒有人聽見祂的聲音。」耶穌醫治這位瞎子,醫治就是祂的目的,祂並不是把醫治當作手段,用來宣揚自己的名聲。  很多時候,我們為別人做醫治禱告之後,對方若得了醫治,我們都巴不得全世界都知道自己有多了不起;或是趕快把這當作「賣點」,到處宣傳。人容易吹噓自己、宣揚自己,可是耶穌不是這樣。耶穌把這個人當人看,「醫治他」就是耶穌的目的,而不是借著醫治來宣揚自己的名。哥林多前書十三章4-5節:「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求自己的益處。」耶穌就是愛,祂不自誇、不張狂、不求自己的益處,只求被醫治者的益處。  耶穌來到世界上,祂的事奉就是以賽亞書所說的「僕人式的事奉」。祂來地上作僕人,不只作上帝的僕人,也作我們的僕人服事我們。祂服事人的時候,非常注意自己的態度,祂不誇耀自己,而且祂對人的愛非常單純,就像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前書二章4-8節講的:「……不是要討人喜歡,乃是要討那察驗我們心的上帝喜歡」「……從來沒有用過諂媚的話……也沒有藏著貪心……雖然可以叫人尊重,卻沒有……向別人求榮耀;只……存心溫柔,如同母親乳養自己的孩子……不但願意將上帝的福音給你們,連自己的性命也願意給你們,因你們是我們所疼愛的。」媽媽愛孩子的愛通常都很單純,耶穌的愛也是這樣,祂在人身上行醫治,單單就是為了愛對方;為了醫治對方,而不是把它當作宣傳自己名聲的手段。  耶穌是以賽亞書所預言的那位願意受苦服事人的僕人,我們要從耶穌的服事態度,學習怎麼服事人:注意對方的感受,單純地愛他、服事他、溫和地對待他,把人當人。當人經過我們的服事得醫治之後,如果沒有上帝的許可、人的許可,不要去宣傳;甚至有些時候,我們還必須積極地要對方不可宣傳(為了愛的緣故、為了保護對方的緣故,有些疾病或捆綁,最好不要講出去)。

五.耶穌醫治的方式經常是一個過程:

  緊接著,我們要思想第二類問題,也就是:耶穌為甚麼要分兩次醫治他,而且是用吐唾沫的方式?耶穌透過階段性的醫治,傳達一個很重要的信息給我們:很多時候,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的工作,都不是馬上就完成的,而是需要時間、需要過程-包括醫治我們、解決我們的難題、回應我們的禱告。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有信心的禱告就是:禱告一次就好,禱告很多次代表沒有信心;一次到位才完美,按手兩次代表功力不夠。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裡禱告了三次,三次的內容都一樣:「我父啊,倘若可行,求禰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禰的意思。」(見馬太福音廿六:36-44)」耶穌禱告一次、禱告兩次、禱告三次,用的都是一樣的話,難道耶穌沒有信心嗎?耶穌當然不是沒有信心。我們在為人作醫治禱告的時候,常常期待低頭禱告之後,抬頭就可以看見神跡,巴不得禱告一次就完全得醫治;如果禱告之後沒有馬上看見神跡,就會懷疑可能是自己功力不足,或者對方沒有信心,要不然就是上帝有問題。感謝上帝,馬可福音把這個神跡記載下來,讓我們看見耶穌沒有一次就醫好這位瞎子,而是分兩次;這讓我們知道:醫治如果沒有即刻發生,並不代表我們自己有問題,不代表被服事者沒有信心,更不代表上帝不肯。

既然醫治有時候不是馬上實現,而是一個過程,那麼,在為別人求醫治的時候,我們在過程中應該做甚麼?我們應該繼續陪伴他,不放棄。耶穌醫治伯賽大這位瞎子的時候,第一次按手,他好了百分之五十,可以看到人,但是他眼中的人看起來像樹木,耶穌於是第二次為他按手,他就百分之百好了。耶穌按手,代表繼續跟他連結,繼續陪伴他。我們服事人的時候,不只要有作僕人的態度,也要有陪伴、不放棄的態度。耶穌基督,上帝的兒子,祂來到這個世界,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當中,是要清楚地對我們表明上帝的同在和陪伴。耶穌一次、兩次按手在這位瞎子身上,是在向他傳遞一個訊息:「上帝沒有離開你。」既然醫治是一個過程,我們當注意:要堅持到底,不要放棄。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我們的上帝是「既肯,也能」的上帝,我們要做的是不放棄、持續陪伴。

六.耶穌醫治倚靠聖靈,不套公式:

  我們在進行醫治事奉的時候,不只要注意對方的感受,還要體貼上帝的心。耶穌曾經引用以賽亞書,說明祂在地上的服事:「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祂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路加福音四:18)耶穌在地上醫病的時候,不是用祂的神性,而是倚靠聖靈。祂放下上帝的形像,在地上成為人,倚靠聖靈來工作。祂隨時和聖靈保持親密的關係,聖靈要祂做甚麼,祂就做甚麼;祂不只注意人,祂也注意聖靈。  耶穌出來傳道、醫病趕鬼的時候,醫治過很多瞎子,但是祂每一次的醫治方式都不一樣。祂醫治巴底買的時候,立時就醫好了他(見馬可福音十:46-52)。巴底買比較「猛」一點,所以耶穌就用比較「猛」的方法醫治他。可是耶穌醫治這位伯賽大的瞎子的時候,用的是很溫和的方式—--在祂眼睛上抹唾沫,分兩次醫治他。(我們覺得抹唾沫的醫治方式很奇怪,可是在兩千年前,這是醫生常用的方式,對當時候的人來說,很正常。)還有,有一個生來瞎眼的,耶穌怎麼醫治他?吐唾沫、抹泥巴,而且還叫他去西羅亞的池子洗一洗(見約翰福音九:1-7)。  同樣是醫治瞎子,但是耶穌每一次用的方法都不一樣,這告訴我們一件事:耶穌是倚靠聖靈作醫治事奉,而不是倚靠固定的程序,照本宣科。人很喜歡套公式,步驟一、步驟二、步驟三,簡單不費事。可是,我們不要倚靠公式,乃要倚靠那真正可以讓我們倚靠的上帝。當然,我們需要透過研習會,學習醫治事奉的原則和技巧,可是實際服事的時候,不能套公式。我們要倚靠聖靈,了解在這個時間、這個地點,面對眼前這個獨特的人,我們要如何服事他。我們要倚靠聖靈,而不是倚靠公式。耶穌醫治人的時候,不只關心人,也注意聖靈的帶領。

(本文系本人在研讀眾位主內先進著作之基礎上進行整理成稿, 所以不能算是原創, 歡迎主內先進多多善言, 謝謝閱讀與使用! )


推薦閱讀:

重視耶穌給你的呼召:帶領門徒!
世界末日——主耶穌會回來之前的一些情景
信耶穌的攔阻
為什麼要流血獻祭?(領受人:珂萊爾)
《愛慕耶穌》--榮耀秀- 【雅歌集思】

TAG:耶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