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激性高血糖症要點速覽
醫脈通導讀
應激性高血糖症是指個體處於急性應激狀態時,血糖升高的一種臨床現象。傳統觀點認為應激性高血糖症是機體的一種適應性反應,但近年來研究表明,這種急性一過性的高血糖可產生多種有害病理生理影響,很大程度預示病情嚴重性及預後。因而,臨床醫師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應激性高血糖症。
應激性高血糖流行病學特徵應激性高血糖在危重症患者中很常見,特別是重症監護病房(ICU)的危重患者常伴有應激性高血糖。據文獻報道,ICU應激性高血糖的發生率約為43%~50%。Umpierrez等對2030例危重患者的回顧性研究分析,發現非糖尿病患者出現新發高血糖的病死率高於已知糖尿病組,分別為16%和3%。
應激性高血糖的機制
應激性高血糖的發生機制十分複雜,概括的講與胰島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加、細胞因子大量釋放及外周組織胰島素抵抗密切相關。
主要機制包括:(1)糖皮質激素分泌增多。糖皮質激素分泌增多是應激最重要的一個反應,應激狀態下糖皮質素相較平時增加10倍以上,糖皮質激素可促進蛋白質分解及脂肪動員,增加血糖來源;同時減少機體組織對葡萄糖利用,促進糖原分解;糖皮質激素對兒茶酚胺、生長激素及胰高血糖素升糖效應有協同作用。(2)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交感神經興奮和血中氨基酸水平升高促進胰島α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3)兒茶酚胺類激素釋放。(4)胰島素抵抗。應激患者由於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反應性和敏感性降低,出現胰島素抵抗。(5)生長激素水平增加。(6)細胞因子。免疫細胞和其他組織如肺釋放的多種細胞因子也起到重要作用。
應激性高血糖的診斷實際上,目前對應激性高血糖的血糖水平仍沒有一個明確的限定。其非常嚴格的定義為:入院後隨機測2次空腹血糖≥6.9mmol/L,或隨機血糖≥11.1mmol/L可診斷為應激性高血糖。但需排除藥物性高血糖、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急性胰腺炎引起的一過性高血糖、內分泌腫瘤、放療因素等引起的高血糖。
然而,對於應激疾病患者的血糖究竟是既往未發現的糖尿病或糖調節受損,還是目前的應激性因素所致的判斷可藉助HbA1c。由於HbA1c反映了近2~3個月的血糖平均水平,既往有糖尿病或糖調節受損者HbA1c高於正常,而應激性高血糖患者,由於應激是在短期內發生,故HbA1c正常。
應激性高血糖的危害
應激性高血糖與患者病情惡化、應用供給不足、感染、各種併發症以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征等密切相關。高血糖對機體的潛在危害涉及多方面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②感染幾率增加;③腦組織、肝組織與心肌損傷。
應激性高血糖的防治除了積極治療原發病、嚴格控制外源性葡萄糖及正確營養支持外,胰島素治療是關鍵。不過,以下3點應謹記:必須重視應激性高血糖的處理,合適的降低高血糖可以明顯減少急性併發症甚至慢性併發症風險;血糖控制目標應個體化;盡量避免誘發低血糖。
AACE/ADA提出應激性高血糖的控制目標值是危重患者為7.8~10mmol/L,而非危重患者為<7.8mmol/L,餐後應<10mmol/L。
在使用胰島素方面,一般主張:危重患者首選靜脈注射胰島素治療;非危重患者首選皮下胰島素注射治療,但皮下胰島素強化治療不能用於非進食的危重患者;絕大多數不適合口服降糖葯治療;血糖控制應個體化,並嚴密監測血糖,減少低血糖發生;如果可能,應盡量使用胰島素類似物,發揮更好控制餐後高血糖、方便而靈活的給葯與減少低血糖發作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賈春梅,李春學,崔瑩,李勇,吳春雪,郭晉平,宋亞琦. 應激性高血糖發病機制[J]. 河北醫藥. 2011(12).
2.寧英遠,孟作龍.應激性高血糖的診斷與治療[J]. 藥品評價. 2010(19).
3.孫玉紅.應激性高血糖的機制和臨床意義[J]. 社區醫學雜誌. 2015(22).
4.李玉芳,曹偉新. 應激性高血糖及胰島素強化治療[J]. 中國臨床營養雜誌. 2007(03).
5.內分泌代謝病學(第3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轉載請在醒目位置註明來源:醫脈通
推薦閱讀:
※降低餐後血糖有技巧
※「酷愛」喝稀飯?血糖飆升進醫院
※記住啦,控血糖有五個關鍵點
※糖友們,高血糖和低血糖都要防
※釋疑 | 聽說你空腹血糖高?看看是不是這兩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