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宋高宗趙構

趙構(1107年5月21日-1187年11月9日),

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宋朝南遷第一位皇帝,在位35年。趙構為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曾被封為「康王」。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俘徽、欽二宗北去後,趙構於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重建了宋朝,史稱「南宋」。趙構拒絕主戰派抗金主張,隨後南逃至臨安府(今浙江杭州)定都,建立南宋政權。建炎三年(1129年),苗傅、劉正彥藉機發動「苗劉兵變」,逼迫高宗退位,隆祐太后(宋哲宗孟皇后)為穩定局勢,傳旨讓其子趙旉即位,改年號為明受(明授),宰相張浚平復叛亂後,趙旉退位,隆祐太后還政。公元1162年(紹興三十二年)禪位於宋孝宗,自稱光堯壽聖憲天體道性仁誠德經武緯文紹業興統明謨盛烈太上皇帝。淳熙十四年卒,年八十一,葬思陵。謚曰聖神武文憲孝皇帝,廟號高宗。光宗紹熙二年(一一九一),加謚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趙構統治期間,雖迫於形勢以岳飛、韓世忠等大將抗金,但大部分時間重用主和派的黃潛善、汪伯彥、王倫、秦檜等人,並處死岳飛,罷免李綱、張浚、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精於書法,善真、行、草書,筆法洒脫婉麗,自然流暢,頗得晉人神韻。著有《翰墨志》,傳世墨跡有《草書洛神賦》等。

生平:

宋高宗趙構是宋徽宗趙佶的第九子,母顯仁皇后韋氏,生於大觀元年五月乙巳日(1107年6月12日),同年八月丁丑日,賜名為趙構,授定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封蜀國公。大觀二年(1108年)正月庚申日,封為廣平郡王。宣和三年(1121年)十二月壬子日,進封為康王。趙構天性聰明,知識淵博,記憶力很強,他每日能讀誦書籍千餘言,博聞強記。趙構的臂力也很強,史書記載他能拉動一石五斗(約二百斤)力的弓(岳飛能拉動三百斤力的弓)。南宋期間重用黃潛善、汪伯彥、王倫、秦檜等奸臣,迫害打擊抗金將領和忠臣良將,但是在位期間生活比較節儉。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春,金兵第一次包圍開封府時,他曾以親王身分在金營中短期為人質。當年冬,金兵再次南侵,他奉命出使金營求和,在河北磁州(今屬河北)被守臣宗澤勸阻留下,得以免遭金兵俘虜。金兵再次包圍開封時,受命為河北兵馬大元帥(《宋史·本紀》稱趙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宋廷令其率河北宋兵救援京師,但他移屯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繼又轉移到東平府(今屬山東),以避敵鋒。

宋徽宗和欽宗為金兵俘虜北去,他於次年五月初一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成為南宋第一位皇帝。宋高宗是南宋初年投降派的首腦。南宋政權初建,他迫於形勢起用抗戰派李綱為宰相,但不久趕走李綱,同寵臣汪伯彥、黃潛善等奸佞小人放棄中原,從南京應天府逃到揚州,一意享樂。

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舊曆二月,金兵奔襲揚州,他狼狽渡江,經鎮江府到杭州。迫於輿論壓力,他不得不罷免汪伯彥、黃潛善等人。

苗傅和劉正彥利用軍士對朝政的不滿,發動政變,殺了宋高宗信任的同簽書樞密院事王淵和一批宦官,逼迫宋高宗退位,史稱苗劉兵變。

文臣呂頤浩、張浚和武將韓世忠、劉光世、張俊起兵「勤王」,宋高宗得以「復辟」。 他繼續派使臣向金朝乞降,哀訴自已逃到南方後,「所行益窮,所投日狹」,「以守則無人,以奔則無地」,要求金朝統治者「見哀而赦己」,不要再向南進軍。對於抗金戰爭卻不作任何有力的部署。九月,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即率臣僚南逃。十月到越州(今浙江紹興),隨後又逃到明州(今浙江寧波),並自明州到定海(今浙江舟山),漂泊海上,逃到溫州(今屬浙江)。

直到建炎四年夏金兵撤離江南後,他才又回到紹興府(今浙江紹興)、臨安府(今浙江杭州)等地,後將臨安府定為南宋的行在。金兵暫停南侵,宋高宗便抽調精兵鎮壓荊湖 、江西、福建等路的農民起義軍和盜匪,鞏固了自己的統治。他雖然在防禦金兵方面作了一些部署,任命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等人分區負責江、淮防務,但只把軍事部署作為乞降的籌碼,始終沒有收復失地的打算。他把金朝派到南宋進行誘降活動的秦檜引為親信,任為宰相,夥同秦檜加緊進行投降活動,竭力壓制岳飛等將領的抗金要求。

當紹興十年(1140)各路宋軍在對金戰爭中節節取勝時,宋高宗擔心將領功大勢重、尾大不掉,又怕迎回欽宗後自己必需退位,於是下令各路宋軍班師,斷送了抗金鬥爭的大好形勢。

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解除岳飛、韓世忠等大將的兵權,向金朝表示堅決議和的決心。不久,他與秦檜製造岳飛父子謀反冤案,以「莫須有」的罪名加以殺害,遂同金朝簽定了屈辱投降的紹興和議,向金稱臣納貢,以換取金承認自己在淮河、大散關以南地區的統治權。十一月和議簽定後,按金朝規定,秦檜事實上成了終身宰相,宋高宗雖對他日益猜忌,卻仍縱容他專權跋扈,對主張抗戰的臣僚加以排斥和打擊。即使在秦檜死後,宋高宗仍委任投降派万俟卨、湯思退等奸佞小人掌政,堅守對金和議條款,每年除納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外,送給金統治者賀正旦、生辰等的禮物也「以巨萬計」,只要金朝統治者索取玩好,宋高宗立即下令搜訪送去。對其統治區的人民,卻巧立名目增加搜括,使南宋的賦稅名目比北宋時更多,剝削更加殘酷。

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秋,金海陵王完顏亮大舉南侵,宋高宗又想再次逃離臨安府。金海陵王渡江失敗,被部下所殺(見采石之戰)。宋高宗遣使賀金世宗完顏雍即位,準備再次對金議和。宋高宗在當了三十六年皇帝以後,於公元1162年(紹興三十二年)六月以「倦勤」,想多休養為由,傳位給養子趙昚,是為宋孝宗。他自稱太上皇帝。

趙構退位後,自稱不再問朝政,其實也干預一些政事。有一天,他去靈隱寺冷泉亭喝茶,有個行者對他照料得很殷勤,他打量了一番行者說:「我看你的樣子不像個行者。」行者哭著訴說道:「我本是一個郡守,因為得罪了監司,被誣陷降罪,罰為庶人。為了糊口,得來此處投親,干此賤活。」趙構當即說:「我明天替你去向皇帝說明。」回宮後果真對皇帝講了,要復他的職。幾天後他再去冷泉亭,見行者還在,他回宮後在宴飲時便怒容滿面。孝宗 小心翼翼地問趙構為何生氣,趙構說:「我老了,沒人聽話了,那行者的事,我幾天前就同你講了,為何不辦理?」孝宗回答說:「我昨日已向宰相講起,宰相一查,說此人是貪贓枉法,免他一死已經寬大,再要復職實在不行。」趙構卻不顧這些,說:「那叫我今後怎麼再見人,我已經答應他向你求情。」孝宗無奈,只得去對宰相說:「太上皇大發脾氣了,那人即使犯了謀殺罪,你也得給他復職。」宰相只得照辦。

趙構政治上昏聵,然精於書法,善真行草書,筆法洒脫婉麗,自然流暢,頗得晉人神韻,明代陶宗儀《書史會要》稱:「高宗善真行草書,天縱其能,無不造妙。」其書法影響和左右了南宋書壇,後人多效法其書跡。

淳熙十四年十月乙亥日(1187年11月9日),趙構病死於臨安宮中的德壽殿,時年八十一歲,謚號聖神武文憲孝皇帝,廟號高宗。趙構死後,棺木未下葬,直到淳熙十六年(1189年)三月丙寅日,才下葬於會稽之永思陵。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加謚號為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泥馬渡康王

版本一

,在山東肥城一帶,有一個神話傳說:北宋末年,時為康王的趙構赴金營為人質,金兵押其北上,途中趙構脫逃,逃至磁州時,夜宿崔府君廟,夢神人告知金兵將至,趙構驚醒,見廟外已備有馬匹,遂乘馬狂奔。這匹馬居然載著趙構渡過黃河的一條支流,過河後即化為泥塑之馬。

金兀朮追擊康王到了夾江邊,康王的馬跳入江中,原是浮在水面上的,兀朮為何看他不見?因有神聖護住,遮了兀朮的眼,故此不能看見。康王騎在馬上,好比霧裡一般,那裡敢開眼睛,耳朵內但聽得呼呼水響。不一個時辰,那馬早已過了夾江,跳上岸來。又行了一程,到一茂林之處,那馬將康王聳下地來,望林中跑進去了。康王道:「馬啊!你有心,再馱我幾步便好,怎麼拋我在這裡就去了?」

康王一面想,一面抬起頭來,見日色墜下,天色已晚,只得慢慢的步入林中。原來有一座古廟在此。抬頭一看,那廟門上有箇舊匾額,雖然剝落,上面的字仍看得出,卻是五個金字,寫著「崔府君神廟」。康王走入廟門,卻發現一馬槽,槽內卧著一匹泥馬,顏色卻與騎來的一樣。又見那馬濕淋淋的,渾身是水,暗自想道: 「難道渡我過江的,就是此馬不成?」想了又想,忽然失聲道:「那馬乃是泥的,若沾了水,怎麼不壞?」言未畢,只聽得一聲響,那馬即化了。康王走上殿,向神舉手言道:「我趙構得神力保佑!若果然復得宋室江山,那時與你重修廟宇、再塑金身也。」說了,就走下來,將廟門關上,旁邊尋塊石頭頂住了。然後走進來,向神廚里睡了。這便是「泥馬渡康王」的故事,當地老百姓為了紀念此事,將這條河取名為「康王河」。

版本二

北宋靖康三年,金軍攻破東京汴梁後,擄徽、欽二帝北撤。時金國完顏皇帝降旨,將二帝幽禁於北國五國城不得釋放。隨即又派四太子會斡離不南侵。會斡離不起胡兵十萬,從太原進發。哨馬報至中原,百姓如驚弓之鳥,四下逃生。金軍行至河北真定,會斡離不聽聞自宋朝二帝被俘後,朝臣們推舉康王趙構主持朝政,便生一計,預派人向康王下書,讓他到軍中議和,方肯退兵。不然,大軍再抵汴梁,寸草不留。康王接書後十分慌亂便於朝臣協商,有一奸臣名王雲,本為金國內奸,花言巧語力勸康王為社稷蒼生前去議和。那康王生性柔懦,無決斷便聽信了王雲之言,不顧其他朝臣的勸阻,命王云為副使,和他一起前去議和。臨上車時,康王想想不對勁,又不想去。王雲則仗金人之勢,又以彼強我弱為借口,脅迫康王上車,更無君臣之禮,送行的大臣們一個個恨得牙根痒痒的。一行人走到相州時遇到宗正少卿宗澤,宗澤是抗金名將,岳飛的老師。宗澤聽說康王要去金營議和,知道是鴻門宴,便攔住康王勸以要害。王雲還想再次脅迫,被宗澤率軍殺死。康王方如夢初醒,趕忙調轉馬頭就跑。會斡離不開始聽王雲密報,知道康王上當還洋洋得意,不久聽哨馬來報說王雲被宗澤所殺,康王跑了。後悔不已,急忙率軍來追,不想被宗澤攔住,兩軍一通廝殺。康王則馬不停蹄,不回汴梁直往南跑,他知道金軍勢大,汴梁經歷一番戰火後是守不住的。這一路換馬,一直從黃河邊跑到了長江邊,金軍衝破了宋軍阻攔,也馬不停蹄向南追來。康王到了江邊,馬已累死,只得先找個地方歇腳。向逃難的百姓們一打聽才知道到泰興縣。當時泰興縣還沒有西鄉的過船、蔣華、大生等鎮,長江緊挨著縣城。因為早就聽傳金兵要來,縣官及大部分百姓早就逃過江去了,留下了一座空城,只有城中的一座小寺院還有二個留著看廟的老僧。寺院門前有兩匹泥塑的馬,看匾額名叫「圓悟堂」。康王走了進去,也沒人招呼,精疲力盡的他一屁股坐在大殿的蒲團上稍作喘息。回過神來後,他環顧四周,只見彩塑的佛菩薩像莊嚴華麗,牆上壁畫精美絕倫,便生了歡喜愛慕之心。於是撩起衣袍跪倒在佛像前暗暗祈禱,懇求佛菩薩保祐他脫此大難,日後若登大寶必定重整河山、保境安民,重修廟宇,再塑金身。發此願後,便倒在了蒲團上呼呼大睡。少時近二更時分,金兵數十鐵騎搶入寺來,舉起火把,四下搜尋。康王驚醒,忙躲於佛像身後,瑟瑟發抖。一會兒,聽見有人說,只有兩個老和尚,其他什麼人也沒有。一定是過江去了,快追!金兵們急忙擁出寺院上馬走了。康王始安下心來,躺在佛像身後朦朧欲睡。忽然聽見耳邊有人大喝:「快起來上馬,追兵又來了!」康王嚇得跳了起來,茫然說道:「馬已累死了,叫我如何跑得過金人鐵蹄!」那聲音又說:「已備下馬了,大王只顧快馬加鞭,不要猶豫了」。康王急忙跑出寺外,只見星光下,果然有匹馬打著響鼻立在台階旁。於是抽身上馬加上三鞭,疾向城外狂奔。天未明,已至江邊,只見江水滔滔,大浪拍岸,無船無渡,兩眼一黑,差點暈了過去。身後已見火把點點,耳聞馬蹄噠噠,向江邊移來,已是窮途末路,生死關頭。驚慌之下,提起韁繩,向馬屁股上狂抽一鞭,欲跳江自盡。只見那馬長嘶一聲,跳入濤濤江水中,康王一閉眼,只覺得周圍濤聲陣陣,水響隆隆,不時有水珠打在臉上,也不敢睜眼,只得聽天由命。約過一個時辰後,聽見水聲變小了,心想莫不是已到了陰曹地府?壯著膽子睜眼一瞧,人馬俱已站在了江岸上。康王定下神來,一看已到了對岸,佛菩薩相助,便鬆了一口氣,下馬朝江北遙拜,再牽馬時,只見馬僵立不動,定睛一看,原來是泰興圓悟堂前的一匹泥馬。康王趕忙又跪下朝渾身是水的泥馬拜了三拜,起身離去。

行至一村,覺得腹中飢餓,便向村民討點吃的,順便一打聽方知已到武進縣界。那村民告訴他,幾個時辰前有幾十個胡人騎著馬在追一個人,還向他們打聽康王的下落。村民們知道被胡人追的一定是好人,於是哄他們說康王已過去兩天了,那些胡人聽了跺著腳著說,可惜、可惜,便搶了船回去了。康王趙構一直逃到臨安,果然即位成了皇帝,廟號高宗。安頓下來後,他專門派人到江北泰興縣重修了圓悟堂,賜名「慶雲禪寺」,一直相承至今。

元懿太子趙旉(1127年—1130年),又名趙敷,是南宋高宗趙構唯一的兒子,母親為潘賢妃。宋高宗對他格外疼愛。1129年3月5日趙敷登基繼位,從即位到退位共計26天。後因宮女的疏忽,驚嚇而死,年僅三歲。

趙旉,也作趙敷,即宋簡宗、正安帝,宋高宗趙構的獨子,母潘賢妃。

建炎元年(1127年)六月,趙旉生於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拜為檢校少保、集慶軍節度使,封魏國公。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南下,高宗趙構從南京(今河南商丘)逃到臨安府(今浙江杭州),苗傅、劉正彥藉機發動叛亂,逼迫高宗退位,做太上皇。3月5日,隆祐太后(宋哲宗孟皇后)為穩定局勢,傳旨讓趙旉即位,改年號為明受(明授),自己垂簾聽政。4月1日,幾經周折後,宰相張浚殺死劉正彥等人,叛亂被平息。趙旉退位,隆祐太后還政。從即位到退位共計26天。

叛亂被平息之後,趙旉在從揚州回到臨安的途中發了高燒,一個宮女走路不小心絆到了地上的爐子,發出巨響,將趙旉嚇死,趙旉時年三歲。

宋高宗和潘賢妃傷心的死去活來,哭了整整3天,將宮女和保姆一併處死,追封兒子趙旉為「元懿太子」。

之後宋高宗並未生育其他的兒子。

  後宋韓林兒追謚趙旉為「宋簡宗靖文元懿殤孝皇帝」。


推薦閱讀:

岳飛與趙構的「雙人舞」…
謀殺岳飛的主凶之一宋高宗趙構
宋高宗趙構為何那麼早退位
揭秘:宋高宗趙構對金政策上為何是堅定的主和派?
趙構為什麼要罷免岳飛、韓世忠

TAG:趙構 | 宋高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