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拒絕接受諾貝爾獎的三位作家

拒絕接受諾貝爾獎的三位作家 呂迎春 《世界文化》編輯部 天津 2007.2 亞洲 中國 《世界文化》 圖片Image

原文原文 拒絕接受諾貝爾獎的三位作家

蕭伯納:幹嘛要在一個老頭子的脖子上繫上一個金鈴

蕭伯納(1856—1950),英國傑出的現實主義戲劇家,被認為是繼莎士比亞之後最偉大的劇作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有名的幽默大師之一。他用幽默諷刺的手法創作了大量的社會問題劇,代表作有《華倫夫人的職業》、《巴巴拉少校》、《真相畢露》等。魯迅對蕭伯納十分欣賞,說他在作品中「撕掉了紳士的假面」。

1925年,諾貝爾文學獎降臨到他的頭上。當70歲高齡的蕭伯納接到瑞典文學院以「他那些充滿理想及人性的作品——它們那種激勵性的幽默常常蘊含著一種高度的詩意美」的評價而獲得大獎的通知時,他沒有像往屆的獲獎者那樣欣喜若狂,而是出人意料地表示出一種冷漠的態度。他非常幽默地說:「幹嘛要在一個老頭子的脖子上繫上一個金鈴?這件事情我實在有點想不通,我想我之所以獲獎是由於我今年沒有寫出半個字。」從這位大師的幽默感中,我們可以窺見他對於諾貝爾文學獎的態度。據說,蕭伯納對其他榮譽和頭銜也是這樣,他始終認為,追求名譽和頭銜有損於自己的人格。

一位朋友對他說:「親愛的蕭,你這樣做是不行的,瑞典文學院要獎勵你,你卻以侮辱來回報他們,將諾貝爾文學獎像小石子一樣丟進波羅的海。」在朋友的勸說下,蕭伯納最終收下了得獎證書,但那筆高達6500英鎊的獎金卻沒有領取——他用獎金建立了一個英瑞文化基金會,以獎勵和扶持本國的青年作家。

蕭伯納沒有去斯德哥爾摩領取諾貝爾文學獎,卻於5年後,訪問了十月革命後的蘇聯;緊接著於1932年,他又來到中國訪問,在上海會見了宋慶齡、蔡元培、魯迅等人,並和他們建立了誠摯的友誼。

帕斯捷爾納克:我不得不拒絕此項獎頒贈於我

帕斯捷爾納克(1890-1960),前蘇聯著名作家。他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著名的畫家和哲學家,母親彈得一手好鋼琴。

1958年,在前蘇聯盛傳《靜靜的頓河》的作者蕭洛霍夫將奪得該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時,瑞典文學院卻將它頒給了一位不受前蘇聯政府和文學團體歡迎的詩人、作家帕斯捷爾納克。

帕斯捷爾納克獲獎的作品是他的帶有一定自傳性質的長篇小說《日瓦戈醫生》。這部作品的故事發生在十月革命後的1918年,出生富家的日瓦戈醫生原來在沙皇軍隊中服務,十月革命後,他被紅色政權遣送到遠離莫斯科的烏拉爾,在烏拉爾又遭到紅軍游擊隊的「綁架」,被迫在游擊隊中為紅軍服務。最後他歷盡艱辛,逃回莫斯科,而此時,他已是妻離子散,莫斯科在他眼中是一個「陰沉、飢餓、黑暗的莫斯科」。有一天,他在電車上意外地發現在戰爭年代結識的情人從人行道上走過,他慌忙跳下電車去追趕,不料卻導致心臟病發作,倒斃在街頭。

這部小說由於對十月革命和前蘇聯社會流露出懷疑和反感的傾向,被蘇聯各出版社拒絕發表。1957年11月,帕斯捷爾納克請人翻譯成義大利文在義大利發表。不久,該作品就被譯成了英、法、德、瑞典等多國語言,在世界各地出版。與此同時,前蘇聯文學界則對這部小說進行了嚴厲的批判。

瑞典文學院的常任秘書厄斯特爾林評價這部作品有「一種強烈的愛國精神貫穿全書,毫無空洞的政治宣傳的色彩。……我真難以相信,蘇俄竟會禁止這麼偉大的作品在它的誕生地出版。」但是,瑞典文學院在頒發給帕斯捷爾納克諾貝爾文學獎的評語中,卻隻字不提《日瓦戈醫生》的書名,而只是籠統地寫道:「由於他在現代抒情詩和俄羅斯小說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帕斯捷爾納克在頒獎儀式舉行之前,用法文給瑞典文學院發了一份電報:「由於考慮到對此項榮譽的用意所作的解釋,我不得不拒絕此項獎頒贈於我,而我也不配榮獲此項獎。請你們不必誤會,請勿因我自願拒絕而不快。」儘管如此,瑞典文學院仍然按照既定計劃把帕斯捷爾納克的名字列入了獲獎者的名冊之中,那筆巨款也按規定存入諾貝爾的基金中。

獲獎消息傳到前蘇聯後,在全國引起了軒然大波,帕斯捷爾納克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和威脅,甚至有被開除國籍的危險。帕斯捷爾納克被迫終止了創作,兩年後,在莫斯科鬱悶病死。那一年,他70歲。

1986年6月,在第8次前全蘇作家代表大會上,大會主席正式宣布,為帕斯捷爾納克恢複名譽。而此時,帕斯捷爾納克已離世26年了。

薩特:謝絕一切來自官方的榮譽

讓·保羅·薩特(1905—1980),法國當代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和社會活動家。

薩特的父親是一名海軍軍官,在薩特1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隨母親一直住在外祖父家。薩特16歲時進入巴黎高等師範學校學習哲學,畢業後當過多年的中學教師。

1938年,薩特發表了長篇小說《噁心》,在這部作品裡,主人公羅康丹是一個典型的存在主義人物,他感嘆道:「一切都毫無道理,這花園,這城市,以及我自己。一旦你認識到這一點,就會使你反胃,暈頭轉向,這就是『噁心』。」在這部作品裡,呈現在讀者眼前的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虛無的。這部小說為薩特贏得了很高的聲譽,從而奠定了他在法國文學界的地位。

薩特在哲學領域的扛鼎之作是1943年發表的《存在與虛無》。這部著作的思想體系和小說《噁心》所表現的思想主題基本是一致的,它強調人生「存在先於本質」,人生的課題就是選擇,而這種選擇是絕對自由的。薩特所宣揚的這種存在主義思潮,由於迎合了飽受戰爭之苦的知識分子對自由的強烈渴求,在20世紀40年代風靡一時。

薩特還是一位非常活躍的戲劇家。他從1943年開始,陸續發表了《群蠅》、《密室》、《骯髒的手》、《死無葬身之地》、《恭順的妓女》等劇本,在這些作品中,他為劇中人物同樣注入了存在主義的思想。

1964年,當薩特發表了別具特色的自傳《文字生涯》後,瑞典文學院決定授予他該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理由是:「由於他那思想豐富、充滿自由氣息和探求真理精神的作品已對我們時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可是,這位具有奇異思想的作家,在沒有任何外界壓力的情況下,即刻向全世界發表了一個聲明,拒絕接受此項桂冠。他的理由也很簡單:「謝絕一切來自官方的榮譽」。他認為自己取得的成績已經「隨風而去」,只有「未來在吸引他」。

在薩特拒絕領獎的聲明中,還有一段話頗令人費解,他提到了1958年第二位拒絕領獎的蘇聯作家帕斯捷爾納克,他認為把獎項頒給一部在國內禁止而在國外發行的作品,是非正常行為,對《靜靜的頓河》的作者蕭洛霍夫未能獲獎感到遺憾。這個聲明含蓄地表達了薩特對諾貝爾文學獎評價標準的指責。

不知是不是薩特的這番聲明起了作用,第二年(1965年),瑞典文學院就把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蕭洛霍夫。有人說,這是為了彌補1958年頒獎的過錯,但在兩份提交瑞典文學院的研究報告中,除了對蕭洛霍夫的煌煌巨著(四部)《靜靜的頓河》極力推崇外,仍然沒放鬆對帕斯捷爾納克的讚頌:「無論從抒情詩的造詣上,還是小說的成就上,帕斯捷爾納克都要顯得優秀些。」

薩特於1980年4月15日去世,時年75歲


推薦閱讀:

商務談判中如何拒絕對方
如何拒絕12星座
拒絕反季催熟!教你按正確的月份吃水果, 趕緊收
如何委婉地拒絕朋友的借錢?
周潤發終身拒絕合作成龍,採訪直言不諱:我們不是一類人

TAG:諾貝爾獎 | 作家 | 拒絕 | 諾貝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