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想不到,渣男之所以成為渣男,原來與母親有關
1
在諮詢室,小莉痛苦地告訴我,她最近遇到一個渣男。
她說,遇到這個男人是在一個交友網站舉辦的相親晚會上。交往半年,男友對她很體貼,也很溫柔,她認為自己遇到了Mr.Right,兩人開始籌辦婚禮。有一次男友臨時下樓拿快遞忘帶手機,她幫男友接了個電話,發現男友除她之外居然還有其他女人。
當小莉向男友質問,男友辯解,說自己很愛小莉,並發誓與其他女人斷絕往來。
小莉說自己是個很粘人的女孩子,男友似乎很不喜歡這一點,總是與她保持一個距離,若即若離,甚至有時會突然消失一段時間,這曾讓她很痛苦,但還是包容了對方,直到這件事發生。
她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2
從小莉男友身上,可以看到典型迴避型人格的關係模式。
當一個孩子在1歲半到3歲時,會從對母親的完全依戀開始有一定自我意識,轉而向周圍世界進行探索。一方面,孩子會嘗試越來越多地離開母親身旁,去證實自我的獨立性;另一方面,由於對未知世界的恐懼和離開母親懷抱的不安,孩子又會感到不安,渴望安全感。
如果母親因恐懼過於呵護孩子,或懼怕孩子離開自己,總是限制孩子的活動,對孩子呵斥「不行,回來,停止……」孩子的反應通常有兩種,一是拒絕回到母親身邊,與母親保持距離;或者即便身體回到母親身旁,在情感上卻與母親保持距離。
3這類孩子長大後形成迴避型人格。
擁有迴避型人格的人在關係中,無論是身體還是情感都與他人保持一定距離,對家庭生活比較淡漠。當他們有對親密關係的需求,或感到自己會遭受遺棄、拒絕,關係受到威脅,便會走出自己的空間去悅納對方。在感受到對方的親密需求和渴望時,便會感到獨立感被威脅,乾脆逃避重新回到自己的小天地中。
我們所說的對關係極不負責的渣男,則是另一種類型的逃避型人格。他們象兒時渴望母親的關注一樣,渴望異性的愛。一旦得到愛,他們又會產生被消融、吸附、被控制,喪失獨立感的恐懼,選擇逃離。對依戀的渴望讓他們繼續尋找另一段關係。
對於探索期的孩子,母親所能做的就是讓孩子在安全的範圍內活動,遠遠地注視孩子去玩耍探索,當孩子有需要時不失時機地出現在孩子身邊。
如果在1歲半前的依戀期里,母親不能滿足孩子的依戀需求;在之後的探索期里又限制孩子的探索欲求,試圖控制孩子的行動,她就很可能造就了一個在成人後對感情不專一的「渣男」。
推薦閱讀:
※為什麼你的男友總是渣男?
※為什麼總會有女人明知遇到的是渣男還念念不忘?
※劈腿渣男為什麼來問我過得好不好?
※男人的渣和幼稚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