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陶陶媽寫的《我的中醫育兒之路》

轉發陶陶媽寫的《我的中醫育兒之路》 2014-09-23 08:54閱讀: 從最初在網上偶然看到楊爸的博客,到現在有大半年的時間了。了解並接受中醫育兒觀念才發現以前的一些做法真的很荒唐,說相見恨晚也不為過,如果能早點接觸中醫育兒,孩子或許能少遭點罪。回顧一下女兒的變化,我覺得基本還是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吃喝拉撒睡基本正常,精神頭也不錯。我知道她的腸胃還是不太好,因為還是比較瘦小,肌肉鬆,大便比較臭,吸收不好。也想過調理,但一來沒找到好的中醫,二來我覺得只要干預就有風險,不如保守點讓其自己恢復著看。也曾買來小兒推拿書自己看著學,但沒堅持下來,因為擔心自己辯證不清。這半年,陶陶有過兩次高燒,39.5,扁桃體皰疹,大夫讓輸液,我堅持推拿,期間高燒反覆,頂住家人壓力還是堅持沒讓輸液。脾胃的恢復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過程,我得有耐心,也得堅持。我感觸最深的是現在我周圍了解中醫育兒的人太少,總感覺自己孤軍奮戰,別人還覺得我特立獨行。家人和周圍的人卻還是不太接受我的育兒方式,認為我太極端,而且這也不給孩子吃那也不給孩子吃,導致孩子長不胖。尤其是孩子生病的時候,也是家庭矛盾最激烈的時候,開始老公和婆婆都認為我不給孩子打針吃藥會耽誤病情,現在能稍稍接受推拿和我了解的一些處理方式,比如熬的蔥白淡豆豉水。即便這樣,可能是太關注孩子了吧,再加上我本來身體也不是很好,還要上班,我經常感到精力不夠。幾乎每次孩子生病都伴隨激烈的家庭矛盾,我最疲憊的就是跟家人做思想工作,尤其是老公,一看到有點不對勁就抓狂,有時真是心力交瘁。下面是陶陶成長的一些記錄,也是我接觸和實踐中醫育兒的經歷。從春節前的發燒說起臘月二十四寒假正式開始,我很開心,終於可以全天候在家陪陶陶了。誰料晚上感覺不太對勁,量體溫,37.6,考慮下午和晚上吃得較多,對比之前在網上看的楊爸文章里的癥狀,疑為積食,給服四磨湯口服液。夜裡溫度繼續升高,睡得不踏實,老醒,抱起拍拍又睡。因為看到孩子的癥狀跟積食很符合,再加上之前看到那片有關發燒處理的博文,我這次表現得很淡定,連體溫也不量。老公受不了了,非要量體溫。一量38.8,很著急。那時我已經看了很多楊爸博客里的文章,對比孩子癥狀,還想著是積食(符合大便前頭干、高燒、手心燙等三條),等拉出粑粑來就好了。一直到第二天早上也沒拉,我更堅信是積食,所以想在家再觀察觀察,老公一聽我不讓去醫院就上班去了。(生氣走的,不管了,臨走還撂下一句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燒出來事你負責)我先給中醫院的一位專家打了電話,拉肚子曾看過一次,給的名片,還是本地的名中醫。專家說高燒可能是病毒感染,最好抱醫院來就診。陶媽一聽不對路,就打消了去醫院的念頭。之後在家捱,媽媽陪著,陶陶一直燒,沒精神,光想睡覺。媽媽也不量溫度,寶爸一會一個電話催著讓量體溫,媽媽就不量。(又扛上了)不知道為什麼,這次陶陶發燒雖然39多,但媽媽總覺得寶寶沒事。特別是看到網上有說只要摸著孩子耳朵和屁股不熱就不是太要緊,只是寶寶還有點鼻塞流鼻涕和打噴嚏的感冒癥狀。晚上陶爸回來堅持去診所,診所大夫看了下說扁桃體紅腫都潰爛了,屬於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我問是不是積食,大夫說積食不會發燒這麽高,說得輸液。我聽了抱起孩子就走,為此,老公一整天積聚的不滿都爆發出來,他從我懷裡搶孩子,說我腦子壞了,被別人洗腦了,晚上九點了又搬來我的爸媽來勸我,我依然堅持不去醫院。第二天晚上老公趁我不注意,喂水的時候給放了退燒藥布洛芬,陶陶頭上馬上出來大汗降溫了,但四個小時後又會飆升,甚至超過之前,最嚇人的一次量了40度。拗不過家人的壓力,看到孩子已經發燒發了三天了,只好去醫院,例行查血,顯示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低,大夫說抵抗力低,得掛水,開了藥單,還開了醒脾養兒顆粒、抗感顆粒、小兒感熱清丸。我還是不死心,抱著最後一線希望來到市中醫院,掛的兒科,是個年輕的中醫學院畢業生,她看出我們的分歧,尤其是她爸怒氣沖沖,勸解了一會兒,說這種情況還是打吊瓶穩妥。打吊瓶有副作用,不打有風險,我仍堅持不打,醫生開了安爾寧顆粒。媽媽看我這麼執拗生氣回家了,我和陶爸吵累了,最後談判達成一致,再不退燒就去打吊瓶。晚上陶陶依然燒,昏睡。最終還是去人民醫院打了吊瓶,醫生開了三天的,每天兩袋,每袋100ml,我記得很清楚,那天是臘月二十六,市人民醫院的幾個兒科輸液室滿滿的人,走廊里也是大人陪著吊著水走來走去的孩子。我們在醫院輸液室輸到凌晨一點,回到家已經一點多了。第三天陶陶不燒了,但脖子臉上出現了一些小紅點,我第一反應是不是幼兒急診,給大夫說了下情況,大夫說有可能是,但不確定,建議我們再掛皮膚科看下。皮膚科專家問了下情況說排除藥物過敏,幼兒急疹可能性大,可以不用治療,讓疹子自然發透就好。回到兒科專家那裡,也被告知不用打吊瓶了,但老公非說化驗單上女兒的白細胞低,大夫說換成增強抵抗力的葯,又給掛了兩瓶。回憶這次發燒經歷,我覺得應該是急疹誤治。不過現在想想,我還是應該及時就醫,不能老在家裡靠,醫生的診斷可以參考,當時也真是憨大膽。還有如果當時我和老公好好溝通,也許他不會偷偷給孩子喂退燒藥。陶陶的出生記得有句話說「母壯子強」,媽媽的體質很能影響孩子的先天。我上學的時候胃不好,經常飯後胃脹,反酸,噯氣,早些年做過鋇餐,診斷為淺表性胃炎,吃藥時好點,過段時間又犯,而且吃生冷東西容易拉肚子,以往每年夏秋季節都要鬧一次胃痙攣,很難受。有一陣子五更瀉,中醫大夫診斷脾腎陽虛,吃過一段時間葯,參苓白朮丸,四神丸。怕冷,冬天手腳冰涼,膝蓋以下基本都是涼的,即便夏天,在空調房呆一會兒腳也冰涼。我月經一直是往後推的,而且懷孕前痛經,有時還比較嚴重。結婚後一年多沒有懷孕,後來在本地找了看不孕不育的中醫,吃了兩個多月中成藥才懷孕的。現在想想我覺得自己應該是宮寒,我記得當時開的葯有五子衍宗丸還有暖宮的中成藥。(病歷找不到了)因為懷孕不易,孕期飲食比較注意,沒敢吃上火的東西,就是家常飯,那時候還沒接觸中醫,每天都吃點水果,蘋果,香蕉,芒果什麼的,但吃不多。後來還訂了奶,睡前一袋。女兒陶陶出生比預產期提前11天,屬於羊水先破,醫生建議剖,我堅持自己生,但因為羊水先破,為預防感染,醫生給滴的抗感染葯。陶陶出生時5斤4兩,兩個半月之前一直是純母乳餵養。吃母乳時,月子里陶陶每天都要拉七八次,出了月子也得五六次,後來看紫極育兒經里說可能跟母乳有關,應該是因為我體質虛寒,導致奶水寒涼,本地人稱涼奶,所以寶寶拉稀粑粑,有奶瓣,次數多,久而久之,影響營養吸收。前兩個月陶陶長得還可以,月子里長了2斤6兩,第二個月長2斤,但後來就長得慢了,還經常拉肚子。陶陶滿月時黃疸,去打預防針,有黃疸人家不給打,我們去市人民醫院看,大夫給吃茵梔黃顆粒和寶樂安,吃了接近十天黃疸才退。現在想想,茵梔黃屬寒涼中藥,可能傷脾胃了吧。一直到兩個多月時,陶陶拉的粑粑仍很稀,有白色奶瓣,一天三四次,有時卻兩三天一次,最長是五天拉了一次,但仍是稀的,像瀝青一樣,黃褐色。去婦幼化驗大便,診斷為消化不良,開了蒙脫石散和雙歧桿菌四聯活菌,但沒吃(幸虧沒吃,但五個月時拉肚子還是吃了,最終仍沒逃過這一劫),吃過小區附近診所開的「度來林鞣酸蛋白酵母散」,有時拉綠粑粑,給貼過兩次貼丁桂兒臍貼。陶陶純母乳到三個月,兩個月時,我因心情原因回奶,導致奶水不夠。剛開始加奶粉,她抗拒奶瓶,每次都大哭,看著很揪心,一直慣了半個月才勉強接受奶瓶,奶粉。最初一天添一次,漸漸添到兩次、三次。後來陶媽產假(6個月)結束後,逐漸白天全奶粉,晚上和夜裡吃母乳。後來因寶媽聽中醫說自己體質不好,奶水也沒什麼營養,九個月時斷掉母乳。那段時間我剛產假結束回到單位上班,經常失眠,飯後胃脹,手腳涼,在那個中醫那兒看過,他開一服藥都四五十味葯,要用蒸鍋熬,後來見效不大就沒再吃。我記得前後一共12服藥,花了一千多,但沒什麼效果。陶陶添加輔食是從四個多月時開始的,給喝過米湯,偶爾幾次,當白開水喝。四個半月加蛋黃,也是偶爾加。(估計太早了,本來就脾胃弱)有一次在老家給燉蛋黃吃多吐了,還發燒38.5,第一次發燒,我嚇壞了,婆婆讓去村裡小診所看,大夫給吃退燒藥布洛芬。吃完我後悔不已,當時一看到寶寶發燒就亂方陣了,加上家人對發燒很畏懼,一發燒趕緊讓吃藥,把在網上看的東西全忘腦後了。其實孩子第一次發燒如果不吃藥能抗過去能很大程度上激發自身免疫力。這一點我至今還很自責。那之後沒過幾天又吃了一次燉蛋黃,吃多了,拉肚子,還是在村裡小診所開了蒙脫石散和慶大黴素(有這兩樣,忘了還有沒有其他的),我不想用抗生素,但診所大夫說,據描述拉的粑粑樣子,應為腸道有炎症,必須要用。沒想到從這一次積食拉肚子開始,中間反反覆復,還有過感冒發燒癥狀,竟然持續了一個多月。這一個多月里,分別又在小區附近診所、婦幼和市人民醫院診治,有診斷為腸炎的,還有診斷為秋季腹瀉的。診所給「灌腸」(腸道給葯,這個小診所動輒就用這種方式,一是快,幾秒鐘搞定,二是寶寶不痛苦,把一根細管管插進屁眼,針管把藥物注進去就可以了,天冷的時候還會用溫水把葯溫上,但我懷疑會破壞寶寶的腸道菌群),自製膏藥貼肚臍(這種膏藥不知成分都是什麼,寶媽問過,說是中藥西藥都有,現場製作,把一大堆藥品膠囊搗成粉,和泥,再用醫用膠布貼肚臍上,貼過兩次,每次貼完之後寶寶都嗜睡,能睡六七個小時),還有診所給配的藥粉。前期婦幼查大便是細菌性,後期去人民醫院查消化不良。醫院就讓吃蒙脫石散、四聯活菌,還吃過治感冒的新博林,布洛芬混懸液,以及阿莫西林顆粒,頭孢克肟混懸劑,期間我不想讓寶寶吃這些,曾在兩個私人推拿所給寶寶做過前後八次推拿,但效果並不明顯。後來家人反對就停止了。(後來看到網上說山東的小兒推拿遍地開花,但不能保證效果,反而把推拿的名聲搞壞了,深有同感)唯一的好處就是推拿師傅聲稱不吃藥不打針,推拿期間藥物全停。但自從那次長達一個多月的拉肚子好了之後,陶陶的抵抗力嚴重下降,經常生病,發燒、感冒、拉肚子,脾氣好像也變得煩躁了,夜裡睡覺不踏實,老翻身,出汗。剛入冬時一段時間,家裡有蚊子,叮的寶寶滿臉是包,很長時間消不下去。長得也慢,連著三四個月體重沒長。我開始在網上自己了解中醫,除了看楊爸爸博客的文章,開通了微博,關注了楊爸爸以及一些中醫育兒和小兒推拿的人,有時候私信跟楊爸交流,買了《圓運動的古中醫學》和《四聖心源》,還下載徐文兵的《黃帝內經》放手機里聽。後來還買了任之堂主人的《一個傳統中醫的成長曆程》等三本書,我還在網上找到山藥社區,當歸中醫學堂,有個一起圓運動板塊,我經常泡在裡面瀏覽帖子,看到有什麼小偏方就記下,有推薦讓自學者看的書就去卓越上買來看。有時也在微博上諮詢,看到回復就很興奮。但感覺比較凌亂,摸不著門道。即便這樣我還是決定將中醫育兒堅持到底,不再管以前的科學餵養。我把楊爸微博置頂的幾篇文章整理列印出來,經常翻看,這個比較好操作。陶陶勇戰皰疹性咽頰炎5月19號周一,早上起床摸著陶陶後背有點熱,但額頭不熱,爸爸做了西紅柿雞蛋面,吃了一些,看精神狀態還行,再加上趕著上班,沒量體溫。中午十一點半多點回到家,奶奶就是摸著額頭燙,趕緊量體溫,39.2。我以為是夜裡涼著了,最近幾天陶陶夜裡老翻身,把毛巾被翻掉,露著睡。但沒有拉肚子癥狀,想到李德修小兒推拿秘笈里說發燒上午高燒可能是實熱,我擔心自己辯證不清,第一時間想到去醫院,但此時醫生已經下班。又想到同事介紹的小兒推拿,但還是決定先去醫院確診一下更穩妥。在家等的期間,精神不好,頭手滾燙,外面沒有什麼癥狀,我覺得扁桃體肯定又腫了。想睡覺又睡不踏實,抱著睡了,一放就醒,給用溫毛巾敷額頭。摸著脈數(《圓運動的古中醫學》),想著是不是中虛(也可能積食,但開始沒想著),煮了黃豆水加冰糖白糖,婆婆還說發燒不能吃糖,但也給餵了一些。後又煮了烏梅白糖水,想著預防驚厥,可能因為酸,沒大喝。一點多給單位請了假,動身去醫院,臨走前量體溫39.5,去了市人民醫院,掛了中醫兒科專家王大夫,等了半小時,進去以後醫生問了問情況,檢查了一下嗓子,說紅腫很厲害,有水泡和潰瘍,(跟一個月前情況差不多,但更嚴重些)讓去查血,我本能地有點排斥,想著掛中醫科的目的就想免去這些檢查手段,我問可不可以不查血,答說不行。我問查血的目的,回答說看感染的程度。一聽到「感染」這個詞,我在心裡又打鼓了。正發獃,大夫催我,趕緊去呀,都39.5了,還不抓緊時間。從診室出來,我改變了主意,給同事介紹的一位小兒推拿打了電話,說完情況後,對方說可以治療,我問有幾成把握,答說有八成吧。當時不知哪來的一股子勁,跟婆婆說了一下就去了推拿那裡。推拿師邵老師看了一下,說是心脾有熱上沖扁桃體所致,這種情況點刺二商退燒較快,但可能看著陶陶比較瘦小,也沒大精神,邵擔心會造成虛脫,還是決定只推拿。共進行了大約十幾分鐘,期間陶陶一直哭,頭上出汗了(不知是推拿還是哭的原因,哭也可以排內熱)二十分鐘後量了一下38.3。邵老師從青島參加的推拿培訓,學的是張漢臣小兒推拿,我自己看的是李德修的,二者都是青島的,是山東小兒推拿的兩個派別。臨走時邵老師交待有可能還會反覆,如果繼續高燒晚上臨睡前去我家再推一次。孩子爸爸很反感小兒推拿,他認為推拿作為保健還可以,但不能治病,所以陶陶每次生病我們都要爭吵。那天晚上果然又高燒39.5,打電話讓邵老師來家裡又推拿一次,暫時退燒。抱著能感覺陶陶的身體偶爾抽動,想喂點烏梅白糖水,她爸不讓,想到一天還沒拉粑粑,熬了保和丸煮水,她爸也不讓喝,非要吃退燒藥,我堅決沒讓,喝了一點四磨湯口服液。睡後我開始給做推拿,邵老師交待可以補腎,揉二馬,按揉湧泉,我揉了半個小時二馬,期間摸著溫度降過,但有升上去,反覆兩三次,一直到一點多才迷迷糊糊睡了會兒,下半夜睡得還算安穩。第二天繼續推拿,這次我堅持讓點刺二商,果然退燒。不過燒是退了,最痛苦的是陶陶潰瘍嘴疼得不想吃也不想喝,只有渴極了餓極了才咕咚咕咚灌上一陣,度過了最痛苦的一天。這次一共推拿四次。不過半個多月後陶陶又起了一次口腔潰瘍,當時拉的粑粑有股臭雞蛋味,懷疑積食,也是推拿加給抹的小兒口腔潰瘍外用藥。鼻樑上的癤子陶陶近來鼻樑上起了個「火疙瘩」。起先我沒在意,因為那幾天天熱陶陶頭上起痱子,鼻樑那兒也起了三個紅點點,痱子下去後有兩個紅點也消了,只剩眉間那個還是老大,上面還有白頂,我想著應該慢慢也能消下去,直到昨天鼻樑和眼睛腫了一大片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早上我去上班時陶陶沒睡醒,我也沒看她的臉,中午回來時就已經腫了,據婆婆說,早上起床就腫了。看到陶陶的樣子,我一下慌了神,鼻樑幾乎跟眼睛一樣平了,眼皮和眼袋那兒也腫了,我收拾東西準備去醫院,但醫院已經是下班時間。我就帶到附近診所,先讓大夫看看情況。去了大夫說是癤子,而且已經化膿,得把裡面的膿水擠出來,還得打吊瓶消炎,預防感染。我問能否不打吊瓶吃點葯,大夫遲疑了一下說也行,但好得慢,還責備我說早點吃消炎藥就早好了,不至於化膿。我沒讓打吊瓶,大夫給處理了膿水,開了頭孢克洛顆粒我們就回家了,也沒再去醫院。晚上依然未消腫,情急中我給微博上關注的一位哈爾濱的中醫打了電話,他告訴我什麼也不用吃,就去藥店買魚石脂軟膏抹就行,很便宜,抹上第二天早上就能消多半腫。我準備去買,老公剛開始反對,我說去買了看看,反正又不貴,能用就用,不用仍了就是。結果去藥店買了一管,花了8角錢。抹了第二天早上確實腫消一些,但看著還是挺嚇人。特別是中午去診所時,又被嚇了一通,說我們看晚了,即使打消炎針也有可能會留疤。我想起羊爸爸中醫育兒群,還有自己加的漢傳中醫群,就在網上諮詢,發去圖片以及諮詢單,回復小柴胡顆粒,吃了四天,腫全消。現在我仍堅持在群里跟著楊爸學習中醫育兒,每周的課能現場聽盡量現場聽,不能的話就回看講課記錄。我也想進一步學習中醫,讓自己和家人通過中醫恢復健康,但現在好像還不太現實,一方面要照顧孩子,另一方面我還得工作,高中教學壓力也挺大。本想暑假去考察七星灸,但孩子小,也不好做家人工作,沒成行。買了《傷寒論>師承課堂實錄》,還沒看,還加了中醫師承學堂的微信公眾號。我還是想往這方面努力,看緣分吧,現在我比較信這個。細數自己養兒過程中走的冤枉路一是盼望孩子快快長的願望過於迫切,忽視了每個孩子都有他自身的生長發育規律,要尊重規律的事實。這是罪魁禍首。比如因擔心寶寶缺鐵,添蛋黃過早。雖然書上和婦幼都說讓四個月添,但也要因人而異,蛋黃最好六個月再添。比如認為寶寶瘦弱就千方百計讓寶寶吃好的,其實寶寶脾胃虛弱,我們覺得好的未必是他身體需要的,相反還會加重胃腸負擔,導致脾胃更弱。這也是現代營養學給媽媽造成的誤區之一,告訴你寶寶每天要攝取多少多少奶,蔬菜,水果。還是那句話,因人而宜,寶寶是你的,你的寶寶需要什麼你最清楚。我曾經設想三歲之前不給陶陶吃肉,但家人很反對,尤其是我的父母。有人就說孩子三歲之前不吃肉,一生脾胃無大礙。我記得《卡爾維特的教育》那本書裡面,老卡爾維特也是這麼做的。我考慮的是小兒臟腑嬌嫩,讓她的脾胃休養好,脾胃是後天之本,三歲之前把脾胃顧護好,以後什麼都可以吃。五穀最養脾胃,零食我不想給吃,但出去玩的時候別人吃,她饞,就買了餅乾放著,適量吃,不能影響吃飯,飯養人。水果可以吃,但少吃,而且吃性味平和的蘋果、桃子、葡萄,香蕉,西瓜,梨寒涼,天很熱的時候可以吃點,天涼了就不吃。現在陶陶快一歲半了,我也不再太糾結給不給吃這個那個,因為不只是我一個人喂,管多了就容易生出家庭矛盾,不過主食和素食為主。其次,因為無知導致寶寶生病受了很多不必要的苦,最嚴重的就是吃藥導致寶寶身體素質差,這點一要做好溝通,孩子生病,大人一定要靜下心來好好商量,訂一個統一方案,不能病急亂投醫。二要加強學習,希望盡量把生病對寶寶身體的傷害降低。目前媽媽寄希望於中醫,經常在網上扒拉中醫育兒的相關知識以及常用驗方偏方。誰也不想孩子生病,但像目前我家娃這樣的,我覺得還是未雨綢繆,有備無患。在自學小兒推拿,畢竟山東是小兒推拿的發源地,之前沒推好只能說不對症,不能全盤否定。推拿需要中醫辨證,所以還得學習中醫。自己的孩子自己最清楚,外面的私人推拿畢竟是以盈利為目的。本地正規醫院竟沒有小兒推拿,這點頗以為憾。目的只有一個,把孩子脾胃調理好,脾為後天之本,「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好了,體質就會好起來,也就減少病邪入侵的幾率。最後,兒保實在沒有必要,除了讓查這查那然後告訴你寶寶缺啥啥啥,給你開一堆補鈣補鐵補鋅的葯,製造緊張焦慮情緒之外別無益處。而且骨密度測試非常不準確,查血要指尖采血,寶寶很痛的。我們四個月時給做兒保,忽悠辦了金卡,七百多,說管到三歲,到目前做了三次,現在堅決停了。

分享

  • 我的博客
  • 微博
  • 微信
  • 朋友圈
  • 4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推薦閱讀:

    中醫陽陽辯病
    名醫不傳之秘:中醫牛皮癬9證
    中醫養生的身心雙修理論和方案 腎水克心火;心火克肺金;肺金克肝木。由於五臟間的相生,所以五髒的生氣才...
    細說飲茶禮儀拾零_藥茶文化_中華中醫網

    TAG:育兒 | 中醫 | 轉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