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與生活座談會 第一六五集(國語)視頻、文字

修行與生活座談會  定弘法師主講  (第一六五集)  2012/6/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52-213-0165

  尊敬的諸位大德同修,大家請坐。我們繼續來舉行「修行與生活座談會」。

  問:我們收到有一部分做法會義工同修的提問,三個問題。第一,做義工的過程中有時候覺得委屈,帶著委屈的心情工作,這樣的做法如法嗎,能夠消業障嗎?對於做義工工作時所受的委屈應如何化解?

  答:這個問題問得很好。做義工也屬於護持正法的工作,在現在末法時期,要做好事都得受委屈。如果說做好事都能夠非常順利,沒有一點障礙,沒有任何曲折,這都是很有福報的人,而且眾生的福報也具足,所以做起來才會得心應手。可是古人有句俗話講得好,「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又說到「好事多磨」,所以做好事往往障礙多,做壞事現在反而非常容易。我們現在想護持正法,那就得要忍辱,要經受得起委屈。不僅護法如此,發心弘法的人也是一樣,你看我們師父上人一輩子,從年輕三十三歲開始講經,到今年八十六歲,五十四年,經歷過多少風風雨雨的考驗,挫折、障礙、羞辱、毀謗,那是家常便飯,假如沒有忍辱的功夫,我們師父上人怎麼可能走到今天?師父今天上午在此地講經,講經之前大家在那靜坐,我就坐在他左手邊這個位置上,他突然就問我,你今年多大了?我說我四十。他說你講經多少年了?我屈指一算講了有七年,因為三十三歲開始就走上弘法之路,當時還沒有完全放下工作,但是已經開始講「因果輪迴的科學證明」等等這些基礎教育的課程,到現在真的七年了。師父老人家也就微笑著說,我也是三十三歲開始講經。他很感嘆的說,講經這條路不好走,磨難很多,他說我這生遇到的磨難不少,你這一生磨難肯定比我更大,要做好心理準備。

  我聽了之後,好一會兒才能夠回覆師父老人家,我合掌對師父老人家說,弟子絕不會退心的,請師父放心。這條路不好走,師父老人家已經告誡過我好多遍,現在愈來愈有一點體會。因為自己煩惱習氣很重,內有煩惱,外有誘惑,也有障礙,你在這樣的境界當中,確實要經歷種種考驗才能夠堅持到底。在這條路上受委屈肯定會有,現在我還沒有離開師父,在師父身邊會不會受委屈?當然也會有,不是師父讓我委屈,接觸的大眾各人有各人的個性,你跟大家相處難免互相會有摩擦,你就要忍耐。

  這人事本身就是一門學問,古人講得好,「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我這方面非常欠缺,從小到大都生活在順境當中,只要有努力和付出就能夠成功,這就算順境,在學校學習也不錯,都是名列前茅,出來工作也是比較有成就,那就很容易養成傲慢習氣,不知不覺就會有。自己感覺到自己不會傲慢,實際上這習氣會有,這習氣跟人相處的時候就會現出來,就會能夠反省。所以這些境界都是很好的境界,沒有這些摩擦,可能自己永遠不能夠覺察出自己毛病習氣之所在,更不要說去改,那煩惱更不要說斷了。所以與大眾相處這就是學問,這就是修行,能受委屈這就是忍辱。忍辱不是說我受委屈了我硬忍著不發作出來,心裡很難過,這不叫忍辱。忍辱是心上能包容,甚至不如法的事情你也能包容,人家有過錯、有煩惱習氣你能包容,你不跟他計較,對人一片慈悲。想想我們自己的煩惱習氣也是很重,人家也都在容忍我們,我們怎麼可以去苛責別人?即使是他錯我對,我都應該原諒、寬恕,恕道就是養自己的厚德,德行愈厚,你的心量愈大,你的福報就愈大。

  我們要護持正法不能沒有福報,福報怎麼修的?菩薩修六度。第一是布施,布施是放下。首先身外物要放下,不執著了;名聞利養要放下,不在乎了;還要放下對生活的享受,可能原來是過的日子很不錯,很自在逍遙的生活。像我原來在大學工作,生活也是挺逍遙的,一個禮拜只要上六個小時的課,其他時間都是自己用的。所以每天早上跟我母親到外面河邊散步一個多小時,晚飯後我們又散步一個多小時,有時間就聽聽經念念佛,確實很逍遙自在,那時候就感覺到這是人生最高享受。現在出家了要弘法,天天都很忙,按照時間來講沒有過去在大學裡當教授那樣自在。這些都是要布施出去,就不能為自己享受,不能夠貪著清淨和自己的享受。學佛的人很難得,不追求世間五欲的享受,可是他會追求清淨的享受,這也是貪著,這個也要放下,一切為眾生、為正法,不求自己得安樂,但願眾生皆離苦,這就是菩薩發心。

  所以佛在《法華經》上就批評小乘人,他們享受涅槃的快樂,不發心度眾生,嚴格一點來講,這也算是自私自利。菩薩不著有也不著空,他們早已有涅槃的快樂又不執著,發心,恆久的發心度眾生不退心,不管遇到多少苦難、多少折磨。我們發心為眾生,眾生不領情,甚至會糟蹋我們,還是不能退心,這是真正發菩提心,心裡不能有一點委屈。有委屈是什麼?你還是著相。你看佛典裡有這麼一個故事,講舍利弗他迴小向大,要做大乘菩薩、要度眾生,發了個大乘心,馬上就有考驗。忉利天人來考驗他,看他是不是真的發心,下來變成一個男子,在路邊哭。舍利弗就走過去問,你為什麼要哭?不行,我老母親病得很厲害,現在找不到藥引子。舍利弗問他,你要什麼藥引?我要阿羅漢的眼睛,我上哪找阿羅漢的眼睛?舍利弗正好現在找到度眾生的對象了,我就是阿羅漢,你要眼睛,我挖給你,立刻就挖了眼睛給他。結果這個人說,你怎麼挖這麼快?挖錯了,我要的是右眼,你怎麼挖了左眼給我!這舍利弗感覺到真是挺委屈的,怎麼你不早說?好,我把另外一隻眼睛也挖給你。給他之後,結果那個人把眼睛接過來聞了一下,說怎麼又腥又臭,一甩甩在地上,拿腳一踩就走掉了。這時候舍利弗就退心了,眾生難度!心裡委屈,不容易。

  為什麼會有委屈?還不是著相,著一個度眾生的相也不行。菩薩有智慧,度眾生不著度眾生的相。所以《金剛經》上講,度無量無邊一切眾生,實無有一眾生得滅度,他心裡根本沒把度眾生放在心上,但是又非常努力、非常認真的去做。《金剛經》上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有所住你就難免有煩惱。所以菩薩不住相布施,哪裡有委屈?有委屈首先你有我執,誰委屈?我委屈,你看有個我。我都沒有了,誰委屈?眾生無論對我怎麼樣,我都歡喜接受,本來就應該接受,這是很正常,應該這樣的。眾生對我好,很好,眾生對我不好,也很好,沒有一絲毫自己的意思,在這當中你就大幅度提升境界。要保持這樣的心態,每天聽經聞法就非常重要。尤其是大乘,特別是《無量壽經》,這部經是中本《華嚴》,菩薩的境界全在裡面。每天薰習,學阿彌陀佛他怎樣存心、怎樣待人處事接物,學極樂世界的這些菩薩。像「菩薩修持第三十」品、「真實功德第三十一」品,這都是講極樂世界的菩薩他們是怎麼樣待人處事接物,我們要學習,這叫受持《無量壽經》。

  彌陀在因地上善護三業,第一,「善護口業,不譏他過」。本來講身口意,現在把口業提在前面,說明防範口業特別重要,口業很容易造。說人家的短處,說人家的毛病,這是一切眾生積久的習氣,很容易犯。喜歡看別人的過錯,喜歡說別人的過錯,不知道一切眾生都是自己心識變現出來的,眾生跟自己一體,他的過錯正是反映出我自己有這些煩惱習氣。所以菩薩看到眾生的過錯,他反求諸己,看看自己有沒有這樣的過錯,不會責怪別人,有則改之,無則嘉勉,絕不把別人的過錯放在心上。即使他對我很無理,不尊重我,甚至傷害我,我也不能夠說他的過失,護持口業;也不想他的過失,這是護持自己的意業。第三條是護持意業,「善護意業,清淨無染」。你心裡還看人家的過失,這就染了,把人家的過失放到自己心裡,不污染了自己的心嗎?要學著看人家的好處,看人家的優點,人家哪怕九十九個缺點,只有一個優點,我們就看他那一個優點,我們就讚歎,我們就感恩,養自己純淨純善的心,這就叫消業障。反之,如果我們口裡說人家的過錯,心裡還念著人家的過錯,這就叫增加業障。

  剛才當中那條是「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律是戒律,儀是威儀。戒律是要求自己的,不能要求別人,自己嚴持戒律,對人家寬以待人。人家不持戒,我絕不放在心上,更不會放到口上,看一切人都是好人,唯有自己是個凡夫,是個業障深重的、滿身過失的凡夫。我現在也是感覺到這一點,愈學佛法,真的愈感覺到自己是業障深重的凡夫,毛病習氣一大堆,改自己的毛病習氣都來不及,哪有閒工夫去管別人的事情,還要幫人家改過?除非是他恭恭敬敬來求法來請問,我們用慈悲心來幫助他,可以給他提一下應該注意些什麼,也要委婉柔和、要真誠。對方能接受我們就多提一些,對方不能接受我們就少提一些,多做自我批評,能讓他回頭。我們自我批評也是在感化他,要不然他不肯回頭。

  戒律要求自己,威儀是對別人,就是我們講的禮貌、禮儀。待人處事不能不講禮,即使是非常親密、互相之間很相熟的,都需要有禮。禮的精神就是一個敬字,《孝經》上講,「禮者,敬而已矣」,這個禮是表達你對他的恭敬。這種形式是千變萬化,不能夠拘泥於一格,不能死呆板。跟人家相處要本著恭敬心,用真誠、恭敬跟對方交往,你有真誠、恭敬自然就會有禮。如果只是在禮儀上刻板的講求,實際上沒有恭敬心,人家也覺得你這個人無法交往,或者是不夠真誠,那只是一種客套。所以最重要的是真誠、恭敬,真誠就是講求信用,不虛偽,對人一定是開誠布公。人可能會犯錯誤,但是只要能真誠相處,什麼樣的矛盾都可以化解。假如我們不用真誠,這個問題就很難解決,矛盾始終就化不開,然後就會人與人之間心靈上產生隔閡,產生隔閡之後很容易就猜疑,一猜疑愈猜愈錯,隔閡就愈來愈大,可能就會形成難以化解的矛盾。所以《無量壽經》上講,「從小微起,成大困劇」,在微小的地方也要留神、留意,萬一起了矛盾,立刻要去化解,不化解,這矛盾就像腫瘤一樣它會愈長愈大,到時候就沒有辦法化解收拾了。這種委屈就是矛盾。

  人與人之間一有委屈、一有情緒,矛盾就產生,它還是很小的時候,你馬上化解開就沒事了。怎麼化解?一定要向對方道歉,我首先要低姿勢,確實自己是有錯,沒有錯怎麼可能會跟他有矛盾?凡是錯都是自己有錯,不能夠看人家有錯,當我們看自己有錯的時候,對方他也會回頭。人心都是肉團長的,彼此都能相通,我們能夠用真誠,自然能夠打動對方的心。所以有委屈,這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要主動向對方懺悔。如果是自己錯,那更不能有委屈,何委屈之有?改還來不及,感恩對方還來不及,哪來的委屈?自己沒錯,對方錯了,我們還要去反省,他為什麼會這樣?細細反省,發現還是自己有問題。用這樣的心態,跟任何人都能夠相處得很好,都能夠修六和敬。修六和敬,不是說跟我很要好的人我才修六和敬,不要好的人我就不修六和敬,甚至我看到他很不順眼我就不跟他修,這不行。這六和敬是讓我們自己跟任何人,包括任何物,動物、植物、礦物都包括在內,都要用六和敬,只要求自己跟別人和,不要求別人跟我和,甚至是非常難相處的人都要跟他和。

  問:我們再看第二個問題。佛說萬法唯心造,無論什麼境界現前,都是自己的心變現的。但又怎樣理解佛法不離世間法的道理?

  答:佛法不離世間法,意思是講,我們在這世間只要覺悟,事事都是佛法,這個佛是覺悟的意思,覺悟之法就叫佛法。不用離開世間,就在世間待人處事接物保持覺悟,那你就有佛法;假如不覺悟,那只是世間法,沒有佛法。所以要求佛法,不用離開世間,換句話說,不用離開你眼前的人事物的環境,你就能求得佛法,你就能開悟,你就能證果。順境我不起貪愛,逆境我不起瞋恚,這就是佛法,你就在這境界上練。你說我逃避這個境界,我就可以不起貪愛或者不起瞋恚,那不叫斷煩惱。這佛法,想要離開世間法,就沒有佛法了。不用去逃避,逃避不能解決問題。就正如你這裡講的,什麼境界都是自己的心變現的,你看那個人不順眼,那個人哪來的?你的心變現的。「心外無法,法外無心」,離了你的心,哪有那個人?所以你不能跟這個境界對立。我在這當中起煩惱,就等於跟境界對立,我看他過錯我不能容忍他,起瞋恚心、起情緒,這就跟境界對立,你就忘記了萬法唯心造的原理,就沒有佛法、沒有覺悟了,迷而不覺。在此當中你能覺悟過來,覺而不迷,你就叫皈依佛。這些你要是離開境界,哪裡可能有體會,你哪裡能夠證得?所以會修的人,處處都是道場,人人都是善知識,都是來提升我境界的,我唯用感恩的心對待一切。他們都是來成就我的,他們全是佛菩薩,唯有我自己是凡夫,唯有我自己一個人需要提升。我是未成之佛,他們都已是已成之佛,他們示現這些境界,都是幫助我的,消我業障,斷我煩惱。

  問:第三個問題。通過幾次做義工,強烈感到護法人才的嚴重缺乏。能否煩請法師開示,如何建立如理如法有修有行的義工隊伍?

  答:這確實是現在迫切需要的。不僅是護法人才,弘法人才也是嚴重缺乏,這兩者都很缺乏,所以佛法衰就是這個原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現在沒有人,法就衰了。人上哪找?我們是天天求,希望有同修來發心,來做弘法、護法的事業。人才真是鳳毛麟角,真正要找到一個,我們一定是非常的珍惜,一定全心全力的來護持他、來造就他。這個人就不是普通人,他是菩薩,佛法要靠他來興旺起來。

  如何培養人才?師父上人說過很多,首先得紮根,沒有根,人才不可能出現。這護法人才,不是說會做事的人就行,或者說有錢的人就行,那不一定能護法。最關鍵是要有德,有德還要有發心,要有智慧,要有慈悲,護法人才的標準比弘法的人才要更高才對。師父上人也講,弘法人才是做教育工作,他只管教書,不管人、不管事、不管財。護法人才什麼都得管,管了又不能沾染,管而不管,不管而管,這需要智慧,這需要定力,還需要福報,沒有福報也做不成事情。弘法的人才沒有福報還尚可,就是法緣比較小,這是沒有福報,但是他可以慢慢積累。但是你要護持弘法人才,必須你自己要有福報,那福報也是要靠修來。所以紮根,德行的根是第一重要,德自然會帶來福。

  德行,第一孝親尊師,這是三福裡面第一福頭兩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他要有對父母的愛心,才可能真正愛護眾生,他護持正法那個心才是真誠的。奉事師長這是講尊師重道,護法的人要給大眾做好樣子。現在社會的人對聖賢教育都忽視,不僅忽視,甚至可以說是鄙視,沒有人尊重,更不要說去學。護法怎麼護?首先他要表演這個樣子,我尊師重道,我來學習。所以在在家菩薩戒裡頭就有這樣的戒律,說四十里之內如果有法師講法你不去聽,你就犯了菩薩戒。為什麼?菩薩有護法的職責,這是菩薩的本分。所以聽經在菩薩的心目中是崇高無比的,法是最尊的,任何事情都不如聽經聞法重要,這給大家做好樣子。你這個做護法的都不尊重法,那你教別人社會大眾怎麼可能尊重法?人家是看你的樣子,你也是一種帶動力。所以孝親尊師這是基礎,最根本的德行。

  然後「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慈心是養自己慈悲心,護法的人才,慈悲心的要求要比弘法人才更高。弘法當然也是慈悲,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所以要弘揚正法。但是正法能不能夠在這個世間振興起來,關鍵是看護法,你弘法的只管教學,其他的事物護法來做,沒有人給你開創道場,沒有人給你創造法緣,弘法也用不上力,這些工作都是護法要做。護法的慈悲心需要很重,那他的動力就會很足。他做這個護法事業不是說求自己名聞利養,如果有求名聞利養的心那就壞了,不僅不能護好法,可能會損壞佛法,這是給眾生做了壞的榜樣。自己不求名聞利養,沒有自私自利,為什麼會做得這麼起勁、不辭辛苦?這是慈悲心在推動。沒有慈悲心的人,他不肯去做這種事業,何苦來?又辛苦,又沒有什麼利益,還有可能受委屈,一般人怎麼會做這種事情,吃力不討好?只有菩薩肯去幹這種事情,完全是慈悲心在推動,修十善業,這是給眾生做好的樣子。這是三福第一福。

  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你有前面人天福的基礎,然後還要學佛,三皈就是學佛,做真正的佛弟子。三皈是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一切時一切處都要保持覺正淨。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要護持正法。法在哪裡?法在我們身上。我們把自己護好了就是護法,我們是真正的學佛弟子,「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人家就尊重我們,他就來學佛了,所以持戒重要。戒,不僅行為上要遵守戒律,心地上也要與清淨的戒行相應。像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是五戒,這是基礎,這根本戒,不僅事上要斷除,心上也念頭都不生,這樣的戒就持得真正清淨。不犯威儀,這是待人處事接物都要如理如法,合情合理合法。

  第三是「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菩提心非常重要,弘法人才、護法人才都是要做菩薩的事業,要做菩薩必須先發菩提心。四弘誓願就是菩提心,第一個,「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們怎麼度眾生?用正法令眾生破迷開悟。但是眾生難度,所以我們自己就要修忍辱,菩提心不能退,深信因果。這三福裡頭講的因果,這個因果是大因果。普通因果當然要深信,「善有善果,惡有惡報」,這就不用說了,肯定要相信。而這裡講深信因果,是專門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幫助一切眾生認識淨土,發願求生淨土,念阿彌陀佛,念佛是因,往生成佛是果,自己要相信,自己歸心淨土。我們做護法的工作,現在是因為有這個緣分,就要認真努力盡心盡力做好,但是我們目標不是求人天福報,我們是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到那邊作佛去。所以雖然做護持正法的工作,我們也要每天念佛、聽經、讀經,自己要有修持,要有功課。功課再少都需要有,最少的九次十念法,這再少不過,當然這個需要更多就更好。讀誦大乘,要常常學習大乘經教;勸進行者,勸跟自己有緣的人共同在菩提道上長進。

  護法人才這種德行真正建立了,佛法就有救,哪怕是一個人,這一個人將會是振興佛法的菩薩。除了德行,德行是最根本的,護法還要多修福報。修福就是多為眾生服務,多做利益眾生的事情,尤其是法供養。所以護法工作本身就是修福,要盡心盡力做好,不能覺得我做這個工作就影響我自己修行,你把自己修行跟利益眾生對立起來,這就錯了。利益眾生就是利益自己,度他即是自度,有這種心量和慈悲你才能把法護好。這種心發出來,人就不一樣,過去可能有很多毛病習氣,現在就肯改,就很努力的去修改、修正。為什麼?如果不修改、修正自己的錯誤,不改毛病,可能這些毛病習氣就會障礙護法的事業。過去沒有出來護法,有這些毛病習氣可能不太礙事,現在不行,現在如果不改,可能一個小毛病就將來可能導致大問題,那可能就損害利益眾生的事業,甚至對法運都有影響。想到這裡,菩薩一定是認真努力的改過自新,不是為自己,為正法久住。

  真正有這麼一個人出來,他就能帶動一批人,這義工隊伍就出來了,他做大家的好樣子,身教言教,他真修行就自然有那種攝受力。《大學》裡都講,「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他真有德行、真有修持,自然有人跟著他走,大家志同道合,共同來做護法事業,這就是義工團隊。他還每天給大家講講課,講課的形式不拘一格,在講堂裡講也行,在飯桌上講也行,隨時隨地聊聊天都是講課,都是幫人覺悟,大家受益,這就是共修的團隊。他自己做得好,大家就信服他,就肯為他賣命,知道我努力工作實際上也是自己修功,積功累德。有德就有人,有人就有土,土就是土地、資源,你想做好事,自自然然很多資源就聚集在一起,就能成就這個好事,利益眾生。包括錢財,錢財你只要多布施它來得就多,來得多更要布施,不能留,財一定是流通的,古時候叫通貨,那就要流通,不能止在我們這裡。特別是四方供養的錢財,一定是要回饋給四方,利益眾生。對錢財、對物資和對人,都沒有絲毫控制、佔有、支配的念頭,現在有這個緣可以利益眾生,這個錢是佛菩薩送來的,人也是佛菩薩送來的,所有資源都是佛菩薩送來的,那我們要用它來幹好事,這就功德無量。不肯幹好事,那就糟塌了資源,那就有因果。你看我們師父老人家每年過手的有一千萬美金,人家這邊供養,他那邊就往外花,不留存,盡量的去做好事。做好事也要有智慧,看清楚眾生真正需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最需要的現在是正法,讓眾生覺悟,所以我們就要想怎麼能夠幫助眾生覺悟?就需要講經說法。所以護持講經說法這個道場,流通法寶,包括現在用衛星、用網路、用這些種種媒體進行教學,這都屬於流通正法。

  問:我們再看下面的問題。請問要想修行,做為一個妻子,當丈夫有性要求時,做為學佛的妻子是應該拒絕還是應該恆順眾生而順從他?因為佛陀在經上講,「婬心不除,塵不可出」。請法師開示。

  答:學佛就是在自己這個角色上做好樣子。您是為人妻就要做好為人妻的樣子,這當中就要學會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恆順眾生跟自己修行會不會衝突?實際上不會有衝突,有衝突的都是自己心量不夠大,心地不清淨。怎麼辦?就需要求三寶加持。《楞嚴經》上講,「婬心不除,塵不可出」,這是講我們要求出三界,必須斷淫心、淫念,不能貪著這種慾望,有貪著你當然就難以出三界,因為三界六道,愛欲是根本。我們往生西方也是要放下淫慾心,但是事上不妨礙,這是夫妻之間對方他有這個要求,我們自己如果是要堅持,所謂自己要修持的話,對方起煩惱。菩薩所在之處,能令眾生生歡喜心,不讓眾生生煩惱,妳已經是這樣的一個名分,那隻好隨緣了舊業。可是自己心裡可以念佛,保持心地清淨,這是功夫,這是智慧。平常多聽經教,往生西方的信願就能堅定,這些世間的滋味就不會對妳有任何誘惑的力量。真正深信切願求生淨土的人,不論在什麼境界,他都不會動搖往生西方的決心。

  問:下面一個問題。有人聲稱自己得念佛三昧,號召大眾跟他學,可以在短時期內或幾天就證得念佛三昧。這樣說法對嗎?請法師開示。

  答:念佛三昧最關鍵的是對往生西方信願要堅固、要深切,否則念佛很難達三昧,他必定會有妄念。深信切願怎麼得到?這就需要明白道理,教理都通達明瞭,自然信願就堅固。尤其是《無量壽經》,這個淨土法門第一經,講名號功德。你真正把名號功德聽明白了,知道這個名號功德不可思議,你難道還不肯念佛嗎?你肯定念念不移,更何況有阿彌陀佛本願加持你。你看彌陀本願裡就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發菩提心,堅固不退」,這個繫念我國,如果真正二十四小時都不間斷,這就是念佛三昧。怎麼得來?靠聞我名號得來。這個聞我名號,是講聞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不是說只是這個阿彌陀佛四個字經歷一下耳根,這不叫聞我名號,這是聽而不聞。聽是聽到了,沒有聞,聞是真明白。真明白了你自然肯放下,你自然就繫念阿彌陀佛,不間斷、不懷疑、不夾雜,這就是念佛三昧。所以下手處還是要靠聽經,專聽《無量壽經》;如果沒有時間,可以專聽彌陀四十八願;如果還沒有時間,專聽第十八願。這是幾天之內,可以說在短時間你真聽明白了,你就能證得念佛三昧。但是這個關鍵看你有沒有誠敬心,你用至誠恭敬的心聽經,利益就深大,「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沒有誠敬心,你在這聽兩個小時都是白聽,浪費時間,所以那個誠敬心非常重要。講的人未必是開悟,可是你有誠敬的心聽,你就能開悟。

  問:下面一個問題。香菜算不算葷菜?食素可否食用?

  答:這個香菜有的人說是葷,有的人說不是葷。這個吃在口裡也沒有什麼味道,一般人用香菜都是做為調料,這些都沒有問題。香菜如果大量吃,可能對身體不一定有好處,吃少量這都沒有問題。包括真正的葷,像蒜頭、蔥這些,尤其是在家人,在家裡做菜放一些做調料,這都沒有問題。

  問:對於念佛和誦經持咒等佛事後的迴向,如果是想專門迴向給某個人,迴向文應該如何說?是迴向給某某某,還是迴向給某某某的累世累劫冤親債主,有什麼不同?

  答:這兩個都可以。迴向給某某某,讓他業障消除;迴向給他的冤親債主,迴向他們化解怨結,兩個都好,也可以兩個都迴向。

  問:下面問。現在大陸流傳一本書叫《陰律無情》,據說是在清醒的狀態下遊歷地獄,親見犯邪淫者的果報,可謂現代的《玉曆寶鈔》。我們助印結法緣,想以此挽救世道人心,告誡淫慾的可怕,上網能查到該書內容。請法師鑑定是否如法?

  答:只要是利益社會人心的善書都可以去印。像《玉曆寶鈔》,這不是佛家的書,是道家的書,佛弟子能不能印?可以印,這些都是幫助淨化人心的,都是好事情。

  問:下面一個問題。有兩個專送往生極樂世界的團體,他們各送了幾百例,全身涼透了,渾身柔軟、頭頂熱,算不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念佛堂成立八年了,往生西方有十幾位,瑞相好、頭頂熱,算不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答:往生西方確證,那就是他自己預知時至,或者是告訴大家,阿彌陀佛來了,我現在走了,這是確證。像我在三月下旬,去新加坡為黃金宣老居士念佛,他走的時候,走之前兩天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告訴他,說兩天後來接他,兩天後真的走了。這就是決定沒問題的,他自己說出來的,而且真的應驗了。如果他自己不能說,那當然就只能是推斷,一般來講,往生西方的都是頭頂熱。至於說頭頂熱算不算是往生西方的確證?這一點我查閱了印光大師《文鈔》,印祖就說可以用這個來判斷往生西方。但是我們師父老人家就提到,這個可能也未必是完全的確證,都有道理。我們送往生,不必去在乎、也不要執著這些相,不管是什麼情況,都要盡心盡力的去送,不要患得患失。頭頂熱,我就很高興,這個成功一例了;頭頂不熱,心裡就覺得很遺憾、很懊惱。這種心態不好,這生煩惱,這就沒有功德,心不清淨。印光大師在「臨終三大要」裡面就講,最好不要去觸摸,我們全心全力去送,求佛力加持,一定會結果是最好的。能不能往生,取決的因素太多了,不是光靠助念這幾個人就行。如果說靠助念就一定能往生,那我們就不用念佛,個個去助念就好,臨終時候找人助念就成功了,這不是蕅益大師講的。蕅益大師講,往生與否,是全憑他信願之有無,往生的人有沒有真信切願,這是往生關鍵。助念也不過是幫助他保持或者提起他的信願,而且念佛可以幫助他消業障,有助於他往生,但是能不能往生,他自己個人是關鍵。所以助念者心態很重要,不要有那個得失的心、成敗的心,這些要放下,盡心盡力去做,求三寶加持,這就功德圓滿。

  問:下面一個問題。很擔心二0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的到來,特別想到淨宗學院去學習,為全世界念佛消災,應該怎麼樣做才好?

  答:真正想要為世界念佛消災,你在自己家裡也可以念。能不能到淨宗學院,這是看緣分,你要看對方淨宗學院常住能不能安排,你能不能辦到簽證,能不能長期居留。我覺得與其在這上面費腦筋,不如把精力集中在聽經念佛上,既然時間不多了,更要抓緊時間,這就對了,不必去攀緣。學劉素雲老師,就在家裡她就能成就,她的祕訣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部《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老實聽話真幹。

  問:下面問。怎樣在繁忙的學習生活工作中一步步認識佛法?怎樣才能回歸本性?在生活中,學生不知該把什麼當真的,又該把什麼當假的?學生很迷惑,束手無策。

  答:這些你就多聽經就行。聽師父上人現在講的《淨土大經解》或者《淨土大經科註》,什麼問題都能回答。

  問:下面問。西方極樂世界,聽老法師講經說法,除了這樁事,我們又需要做些什麼?無量光無量壽是不是也有盡頭?我們的靈魂會不會回歸不見了?我們回歸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回歸大光天?實際上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不存在的,佛和菩薩也是沒有的?為什麼中國古代帝王都不是很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根本原因是什麼?

  答:這些事情我勸你就是要多聽經,你問的這個問題證明你還沒有怎麼聽過經,所以問出這些問題來,你能夠靜下心來聽經聽一個月,這些問題你統統得到答案。師父老人家天天都在講這些問題,為什麼我們不肯去聽而想找一個快餐答案?真正好學就應該先把問題放在一邊,認真深入一段時間,深入之後你才有真實的心得,你問出的問題才叫有水平,那才能幫助你進一步長進。

  問:下面一個問題。十法界依正乃識所變,迷惑、濁惡,實不莊嚴。如何理解「十法界依正莊嚴」這句話?唯自性所現的一真法界是依正莊嚴,何以十法界也能稱作依正莊嚴?

  答:這個依是依報,正是正報。莊嚴是講,這種境界雖然很複雜,但是它又很有秩序,這就叫莊嚴,這裡面因果相續、循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依正莊嚴。所以地獄也有它的莊嚴,地獄的景象人也造不出來,那是非常的逼真,這就叫莊嚴,全是自心所現的。它是唯識所變,因為有染污的念頭,所以就變現染污的境界。但是它本體都是自性,自性隨緣,隨善念就現善境界,隨惡念就現惡境界。自性本身沒有什麼善惡,它只是能現這個功能,所以隨著十法界的緣,它就現十法界,這叫依正莊嚴。依報是講環境,正報是講自己,自己的身心。

  問:我想請問恩師,我怎麼從進入佛門,既不能看電視,也不能到其他寺廟?看電視就進入電視人物內,在野外包括蚊蟲都進入我身內,我現在就已經成了一個廢人,求往生也不能達到三昧,真叫做求生不能、求死不成。我千里迢迢來求老師,連面都見不上,請您幫助弟子。

  答:這個不要生煩惱,是自己可能沒把經聽明白,所以跟境界都起對立,這需要用智慧來處理自己的生活。學佛如果不能夠圓解,學了很多可能都變成佛獃子。需要什麼?需要細細的反覆的來聽經教,把道理聽明白,要會用,用在你的待人處事接物上,這些困擾自然就沒有了。學佛一定是愈學愈快樂,法喜充滿、自在無礙,這就學對了。

  問:我最近常感覺到自己身體內有蟲子及各種生命湧出,牠們有的直上頭頂,請問這是怎麼回事?我不知以後的路該怎麼走。

  答:出現這些狀況,最好的方法就是念佛,這些感覺,很有可能是一些有緣眾生,他們有的可能是善緣,有的可能是惡緣。我們要學會轉惡緣為善緣、為法緣,最好的方法念佛給他們迴向。以後的路該怎麼走,我希望你自己多聽經,聽明白你就知道了。

  問:下面一個問題。弟子情慾心浮動,經常聆聽師父的教誨和念阿彌陀佛,有時可以降伏淫慾心,但無法根除,淫慾心反覆不斷。請師父指點我,如何除掉淫慾心?

  答:這個問題確實現在困擾很多年輕人,外面境界誘惑很多,自己內心煩惱又重,內外交感,確實這個慾念就會很強。怎麼降伏?佛門裡有很多方法,最好的一種方法,就是你把心專注在佛法的學習上。佛法也專學一部經,最好是《無量壽經》。你自己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真正認清、看破,這個世間濁惡不堪,處處都是令你造業的緣、讓你墮落的緣,是極其危險,所以要求生西方。而通過《無量壽經》的學習,對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你要有深刻的印象,要有真誠的嚮往,自然對這個世界就能厭離。真正生起厭離心,淫慾的煩惱它就能夠伏住,當然這是需要一段時間認真的深入。而在此之前,你怎麼能夠保證住自己不墮落?我勸你平常多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可以有個定課,過去印光大師也要求學佛弟子每天念五千聲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有願力加持,《法華經》上講的,若有眾生多淫慾,常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即得離欲,真的非常有效果。對治自己這個煩惱,也可以多看看因果的書籍,尤其是《安士全書》裡的「慾海回狂」,反覆看,多看,對「萬惡淫為首」你就有深刻認識,自己要認真努力。

  問:下面一個問題。我的老母親於二00六年去世,享年九十五歲,她生前信仰基督教,走的時候按俗家風俗辦的葬禮。我信佛之後,在三時繫念法會上給她超度了十幾次,這樣做,我老母親的亡靈能否去西方極樂世界?

  答:這個取決於你和做法會的人是不是用清淨心來做,這個清淨心就是功德,這個功德能加持她,加持她覺悟。覺悟什麼?厭離娑婆,欣求極樂。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她自己要有深信切願就能往生,不管她在哪一道,這就叫超度。所以做法會的人,自己本身要有清淨心,這個清淨心也要靠平時的修持。

  問:下面一個問題。在二000年之前,我父親的墓地因單位施工給平了,以後讓一個會看風水的人做了引葬。在我信佛之後,在給母親超度的同時,同樣給他也超度了十幾次。這樣做,他的亡靈是否也會去西方極樂世界?

  答:剛才這個問題已經給你做回答了,他能不能去西方極樂世界,那就看他自己有沒有真信切願。我們做法會,這是給他創造了一個增上緣,他的亡靈能來參與法會,在法會裡真明白了,真相信、真發願,他就能去,所以這個緣是相當殊勝稀有。但是你給他這麼做,給他念佛迴向,他就真正得到利益了,利益的大小,在乎做法會人的虔誠心和清淨心的程度。

  問:下面問題。我的哥哥信佛,已受五戒,按規定,六齋日過午不食。但因為他患有糖尿病,晚上肚子餓就吃飯了,另外有時和朋友一起吃飯,也吃帶肉的菜。這樣做對受五戒有何影響?

  答:你對五戒可能內容還不太明白,過午不食不屬於五戒的範疇,不屬於五戒。過午不食是八關齋戒裡面的一條,在家人一般是一日一夜受八關齋戒,那才要求過午不食。另外菩薩戒也要求六齋日持八關齋戒,當然也就是要過午不食。但是有病的可以開緣。說老實話,我們在家學佛弟子能把五戒持好就很好了,菩薩戒一般的人根本沒辦法受持,因為菩薩戒第一的標準,就是最根本的,你要發菩提心你才能作菩薩,你菩提心沒發出來,菩薩戒只是個形式,你沒有真正受持,你沒得戒。你搞那些形式,不如老老實實持好五戒,我們重實質不重形式。

  問:下面一個問題。我有個佛友信佛多年,已受十重四十八輕戒,修淨土十幾年。每年經常舉辦三時繫念法會、佛七法會和八關齋戒法會,另外他每年還經常組織上百名居士為已故的老人送往生。做為一名俗家居士,沒出家,這樣做是否可以?

  答:這個十重四十八輕戒是指梵網菩薩戒,這個也是需要你真正作菩薩才能夠得戒。我們學佛人不必去好高騖遠,你真正老實把五戒持好就不錯了。連出家人也是如此,當年弘一大師,這真是老實人,他一生研究戒律,持戒也相當精嚴,他最後給自己的一個封號叫做「出家優婆塞」,而且是「多分出家優婆塞」,沒有滿分。優婆塞是在家男居士,受五戒的,出家就是剃了頭。這個出家優婆塞意思是說,出了家只能做到五戒,連沙彌戒都做不了,那菩薩戒更做不了。弘一大師尚且如此,這是給我們末法時期做個樣子,你把五戒持好,無論在家出家,你要真念佛求往生,一定往生。

  問:下面一個問題。我是廣州人,是一個學佛的慚愧弟子,於一九八八年離婚。在一九九五年經人介紹認識一個男子,他一九九三年喪偶,我們在二00一年同居至今,現在我們還沒有辦理結婚手續。我們從認識到現在,他天天在折磨我,我怕他謗佛只好忍受。今天我覺得,既然他障礙我學佛、戒殺吃素,我想一心念佛求往生,和那個男人分居。請問我這樣做對嗎,道德、佛法允許嗎?我該怎樣做?請法師開示。

  答:如果沒有正式結婚,那就沒有法律上確定關係,妳自己可以自由選擇。當然這個是你們兩個人自己的關係問題,我也很難給出恰當意見,總要自己去思惟,我這麼做會不會帶來什麼不良影響?他也是個眾生,我跟他的這個關係,說到底也是個業債,人生是酬業而來,業酬完了當然就自然會分手。我們在現在希望改變狀況,最好求三寶加持,三寶加持是當我們發起一個善願,我們真想修行、真想求生淨土,這個加持就非常的有效、明顯,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妳不是為了逃避,而是為了能夠更好的修學,能夠將來順利往生淨土,能夠將來也度他,發起這樣的心,那妳的境遇就會有不可思議的轉變。平常妳要多修福報,自己福報大了,真有冤親債主的話,也不敢來折磨妳,自己福報不夠,所以就會被人欺負。這不能用對抗的心,這個就是自己好好修持,多修善、多聽經聞法,改過自新,自然境遇就有改觀。

  問:下面一個問題。末學有個修學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就是關於不生不滅的問題。末學認為,如果從自性上講,只有諸佛的常寂光土才是真正的不生不滅,而諸佛的實報莊嚴土、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所講的不生不滅,就是指彌勒菩薩所講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的生滅,由於生滅太快,視作不生不滅。這樣理解對嗎?請定弘法師對於不生不滅、諸法實相深入開示。

  答:常寂光土不生不滅,這是講自性本不生滅。自性又能現萬法,實報莊嚴土、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都是自性所現的。西方極樂世界這三土跟娑婆世界這三土都是一樣,自性所現,只是極樂世界沒有唯識所變。為什麼?因為極樂世界的菩薩不用識,唯用真心,所以只有唯心所現。我們娑婆世界的凡夫眾生都用識,所以真心所現的國土它就有唯識所變,就把它變了。這個變的意思,我舉個例子你就懂了,譬如說我們去照鏡子,如果這鏡子是很平的,沒有任何凹凸,很乾淨,現出來的樣子是本來的面目,這是相當於一真法界。假如這個鏡子現在彎了,譬如說像變成一個放大鏡,凸了、凹了,你這一照,裡頭的樣子變了,變得扁了或者是長了,反正就跟原來的樣子不一樣。以前我們小的時候做兒童,很喜歡去看哈哈鏡,哈哈鏡就是這樣,你一看那個樣子,怎麼自己都變了樣,哈哈大笑。那哈哈鏡就是唯識所變,你原來的樣子被那個變了形的鏡面給照,照出一個變形的樣子。所以眾生的心性跟諸佛心性相同,但為什麼現出的樣子不同?眾生的心給扭曲了,這叫唯識所變。這個扭曲是什麼扭曲的?妄想分別執著,這些扭曲了我們的心性。所以那個人的樣子本來還是那個樣子,但是現出來的是不同樣子,我們沒有看到真實的狀況,沒有看到本來面目。

  所以那個東西是不是不生不滅?一樣是不生不滅,它沒有因為眾生有妄想分別執著而產生生滅,本來還是一真,所以叫不生不滅。現在現出來的相,就是眾生所見到的唯識所變的這個相,好像有生滅,那是眾生的錯覺。好比我們現在看電視,或者是看電腦的熒光屏,電腦熒光屏它沒有生滅、沒有改變,可是前面那個相在動、在有生有滅,電視的節目也有生有滅。相上有生滅,這個生滅就是彌勒菩薩所講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但實際上這個熒光屏沒有生滅,它沒有動搖,它也本自清淨,沒有污染。即使有這個相在上面,那熒光屏也沒有被這個相所污染,你把這個電視電源拔掉之後,它還是乾乾淨淨的熒光屏,那個相沒有留在上面。所以生滅的相,跟不生不滅的性,它是一不是二,從這裡我們去體會,不生不滅和生滅,它也是一不是二,生滅就是不生不滅,相上有生滅,性上不生不滅。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談到此地。有講得不妥當的地方,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怎麼擠青春痘跟幸福有關
夢參老和尚開示:齋與素要分清,供品不要隨便撿來吃!
經典語錄: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的就是一顆心
戒定慧是同消共長的嗎?

TAG:生活 | 視頻 | 修行 | 文字 | 國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