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玉機真臟論篇第十九》節選四
真肝脈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責責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澤,毛折,乃死。真心脈至,堅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澤,毛折,乃死。真肺脈至,大而虛,如以毛羽中人膚,色白赤不澤,毛折,乃死。真腎脈至,搏而絕,如指彈石,闢辟然,色黑黃不澤,毛折,乃死,真脾脈至,弱而乍數乍疏,色黃青不澤,毛折,乃死。諸真臟脈者,皆死不治也。
黃帝曰:見真臟曰死,何也?岐伯曰:五臟者,皆稟氣於胃,胃者五臟之本也;臟氣者,不能自致於手太陰,必因於胃氣,乃至於手太陰也。故五臟各以其時,自為而至於手太陰也。故邪氣勝者,精氣衰也。故病甚者,胃氣不能與之俱至於手太陰,故真臟之氣獨見,獨見者,病勝臟也,故曰死。帝曰:善。
黃帝曰:凡治病察其形氣色澤,脈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無後其時。形氣相得,謂之可治,色澤以浮,謂之易已;脈從四時,謂之可治;脈弱以滑,是有胃氣,命曰易治,取之以時;形氣相失,謂之難治;色夭不澤,謂之難已;脈實以堅,謂之益甚;脈逆四時,為不可治,必察四難,而明告之。
所謂逆四時者,春得肺脈,夏得腎脈,秋得心脈,冬得脾脈;其至皆懸絕沉澀者,命曰逆四時。未有臟形,於春夏而脈沉澀,秋冬而脈浮大,名曰逆四時也。病熱脈靜;泄而脈大;脫血而脈實;病在中,脈實堅,病在外,脈不實堅者;皆難治。
黃帝曰:余聞虛實以決死生,願聞其情?岐伯曰:五實死,五虛死。帝曰:願聞五實五虛?岐伯曰:脈盛,皮熱,腹脹,前後不通,悶瞀,此謂五實。脈細,皮寒,氣少,泄利前後,飲食不入,此謂五虛。帝曰:其時有生者何也?岐伯曰:漿粥入胃,泄注止,則虛者活;身汗得後利,則實者活。此其候也。
原文理解:肝臟的真臟脈顯露,那麼脈寸口至尺部都是繃緊的,就像觸摸刀刃一般,好像撫按琴瑟的弦一樣,面色如果青白相間沒有光澤,而且皮毛曲折,那就是死候。如果心臟的真臟脈至,那麼脈象就是堅硬而搏動的,就像按到薏苡仁那樣累累如珠,面色紅黑相間,沒有光澤,皮毛曲折,就是死候。肺臟的真臟脈顯露,脈形大但是內虛,猶如羽毛在人的皮膚中一樣,面色紅白相間,而且沒有光澤,皮毛彎折,就是死候。腎臟的真臟脈來的時候,搏動但是有時停止,就像彈動石頭一樣,面色黑黃相間沒有光澤,皮毛彎折,這也是死候。脾臟的真臟脈顯露,軟弱而且一會兒緊密一會兒疏散,面色青黃相間而沒有光澤,皮毛折斷,這也是死候。所有真臟脈顯露時,都是死候而且難治。
黃帝問:見真臟脈就死,這是為什麼呢?岐伯回答說:五臟之氣皆秉受於胃氣,胃是五髒的根本。臟之氣不能自行運行至肺經所在寸口部位,而是靠胃氣,才能夠達到寸口。所以五臟各從其所旺之時辰才能達到肺經在寸口之脈。因此邪氣強,精氣衰弱。疾病嚴重的,胃氣無法與其臟氣都行至手太陰肺經在手部的寸口脈,所以真臟脈獨自顯現,如果只見到真臟脈,那麼其所勝臟患病,所以會死。黃帝說:說得很好!
黃帝說:只要是治病,必須觀察人的面色形體神氣光澤等,還有脈象的盛衰,疾病的新舊,然後才可以治療它,不可失去最佳時機。形體和氣色相符,可以治癒。面色很淺,說明疾病容易治療。脈象順應四季變化,這是可以治療的。脈象弱而且滑,是有胃氣的表現,所以容易治,治療不要失去良機。形體和氣色不相符合,這就是難治了。面色無光澤,這就是很難治療了。脈象堅實,這就是更艱難了。脈象違逆四季變化規律,就是無法治療了。必須觀察這四種危難的情況,而且需要清楚地告知。
所謂違反四季的脈象,也就是春天見到肺脈,夏天得到腎脈,秋天見到心脈,冬季見到脾脈,他們的脈象都是懸空斷絕沉滯不行的,這就是違反四季變化規律的。患上熱病但是脈是安靜的,泄瀉但是脈卻是大的,脫血脈象卻是堅實的,病在內,而脈也是堅實的,病在外而脈不堅實的,這都是難治,因為脈與疾病表現不符合。
黃帝說:我聽到過關於虛實來判決生死,希望能夠詳細聽聽。岐伯說:五臟脈堅實就會死,五臟脈虛也會死。皇帝書:希望聽聽五臟實與虛的詳情。岐伯說:脈盛大,皮膚熱,腹部脹,前後二陰也就是大小便不通,悶而且眼睛看不清東西,這就是五實。脈象細,皮膚寒涼,氣短,泄瀉而且小便頻數,飲食無法入口,這就是五虛。黃帝問:有時候有人還可以生存下去,這是為何?岐伯說:漿粥可以進入胃的,泄瀉就會止住,那麼虛弱的人能活。身體出汗然後下利,那麼實者也能活。這就是你說的情況了。
這一節描述真臟脈之脈形,以及通過五行相生相剋來描述病勢。
推薦閱讀:
※黃帝戰蚩尤
※《黃帝內經》中的養生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
※黃帝內經 第廿八講 營衛運行與會合(續)
※黃帝紀年無必要、知道演算法你也能編曆書
※人生基因療法.黃帝外經文化的潛規則和硬道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