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當了「漢奸」,一戰讓明朝精銳不復存在,竟得以善終
文/月小妝
明朝滅亡時出現過一些降將,我們習慣叫他們「漢奸」,其實應該是「明奸」。比如吳三桂,就是出名的「明奸」。
作為吳三桂複雜姻親關係的祖大壽,也是歷史名人,他明明投降了,為何大家不說他是漢奸呢?
說起來也算他倒霉,大凌河之戰皇太極傾全國之師圍困,而祖大壽修城才修了一半。大明歷史是以這一場戰役為分水嶺,從此明朝更弱,而崛起的後金則更強。
我們知道清朝是女真政權,在北宋時期就建立了金國,到了明朝末年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
當時明朝內憂外患,政權腐敗得不行,坐在龍椅上的崇禎已經失去了對朝臣基本判斷,他看誰都像奸臣。在崇禎極度摳門與反覆無常的決策下,前線的將領心猿意馬,有一些不戰而降,成了「明奸」。
皇太極剛到,就忙著招降祖大壽,他開始派了幾個將領去,幾個將領去了,碰了一鼻子灰回來。皇太極沒辦法,只好親自寫信,說:「殺遼民那是部下乾的,不是我主張的,我現在不會允許他們殺半個百姓了。永平屠城是阿敏所為,不是我指使的。」皇太極的意思是,相信我,我會對你好的。
祖大壽置之不理。
明軍兵分幾路四次救援,都被後金軍隊擊敗,祖大壽率領全體士兵死磕了三個月,城中沒有糧食了,也快沒人了——都被殺著吃了,馬也被殺著吃了。
城中百姓被充作「軍糧」,十分凄慘。
祖大壽一看,沒辦法,只好降了。這個降也是「詐降」。祖大壽這事做得挺不地道,降而復叛。
皇太極愛惜人才,還舉行了隆重的宴會,雙方喝酒,還盟誓,還祭天。
祖大壽領導的大凌河之戰,是明朝精銳盡喪的一戰,大凌河之戰徹底摧毀了明朝關外最有戰鬥力的一支軍隊,明朝精兵精將不復存在,後金政權也在大凌河之戰後日益強大。
祖大壽發完誓後說,他有家人在錦州,他想帶一隊人馬去救她們,皇太極別告訴明軍他投降了,他去給清軍做「內應」。皇太極信了,就放他去錦州了。
祖大壽到了錦州後,就組織力量抵抗清軍,皇太極氣得差點吐血。而遼將對崇禎說,祖大壽投降了,崇禎帝知道後不但沒處罰他,反而給他升了官。
皇太極還很傻很天真地寫信給他,派人見他,讓他馬上奪下錦州,祖大壽以各種理由避而不見,繼續與清軍激戰。
與此同時,皇太極對祖大壽留在軍營中的人質史可法一直以禮相待,好飯好菜伺候著。
後來皇太極和多鐸取道錦州,多鐸竟然遭到祖大壽的偷襲。皇太極再遲鈍也明白了,不過他仍然不甘心,還是不斷寫信給祖大壽,說:「我釋放將軍後,他們都說我看錯了人。將軍要降清或者留在明朝都可,我不勉強,但請將軍與我見一面,也算自我解嘲,證明我沒看錯人。」
祖大壽仍然沒露面。
不知道皇太極對祖大壽是不是真愛,祖大壽再次降清的時候,皇太極居然仍然以禮相待。
皇太極派人去錦州找祖大壽的妻子,讓她勸他投降,明朝明顯支撐不了多久,如果負隅頑抗,也是沒意義的。
明崇禎十四年,皇太極切斷明軍糧道,集中攻破松山。當時駐守松山的是洪承疇,他率領軍隊十三萬駐紮松山。
松山攻破後,洪承疇被俘,而錦州此時被圍困了整整一年,祖大壽又在城裡殺人充當軍糧了。
在皇太極的再三召喚下,洪承疇再次投降。當洪承疇跪拜在大殿里,滿面羞慚時,皇太極說:「你背叛我是因為忠於大明,我不怪你,也會善待你家人,只要你今後盡心輔佐我就行了。我曾經對大臣說過,祖大壽不能死,就算他再次投降,我也不會殺他。只要他以後對我忠心就可以了。」
大清的開國之君竟然如此寬厚,比起崇禎帝,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歷史是嚴謹的,也具有很大教育意義。清軍之所以能勝,不是沒有原因的,就說大凌河戰役皇太極招降一事,其實再次之前,皇太極對漢臣就是非常好的,讓漢臣覺得自己和滿臣是平等的。
身為帝王,他能很好的運用帝王心術,無疑是清朝能夠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
其次,從大凌河之戰可以看出,皇太極用兵方法的改變,以前是攻堅戰,比較死板,大凌河之戰開始採取圍攻戰術,以後在錦州戰役都採取圍點打援的戰術,所以能取得成功。
更重要的是,在祖大壽殺人吃人肉的時候,皇太極一改屠城戰術,穩定了民心。
所以滿清入關成為一種歷史的必然。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