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注重古詩詞教法,提高教學效果
學習古詩詞是提高文學素養,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徑。《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但現在古詩詞教學處於一個十分尷尬的狀態,學生興緻不高,學習被動,效率低,這不得不引起我們反思。下面談談我進行古詩詞教學的幾點體會:
一、循序漸進,教學學習古詩詞的基本方法
朗讀既是語文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式方法,也是培養學生聽說能力的主要手段。古詩文是凝練的語言藝術,內容高度濃縮,內涵極其豐富,需要反覆朗讀,才能了解詩意、體會詩情、領略詩境。朗讀可以貫穿在整個古詩文教學過程中,教學要點是教師精講品與讀的要領,要讓學生讀熟讀透,要在朗讀中品味,要在誦讀中領略詩境。為了使朗讀過程更好的發揮其賞析及應有的指導作用,教師可以考慮從以下三方面入手安排相應的教學過程:
首先,教師要善於營造朗讀教學情境
古詩詞寫作年代離現在久遠,學生不容易理解,因此要讓學生反覆朗讀,帶著美好的感情投入朗讀,盡情發揮合理的想像,在自己的腦海中建構出形象生動的詩詞意象。在教學中教師可採用背景音樂、圖像再現、視頻剪輯等手段來營造一個富有情感共鳴性的空間,這樣朗讀者就可以更充分地親近文本。如教學《念奴嬌、赤壁懷古》一文,可先讓學生欣賞《三國演義》片頭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音樂的伴奏中,歌唱家雄渾的歌聲與課文相同的歷史內容使學生未進入詞境就產生了一種深沉厚重的歷史感慨。學生們自然就會設想,一代文豪蘇軾面對滔滔江水會抒發一種怎麼樣的情懷呢?這就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慾望,然後在雄渾豪放的音樂伴奏下朗讀此文,學生們就會沉浸在文本的情感氛圍中。其次,教師要充分利用范讀的榜樣效應進行教學
名家范讀、教師範讀、優秀學生范讀是古詩文課堂教學中的常見方式。教學中恰當運用名家范讀,有助於營造藝術美的氛圍;教師範讀可以把自己對文本情感內涵的感悟傳達給學生,並引發師生對話;學生范讀是名家范讀、教師範讀的一種延伸,具有更強的平行影響作用。因此,在古詩文課堂教學中這幾種范讀形式必不可少。
二、充分調動學生的聯想和想像能力,培養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聯想和想像,都是學生積極進行深層次的學習實踐過程,有助於學生理解內化相關的學習內容,並能夠培養學生豐富多彩的情感體驗和創新人格意識。在教學中,可以借用時下一些流行歌曲的曲子演唱詩詞,如:《關雎》一詩可借用《小白楊》的曲調來演唱;或者欣賞已經譜好曲的詩詞,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無題》、《虞美人》等,運用音樂來調動學生學習詩詞的積極性。運用挂圖、詩配畫等直觀教學過程,有利於相應詩詞內容的視覺形象的形成過程,激發學生深入學習詩詞的興趣。如學習韋應物的《滁州西澗》,利用挂圖中一葉扁舟停靠岸邊而無人問津讓學生深入體會「野渡無人舟自橫」的韻味;學習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讓學生通過: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等景物的描繪,充分發揮想像力,利用手中的畫筆嘗試再現「斷腸人在天涯」的意境,體會主人公思鄉凄苦的情懷。
三、重視教法,主動探究
中學古詩詞閱讀教學和鑒賞訓練是一種能力的培養和鍛煉。因此對於傳統詩詞教學,我採取了批判吸收的態度,融入新課標主動探究的理念,具體做法如下:
(一)知人論世鑒賞法
「知人論世」最早是孟子提出來的。他認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對作者和作者所處的時代有所了解,這才能與古人為友,才能體會出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因為詩詞作品往往是作者個人經歷,思想感情的外觀。
「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與作品的關係。詩人的生平、經歷、境遇等都會在詩歌中有所體現,並形成詩人獨特的創作風格和個性,決定著詩歌的特殊主題。如陶淵明的脫俗與田園情結,李白的大氣豪放,王維的生活情趣,李清照的閑適與愁苦。
如在教《沁園春·長沙》這首詞的時候,我先讓學生收集詩詞作者人身經歷以及作品創作的背景,教師再進行適當的補充和講解,從而讓學生明白毛澤東是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大詩人。這是解這首詞的一把鑰匙。毛澤東締造了中國的歷史。他的詩自然也記錄著歷史,無論是行軍途中還是戰爭間歇,生活有多熱烈,他的詩就有多飽滿。面對人生,他氣吞山河,高唱「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他用自己的詞作張揚了生命的美麗,為自己增添了人格魅力。
(二)意象賞詩法
「意象」就是出現在作品中的主觀感情的物象。意象在作品中以個體形式存在。多個個體聯接起來的整體,便是我們常說的意境。如李清照的詞《聲聲慢》,抓住秋風、過雁、黃花、梧桐、細雨等一系列典型意象來訴說詞人受盡磨難與內心煎熬的凄慘心情,傾吐著詞人哀愁凄苦、孤寂悲憤的內心感受。如果我們抓住這些意象引導學生深入挖掘,就可對這首詞做深刻而準確的理解了。
(三)「詩眼」品析法
古人寫詩特別講究用字,力求達到一字傳神的效果。這種在關鍵處畫龍點睛的字詞,便是「詩眼」。在教學中,如果我們抓住解讀詩詞的關鍵所在,從而快速把握詩詞大意,體會詩詞營造的意境之美。如陶淵明《飲酒》的詩眼是「心遠」二字,所有的內容都圍繞著它。教師可以圍繞「心遠」,引導學生從「心遠」入手來加深對這首詩的理解。陶淵明為什麼能「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答案是「心遠」。那麼「心遠」是什麼意思?你認為「世俗」突出的表現是什麼?是愛錢、愛權、愛名……詩人「心遠」的具體表現是什麼?是棄官歸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悠然」寫出了作者怎樣的心情?「悠然」是恬靜、閑適、對生活無所求的人生態度。師生間的共同探討品析,使學生對詩的主題有了更深的了解。
古詩詞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極其重要。要提高古詩詞教學的效果還必須揚長避短,融入新課標主動探究的理論,不斷探究創新,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豐富學生的詩詞素養,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
推薦閱讀:
※古詩詞可以分成哪些種類?有哪些代表詩?
※15句經典熟悉的「鳥」古詩詞,拿去玩「飛花令」
※賞析 | 古詩詞中的荷花(珍藏版)
※除了五言七言,還有一種九言詩,你可聽過?
※如何看待詩人元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