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電教授評《老炮兒》:六爺能留在中國影史人物圖譜|老炮兒
《老炮兒》海報
《老炮兒》熱映,引動文化旋風,從台灣到北京,各種褒獎和讚歎,怒罵和解剖紛至沓來。一時間風雲涌動、文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僅僅我看到的討論角度就數不清:階級分析、意識形態分析、北京文革史舊日恩怨鉤沉、當今市民與權貴關係、女性主義分析,以及,心臟病與陽痿關聯性的診斷。但是對影片的文本分析,諸如劇作的章法、人物塑造乃至影像處理,喧鬧中就顯得聲音少些。
我感覺,許多評論是過渡闡釋,不少讀解與影片本身有偏離,講到隔壁去了。我有個朋友,是一個網站的前主編,他就說六爺總打架,所以片子有民粹色彩。打個架就是民粹,還讓不讓人活啦!張冠仁寫了一篇文章,對《老炮兒》進行意識形態讀解,相當深刻,有不少鞭辟入裡之見。但文中捎帶提到《老炮兒》「還隱有北京人對日益湧入的外地人的憤怒」,這我就不大看得出來。對《老炮兒》的評價也再次引起了小小的美學和政治劃分站隊。有的朋友就認定,以七零後劃界,年輕人大多不喜歡這個作品。
說句得罪人的諷刺話,看這些評論撈出來的有趣笑點,不比我看這個作品得到的少。
在郝建看來,《老炮兒》被過度解讀了
《老炮兒》評論中比較大的一個好玩,是把馮小剛當成作者。於是一算年齡就把主人公六爺歸到紅衛兵那一堆去。更有意思的是,在這部影片的評論中王朔也躺槍,說他是大院子弟,必有紅衛兵後遺症,於是從《老炮兒》里看出舊日紅衛兵今天的心思。貓三哥哥的文章說:「在馮小剛們眼裡,世界是他們的,不是你們的,即便偶爾是你們的最終你們是要還給我們的。如果你們不還給我們,那我們就動手要你們還給我們。《老炮兒》實際上是在為紅小兵們無法實現的夢想招魂」。我對紅衛兵的厭惡和憤恨絕不比誰少,但我不會把馮小剛錯當成這部影片的作者。這部影片的作者是管虎和董潤年,馮小剛的表演必須服從導演編劇的人物設定和情節走向。管虎是電影學院導演87班的,他1968年才出生,住家也不在官宦大院。如果硬要做文革史研究或階級分析,六爺與官二代小飛的爭鬥也只能將就看做是文革中北京的底層市民與貴族紅衛兵爭鬥的今日續集,結局還是市民老混混在冰凍湖面上的死亡。我覺得,有的觀眾沒讀好《老炮兒》也沒讀懂王朔。在王朔的大部分作品中,讀者可以看到他對意識形態的反感、不屑或者厭惡憤怒。文革話語和中國當代歷史中的權威性道德訓誡、階級鬥爭英雄形象、集體主義的講奉獻道德觀、拋棄善惡之辮的偽崇高,是遭到王朔撕扯、調侃、挖苦的第一標靶。也許就因為如此,王朔成了躲在桌子底下等骨頭的精英文人追打、圍攻的目標。
導演管虎(右)才是這部電影的「作者」
還有的觀眾看了影片不爽,因為他們把作者與他塑造的人物混為一談,只要看著六爺哪哪都不對勁,就罵影片,罵作者。有評論點撥《老炮兒》的作者:「電影是一個審美的藝術,不是販賣你內心扭曲的齷齪面,堂而皇之的登上大雅之堂」。如果要求電影裡頭的玩意都可登大雅之堂,那作者可就難了。《教父》裡頭的艾爾-帕西諾殺兄弟,《七宗罪》裡頭的凱文-史派西殺人無算,以此為樂趣。叫我看,六爺身上不見得哪裡都妥帖,但除了打架前報官那一筆跟他自己之前的念頭有所頂撞,總體上這個人物寫得還算圓乎。
最有意思的是女性主義角度的評論,覺得六爺撇著嘴說「女人嘛……」簡直是對女性毫無敬意的直男癌。有位阿強同志看到六爺總抽煙,就懷疑「吸煙也是英雄陽剛文化的標誌」。有的評論還認為六爺的性行為的方式不對勁,大膽而勇敢地代表了廣大女性表述「女人不喜歡這樣做」,這都是過度闡釋、硬性闡釋的例子。一個對女性權利敏感的作者,居然把女性整體化,從而設想或認定一個「大多數女性」都喜歡或者不喜歡的激情洋溢方式,這就是一些不自覺地做女權秀的女性或男性不在意會犯的錯誤。雖然不很夠格,我自認為是個男性女性主義者,但我有時會把這種強力宣告女性特質、「人性科學」的女性主義者叫做「女權癌」。
女性主義解讀是《老炮兒》爭議的一大焦點
今日中國的確價值觀分裂,許多言說難以直陳問題核心,明確點出實質問題,許多藝術品創作也難逃意識形態霧霾。但是,當我們面對一部藝術品,還是不能用政治分析壓倒美學分析,更不能為了澆灌自己心中塊壘就強力闡釋、粗暴讀解。
回到作品文本來看,《老炮兒》藝術上還算精細有機,價值觀上沒有大問題。要放在中國當下電影裡頭論,有這兩條就是上乘佳作了。
大家眾說紛紜,主要還是認同了六爺這個人物。用編劇行里的俗話說,這個人物寫出來了。如果用文學理論裡頭的大詞,六爺寫成了一個圓形人物(Round Character),我們感覺認識他,大致知道他的前史和現在。到後來,導演編劇不說話,我們也能猜到一事當前他會有啥反應。這個人講究的一些道理基本還是立得住的,要尊敬老人、不能打女性;不打人也不容忍被人打,這個理念其實有個抗惡的道理在裡頭。評論家李小飛看見軍大衣和日本刀就把紅衛兵的帽子戴到六爺頭上,認為「這些幾十年江湖未見的極品設備……交代了他們就是傳說中的大院子弟」。要稍微了解一點文革的大情境就知道,這些衚衕少年一般家裡都沒什麼紅色背景,許多人的長輩被打入另冊。在那個瘋狂邪惡年頭,這些孩子往往是不準參加紅衛兵的。看到那日本軍大衣和戰刀,我們大概能猜到那是六爺年輕時與大院的貴族紅孩子茬架時搶來的戰利品,他們那時的對頭就是奉旨造反的紅衛兵。
父子關係才是電影的情感核心
就故事的主要結構來說,這個戲寫的是父子關係。許多人看見六爺跟白頭髮小飛和他的副省級家庭起衝突,就覺得那是主線。其實六爺這個角色的對手(Antagonist)是他的兒子曉波。《老炮兒》故事的開頭是人物白描,真正起戲建立張力是他發現兒子被人綁架了。從六爺心裡頭的壓力和動力來說,最後的冰上決戰也不是為了反貪官,而是因為那個小鬍子把曉波打成了腦震蕩,把自己的八哥摔死了。在我看,六爺在這個故事裡頭有三個兒子,曉波、小飛和那隻八哥。要從被教訓、被改變、價值觀有變化來說,白頭髮變回黑頭髮的小飛可以看做是他的另一個兒子,他也是六爺的對手。順便說一句,小飛與六爺的對手戲寫得也挺順溜,差點就壓過了六爺與曉波的情感主線。
從觀影情緒來說,我有點不滿足,那個小鬍子死心塌地當鷹犬,下手狠毒,打傷曉波摔死八哥,最後在冰雪湖邊一直朝六爺招手,但導演沒有給他狠狠一擊。按照導演編劇鋪墊的人物心理狀態和儲蓄的情緒和勁頭,如果六爺倒下後小飛猛擊小鬍子我是能夠接受的。因為這個小鬍子走狗下手太狠,把六爺逼上絕路,這其實是斷了小飛家拿回賬單的路子。講這個觀感不是要越俎代庖幫導演寫故事,而是說好故事可以讓觀眾有很強的認同感,會想人物之所想,急人物之所急。
「舉報」情節讓最後的冰河大戰泄了勁
比較大的硬傷是六爺給中紀委舉報那一筆,這跟他前頭堅持的不報警理念頂著了,從戲上講,也把冰上決鬥一場的勁道泄掉了一些。你看,反正有中紀委會懲罰小鬍子和背後的副省級幹部,六爺冰上踟躕前行的悲劇性就要弱很多。但一部公映電影能說出對國家整體架構的合法性認識,還是不容易做到。如果是出於通過審查的考慮,在政治選擇上我能原諒;在藝術處理上用六爺的台詞「有些事,咱得管」之類的台詞搪塞一下,我也還能忍受。
看《老炮兒》的時候,不時想起老舍的《斷魂槍》。或許,六爺這個人物能在中國電影人物圖譜中留下來。《老炮兒》這部電影也許會像《陽光燦爛的日子》,文本營造純熟、完整、統一,但對其中的人物褒貶、時代評價、隱含意識形態的分析就見仁見智。寫出了人物,能讓不同觀點的各色人等建立認同感,可以拿來作為解剖標本,這就是個好藝術品了。像《尋龍訣》那樣的虛空中的無動機、無情節故事,就讓人想咬都沒法下嘴。我這個只管藝術快感,並不總問政治正確的唯美主義者看了《老炮兒》,心下還是喜歡。鴕鳥那一筆是飛著寫的,但有鋪墊,飛出了六爺迎接死亡的情緒,也喜歡。
作者/郝建(現任北京電影學院研究所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推薦閱讀:
※我們紀念哪位死者(但沒有紀念另外一位)是一個不良的社會現象嗎?
※身價29億的斯坦福大學教授教你如何活的像窮光蛋
※南太鉉自帶仙氣的男孩子。
※我們到底覺得周杰倫哪裡變了
※老梁說天下之金正恩中的老梁學習中的軼事都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