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上肌肌腱炎
岡上肌肌腱炎系由局部外傷、勞損或感受風寒濕邪,使局部產生無菌性炎症,從而引起局部疼痛及活動受限者,稱為岡上肌肌腱炎。
本病又名岡上肌腱綜合征、外展綜合征。好發於中年以上的體力勞動者、家庭婦女和運動員。
【解剖生理】
岡上肌為長三角形雙羽狀肌,位於斜方肌深面,肩胛骨岡上窩內。岡上肌起於岡上窩骨面及岡上筋膜內面,肌纖維向外行,經肩峰和喙肩韌帶的深面,後移行為扁腱,緊密附著於肩關節囊的上部,參與肩袖的構成,最後止於肱骨大結節上產中(圖5-11)。肌腱的上方隔肩峰下滑囊與喙肩韌帶相貼。肩峰下滑囊對岡上肌肌腱起著很好的保持作用。
肩關節外展運動是肩關節運動的主要形式之一,岡上肌是肩關節外展運動的重要肌肉,活動頻繁。又是肩部肌肉收縮力量的交叉點,因此是比較容易損傷的肌肉。
岡上肌的血供主要由肩胛上動脈供應。肩胛上動脈越過肩胛橫韌帶,入岡上窩,貼岡上窩的骨面走行,發出分支支配岡上肌。岡上肌受肩胛上神經支配。肩胛上神經由臂叢的上干分出,經肩胛橫韌帶深面,肩胛切跡內入岡上窩,後又繞肩胛頸入岡下窩。
【病因病機】
(一)損傷與勞損:岡上肌腱在喙肩韌帶及肩峰下滑囊下面,肩關節囊上面的狹小間隙通過,肌腱與關節囊緊密相連,增加了關節囊的穩定性,但也影響了岡上肌的活動。當上臂外展60o~120o時,肩峰與肱骨大結節之間的間隙最小,岡上肌在其間受肩峰與大結節的擠壓磨損,因此,頻繁的肩部運動勢必造成該肌腱的損傷或勞損,從而繼發創傷性炎症。
(二)退行性改變:隨著牛皮的增長。肌腱本身也可發生退行性改變,當岡上肌腱損傷後,可進一步促使岡上肌腱的退行性變化。岡上肌肌腱炎後,肌腱很容易產生鈣化,使肌腱變得很脆弱,在跌倒或肌肉突然收縮時,可引起肌腱完全或不完全性斷裂。
中醫認為,中年以後,由於氣血漸衰,易使岡上肌失去濡養而發生勞損。加上肩關節的頻繁活動及感受風寒濕邪等,易使岡上肌腱產生損傷。
【臨床表現】
(一)有急、慢性損傷史或勞損史。一般起病緩慢。
(二)疼痛:肩部外側疼痛,並擴散到三角肌附著點附近。有時疼痛可向上放射至頸部,向下放射至肘部及前臂。
(三)活動受限:肩關節外展活動受限,尤以肩關節外展60o~120o時受限明顯,當小於或大於這一範圍及肩關節其他活動不受限制。
【檢查】
(一)壓痛:常位於岡上肌肌腱的止點,即肱骨大結節之頂部和肩峰下滑囊區、三角肌的止端。同時可觸及該肌腱增粗、變硬等。
(二)肩外展試驗陽性:即患肢肩外展60o~120o時疼痛加劇。這是由於肩外展60o~120o範圍時,肱骨大結節與肩峰之間的間隙減小,岡上肌抵止部在其間受肩峰與肱骨大結節的擠壓所致。
(三)X線檢查:一般無異常發現,少數患者可顯示岡上肌腱鈣化。
【診斷與鑒別診斷】
根據典型臨床特徵及相關檢查,一般不能明確診斷。本病應與以下疾病鑒別:
(一)岡上肌肌腱鈣化:本病與單純性岡上肌肌腱炎相類似,主要區別是岡上肌腱鈣化,X線片上可見到鈣化陰影。
(二)肩關節周圍粘連症:本病主要表現為肩關節各方活動均受到限制,而岡上肌肌腱炎只是外展活動受限,即所謂的疼痛弧。
【治療】
(一)治療原則:舒筋通絡,活血止痛。
(二)取穴及部位:肩井、秉風、肩貞、肩髃、臂臑、曲池及肩周等部位。
(三)主要手法:滾、拿揉、搖、點壓、彈拔、擦、搓抖等。
(四)操作方法:
1、滾揉肩臂法:患者坐位,醫者站於患側,先用柔和的滾法施術於肩外及肩後部,同時配合肩關節的外展、內收及內旋活動。然後用拿揉法施術於患肩及上臂,以達舒筋通絡、活血散瘀的目的。
2、點壓彈撥法:患者坐位,醫者先用拇指點壓或按揉肩井、缺盆、秉風、肩髃、肩貞、曲池等穴,以酸脹為度。然後用拇指彈撥痛點及病變處,以達到解痙止痛、剝離粘連的目的。
3、搓揉牽抖法:接上勢,醫者先用雙手掌放置患肩前後作對掌擠壓、按揉,同時將肱骨頭向外上方牽拉,然後搖肩關節、搓臂、抖上肢。最後在肩關節周圍施擦法治療,以達活血通絡、滑利關節的目的。
【注意事項】
(一)急性損傷,手法宜柔和和舒適,適當限制肩部活動。
(二)慢性損傷,手法宜深透,同時適當配合肩部功能鍛煉。
(三)無論急、慢性損傷,在運用彈撥手法時,刺激要柔和,不宜過分劇烈,以免加重損傷。
(四)注意局部保暖,並配合局部濕熱敷。
【按語】
急性損傷而引起本病者,不能完全排除岡上肌肌腱的不完全斷裂。因此,在治療時,除上述處理方法外,治療後可用三角巾懸吊患側上肢。對已明確為部分肌腱纖維斷裂者,可作肩外展90o、前屈30、外旋30o~40o位的固定,使肱骨大結節湊近斷裂的岡上肌肌腱近端,一般固定6~8周。
推薦閱讀:
※長期板繪的人如何緩解手腕疼痛?
※聽說跑步(或運動)後必須要做拉伸,不然對肌肉不好,諸如會變成一坨坨之類,是真的嗎?
※韌帶VS肌腱,拉傷VS扭傷
※肱二頭肌肌腱炎
TAG:肌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