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後期資本主義的產生和民族危機的加深

19世紀60年代,清朝統治階級內部出現了洋務派。從60年代到90年代。他們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沒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但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19世紀60、70年代,中國社會出現了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產生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主義壓迫,既有革命性一面,又有妥協性的一面。中國無產階級產生於40年代,早於民族資產階級,是中國新生產力的代表者,具有最堅決、最徹底的革命性。

19世紀後半期,隨著世界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帝國主義更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1883年和1894年,先後爆發了中法戰爭和甲午中日戰爭。《中法新約》的簽訂,使法國進一步打開了中國西南的門戶;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

《馬關條約》簽訂後,各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展開了資本輸出的激烈競爭,還在中國強佔「租借地」,劃分「勢力範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加深。

推薦閱讀:

決不允許用西方「普世價值」消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不要隨便打出「種族主義」這張牌
我曾是個憤怒的男權主義者,如今……
瓦哈比主義與沙特王權
西餐進餐禮儀:主張「一口」主義---中國文明網

TAG:民族 | 清朝 | 危機 | 資本主義 | 後期 | 資本 | 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