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中國年畫 . 綿竹木板年畫《迎春圖》
回眸—中國年畫 . 綿竹木板年畫
《迎春圖》黃瑞鵠《迎春圖》在綿竹文管所,有一件珍藏的國家一級文物《迎春圖》。深入研究《迎春圖》,可以發現一些鮮為人知的事。1979年10月,綿竹縣文化館館長黃宗厚先生,用現金40元從縣醫藥公司職工周文星家藏中徵集了四幅表現綿竹春遊祭祀的社會風俗畫橫批。周文星是綿竹縣醫藥公司退休職工,家藏有四幅(未裝裱)的橫批風俗畫。1979年,周文星將四幅畫附信一封寄往四川美術學院,請求幫助鑒定其真偽和價值。四川美院陳列室鑒定後,隨信回復,認為該畫可能與綿竹年畫有關,建議將其交縣文化館保存。後經綿竹年畫社老藝人張先富鑒定,認為其出自清代綿竹畫家黃瑞鵠之手。綿竹縣文化館將徵集而來的四幅作品,精心收藏保管。1986年,由四川省博物館裝裱師康建國進行全綾裝裱,並根據畫幅原狀分成四幅。1987年該畫被移交給縣文管所。由於該作品無款識和印鑒,為了方便研究和鑒定,根據畫面中出現的「署調綿竹縣正堂」執事牌和「喜報陽春」旌幡以及遊行祭祀的場景,縣文化館將其取名為《迎春圖》。1982年,《迎春圖》經四川省文物鑒定組鑒定為三級文物。1990年,被省文物鑒定組複查鑒定為一級文物。兩次鑒定,均認定為黃瑞鵠所作。年畫《迎春圖》,應為黃瑞鵠受清末綿竹富商杜敬成之聘,在杜敬成家花半年時間完成的春遊風俗畫。《迎春圖》以連環組畫的形式構成,每幅長48厘米,寬48厘米。這是一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力作長卷,根據四幅畫卷的畫面內容,大致分為四部分:迎春、游春、台戲、打春。此畫卷目前僅留四條幅,無論怎樣對接也找不到四條幅的介面處。如第一幅後面的抬「三牲」和第二幅耍龍獅舞,無論如何也找不到連接或過渡之處。第二幅結尾處的騎馬官員從磚坊出來,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和第三幅剛出一門坊的台戲對接,第三幅結尾的《西遊記》台戲,怎麼也不可能和第四幅的打春牛對接。黃瑞鵠是一位藝術功底深厚的畫家,創作一幅本應連續而實際畫面又不連續的大型作品的可能性不大。由此可以推測,《迎春圖》或許遠不止目前的四幅,或許應該是一幅各橫幅首尾相接的完整大型社會風俗畫長卷,或許《迎春圖》在幾易其主的情況下,邊角已經磨損,經過了後人剪切。這幾種可能性都存在,這些「或許」,為這幅作品留下了永遠的謎。
《迎春圖》局部
《迎春圖》局部
《迎春圖》局部
黃瑞鵠《迎春圖 舞龍年畫》
黃瑞鵠《迎春圖 舞獅年畫》
黃瑞鵠《迎春圖》局部 《踩高蹺年畫》
《迎春圖》局部黃瑞鵠黃瑞鵠,綿竹人,生於清末卒於民國。擅長人物畫,受年畫影響,布局喜對稱,造型好誇張,設色多明艷,為士子文人所不屑,譏為「畫匠」。年畫商卻爭相競聘,無論是起畫稿,刻線版,還是徒手著畫,黃瑞鵠樣樣在行。清末,綿竹年畫作坊有300多家,帶動了造紙、制筆及染料加工等產業。縣城中有一銷售染料的大戶,人稱「黃膏子」(染料舊稱膏子),喜風雅、好書畫,收藏頗豐。當年,黃膏子把黃瑞鵠延聘至家,好菜好酒侍候,長年為他畫年畫。《游春圖》就是黃瑞鵠勞作經年的一幅年畫精品。黃瑞鵠其作品多以歷史題材為主,畫人物場景是最為突出的藝術成就,斗方畫最為搶手。其所作《投筆從戎》、《帶子回朝》、《二進宮》、《正氣歌》、《晉代董狐筆》等,為當時綿竹收藏家劉自德所藏。人物評價黃瑞鵠是一位藝術功底深厚的畫家,創作一幅本應連續而實際畫面又不連續的大型作品的可能性不大。由此可以推測,《迎春圖》或許遠不止目前的四幅,或許應該是一幅各橫幅首尾相接的完整大型社會風俗畫長卷,或許《迎春圖》在幾易其主的情況下,邊角已經磨損,經過了後人剪切。這幾種可能性都存在,這些「或許」,為這幅作品留下了永遠的謎。
綿竹年畫—拓片
拓片蟬宮折桂
拓片得祿榮升
拓片福壽無極 拓片和合二仙
趙公鎮宅
百壽圖
紫微高照
鄭板橋竹
鄭板橋竹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最偉大英雄之一,被批評卑鄙無恥,被誤解兩千年
※中國各產茶地
※中國易經研究會
※中國體壇5大吸金運動員 姚明20億僅排第二
※2017中國最美油菜花評選 | 請為自己家鄉投上一票。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