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閑聊之一:了解太極拳歷史相當重要
作為一個有志於想修練真正意義上的太極拳的人來說,了解太極拳的歷史是極其重要的,因為這決定你的修練之路和修練成果。
關於太極拳的起源,一說陳家溝的陳王廷,二說唐朝許宣平、李道子,宋朝張三峰,明朝張三丰。
本人認為,儘管已無從確切肯定是唐朝許宣平、李道子還是宋朝張三峰、明朝張三丰創造太極拳,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真正意義上的太極拳絕不是明清時的陳家溝所創造,其歷史絕對比之要早。當然,陳家溝的確在通背拳和戚繼光拳術上基礎上創造了一種拳術,可以稱為「陳氏拳」或「炮捶」,但不是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太極拳。歷來所稱的「陳氏太極拳」,按《金剛經》的說法,那也是「人說陳氏太極拳,即非陳氏太極拳,是名陳氏太極拳」。退一萬步講,如果非得定義陳家溝創造的拳為太極拳,那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太極拳就得改名字(或叫先天拳什麼的),反正兩者在修習的各方面是完全不同的。
誠然,本人這個觀點不是說陳氏拳不好,只是說明它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太極拳,但它和其它優秀拳種一樣,與太極拳共同組成了中華武術大家庭,供世人根據興趣愛好不同進行選擇修習。事實上,不同拳種不存在高下優劣,只是取決於你個人的自身條件、喜好和追求。況且,陳氏拳的快慢相間、纏絲勁、瞬間發力等特點,很受到青壯年的喜愛。所以,陳氏拳的傳人大可不必為聽到不是太極拳的質疑而感到耿耿於懷,「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有實貨、有生命力,叫什麼名字都會有人來學和傳承光大,後來興起的意拳不正是說明這點了嗎?名稱真的不是很重要,幹嘛一定要往太極拳上靠呢?難道貼上太極拳標籤就有神奇健身和技擊功能了?其實,對於想快速追求技擊目的人來講,選擇太極拳可真不是最好的選擇,現代散打、專業擒拿格鬥術、意拳、形意拳等的實戰見效性絕對比太極拳要來得快。從解放前幾次國術擂台賽結果來看,得了前幾名的基本都是形意拳的好手。
此外,真正意義上的太極拳,由於道士等人群傳承範圍小,世人又很難理解和堅持習練,所以逐漸不為人所知了。楊家拳雖傳自陳氏拳,但後來由楊氏三代根據太極拳的理論進行了不斷改造,太極拳總算能在楊家手上發揚廣大。但可惜的是,為了能大面積推廣,楊家祖孫三代不斷簡化,不斷拉大拳架子,就又變樣了。再加上現代所謂的漂亮比賽制,又促進太極拳向舞蹈化和體操化發展,原來的太極拳面目已經不復存在。
所以,有志於想修練真正意義上的太極拳的人真的需要及早省察一下了。
那真正意義上的太極拳到底是怎麼樣呢?根據經典太極拳論,如從體上來講,「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極柔軟,然後極剛堅」,那自己練的是否符合這些呢?是否一舉動全身都在主動用力,特別是雙腳一直在用力屈伸,邁動都很笨重啊,因此大冬天還練得大汗淋漓,以為這就是功夫啊?從用上來講,「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御眾之形,快能何為」,那你在用時是否還逃不出「強欺弱,慢讓快,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的本能反應呢?
我覺得郝為真和楊澄浦先生根據個人修練體會所表述的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太極拳的練習方向和境界。從知己養生的角度上講,郝為真先生說:「初練時,如身在水中,兩足踏地,動作如有水之阻力。第二層,則如身在水中,兩足浮起,浮游水中,能自如運動。第三層,則身體輕靈,兩足如在水面上行走,臨淵履冰,神氣內斂,不敢有絲毫散亂。此則拳成矣。從知彼技擊角度上講,楊澄浦說:「世間練太極者,亦不在少數。宜知分別純雜,以其味不同也。純粹太極,其臂如棉裹鐵,柔軟沉重。推手之時,可以分辨。其拿人之時,手極輕而人不能過。其放人之時,如脫彈丸,迅速乾脆,毫不受力。被跌出者,但覺一動,並不覺痛,已跌出丈余矣。其粘人之時,並不抓擒,輕輕粘住,即如膠而不能脫,使人雙臂酸麻不可耐。此乃真太極也。若用力按人推人,雖亦可以制人,將人打出。然自己終未免吃力,受者亦覺得甚痛,雖打出亦不能幹脆。反之,吾欲以力擒制太極能手,則如捕風捉影,處處落空。又如水上踩葫蘆,終不得力」。
現附上太極魚先生寫的一篇有關太極拳歷史考據的文章,供參閱:
太極拳到底是不是源於陳家溝?
關於太極拳的起源,目前主要有2種說法,一是起源於陳家溝的陳王廷,二是起源於更早的,是不是張三丰還有待考證。應該說2種說法都沒有壓倒性的證據。本人傾向於第二種觀點。
古代很少有人把武術史當回事,正史上很少提及武術的內容。自唐以下,文武漸漸分離。練武的人文化水平普遍比較低,比較容易受到迷信、崇古思想的影響,捏造創始人、或者假託仙傳以自高其拳的事情不是個別現象,是普遍現象。功夫高並不一定說明他說的話可信度就更高。一個拳種有了點名氣了,為了更有名氣,一些門人弟子就會撒一些善意的謊言,現在知道的就有岳飛創形意,張三丰創太極、達摩創少林等,董海川的八卦掌也有傳自仙人的說法,只不過八卦掌出名的太晚,能拿得出手的祖宗都被用光了,第一代弟子對於八卦掌的來源在董海川的墓碑上也有了明確的說明,這才作罷。第一代的人撒了謊,第二代的人就會把師父講得當成是事實,不允許任何的質疑。於是一代一代的重複一個能帶給自己利益的謊言。說這些,只是為了說明搞武術源流有多麼不容易,本人也就是對了解到的一些資料進行一些合理的編排,希望能有點用而已。現在關於太極源流的書籍多是太極門人弟子所做,他們難免收到師門傳承的影響,兒從第三者的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相對公正看待已有的史料和證據,應該是有所幫助的。
支持太極拳創自陳家溝的主要是唐豪和顧留馨。這一派以文人為主,擅長文字考證。顧留馨在《炮捶》一書中列了8條證據,但從我這個第三者的眼光看來,真正有點用的只有3條:
1、《陳氏拳械譜》說陳王廷創十三勢五路、一百零八式長拳一路、炮捶一路。
2、《陳氏家譜》中說陳王廷是「陳氏拳手刀槍創始人也」。
3、陳王廷留有一首《拳經總歌》,首句「縱放屈伸人沒知,諸靠纏繞無皆依」。
第一條什麼也說明不了;第二條能說明陳王廷創拳,但不一定是太極拳;第三條有一定的說服力,但是間接證據,不是直接證據。也就是說第二條說明陳王廷創拳,第三條說明創的很可能是太極拳。
支持太極拳創自更早的有很多,但論述較為詳盡的就是吳圖南,本文也以他為這一說法的代表。資料也主要來自其著作《太極拳之研究》。吳先生的證據以實地採訪為主,文字資料為輔。吳圖南的說法是,陳家溝原來是練炮捶的,後來蔣發傳給陳長興太極拳,陳長興因為學了外人的拳,在當時還受到族人的排擠。
書面證據是《宋氏家傳太極功源流支派論》,這本書所描述的拳術從拳術名稱(已經明確的有太極拳的稱謂)、各單式名稱和總綱來看非常像是是太極拳。至於源流,說了3個人,宋遠橋的拳是傳自唐代許宣平,俞蓮舟的拳是傳自唐代李道子(還說這個人從唐代活到了明代,這就明顯是扯淡了),再有就是張松溪、張翠山學自張三丰。
採訪的證據主要有:
1、吳圖南在民國初年到白雲觀,遇到一位道士名叫胡玉靈,據胡的敘述,白雲觀的道士自明朝起就一直在練習太極拳。吳還到過寶雞,發現那裡的道士也會練太極。
2、吳圖南在1917年曾到陳家溝並遇見了陳鑫,陳鑫明確的講太極拳是外村人蔣發傳給陳長興的。當時還遇到一個人名叫杜育萬,聲稱自己的功夫得自蔣發。
值得注意的是,陳鑫的《陳氏太極拳圖說》中說,太極拳創自陳氏始祖陳卜。而這個說法是以上兩派都不接受的,基本可以肯定陳鑫在這裡撒謊了。
3、吳圖南在建國後參加了一個太極拳研究會議,當時陳發科也在場,吳認為陳發科是練炮捶的,不是練太極拳的,於是要求陳發科只能算列席,不能算出席,陳發科同意了。
分析一下:
第一條,如果太極拳創自陳家溝,那麼楊露禪是現在已知的唯一一個外傳的脈絡,楊露禪卒於1872年,這無法解釋為什麼北京白雲觀和寶雞的道士從明朝就開始練太極。
第二條,《陳氏太極拳圖說》是陳氏太極拳的經典文獻,其出版過程也十分曲折,陳鑫的定稿準備出版,但是被人遺失,陳鑫也一病不起,陳椿元整理陳鑫以前寫作的草稿和資料這才編成這本書,出版的過程中還發生杜育萬在附錄加上「杜育萬述蔣發受山西師傳歌訣」的事件。總之就是一筆糊塗帳。個人傾向於吳圖南的說法。
第三條,我不知道怎麼說好,陳發科是陳長興的曾孫,即使是按照吳圖南的說法(蔣發傳陳長興),陳發科也是會太極拳的。怎麼會發生吳圖南所說的事情呢?這個要存疑了。
我提出的幾個疑點:
1、為什麼陳氏太極拳和其他太極拳是如此的不同
陳氏太極拳有炮捶,其他沒有;陳式太極拳講纏絲勁,其他沒有,楊氏和吳氏多講抽絲勁。
陳王廷創拳說很難解釋以上2點,尤其是為什麼其他太極拳沒有炮捶套路。據現在的了解,楊家前2代是練炮捶的,但後來不傳了。比較合理的解釋是,楊露禪在陳家溝學拳的時候就明確的知道,太極是太極、炮捶是炮捶,是2個完全不同的套路。楊露禪在陳家溝還學了很多其他的套路,但他們和太極拳都不一樣,所以才會發生炮捶在楊家傳了2代就失傳的現象。應該說楊家當時在北京的練拳傳拳環境還是比較穩定的,如果炮捶是太極拳的核心套路,失傳的可能性非常小。
按照現在陳氏太極拳的說法「太極,纏法也」。纏絲勁是陳氏太極拳的核心內容,但其他幾式太極拳或者乾脆沒有、或者沒有把它提到核心的位置,建國後武術界還發生過所謂纏絲勁(顧留馨)和抽絲勁(徐致一)的爭論。楊季子詩云:"都門太極舊尊楊,遲緩柔和擅勝場,不意陳君標異幟,纏絲勁勢特剛強",也能知道當時的楊式太極拳是不以纏絲勁見長的。現在各派太極拳奉為經典的王宗岳《太極拳論》、《十三勢歌》等也沒有纏絲勁的提法。如果陳王廷創太極拳,那麼就很難解釋。因為楊露禪漏學或者是學了沒傳的可能性都很低。功夫是手把手教出來的,練家子一搭上手,什麼都瞞不住。如果按照吳圖南的說法,可以解釋,但略顯牽強。陳王廷《拳經總歌》,首句「縱放屈伸人沒知,諸靠纏繞無皆依」,這句話雖然不能說明陳王廷創造了太極拳,但是可以說明「纏絲勁」這個東西從陳王廷開始就有了,和炮捶一樣都是陳家溝的本地貨。陳長興教楊露禪的是從蔣發處學來的太極拳,在楊露禪走後,陳長興或者是陳家的別的什麼人看出了太極拳確實高於本村的拳法,於是將太極拳和本村拳法的精華——纏絲勁(這很可能是炮捶的主要技法),融合而成陳式太極拳。
2、萬籟聲傳的張三丰原式太極拳是哪裡來的?
萬籟聲傳了一套張三丰原式太極拳,如果是陳王廷創拳,則無法解釋萬籟聲這套拳法的來源。
經過上面的論述,我認為太極拳傳自陳家溝之前的可能性很大。至於有多早,是張三丰還是李道子則都是猜測,很難定論。
本文觀點全部基於正規出版物,如有新的能夠說明問題的證據,歡迎提供、探討。提供的時候希望註明資料的出處,以便於查找、核對。
另外,張三丰的《太極拳論》,《太極拳斂神聚氣論》和王宗岳的《太極拳經》,還有不知誰是作者的《太極拳總歌》,等等還有很多......太極拳各派都奉為研究太極拳的經典,為何獨獨陳家溝的陳拳沒有這些理論呢?!!!請各位明鑒!!!
推薦閱讀:
※你真的知道了解肩周炎嗎?
※認識一個人靠緣分,了解一個人靠耐心,征服一個人靠智慧,和睦相處靠包容。
※寶石入門知識 從基礎開始了解寶石
※傾沐讓你一秒了解C位出道蔡徐坤的牛奶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