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社會的演化:文字篇
文字史
摘自:維基百科(2012.2.7下載版本)
一般來說,文字的發展是漸進發展的,在現代的文字發展出來之前,已有許多的類文字(Proto-writing)系統出現,這些類文字和文字最大的差別在於這些符號通常都沒有包含語言上的資訊(例如語音等),而比較類似有系統的溝通或幫助記憶的符號。
現在普遍認為前3500年左右的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一些人稱為「丁頭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在此之前,存在不少類似文字的刻劃符號。埃及的埃及象形文字較楔形文字稍晚(前3000年左右)出現。世界上最早的字母文字則是前1000年左右的腓尼基字母。現在廣為使用的拉丁字母來源於希臘字母,而後者直接來源於腓尼基字母
文字的發展經歷了「圖畫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這幾個階段。要注意的是,這幾個階段只是表現了各種不同文字出現的順序及相互關係,並不等於後者就一定比前者優越。不同類型文字的優劣應該結合其所記錄的語言的不同特徵來判斷,只有能夠準確地記錄相應語言的特徵的文字才是優秀的文字。從西方的觀點來看,現在的拉丁字母、西里爾字母、希臘字母都來源於腓尼基字母,而腓尼基字母則來源於表意的埃及象形文字。而中國的漢字則經歷了由表意為主向意音兼顧的過渡。早期的漢字中表意的象形字較多,後來,用形旁加聲旁的造字法創造的形聲字不斷增多。在商代甲骨文里,形聲字的比例佔到百分之二十以上。在《說文》小篆里,形聲字佔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在現代漢字中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1]。因此可見,文字的發展都普遍存在由表意向表音(或意音兼顧)過渡的過程。
周有光的文字史觀
依照周有光的意見:人類的文字史分為三個階段:形意文字、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
形意文字 又稱表意文字,是一種圖形符號只代表語素,而不代表音節的文字系統。表意文字是文字萌芽時期的產物,是相當原始的,並不能用於記錄語言,可以分為四個層次--刻符、岩畫、文字畫和圖畫字。
意音文字 是一種圖形符號既代表語素,又代表音節的文字系統。 意音文字代表人類文字史走出原始時期,進入古典時期。 發展成熟而又代表高度文化的意音文字很少,只有西亞的丁頭字、北非的聖書字和東亞的漢字。丁頭字和聖書字早已廢止使用,漢字是當今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採用的意音文字。
拼音文字 又稱字母文字,是繼形意文字和意音文字之後人類文字史的第三個階段。字母文字的發展又分為三個時期:
音節字母時期 輔音字母時期 音素字母時期
音素字母時期還可以再分出「拉丁字母國際通用時期」。
周有光的觀點有不少問題,例如世界上最早的字母腓尼基字母一開始就是輔音音素字母,並沒有經歷音節字母時期。
但有學者批評這是一種以拼音文字為本位的思考,不同的書寫系統有不同的優缺點,不應以進化論的觀點強分為「進步」或「原始」。(實際上現代西方生物學界也不再認為生物是「進」化的。所謂「演化」只是指生物在時間長河中的緩慢變化,而沒有進退之分。)
當然,周有光的這種文字史觀,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周所處的時代,正是東亞世界遭受西方文明壓迫的時代,人們普遍認為東方文明已經衰落,必須以西方文明為歸宿。不僅是周有光,當時一大批學者,比如黎錦熙、魯迅等人都覺得中國的古文化已經走到盡頭。
但是今日,東方文明已經在覺醒,另外,文化人類學家已經漸漸拋棄了過去的進化論史觀,人們正在採取一種新的看法來對待世界各國人民所創造的精神文明,其中,自然包括各國各民族的語言和文字。
推薦閱讀:
※情景交融
※槍擊演習中勇敢站在最前面的小男孩:「我願意為保護朋友而死」
※趙薇和丈夫被罰,到底虧不虧?
※《家鄉與故鄉》——(之二)家鄉的記憶
※妖世界 | 只做磨人小妖精,不做佛系屌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