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死後,唯一的血脈終於被找到,已繁衍24代,滿口廣東話
說起韓信,那可真是個一等的傳奇人物,恐怕除帝王,最受後人關注的就是韓信了。作為一位優秀的軍事將領,韓信除沒做皇帝,達官貴人四個職業可是都做過了。
韓信最牛的地方在於他的戰略思想,他的戰略思想「謀定而後動」,影響了後世很多軍事將領。
作為一個能力不輸於皇帝的人,即使他沒這個心,皇帝也會忌憚無比。劉邦不信韓信沒做皇帝的設法主意,所以一直想剷除他。
韓信因為「謀反」而被殺,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韓信一死,就沒有威脅漢室的人了。可以說韓信是一個悲情英雄。
公元前一百九十六年,韓信被呂后誅殺,他的三代親屬都被推向法場,那麼韓信是否是沒有後代了呢?
韓信被加謀反罪名的時候,韓信小兒子在他的門客家裡,這小我私家同情韓信的遭遇,也憤怒帝王家的無情,就冒著風險藏起了韓信的兒子。
後來他三歲的兒子被送到蕭何那裡,蕭何是韓信的「貴人」,不過對於韓信,蕭何有愧疚之情。韓信是他騎馬追回來的,不然哪裡有如今的殺身之禍?想一想當初韓信對他的信任,他心裡也不是滋味。
所以蕭何保下韓信的小兒子完全有可能,後來他將韓信的小兒子送給南越王趙佗,那裡天高皇帝遠,孩子在那會比較安全。
南越這個地方,中原力所不及,而且有複雜敏感的政治關係,劉邦即使派兵過去,也得問南越王同不同意。所以這就上升到兩國的政治與外交問題。中原不可能因為一個孩子就去跟南越大動兵戈。
蕭何的家人之所以匆忙送走孩子,是因為劉邦派人監視蕭何的府邸,蕭何在有生之年,一直被劉邦的探子監視,氣氛很壓抑,後來直到蕭何去世,劉邦才放鬆了監視。
說起來劉邦也真薄情寡義,給他當臣子真是倒了霉了。
趙佗比劉邦重情重義,他救下韓信兒子的故事,被刻在一個鼎上,同樣是人間的王,劉邦和趙佗卻判然不同,一個薄情寡義,一個有情有義。
韓信的幼子就這樣被保全下來,一直住在趙佗的皇宮裡。越南經過一系列歷史變遷,換了不同的國君,最後韓信的後裔在廣東一代定居,開枝散葉。
逃亡後的韓氏後裔不敢姓「韓」,取了「韓」字的一半,改姓氏為「韋」,廣東廣西一代的「韋」氏就是這麼來的。
隋唐時期韋氏就被朝廷正式承認,韋氏在唐朝的地位相當於小諸侯,究竟是韓信的後裔,他們都是很有能力的,而且在廣東廣西千頭萬緒,很有勢力。
不過韋氏的發展也並不是好事多磨,唐朝末年他們被抄家,差點遭遇滅頂之災,還好最終被釋放出來,有驚無險,後來韋氏又繁衍起來。
宋朝的時候,韋氏發展成一個豪族,他們有自己的地盤,有自己的領土,因為他們牢記自己的漢人後裔,所以不僅被稱王,還要將自己管轄的大片領土交給朝廷。
朝廷當然開心,在這裡設置管轄區域,給韋氏族人封個土官,賦稅什麼的朝廷還能拿走一部分,太划算了。
不過,韋氏在宋朝末年也自立為王,設立建設一個國家,那時候中原群龍無首,韋氏也沒忠心的對象。
其實韋氏當「土皇帝」完全合乎情理,因為在中國古代,所有遠離中原政權的地方,中原都不屑於去管理,而且也不願意浪費金錢和軍隊去管理,因為對中原半毛錢好處都沒有。
而且偏遠地帶政令不順暢通,中原政策也無法及時抵達,所有中原會默認由當地的士族來維持。在明清時期,整個廣東和廣西包括貴州的一部分都由「土皇帝」管理,韓信的後裔愈來愈多了。
如今在廣西一代也發現韓信的後裔,已經繁衍二十四代,人數龐大。
後來很多人將「韋」改為「韓」,時隔多年,韓信後裔不再是重要機密,很多人渴望恢復祖宗的姓氏,他們也為自己的出身而感到自豪。
有人說,如果韓信功成身退,像吳三桂一樣在偏遠地區封王,一生也息事寧人;有人說,不如乾脆殺了劉邦,自己做皇帝。
對於韓信,大家怎麼看呢?
推薦閱讀:
※為什麼大部分人都很重視下一代的繁衍?
※我們是為了戀愛而繁衍,還是為了繁衍而戀愛?
※胡潤百富榜繁衍之路
※作廢作廢作廢作廢?
※繁衍子嗣這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