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電影只看評分怎麼行?你還需要這些精細指標:好奇心研究所

  • 不同人甚至不同場景下的觀影需求都越來越細化了,挑選和評價電影的時候還只能看到評分,明顯不夠啊。

    現如今,你都怎樣挑選要看的電影?除了被朋友拉去電影院的情況外,人們還會根據評分判斷一部電影值不值得看。

    不過,就算刨除掉水軍刷分什麼的,影響一部電影分數的因素也太多了,評分高的電影不一定適合你。比如,你可能會打開各大平台的「Top XXX」列表,一條條往下看卻無從選擇,不知道該從哪看起;或者看完一部「高分電影」之後心裡雖然在說「這什麼玩意兒啊」,又擔心自己不覺得它好是因為欣賞能力還沒達到,只好硬著頭皮也在社交網路上給個不錯的評分。

    更何況,現如今誰都能對電影說點什麼,你挑電影時參考的「其他用戶評分」其實可能是建立在這些鬼扯基礎上的:

  • 有 XXX 的顏,劇情道具都無所謂了
  • 我覺得這影片是「神作」、「無與倫比」,至於為什麼,我不知道
  • XX 導演出品啊,我不管,我就是覺得好看,就是拍得好
  • 挺好看的,但是現在竟然有 9 分,也不至於這麼高吧我得打個一星中和一下
  • ……
  • 關於「什麼電影更值得看」,人們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化了。我們調查過大家現在都把啥當作挑影視劇的「新電視導報」,雖然得到贊同數排在第一的選項還是豆瓣 Top 250 之類的榜單(18.6%),但緊隨其後的 「公眾號、大 V 繪聲繪色的長文推薦」 已經和它的比例很接近了(17.2%)。

    不同人甚至不同場景下的觀影需求都越來越細分。畢竟現在就算是選個餐廳,都可以在人氣口味服務環境幾個方面分別排序,網購東西的時候除了給好評,還會被賣家要求「商品服務物流配送全打五星」。挑選和評價電影的時候,只有打分、評星制,明顯不夠用啊。

    於是,我們調查了「在挑選 or 評價電影的時候,你覺得還需要參考哪些指標?」結合投票和評論,我們覺得這些更精細的篩選指標或許能派上用場,望各大致力於「告訴你該看啥電影」的平台重視:

    1. 劇情嚴密指數。這是獲得贊同數排名最高的選項(15.6%)。看來會追問「開頭房間書桌上為啥一定要放這本書」和「男女主在現實和夢境里相遇的時間線到底是咋回事」的強迫症觀影者比例不低。

    2. 滴水不漏指數。別說古裝里露出演員話筒電線這種大型 bug 了,就連「哪個朝代的衣服該哪邊衣襟在上」這種細枝末節的事,也會被熱心而縝密地指出來。

    3. 濫用「網路流行語」指數。這是排名第二的選項,得到的贊同甚至多於「演員面癱指數」。說起來也是,作為一個整天浸泡在社交網路中的年輕人,為什麼我要花錢到電影院來看一場視頻版的今年流行語大集合?

    4. 演員面癱指數 or 影片咆哮指數。對觀眾來說,摳圖感和 drama 感都要不得。而至於什麼叫演技,我們在另一個調查里得出了一些結論,最主要包括:喜怒哀樂是不是都靠吼、演員和角色哪個更有存在感,以及敢不敢用原音。

    5. 注水指數。換句話說,看一部劇情片的時候,你最多可以花多久在去洗手間和走神上,還會感覺重要情節一點都沒錯過?

    6. 雞湯值 or 喪值。接下來,你可以根據自己目前是「更想平復自己的心情」,還是「思考人類社會未來怎麼發展」來決定挑啥電影。舉個例子,在我們之前的徵集中,大姨媽期間最適合看《小森林》,而考砸了之後除了埋頭看書,還可以看看《爆裂鼓手》。

    7. 性別平等指數,與之類似的還有年齡、種族歧視指數。這些問題足以讓人把一部其他方面做得都不錯的影片拉黑。甚至,Yougov 在美國的調查曾說,哪怕一部電影的主角僅僅是被指控有性侵犯嫌疑,有15% 原本要看的人就確定不會去看這部電影了。

    8. 反轉指數。是不是看到開頭就能猜到結局?像是,出現空蕩蕩的廢棄工廠之後接下來就會突發綁架案;或者戰爭片里鏡頭切到地平線,下一秒鐘就有大批人馬殺過來。

    9. 偽致敬指數。如果全篇都在「致敬」,那隻能說是抄襲或者拼湊了。

    推薦閱讀:

    中航,中電,中船還有中核的研究所的工作氛圍怎麼樣?研究生擇業是選擇研究所還是名企好?
    電影里爆破率比炸彈還高的,是吉他 | 好奇心辭典
    「Keep 的精髓在於 keep,而我只是把它 keep 在我手機里」 | 好奇心辭典
    工科電子類博士在讀,若打算轉行從事癌症腫瘤研究(甚至進入頂尖研究所),應該如何準備(課程)?

    TAG:電影 | 好奇 | 研究所 | 好奇心 | 怎麼 | 評分 | 指標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