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教師個人知識的轉化和創新
[摘要] 教師個人知識的轉化和創新是個人知識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學績效的核心。教師個人知識的轉化和創新主要包括個人知識的社會化、外在化、綜合化和內在化.本文提出促進教師個人知識轉化和創新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個人知識管理;教師;轉化;創新 教師個人知識的轉化和創新是個人知識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學績效的核心。知識轉化和創新的目的是追求新發現、探索新規律、創造新方法。知識創新是促進教師自身實力不斷增強和提升的關鍵因素。日本先進科學與技術研究所知識科學研究生院第一任院長野中郁次郎教授在1991年首次提出知識螺旋的概念。他認為,新的知識重視來源於個體,創新的起點是隱性知識。隱性知識是一種高度個人化的知識,具有難以規範化的特點,因此不易傳遞給他人。用哲學家邁克爾.波蘭尼(Mickael Polanyi)的話說,就是知而不能言者眾。此外,隱性知識深深地植根於行為本身,植根於個體所處的環境,如某種工藝或專長、某種專門技術或產品市場、工作小組或團隊的業務活動。他由此首次提出了知識螺旋的概念,即知識創新的四種基本模式, (1) 社會化:包括個體間為了表達個人的知識和經驗而進行的隱性知識的交流。 (2) 外在化:描述的是將自己的隱性知識轉變成共享的顯性知識的過程。 (3) 綜合化:對不同的顯性知識進行綜合化和系統化,以便在組織範圍內使新的知識得以共享。 (4) 內在化:指顯性知識向個體的隱性知識的轉換,這實際上是一個學習過程。 現根據野中郁次郎的知識螺旋理論,結合大學教師在教學科研中的現實情境對知識轉化和創新這一過程加以說明。 一、教師個人知識轉化和創新的內涵 1.教師個人知識的社會化 傳統的師徒相傳、心心相印就是一種典型的模式。師傅並不是通過言語或者書本,而是通過實際操作,讓徒弟進行觀察和模仿並加以實踐,獲得相應的體驗,從而完成隱性知識的傳遞和轉化。教師知識的社會化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來實現。第一種方式就是教師在做科研項目的過程中,成員之間在互動中分享個人的經歷、教學和科學研究經驗、討論想法等,從而引起共鳴,一個成員的思維風格、研究興趣、研究方法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研究小組的其他成員,這樣就實現了實現隱性知識的轉化。另一種重要的方式就是教師之間直接的經驗分享,即通過直接觀摩優秀教師的教學活動來實現,在這個過程中,優秀教師的教學真知和智慧能夠使其他教師獲得意會和共鳴。這種知識轉化的模式要求學校具有親密、和諧、共享和相互關心的氛圍和文化,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才能使隱性知識的轉化順利實現,而且這種知識轉化的作用和效益是長遠的、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2.教師個人知識的外在化 大學教師很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從事科學研究,對未知領域進行深入的探索,透過混沌的、雜亂無章的現象探尋事物的本質,然後用學術的、規範化的、標準化的語言表達出來,形成學術論文和學術專著,以此完成隱性知識的外在化過程。知識外在化的手段包括隱喻、類比。隱喻就是將未知的事物用已知的術語表示並傳播。利用隱喻可以將抽象概念和具體概念聯繫起來。類比就是用已知事物去認識未知事物的方法,通過已知事物的意象和邏輯模式去逼近和理解未知事物。這也是教師要不斷學習的原因所在。只有不斷地從別的學科中汲取營養,才能更好地進行研究和創新, 個人知識外在化另外一個重要的過程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科知識轉化為學科教學知識和課堂知識的過程。換句話說,就是把專業知識,經過自己的理解和消化,轉化成學生容易理解的形式傳授給學生的過程,這是隱性知識外在化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也是教師的天職之所在。 3.教師個人知識的綜合化 教師個人知識的綜合化是指教師個體將分散的、無內在聯繫的顯性知識轉變成一個複雜的系統的知識集合的過程,這一過程的關鍵是知識的溝通、擴散和系統化。在大學裡,教師可以利用萬方、同方的學術期刊和會議論文資料庫,或者從一些專業的資源網站中收集論文、著作,或者從圖書館、書店購買與自己專業相關的書籍。這些資料收集來後不是目的,最重要的工作是研讀、分類和整理,形成一個自己的資料系統,這既可能是電腦中的文件夾形式的知識體系,也包括自己收集的書刊資料。對於資料,需要進行及時的分類和索引,編製一些手冊,或利用一些計算機軟體對其進行管理,以備日後需要時進行檢索,調用、分享和更新。 4.教師個人知識的內在化 教師個人知識的內化實際上也就是教師個人學習和專業成長的過程。一方面教師通過積極的課堂教學實踐對一些優秀的教學經驗和專業知識進行內化,實際上就是一種通過模仿和鑽研逐漸改進自己的行為範式,並在課堂中加以實踐和應用。也可以利用一些學生和同行的反饋,聽取他們的意見,找出隱藏於教學中的問題,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決策,修正自己的不足,從而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 二、促進教師個人知識轉化和創新的具體方法 前面論述了教師個人知識管理的重要作用和過程,那麼教師個人知識管理由哪些具體方法呢。事實上, 教師進行個人知識管理沒有定法,很多時候都是依據之個人的喜好和長期的工作習慣。但應該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則是,個人知識管理應融入到教學和科研工作之中。以下僅提出一些可以參考的方法。 教師可以建立對自己的圖書資料進行整理,建立圖書檔案,利用自己喜歡的圖書分類方法進行分類整理,使之條理化、有序化,以提高使用效率。 建立電子文獻的儲存系統。教師可以利用電腦對自己收集到的資料信息進行整理分類,分期分批存放,便於及時查找使用。關於電子文獻的管理辦法,以後還會論及,可以採用知識管理工具,也可以利用一些第三方的個人知識管理平台。 開展反思性學習。反思性學習是教師進行個人知識管理的重要方法。教師可以通過筆記的形式記錄自己的教學心得和感悟,將教學實踐與教學理論相互印證,或者對特定的教學實踐作事後分析。反思性學習的具體方式包括:a 合作自傳法:即通過教師與同事的互動,提供技術與心理的支持,以及個人的協助,使教師有機會從其它教師的身上獲得學習。b札記反省法:教師在行動之後,透過反省札記之撰寫,將經驗進行不同深度的描述與剖析,探尋經驗中所蘊藏的豐富知識意義,具有系統化與外顯化個人知識之功能。c經驗學習法:教師經驗是否能轉化為實踐知識,教師個人的實踐知識是否能發揮更高應用價值,有待教師針對個人經驗內容進行持續的更新、反省、分享與再學習。d檔案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專業實踐相關的各種描述性資料,匯總成個人專業成長檔案,以作為教師建構個人知識與理論的依據,亦可以作為促進教師反省與學習及評鑒教師專業發展情況之用。e個人理論建構法:描述或回顧個人與教育相關的重要生活經驗及歷史,反省與概念化個人的理論內容,檢視各理論間的邏輯關係與一致性。 教師進行個人知識管理的目標之一就是實現個人知識的創新和轉化。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明確自己的職責。作為一個教師,其人生意義就在於,通過不斷的自我學習和進步去照亮別人,點燃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終身學習和實現自身價值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要在教育實踐中不斷嘗試、發現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精益求精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培養自己的問題解決能力,激發新的觀念和看法,不斷吸收新的科研成果,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形成自己獨創的見解。 作者單位:瀋陽航空工業學院學報編輯部 參考文獻: [1] 袁秀華.知識增長方式的變革與教學觀念的轉變[J] .山東教育,2005,32:23-24. [2] 詹青龍,劉光然.教育知識管理:教育技術學研究的新視角[J]. 現代教育技術,2002,2:23-24. [3] 袁維新.學科教學知識:一個教師專業發展的新視角[J].外國教育研究,2005,3:11-15. [4] 王俊. 教師知識結構研究[J].[碩士學位論文].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5.4:58-60. [5] 劉省權.教育領域的知識管理:教師的知識管理研究[J] .[碩士學位論文].南昌:江西師範大學,2004,2:56-58. [6]夏敬華,金聽著.知識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3.127. [7]李曉.分散式知識管理系統的開發和應用研究[J] .[碩士學位論文].杭州:浙江大學,2005,3:26-28.
推薦閱讀:
※研時太短
※你都因為哪些事給老師寫過保證書?
※《驕橫的國王與聰明的教師》
※幼兒教師小班班級總結
※#語文教研群# 成果列表(按發表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