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篆刻講座 | 篆刻用字摭談(十三)

  「寵辱若驚」白文古璽(圖一)。《說文》:「寵(寵),尊居也。從宀,龍聲。」甲骨文(圖二)、西周金文(圖三)、戰國文字(圖四)都有字例。印文「龍」旁卻由爪、屮、月、丁四部件組合而成,與經典字例相差甚遠。有古人使用的文字,為什麼要自己去創造或變化呢?「若」誤為「芻」,已見前釋,此不贅述。  「寫我幽懷」漢印(圖五)。《說文》:「寫(寫),置物也。從宀,舄聲。」(圖六)《說文》:「舄,鵲也。象形。」小篆字形略有象形意味,「臼」字形是鳥頭,下面是鳥身、羽毛和鳥爪,可是印文卻把鳥頭和鳥身、鳥爪分開,置於圍欄之內。這種圍欄形結構似曾相識,原來是甲骨文「葬」字的「棺槨」之屬(圖七)。漢代文字(圖八)中無一字與印文相近,印文為臆造。「我」,甲骨文像齒刃鉞之形(圖九),假借為第一人稱代詞。古隸字形與石鼓文之「我」字多有承襲相似之形(圖十),與小篆及《熹平石經》字形相類,可謂一脈相承。印文作三長橫,四角又著短橫,不知所據,是為訛變。  「幽」,甲骨文從火(圖十一),從(「絲」的初文),會意。西周金文其「火」旁誤作山形(圖十二),戰國文字承襲金文(圖十三)。《說文》:「幽,隱也。從山中,亦聲。」(圖十四)漢代文字繆篆(圖十五)、古隸、漢隸《熹平石經》皆承襲小篆結構,略變其筆調風格。而此印文卻從山,五聲(圖十六)。「五」字與周早保卣、春秋吳王光鑒的「五」字絕似,與「幺」字相差甚遠。字形不對,遂失本義。  「懷」(懷),「褱」古同「懷」,「褱」字(圖十七)在漢印中有多種寫法。從字形分析,《說文》說其「從衣,聲」還是對的。繆篆「褱」字省水。之前我到南京市圖書館查閱資料,不意得觀該作者的書法篆刻集,原作釋文為「寫我幽抱」,與報刊發表的釋文有一字之差,不知何故。有可能是編輯認為其印文不像「抱」,文意又不通順,不如改為「懷」好些,故為之「操刀」。我們再來看這個「抱」字。其問題有三。第一,《說文》:「袌,褱也。從衣,包聲。」「袌」即懷抱的「抱」,後「抱」行而「袌」廢。小篆作「袌」,「袌」又同「袍」。漢印作「抱」(圖十八),從手,包聲,承襲小篆「捊」「抱」(圖十九)而來。第二,印文從衣,包聲。「包」字繆篆有(圖二十),「勹」作半包圍;印文作全包圍(囗),又誤。第三,《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增訂漢印文字征》中皆無「袌」字,只有「抱」和「袍」字,繆篆作左右結構(圖二十一),印文又失之千里。印文四字無一正確,可能是不學「六書」的結果。繆篆四字都有,為什麼現成的經典字不用,卻要去違背「六書」,搞一些古里古怪的字呢?

來源:《中國書畫報》


推薦閱讀:

王晗祥康快車講座晨起五步曲
視頻 曲煒風水講座
田蘊章書法講座每日一題每日一字365集(001
黃念祖居士 無量壽經講座27/69(法藏因地第四)
中華風水講座:第01——08講

TAG:篆刻 | 講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