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靈泉寺石窟:河朔第一古剎,住持曾任隋朝「佛教協會主席」
06-07
靈泉寺是東魏高僧道憑法師於公元546年修建的。道憑法師一生致力於佛法的弘揚,相傳到處化緣,終於有一天他來到南坪村,見此處山青泉碧,頗合禪意,遂不再雲遊四方。就在此處大興土木,開始創建靈泉寺,自此香火不絕。(本篇攝影/范純公)
隋文帝開國後,想通過提倡佛教教化民風,因此於公元591年,下詔靈泉寺主持靈裕法師(道憑弟子)到長安,封為國統僧官,(相當現在的佛教協會主席)這使靈泉寺第一次獲得了全國性的知名度,也由此奠定了「河朔第一古剎」的基礎地位。
唐代國力強盛,尊佛也到了一個無以復加的地步,佛教也獲得到了近於「國教」的地位,靈泉寺的主持相當於國師,靈泉寺在唐代進入一個頂峰。這也從靈泉寺的規模遺存中得到了映證。
佛教講究心誠則靈,因此擴大佛寺和雕刻佛像成為心誠向佛的外在標誌。靈泉寺雖然早已不復存在,但遺址宏大,從中仍可以想見當年佛事興盛的情景。
寺院的後山,善男信女們不斷造佛立碑,一直持續到北宋末年,留下了數以萬計的石刻佛像,被後世稱為「萬佛溝」。
靈泉寺現存基址坐北朝南,以中軸線依次按山門、天王殿、玉皇閣、大佛殿、菩薩殿、千手千眼佛殿排列,這個排列順序基本上體現了佛教合一文化理想。
遺址西北現存一對單層方形石塔,塔高2.5米,塔頂呈覆缽狀,塔身呈束腰狀,整個塔的造型樸素大方,四面雕卷葉狀紋飾,符合佛教一生清凈的原則。
靈泉寺成為北方佛教中心後,後世很多高僧紛紛「附會」於此。他們以大留石窟或者大聖石窟為依託,開窟建塔,以期在佛法追求上有所造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