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每天讀一讀,讓生活更美好!
任何時候都是觀察自己、了解自己、創造快樂的最佳時機,生活得快樂與否完全取決於個人對人、事、物的看法。保持良好的心態會使人們在任何困難中都能找到值得慶幸的地方,並且將絕望轉變成希望。
在人生的道路上碰到艱難困苦是必然的過程,生活就像翹翹板,不是上便是下。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夠運用智慧,在煩惱、失敗中,吸取經驗,增長見識,不斷地嘗試,積極開拓自己的人生。《宛陵錄》中,黃檗禪師有所領悟地說:「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抱蠅頭做一場,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心態決定思想,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一旦你的心門打開了,心態調好了,就能「豪情壯志盡施展」,就能「珠璣錦繡任揮灑」。「心開,路就開,心死,路就死。」
人生有很多事,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欲,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情,需要忍;人生有很多苦,需要忍;人生有許多痛,需要忍;人生有很多話,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氣,需要忍。忍,有時是環境和機遇對人性的社會要求,有時則是心靈深處對人性魔邪的一種自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常心,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睿智的典型。這種平常心帶來了生活中的和諧和寬容心。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過不了的河。遇到過不了的河掉頭而回,這也是一種智慧。但真正的智慧還是不要因為小挫折而灰心喪氣,最後影響了你的人生腳步。
金錢有時帶給人們的不是快樂,而是煩惱和災難。人生一世,折磨我們的不一定是貧窮,而可能是各種各樣的貪慾。沉湎於物質的追求,會產生對財富、名譽的貪慾。為了這無止境的人生追求,人會變成慾壑難填的怪物。人所擁有的越多,越引以為自豪,越想向他人展示自己存在的優越性。這種思想將大多數人引入思想的歧途,帶來無盡的煩惱,甚至有時過分地展示和誇耀,還會給自己帶來災難。
一個人若是心中沒有閑事掛礙了,你就會每天過得閑適自在,這樣你會感到日日是好日,夜夜是良宵。沒有了世事的牽掛,你是一個完全自由的人,你就可以去過一種閑雲野鶴般洒脫自然的生活。正如詩云: 「幸為福田衣下僧,乾坤贏得一閑人。有緣即住無緣去,一任清風送白雲。」
有舍才有得,雖然有時舍了並不一定會得,可是不舍便永遠不會有所得。有太多的人守著眼前利益不忍放手,就像沙漠中的鳥兒守著一棵孤樹,卻沒有勇氣飛出去尋找廣闊的森林。所以,要想開闢一片嶄新的天地,首先要不怕錯,更重要的,是不要錯過機會!
如果一生只做一件事,其實很好。一生做好一件事,真的很了不起。這樣在單一、狹小的領域達到難以企及的高度。一生只做一件事,又能做好一件事,多麼美好,多麼值得。如此專一,如此寧靜。一生專註用心地做好一件事,便能讓自己在這一領域達至無人企及的高度,這是最能成就自己,實現自己的捷徑。
在你身邊飛舞的蝴蝶,你越是追得急,它越是飛得遠。有時候你駐足不動,它反而飛回到你的身旁,悠然停在你的肩膀上。追求智慧也是如此,有時你只需停住匆匆的腳步,轉身就看到了。
放下壓力,累與不累取決於自己的心態。心靈的房間,不打掃就會落滿灰塵。蒙塵的心,會變得灰色和迷茫。我們每天都要經歷很多事情,開心的,不開心的,都在心裡安家落戶。心裡的事情一多,就會變得雜亂無序,然後心也跟著亂起來。有些痛苦的情緒和不愉快的記憶,如果充斥在心裡,就會使人委靡不振。所以,掃地除塵,能夠使黯然的心變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別煩亂;把一些無謂的痛苦扔掉,快樂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間。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自我,與其花過多的時間、精力去學習別人不如找出自己的所能、所長去盡量發揮,所得一定比學習別人多!人家是人家,自己是自己。人與人之間有著不同的遺傳密碼、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天分、不同的際遇,絕不能通過簡單的學習而達成一致。
智者在生活中發現美好的事物,他們盡情地享受著生活賦予的點滴快樂;愚者總是忙忙碌碌地像陀螺一樣,生活在壓抑、煩躁之中,他們無法破譯生活的真正意義,活得像一部會說話的機器毫無樂趣可言。智者和愚者同生活在一片天地中,卻有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
擁有強大的內心,可以更坦然地面對挫折,可以更細膩地品味生活,可以更理智地面對誘惑,可以在一貧如洗時悠然自得,可以在富貴鄉里擁抱貧窮。內心的強大是在無數次的苦難中打磨出來的,是在無數個夜晚的苦讀中建立起來的。
一個真正懂得珍惜生活的人,不會因一時的失敗或勝利而自卑或自傲。失敗了,他會尋找機會,會在實踐和現實生活中學習;勝利了也會以一種虛懷若谷的心態不斷學習,所以他會成功地把握住自己的命運。
順境也好,逆境也罷,現在我所擁有的,就是最好的。如果我們能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始終以積極豁達的心態來面對命運的安排,就能法喜充滿,日日是好日。
價值感沒有標杆。很多事情,一旦有了意義,即使瑣碎,也會變得有價值。可以在內心做一個權衡。一件事情,如果讓你產生疲勞,先尋找一下它的意義,如果找不到,索性放棄;一件事情,如果讓你興奮無比,就算別人覺得毫無價值,也不妨堅持下去。這樣,當你晚年對年輕時所從事的事業觸摸的時候,才不會心存遺憾。
我們太在乎自己了,—切都從「我」出發,一切都以「我見」和「我的感覺如何」為出發點,而忽略了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如何換個位置,以人為鏡,重新審視自己,才知道原來就是因為自我中心,才導致了這許多的矛盾和誤解。佛陀用「正見」告誡我們,隨時把「我」眼中不順的「別人」當成一面鏡子來觀察「我」,不帶任何扭曲地覺知「我」的真相,那麼這個「我」才會快樂地活在當下。
收穫大,再艱苦的工作也會變得愜意。收穫可以使人忘卻不快的往事,對前景充滿信心。從失敗的經驗中吸取教訓,因而獲得最寶貴的經驗,這亦是工作——即勞動帶來的一種收穫。沒有付出,便沒有收穫可言。世上收穫最多的人,往往是付出最多的人。記住: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