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張嘉譯與王海燕的戀愛婚姻生活(圖)

揭秘張嘉譯與王海燕的戀愛婚姻生活(圖)

已有 35 次閱讀2012-4-6 08:58 |個人分類:娛樂八卦

張嘉譯王海燕夫婦婚後獨家做客《超級訪問》

張嘉譯王海燕夫婦首談甜蜜愛情

2009年,一部觸及社會敏感話題的電視劇《蝸居》,在全國掀起收視狂潮。劇中,由張嘉譯扮演的腐敗官員宋思明,在引發無數口水戰的同時,也讓即將步入不惑之年的張嘉譯真切體驗了一把走紅的滋味。「男人四十一枝花」,張嘉譯的走紅印證了這一點。20年演藝生涯,40歲走向巔峰,陪伴他的還有女兒的降生,他真該為一切遲來的禮物感到興奮。可是,張嘉譯對此卻抱著一種「神馬都是浮雲」的心態,「有些人說你現在好了,我其實心裡特明白,誰也不可能永遠在那站著,你可能這兩年戲挺多,也不錯,過兩年你的創作狀態下滑了,沒有好作品了,那你該回家歇著就回家歇著,我心態非常好。 」 最有緣的人 戲裡夫妻戲外相戀  張嘉譯1970年4月出生於陝西西安,1991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出道20多年時間,21部電影,超過1000集電視劇,張嘉譯是影視界的勞模。他熱愛表演到了忘我的境界,也因此得了個「戲瘋子」的稱號。說起在演藝圈的生存之道,張嘉譯說就是認真,是實力,是對角色的把握。一部好本子、一個好導演,對他來說,始終是「不可拒絕的誘惑」。  張嘉譯成為演員純屬偶然。當年舅舅指著《西安晚報》上面兩個指頭寬的那麼一條「北京電影學院在西安電影製片廠設點招生」的廣告,促成了張嘉譯日後的演藝之路。抱著湊熱鬧的心態,從一千多人到十幾人的選拔,一路過關,最終被北京電影學院錄取。1991年從電影學院畢業的張嘉譯並沒有在北京找到工作,服從分配回到西安電影製片廠。直到2000年,他在西安蟄伏九年之後回到北京,開始自己的北漂生活。  2004年,應導演舒崇福之邀,張嘉譯出演電視劇《國家使命》男一號「宋朝」。電視劇開拍後不久,根據劇組安排,張嘉譯就要和劇中的「妻子」拍攝一段「激情戲」。此刻,「宋朝」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妻子」出場了,她靠著床邊深情地俯下身,準備說安慰他的話。導演正要喊「開始」時,張嘉譯突然起身,跟導演提出刪戲。導演竟然同意了。張嘉譯下床,一抬頭,看見「妻子」正怒氣沖沖地看著自己。她就是王海燕。她曾獲得過金鷹獎、飛天獎最佳女演員獎。原來,王海燕為這場戲已經準備了一個通宵。張嘉譯聽了,急忙賠不是。作為補償,他做東邀請王海燕一起喝咖啡。經過這次小插曲,兩人很快熟悉起來,張嘉譯這才知道,王海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到重慶話劇團工作。和自己一樣,曾經歷過一段失敗的婚姻。  一天,朋友過生日,王海燕不知道送什麼禮物才好,便叫上張嘉譯和劇組的朋友們一起幫她挑選。在一家珠寶首飾店,王海燕一眼相中了一套水晶手鐲,其中有兩款王海燕特別喜歡。最後在大家的催促下,王海燕戀戀不捨地放下了其中一款。晚上,王海燕參加完朋友的生日聚會回來,意外地看到了張嘉譯,他拿出一個首飾盒,對王海燕說:「收下吧,我送給你的禮物! 」王海燕打開一看,驚喜地發現這正是自己在首飾店看中的那款手鐲。看到張嘉譯誠懇的目光,王海燕的雙眼禁不住濕潤了。最愛玩的他為打麻將夫妻吵架  張嘉譯出演了很多影視劇,成功塑造了很多經典的人物形象,找他拍戲的導演也很多,豪爽的張嘉譯只要有時間有檔期就一律接拍。可是有一次,張嘉譯同時接到3位導演的電話,都在同一個時間要他接戲。張嘉譯這下犯難了,只好請王海燕幫忙參謀。王海燕幫他分析說:「你的外表深沉、內斂,所以應該演一些成熟穩重的男人形象,如果能夠塑造得有深厚的感染力,那麼肯定能成功……」在王海燕的幫助下,張嘉譯接戲慎重起來,隨後他接下了《生死劫》、《半路夫妻》等一系列膾炙人口的電視劇。從那以後,張嘉譯把王海燕當作知己,不管心裡有什麼話都講給她聽。  2007年底,張嘉譯把王海燕帶回了西安老家,深情地對她說:「我們相識相戀已經4年了,你應該考慮好了,嫁給我吧! 」王海燕爽快地答應了。辦證的部門就在張嘉譯家旁邊,兩人很快就辦好了結婚手續。結婚之前,張嘉譯就知道王海燕能喝酒,可結婚後,張嘉譯才真正見識了王海燕的酒量。有一次,她和幾個來自西北的朋友一起聚餐,酒興正濃的她索性來個一醉方休。回家後,張嘉譯心裡想:別人家都是丈夫喝多了,妻子扶著,咱們家怎麼是媳婦喝多了,我扶著呢?  一天,王海燕早早下班回家,想給張嘉譯一個驚喜,讓他品嘗一下自己手磨的咖啡。到了晚上8點,王海燕左等右等依然看不見丈夫的人影,打他手機也不接。到了晚上9點,電話終於接通了。可電話那頭張嘉譯只說了聲「打牌呢」就掛了,無論王海燕再怎麼打,他就是不接。王海燕心裡那個氣啊,為此她和張嘉譯吵過不止一次,可張嘉譯就是改不了。類似的事情發生過幾次後,王海燕想通了:丈夫也就這麼一個愛好,難得休息幾天,愛打麻將就打麻將吧,從那以後,她也不再干涉他了。只是每次丈夫出門前,她會非常溫柔地提醒他,早點回家休息。  現在的張嘉譯有了一個新愛好——高爾夫。其實張嘉譯的高爾夫球技,早在《蝸居》里已經秀給觀眾看了。不過他覺得那時的球藝還很不精,甚至動作都不是特別到位。因為拍戲接觸到的高爾夫,在「觸電」的一剎那,成了張嘉譯的心頭好。說到打球,張嘉譯表示自己的腰不好,從健康的角度來說打球可以鍛煉腰部,有益健康;而另一方面,西北人烈性子的他,是個急脾氣,而打高爾夫對於急脾氣的他絕對是個磨鍊性子的好方法。最信任的她拍戲收入全給妻子  除了生活上包容丈夫,在事業上,王海燕更是充分發揮「賢內助」的作用。  2007年,導演王小帥找到張嘉譯,準備讓他出演《左右》的男一號,可是看完劇本之後,張嘉譯感覺壓力很大,因為這是一部要送柏林電影節參展的電影,而且角色相對不討好。張嘉譯準備推掉這部電影。而王海燕看完劇本後,覺得人物角色和形象很適合張嘉譯。於是,她天天給張嘉譯鼓勁,幫他分析出演這個角色的優勢。在妻子一步步地引導下,張嘉譯最終憑著實力和精湛的表演成功飾演了男一號肖露,而《左右》最終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銀熊獎。  2009年,張嘉譯和王海燕同時接拍了電視劇《我是業主》,這不僅是他們婚後的首次合作,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夠長時間地呆在一起了。可惜,相聚的日子總是很短暫,不久之後,兩人又要各奔東西去拍戲了。經過慎重考慮,王海燕決定減少拍戲,做個站在丈夫背後支持他前行的人。  隨著《蝸居》一劇的走紅,張嘉譯很快被推上了輿論焦點,他的個人生活總是被人們津津樂道,並被人們稱為「少女殺手」、「師奶殺手」。生活中沒有太多講究的張嘉譯把宋思明當作「反面教材」,他努力做好一個模範丈夫,把拍戲所得的一切收入交給王海燕打理,他頗為享受這種「妻管嚴」的狀態,「我是用錢大手大腳慣了的人,交給她,她能替我管著!她只給我裝點零花錢,要從她口袋裡把錢挖出來,得看她心情。 」 最殘酷的事 不能伴隨女兒成長  2010年,張嘉譯喜得「虎女」張譯心。這個「小虎妞」的到來,讓40歲才晉陞為爸爸的張嘉譯興奮不已。他說:「我對孩子是無原則的溺愛,我甚至在想,可能我以後的人生就只為她而活了。 」  《借槍》熱播的時候,張嘉譯又飛到外地拍戲。其間有兩天時間返京接受採訪,這恰好中了他的心思——又能見到朝思暮想的小寶寶了。王海燕懷孕時,他在外地拍《借槍》,孩子出生前10天,他才得空回來照看。孩子一出生,他又忙著外出奔波了。人在江湖,就算擁有了認可和尊重,但遊戲規則誰都改不了。隨著名氣上漲,找張嘉譯拍戲的人越來越多,謹慎厚道的他不敢怠慢。「一路走來,很多人幫過你,現在情況好些了,有能力幫朋友一把了,你挺著胸脯也得上。 」  在北京逗留的兩天,匆匆忙忙。第一天,趕錄節目,接受採訪,收工回家時,已是夜裡11點,寶寶睡了,他只得躡手躡腳走過去親吻她,又轉身叮囑丈母娘,「媽,明早孩子一醒就叫我。 」第二天,孩子睜開眼睛,爸爸卻還在睡夢中,家人都捨不得打擾他。  等爸爸醒來,女兒便成了他的「囊中之物」。「哄她,逗她,很驕傲地抱著她,看她在我懷裡睡著。 」一提孩子,張嘉譯的眉眼亂飛,句句話間,滿溢著一個中年得子的父親的驕傲。  第二天的計劃是給某雜誌拍攝大片,然後直奔機場。化妝造型時,張嘉譯看看錶,對助手說:「還有時間,完事回趟家。 」就像朋友們形容的一樣,這是個極端「孩子控」的男人,就算在「一路豪堵」的北京奔波一個多小時,為了能見上孩子10分鐘,他也絕不允許自己錯過。「只要有時間我就往家跑,很可憐,孩子很可憐,我也很可憐。她現在變化太快了。我老覺得我孩子身邊沒爹,而我也老見不著我孩子。我覺得於女兒來說,不能伴隨她成長是件殘酷的事。 」可不舍歸不舍,該走還要走,他知道自己必須像「熊闊海」一樣去外面的戰場「戰鬥」。綜合《楚天都市報》等報道  「我對演員這個職業的理解吧,在電影學院上學時老師就跟我們說,要拿演員的標準要求自己。我喜歡演戲,20年來我一直在演戲,這就挺好的,紅不紅,我不太介意。女兒出生的那一刻我在身邊,家裡人中我是第一個抱她的,當時那護士一稱完孩子,把孩子裹上,一轉身,我都沒反應過來就塞我懷裡了,那一瞬間我就知道我完蛋了,有牽掛了,下半生就被她降住了。 」 ——張嘉譯順便說說實力男星的學生時代  張嘉譯考上北京電影學院之後,從小不太安分的他,入學沒多久便和同學在校園裡開了一家洗衣店。為了拉到更多的生意,張嘉譯在宿舍里四處串門,遊說同學們去洗衣服,「當時承諾的是,10塊錢洗一個月的衣服。 」但是好景不長,洗衣店開張洗過一次衣服,便不得不宣告關門,「真是很累,那洗衣機是單桶的,洗完了你得擰,還得晾,到最後學校就不讓我們晾了。沒辦法,只有貼告示宣告破產了,同學們給的錢也沒退給人家。 」 (王文)西北漢子的雕漆情結  張嘉譯是陝西西安人,典型的西北漢子,看見似有大男子主義的他告訴我們,「一般大事都是我說了算。但是,家裡十年八年遇不上大事,裝修購物之類的主意都是妻子王海燕拿,弄成什麼樣子我都滿意。 」  有一件事很少有人知道,張嘉譯有一個雕漆工作室,非盈利,是用自己拍戲賺的錢養著。 「雕漆工藝品是中華民族傳統手工藝品,尤顯皇家氣派,高貴典雅。 」張嘉譯一看雕漆就滿心喜歡。 3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得知自己助理的父親是名雕漆大師,「我們去外地拍戲,去看他父親,老師傅原來是老北京雕漆廠的,廠子沒了在外打工。我說你還不如回北京開工作室,我幫你,我們一起做。 」  張嘉譯讓助理的父親找回了原來老北京雕漆廠的雕工,七八個人,都是五六十歲的老師傅,加入自己的雕漆工作室。在圈裡,張嘉譯很少提雕漆這個愛好。 「很多人都不知道,實際上我已經做了3年了。 」雕漆做了3年,沒有利潤,不是沒人買賬,而是張嘉譯只投不賣。 「現在做的東西都在我這兒,我喜歡它們,這是中國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我還沒想過它的商業價值,我只想雕一些可留的東西,也希望這個工藝傳承下來。 」


推薦閱讀:

【實用】反滲透膜系統故障的診斷與排除(上)
如何評價張嘉譯主演的《白鹿原》?
張嘉譯「社會步」爆紅:你們只看到我表面的光鮮,誰知我背後的艱辛
張嘉譯拍偶像劇上演父女戀,你能接受「父女戀」嗎?
張嘉譯,別再老牛吃嫩草了

TAG:生活 | 戀愛 | 婚姻 | 婚姻生活 | 張嘉譯 | 王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