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太極拳名家蔣家駿淺談太極拳的功夫(太極拳愛好者注意黑線部分的文字,領會其意思)

本著傳統的理念.傳授傳統的心法.體驗傳統的精髓,弘揚傳統的國粹.

2011-09-11 14:42 陳氏太極拳名家蔣家駿淺談太極拳的功夫(太極拳愛好者注意黑線部分的文字,領會其意思)

太極拳是一種理精法密的功夫。所謂「功夫」,要費大量的時間、精力、汗水刻苦地去學習、鑽研、實踐,才能有所認識和提高。

太極拳的功夫說起來簡單,其實複雜,是一種特殊的松圓功夫,是專門研究學力的學問;在技擊應用上,它反對用力去頂,不主張硬拼硬斗的用拙力致勝,而強調「力與巧」。

太極拳的功夫,注重姿勢正確,但同時深入到學力的內在的研究。<?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先生常說:「姿勢做正確了,還要勁走的對」。

太極拳功夫的表現,是周身松圓,內勁的轉換、觸覺的靈敏,視覺的明察秋毫,聽覺的細微,全身的協調配合,做到動中求靜。

太極拳的功夫並沒有什麼神秘,不過是前人從實踐中取得的實際的經驗,在巧妙的研習力學。通過探索人類在生活、勞動、戰鬥中用力的切身體驗總結出了力在實際應用中的規律和技巧,並融合進太極拳的理論和實踐中。

太極拳本身並不神奇,但功夫練到了高級水平,確實又令人感到神奇。這是功夫上,認識上的差距,是太極拳理精法密超出一般人常識範圍的緣故。

每論及太極拳技擊,無不聯想到「四兩撥千斤」、「柔能克剛」、「剛柔相濟」,沾、粘、連、隨之奧妙,然而世間練太極拳所能達到的人卻是寥寥無幾,對拳理拳法落實到實踐中去的,更極為難得。一般練太極拳者,說真話,太極拳的功夫都有限,只可以說表演套路而已,距太極拳的功夫二字,有相當的差距。

目前,太極拳發展的方向,對太極拳全面的理解,也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確是太極拳在普及與提高中所存在的一大遺憾。我撰就拙文,寄希望於愛好太極拳的朋友們皆能用辨證的發展的觀點去分析看待太極拳,切不可以點蓋面,以一斑而窺全豹的片面的去理解,從而對太極拳功夫有一個公正全面的認識。

太極拳的功夫不同於其它拳種,它主張不丟不頂,松圓纏綿的鍛煉,不是短時間所能練出來的術語稱之為「著熟、懂勁、神明」。能於三年五年內,在競技性的推手中,能用著熟的功夫,化的自然,發得乾脆利落,取得勝利者很為不易。到了這種水平,才勉強為有功夫。

我從學太極拳四十餘年,結交武林名手甚多,從未有趕上我師功夫如此精妙。日本人稱讚我師「東方太極巨星」,可謂當之無愧矣。

我是從一九六四年拜在洪師門下四十餘年追隨不綴,可惜眾師兄弟無一能如洪師功深藝高,而我實是師門中最不成才者,有負師教多矣!

我學練太極拳功夫的次序有三個階段,即:練習拳架,推手,散手。這三個步驟應循序而進。

太極拳的功夫是從練拳架開始,拳架必須學的正確,練的日久,將功夫練到身上,才能出現不同程度的功夫。有人說練太極拳不學推手,是得不到太極拳的功夫的。我認為這句話本末顛倒了。我們學文化,如果字形、字音、字義學不好,而要求從寫作文字中求進步,是不可能的。至於說,學推手應兼學摔跤或柔道、舉重等等,更是捨近求遠了。

推手、散手原是練拳架子有一定的水平之後,通過推手以檢驗動作正確與否的一種功夫。《太極拳論》中說:「由著熟而漸悟懂勁。」先生也說:「練拳時無人若有人。」這就是要求學者從練拳架時先認明什麼動作是什麼著法,然後才能悟出怎樣懂勁。練拳架時如同有人和我交手,把不同的著法,根據不同的情況運用出來。

先生曾說:陳式太極拳的發勁功夫有四種。一為輪子邊上的勁,只能打起對方,而無損傷;二為輪子內側的勁,即是挒法,能折斷筋骨,不可輕試;三為鑽頭勁,演手紅捶就是這種勁,非遇真正敵人,更不可輕使。武術界常有「拳打寸勁」之說。一般解釋為拳到對方一寸才發勁。陳式太極拳則貼住對方皮肉後方發勁,在意念上能打進一寸去,所以易受內傷;四為崩炸勁,當對方緊貼我身,方用此勁。然非功力深者發不出這種勁。

太極拳的功夫,深不可測,筆墨是無法形容的。先生贊此拳功夫為「理精法密」。理精之處,在於對立統一;法之密處,在於變化多端。不但未習此拳者難以預料,即素習此拳者,亦僅能從姿勢上窺探出有形動作之如何,而難料其內勁之變化虛實、上下、左右之法。在此,我雖不願自密,詳為解說,以金針度人,實亦只能助有心人受到啟發,成效如何,仍在實踐。

推薦閱讀:

文字 ,六書
寫得極好的文字,與你分享
奧南朵:對生命說是—親密關係篇(文字版)
姓名學文字筆畫字型檔
裘錫圭、沈培:二十世紀的漢語文字學(古文字篇)【4】

TAG:愛好 | 功夫 | 名家 | 太極拳 | 文字 | 意思 | 太極 | 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