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小龍蝦市場依然不會飽和︱如何養好這隻蝦?養殖模式、苗種運輸、苗種自然繁殖及人工繁殖?

作者:水產村 張紅美當今世界小龍蝦看中國,中國小龍蝦看湖北,湖北小龍蝦看潛江,小龍蝦已成為潛江這座城市的名片。 走進潛江,你會發現這座城市的每個角落都帶有小龍蝦的印跡。感覺空氣中都瀰漫著龍蝦的味道。車子駛入潛江境內,在潛江高速服務區,就有潛江龍蝦城連鎖店的招牌。以潛江五七街小李子油燜大蝦為例,一個大排檔圍了一圈的跟龍蝦似乎沒什麼聯繫的廣告,什麼買某品牌床墊免費吃龍蝦、家居,衛浴等等,包括供食客洗手的角落都有個TOTO廣告,想想也是醉了。據了解,目前湖北小龍蝦的產量佔到全國總產量的一半以上,湖北小龍蝦產業以巨大的產量和完善的產業鏈位居全國第一。下面小龍蝦首席專家舒新亞老師(以下簡稱:舒老師)告訴我們,一隻小龍蝦在湖北如何發展成今天霸主地位的。

舒新亞,小龍蝦首席專家,湖北省「十五」和「十一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有關淡水螯蝦項目的主持人,國家科技部科技支撐計劃和國家級星火計劃有關淡水螯蝦項目負責人;湖北省農產品出口工作協調領導小組特聘水產專家,1995年受聘中國農業部水產項目辦公室淡水螯蝦項目顧問;2007年獲全國「農業科技推廣標兵」稱號。

湖北省小龍蝦良種選育繁殖中心水產村:近兩年小龍蝦風靡全國,很多人開始進入到這個行業,大規模養殖。小龍蝦現在在全國的養殖情況是怎樣的呢?由於小龍蝦生存能力比較強,很多人認為這個品種是很好養的,養殖技術含量也不高。事實上又是怎樣的呢?舒老師:首先「小龍蝦是很好養的」這個觀念肯定是錯的。確實現在市場很火爆,就容易引起養殖的一哄而上。養殖這個東西,對它一定要了解要熟悉,如果不熟悉肯定會養不好,對這個產業會起到一個反作用,對自己經濟上也是不利的。目前,小龍蝦是我國淡水水域重要的養殖種類,養殖地域遍及東北、華北、西北、華東、華中、華南及西南的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尤其在長江中下游的湖北、江蘇、安徽、江西、湖南、浙江、上海以及山東、河北、河南、四川等地養殖面積較大,也是我國淡水水產出口創匯的主導產品。從現在看整個長江流域都動起來了,可能還不止長江流域,只要適合養殖的都動起來了,可能下面會有更大的爆發出來。從2015年了解的結果是,整個國家小龍蝦的總產量在72萬噸左右。相比往年,產量在穩步上升,但是價格卻連年上升,那說明產量的上升趕不上市場的擴展,市場還是供不應求的狀態。今年小龍蝦的價格漲得特別厲害,比往年均價要貴差不多3塊左右每斤。全國小龍蝦的養殖面積,今年要大於1倍的擴展。據統計,2015年,湖北省小龍蝦養殖總面積超過400萬畝,湖北今年新增小龍蝦養殖面積大於100多萬畝。湖北本身的養殖面積是比較大的,都能超過三分之一,估計其他省的養殖面積,能超過1半以上。所以整個產業應該是動的比較大。湖北省有一個統計,小龍蝦綜合產值達到603億元。

水世紀技術服務團隊陪同水產村記者一同拜訪舒新亞老師(右二),採訪期間他們也問了很多在服務過程中養殖戶實際碰到的一些問題

水產村:國際產業界流傳著「世界龍蝦看中國,中國龍蝦看湖北」的說法,尤其潛江是湖北龍蝦產業發展勢頭最猛的城市,有著「湖北龍蝦看潛江」之稱。在龍蝦發展史上,潛江是「蝦稻連作」模式的發源地,後來又發展了蝦稻共作,稻田養蝦具體有哪些優勢?目前有哪些好的模式是值得全國推廣的? 舒老師:2005年湖北推出稻田養殖,2006年安徽和江蘇很多人到湖北參觀考察,當時這3個省的養殖水平是差不多一致,產量也是比較一致的。之後,安徽開始逐步發展稻田養殖小龍蝦,湖北是大力發展,江蘇基本上沒有發展稻田養殖小龍蝦。到2008年,湖北產量全國第一、安徽第二,江蘇第三。因為池塘的面積顯然要比稻田的面積要小很多,以湖北為例,稻田有3000萬畝,池塘只有500-600萬畝,小很多。而池塘不能光養小龍蝦,還要養很多其他的品種,比如有鱖魚,鯽魚等,所以湖北龍蝦產量很快大幅度上升。平時老百姓種稻子,種得好的,也就400-500塊錢的一個純收入,做得不好的可能還沒有。在大力發展稻田養蝦之前,稻田很多是大量拋荒的,沒人願意種,既辛苦又不賺錢。但是現在看湖北,稻田都搶著去種,田租價格都提高了,養蝦之後能提高很大的收入。今年 總體,畝純利潤在3000塊錢以上,幾乎是原來種稻子的10倍,高的已經超過5000塊錢了。稻田養蝦模式是很值得推廣的。龍蝦的池塘養殖模式剛開始是簡單的小龍蝦和魚類的混養,現在發展到小龍蝦和高檔魚類的混養。比如原來是小龍蝦和花白鰱的混養,花白鰱現在在市場上也不是很受歡迎,沒有太多人去吃它,經濟效益比較低。目前池塘小龍蝦有套養匙尾鱘,泥鰍,這些市場價值比較高的魚類。現在發展到和高檔的肉食性魚類混養,比如黃鱔。湖北養黃鱔也是很多的,但是黃鱔是吃小龍蝦的,所以必須要有網箱給它隔開,叫做小龍蝦與高檔肉食性魚類的時空分隔混養。現在也有人混養黃顙魚,沙塘鱧、加州鱸魚等。這種與高檔肉食性魚類混養模式不光是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同時也能帶動其他名特產品的發展。稻田從輪作到共作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台階,池塘從一般的混養到和高檔肉食性魚類的混養,我們也上升了一個新台階。現在又推出一個新的模式:小龍蝦養殖和繁殖一體化。現在苗種很缺,像江蘇,安徽,四川等地方的養殖戶都到湖北來買苗種。如果沒有一個好的長距離苗種運輸方式和技術,運回去成活率是非常低的,一般不會超過50%,低的可能只有10%,這對養殖戶的損失很大,對種質資源也是一種浪費。因為本來是一個很好的苗種,結果因為運輸距離太遠和技術不到位都死掉了,對資源是一種浪費。所以現在推出人工養殖和繁殖一體化,自己可以解決苗種問題,養殖產量就有保障,這是另外一個更高的模式上來了,所以稱之為潛江模式的三連跳。目前龍蝦的運輸方式:親蝦是干運,但是對於苗種是不能這麼運的。對於苗種的運輸,最好是水運,或者半干半水的運輸。如果幹運,時間要控制在2個小時之內,時間一長的話,就會損傷。看上去是活的,不能光看拿到的時候是活的,小龍蝦要下水,他跟魚不一樣,小龍蝦下水是要脫殼的,脫殼與很多因素有關係,如果有損傷的情況下,很多蝦是脫不掉殼的,就死掉了。所以不能看下水之前是活的,要下水之後一個星期是活的,那才是活的。水產村:人工養殖繁殖一體化現在推廣進展如何?這個養殖模式如何實施?是否能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推廣?舒老師:目前國內的苗種在外省大多是野生的,在湖北大多是自繁自養的。因為湖北都是在養殖戶自己的稻田裡自繁自養的苗種,用專家的觀點肯定是不好的,但目前也是能起作用的,因為苗種很缺,人工繁殖的苗種數量很少,那現在能夠挑大樑的就是自繁自養的苗種。

由於養殖戶對種質質量沒什麼概念,龍蝦苗種自然繁殖存在一些弊端:

1、就是一次投種多年捕撈,總是捕大留小,留下來的都是小的,沒有一個良種的概念。一般這種方式兩年以上,種質退化就非常嚴重,現在有一些有經驗肯動腦筋的養殖戶跟我反映,只要這樣做兩年,產量就大大降低,而且長不大。通過幾年的近親繁殖以後,老是捕大留小,留下很小的個體在繁殖,比較差的一些種在那裡繁殖,所以就會出現個體小,產量上不去的問題。

2、自繁自養苗種不可控,比如頭一年捕撈的量不是很多,留下的種就比較多,那留下的苗種就比較多,一個池塘他有一定的承載量,比如說就是出再多的苗,最終還是只能有那麼多,因為他的承載量就那麼大。就像我們說的每平方米能養多少魚,這都是有定數的,自然繁殖的情況下,你不知道塘里有多少苗種,也沒採取特別的措施,所以最後大量的苗種都會消失了,要麼互相殘殺,要麼其他原因死掉了,最終剩下的只有那麼多。再加上投喂上也很困惑,因為數量不可控,不知道喂多少,所以在管理上也很困惑,所以就造成了一個產量的不穩定和管理上的難度。

人工繁殖的苗種優勢:

凡是養過的都知道,拿人工繁殖的苗種養殖很快就能上市,而且個體規格很大。現在這個苗種在市面上比較受歡迎,全國各地都來買。但是湖北當地,這個苗種確實很少,不是技術上沒有突破,而是很多人不太願意做這個工作。因為做這個工作第一、技術要求比較高;第二苗種的利潤也很奇怪,所有品種的苗種都比他的養殖的利潤要高,唯獨這個小龍蝦苗種利潤要比養殖低。因為養殖太火爆了,所以很多人不太願意做這個苗種。所以從2009年在推廣人工繁殖,到目前為止成效也不是很大。還是要靠政府的推動來做這個事情,今年湖北省政府已經拿出9000萬來做這個事情。以前投資重點放在工廠化,水泥池這些養殖模式。現在重點推土池和稻田的繁育更接地氣,估計今後幾年人工繁殖的苗會比較多一些,因為土池和稻田的繁育老百姓自己都能做。

人工繁殖苗種具體實施:

養殖戶每年都要把龍蝦塘的蝦盡量都捕撈起來,每年都要重新放種,盡量7月底全部捕撈完,可能會剩一些實在捕撈不起來的,這時候放10-15斤種蝦。頭一次放種的則需要30-40斤。龍蝦雌雄性比是根據季節不同來的,這時候7、8月份龍蝦性比基本上都是1:1了,我們強調是2:1,再晚一點可能是3:1,到9月份還可以是4:1。

控制親本投放的時間、數量和性比,再加上增加水葫蘆等一些措施,這就和自繁自養不同了,親本配對放下去,性比配好就大概知道最後能出多少苗種,比如出來10萬苗種,可以賣掉5萬,自己還能留5萬。

水產村:5、6月份小龍蝦養殖有魔咒,龍蝦發病是養殖戶比較頭疼的事情,目前有沒有什麼比較好的解決辦法?舒老師:關於病害方面,與養殖模式不好會有很大的關係。對龍蝦威脅最大的是一種病毒病,目前很多研究機構認為是一種白斑綜合征病毒引起的白斑病。但是我們覺得這個結論下得太早,我們希望政府要增大科技投資做一些基礎研究,因為這些病害對老百姓的影響很大,對產業的影響很大,應該儘快的找到一個解決的辦法,首先應該儘快的把病原搞清楚,流行病學搞清楚。在沒有完全解決之前,湖北省在2008年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這個方案是:改變養殖模式,提早放苗,提早收穫。因為龍蝦發病的季節,從每年的5月中下旬到7月份,如果我們提早放苗,提早收穫,到5月份我們的大蝦基本都收穫完了,也就不怕發病了。那這個病為什麼對江蘇影響比對湖北大?就是因為江蘇池塘模式,江蘇是每年的4、5月份,把苗种放下去,等蝦長得比較大的時候,正是這個病的爆發期,而這個病主要威脅大蝦。所以我們歷來不主張4、5月份放苗種,而國內小龍蝦的傳統養殖,都是4、5月份放苗種。我們認為這是套用魚類的養殖模式,因為魚類是春夏季繁殖的種類,4、5月份放苗種是對的。而小龍蝦是秋季繁殖,所以放種的時間最好是要跟這個種類的繁殖時間吻合,提倡夏秋放種。如果你要想自己繁殖,那就夏天放親蝦,秋季繁殖。如果你不做人工繁殖,你只想放苗種,那就秋季放蝦苗。凡是春季放種的,風險很大,起碼第一年的效果是不好的,非要等到第二年做自繁自養效果才好一點的。4、5月份龍蝦病害高發,跟高密度肯定也是有關係的。高密度養殖環境下,必然會產生這樣那樣的病害,這涉及到高密度養殖條件下,水質控制的問題。我們主張提早放苗,提早收穫,所以湖北從3月份就開始在收大蝦,收大蝦的過程就是減輕密度的過程,水質控制就比較好。湖北這邊病害比較嚴重的都是4、5月份大量投苗的。相反,頭一年放種蝦下去的,這個病害不嚴重。因為4、5月份放苗種下去,長到6月份,剛好個體長大,這個時候正好是病害高發期。另外一個就是水草,現在看來凡是養得好的,肯定與他的水草種的好是有聯繫的。我們的觀點就是,在沒有種好水草的情況下,並不一定養不好,要想辦法解決水草問題。有些有經驗的養殖戶水草可以種得很好,但是有些特別是剛去養的,沒有足夠的經驗,可能剛開始種好後來被破壞了,或者一開始就沒種好,那就採取投草方式也能達到相應的效果。水產村:水產食品加工和小龍蝦餐飲市場的迅猛發展,對它的需求不斷攀升,未來幾年小龍蝦市場將如何發展?養殖規模是否會進一步擴大?舒老師:未來肯定還是在擴大規模的,因為只要市場供不應求,就有人想方設法去養。但是光擴大面積是不行的,面積總是有限的,適合養殖條件的面積是固定的,比如湖北省3000萬畝的稻田,靠擴大養殖面積不是出路。科技的創新,技術的推廣,這才是解決市場供不應求的解決方法。擴大面積只能說是在技術還沒有落實的情況下是可以的,但是一直靠擴大面積肯定是不行的。從2006年開始分析市場,每年都有人不斷問我,「小龍蝦發展這麼快,明年的市場會不會不行」?我說,「不會的」。這已經說了10年了,所以未來5年還會是個不飽和的狀態,價格穩中有升,市場現在擴展很快。小龍蝦本身是個很好的品種,很適合市場。現在各個省都在辦龍蝦節,而且越辦越紅火,說明市場還在擴大。據了解,現在不光長江流域,像新疆,黑龍江等地,一些養殖條件不是很好的地方,都在養龍蝦。雖然面積擴展很快,但養殖產量增長很慢,在沒有好的養殖技術的情況下,很難有高產,這是個很大的問題。小龍蝦有很多功能,甲殼素,殼聚糖對人的腸胃的調節是非常有好處的,對消化系統的維護非常有好處。蝦青素在全世界很火爆,具有很多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功能,小龍蝦身上蝦青素含量是比較高的。至於未來的市場會怎樣?大家都喜歡吃,你沒辦法控制人家不去吃。看完是不是要毀三觀了?龍蝦產業的發展最終仍需要科技的發展與進步,寄希望於小龍蝦產業技術的創新、推廣和普及,如人工繁殖和健康養殖技術的創新、推廣和普及。因為只有產量大幅提高,龍蝦產量上升,高價龍蝦才能接地氣,回歸平民美食,龍蝦產業才會有健康持久的發展。

推薦閱讀:

央行推新規擴大銀行間債券市場·每日商報
羅毅:預期下半年市場企穩 目前是布局券商股好時機
連商家前途錢途都想好了,這很三雄極光
火電脫硝市場全面啟動 12股逆勢啟動
洋奶粉打「噴嚏」,中國市場緣何感冒?·每日商報

TAG:市場 | 龍蝦 | 自然 | 養殖 | 未來 | 繁殖 | 運輸 | 小龍蝦 | 模式 | 人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