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寢位於梁山主峰內,梁山主峰為石灰岩整體結構,完全就似將陵寢置於一個巨大的天然混凝土工事下,因此官方均認為「乾陵是目前已知保存最完整、文物儲藏十分豐富、而且沒有被盜的帝王陵墓」。 乾陵還沒有發掘,因此它的「風水」至今也是一個迷,按風水理論來推測,梁山是石山,應結土穴,而現在墓道又確確實實是通向梁山主峰堅硬冰冷的石灰岩層下,這是很令人費解的,如果乾陵果真是袁天罡、李淳風布局的話,這兩個大師不可能不知道風水點穴的基本常識,否則乾陵仍然是從方便陵寢管理及防盜的這個主要目的來做的了,那樣的話,它對風水理論的研究就沒有多大實質性的貢獻。另外就是陵寢內棺材的具體位置,坐向等,也是待解之迷。通過慎重全面考察,我們初步估計:乾陵的坐向可能是坤山艮向,而不是南北向;棺材位置可能是偏向主山頂的東北方向,因為我們認為真正的穴場應該是在主山的東北方山腳下(見圖)。(趣味閱讀):乾陵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兩位皇帝——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的合葬陵,也是目前已知保存最完整、文物儲藏十分豐富、而且沒有被盜的帝王陵墓,被稱為埋在地下的「世界第九大奇蹟」。 乾陵位於咸陽市干縣境內海拔1047米的梁山上,史書稱其為「歷代諸皇陵之冠」。乾陵仿當時西京長安格局設計,分內城、宮城和外城,內城佔地240萬平方米,宮城周長十二里,外城周長八十餘華里,陵園內建房380間。 關於乾陵的選址,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唐朝開國之初,有兩位高人,一位是名聞天下的四川星相家袁天罡,另一位是皇宮裡專掌陰陽和天文曆法的太史令李淳風。唐高宗李治登基不久,就下旨命這兩人為他以後的陵地選找風水寶地。 袁天罡接旨後,走遍黃河兩岸,都沒找到一塊中意處,他來到關中,半夜出來觀看,當時正是子時,他見一處山巒上紫氣衝天,恰好與北斗相交。認定這是塊寶地。他急忙奔上山巒,找准方位,一時找不到東西作記號,就摸出枚銅錢放在地上蓋上浮土,才下山回朝復命去了。李淳風接旨後,也尋遍大江南北,過陰山走草原,沿渭水東行。一日艷陽高照,剛交午時,他見秦川大地上突兀出一座石山。這山生得好奇怪:從南向北看,恰如一位少婦裸睡在藍天白雲之下,這少婦不但五官齊全,一對乳房堅挺對稱,連乳頭肚臍都也俱備。更為神奇的是;這少婦兩條大腿左右稍稍分開,在她小解的地方還有一淙清泉在終日流淌不息!李淳風真的驚呆了,他走上山來,以身影取子午,以碎石擺八卦,拔出髮針在二魚相交處扎入土中,也下山回朝復命去了。高宗聽他二人說在同一方位選中吉地,命老臣長孫無忌去複查。長孫無忌來到梁山,找到這塊地方,扒開浮土,驚得半天沒站得起來,原來李淳風的那根髮針正扎在袁天罡那枚銅錢的錢眼裡!乾陵本來是唐高宗李治的陵地,大權在握的武則天女皇,因看重這裡的風水,後來把自己也合葬在此。當地的百姓把乾陵不稱乾陵,而稱姑婆陵。 站在梁山主峰,俯瞰陵園,就會發現西南方向有一處最為奇特的景觀,這裡兩溝分開,左輔右弼,形如出水蓮花,內外明堂開亮,最西南端與漠谷河相連處有一小豁口,曲曲關聯。此處舊有一潭,水從石縫中流出,瀑布高懸,曲折奇險,整個地貌就是活脫脫一個巨大的女陰,深潭恰恰在女性小解的部位,而在女陰中間與主峰相連處突現一道山樑,直插中央,名曰「棒槌嶺」,又是一個惟妙惟肖的男根再現!據史料記載和考古工作者1960年的試掘發現,乾陵墓道口於梁山主峰的中腰部,墓室由墓道、過道、天井、前後通道、左右宮殿組成。墓道為南北向,呈斜坡形,全長631米,全部由刨鑿的自然石頭砌成。 據《新唐書·嚴善思傳》載:「乾陵玄闕石門,冶金固隙」,非常堅固。在武則天的棺槨安放好之後,墓道再全部用長方形石條粘砌封死,石條共封了39層4100塊。石條長1.25米,寬0.4—0.6米,石條左右之間用鐵細腰栓板拉固;上下之間用鐵棍穿連,不能移動。石條空隙之間先灑少量石質粉末,以溶化錫鐵漿灌注,氣化後與石條成為一個整體。最後,再在上面夯打灰土,從而使4100塊石條連成一體,堅固異常。在墓道與過道之間,設置有一道重達百噸的漢白玉石門,門後布滿各類致命的奇巧機關和暗器。在前後通道內,陷阱密布,機關重重……當年唐高宗安葬之後,武則天為免陵墓的內部設置外泄,將參與玄宮建設的上萬名工匠斬盡殺絕;武則天安葬後,唐中宗又將進入過墓道的官兵施計全部殺害……唐高宗去世後,武則天以極其隆重的葬禮來報答高宗的知遇之恩,命吏部尚書韋待價為山陵使,戶部郎中韋泰真為將作大匠,動用兵士和民工20餘萬人,按照「因山為陵」的葬制,將梁山主峰作為陵冢,在山腰鑿洞修建地下玄宮。 《新唐書·陳子昂傳》載:「山陵穿復必資徒役,率癯弊之眾,興數萬之軍,調發近畿,督扶稚老,鏟山背石,驅以就功。」經過三百多個晝夜的緊張施工,到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八月安葬時,主要工程竣工。埋葬高宗後乾陵營建工程繼續進行。22年後,武則天於神龍元年病故。在安葬武則天的問題上,朝廷發生了一番爭論,中宗欲滿足母后「歸陵」的遺願,大臣嚴善思極力反對。他說:「尊者先葬,卑者不宜動尊者而後葬入。則天太后卑於天皇大帝,今若開陵合葬,即是以卑動尊,恐驚龍脈。臣聞乾陵玄闕,其門以石閉塞,其石縫隙,鑄鐵以固其中,今若開陵,必須鐫鑿。動眾加功,為害益深。望於乾陵之旁,更擇吉地,別起一陵,既得從葬之儀,又成固本之業。若神道有知,幽途自當通會,若以無知,合之何益。」寬厚仁慈的中宗皇帝,沒有接受這個建議,為了表示孝心,命人挖開乾陵埏道,啟開墓門,於神龍二年五月將武則天合葬入乾陵玄宮。從此,乾陵成為中國古代帝王陵墓中唯一的一座一陵葬兩帝的陵園。合葬武則天后,中宗、睿宗朝又將二太子、三王、四公主、八大臣等17人陪葬乾陵。因此,乾陵陵園的所有營建工程經歷了武則天、中宗至睿宗朝初期才始告全部竣工,歷時長達57年之久。根據考古工作者對乾陵主峰以下,垂直地宮的局部探測,以及對乾陵附近的陪葬墓的發掘,專家們推測乾陵墓室的結構,是由墓道、過洞、天井、前後通道,左右宮殿組成。左邊躺著唐高宗,右邊躺著武則天。 在前後通道的兩側,又各有四間石洞,洞里裝滿了盛唐時最值錢的寶貝。在通向金剛牆的近百米過道兩旁,擺滿了各種金銀祭器。而最讓世人感興趣的就是那件頂尖級國寶——《蘭亭序》。史書記載,《蘭亭序》在李世民遺詔里說是要枕在他腦袋下邊。那就是說,這件寶貝應該在昭陵,而不在乾陵。可是,五代耀州刺史溫韜把昭陵盜了,但在他寫的出土寶物清單上,卻並沒有《蘭亭序》,那麼十有八九《蘭亭序》就藏在乾陵裡面。乾陵一帶的民間傳聞中,早就有《蘭亭序》陪葬武則天一說。除此之外,乾陵地宮內的壁畫也價值非凡。據記載,在唐代200多位知名畫家中,有110位參與過唐墓壁畫創作。從乾陵的陪葬墓———章懷太子墓、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出土的《馬球圖》、《宮女圖》、《禮賓圖》等5組18幅壁畫,已被定為國寶級文物,另有69組82幅壁畫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從陪葬墓出土的壁畫價值,人們就不難想像乾陵地宮內壁畫的瑰麗輝煌、價值連城。在中國歷史上,挖乾陵一事,早已有之。長達1200多年中,梁山上,就沒有斷絕過盜墓者的身影。小毛賊多如牛毛,正史里不記載,野史里也懶得寫。歷史上有名有姓的盜乾陵者,就有17次之多,比較大的盜掘活動有三次。但是又都因各種原因中途停止而未盜成功。唐末農民起義,黃巢聲勢浩大。他動用40萬起義軍在梁山西側挖山不止。直挖出了一條深40米的「黃巢」溝,挖走了半座大山。因為軍中無飽學之士,不懂乾陵座北朝南的結構特點,結果因為挖錯了方向,終沒得手。 史載五代耀州刺史溫韜,是個有官銜的大盜墓賊。他率領兵丁一古腦掘開了十幾座唐陵,發了一筆橫財。因為手中有了錢,便驅動數萬人於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挖掘過程十分不順,遇到的天氣總是狂風暴雨,溫韜受了驚嚇,才絕了發掘乾陵的念頭。 民國初年,國民黨將領孫連仲親率一團人馬,也想學學孫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樣子,在梁山上埋鍋造飯安下營寨,用軍事演習作幌子,炸開了墓道旁的三層岩石,最後卻也沒能撈得半點好處。
附:武則天陵墓之謎
如果問世界上那個皇帝的陵墓最難挖,那麼毫無疑問是武則天的「萬年壽域」——乾陵。她的陵墓被冷兵器時代的刀劍劈過,被熱兵器時代的機槍、大炮轟過,1200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盜乾陵者就有17人之多,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出動人數40萬之多,乾陵所在的梁山幾乎被挖走了一半。然而時至今日,乾陵依然不拋棄、不放棄,像許三多一樣恪盡職守地保護著主人武則天和丈夫李治的遺體。我們不禁要問,漢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掃蕩了,康熙大帝連骨頭都湊不齊了,為什麼單單武則天的乾陵可以獨善其身?這事得從乾陵的修建說起。乾陵位於陝西省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古城西安76公里,修建於公元684年,歷經23年時間,工程才基本完工。梁山是一座自然形成的石灰岩質的山峰,三峰聳立,北峰最高,海拔1047.3米,南二峰較低,東西對峙,當時群眾稱為「奶頭山」。從乾陵東邊西望,梁山就像一位女性的軀體仰卧大地,北峰為頭,南二峰為胸,人們常說它是女皇武則天的絕妙象徵。唐時的堪輿家(風水先生)認為,梁山大有利於女主。所以女皇武則天便把梁山選為其夫唐高宗和自己百年後的「萬年壽域」。唐高宗病逝後,武則天昭令當時朝野聞名的大術士袁天罡和李淳風,要他們為皇上選址風水寶地。二人分別遍游九州,回來後交旨都說選在了好畤縣(今乾縣)的梁山上。武則天便便派使臣去察看,到了梁山頂,袁天罡說他在這裡埋下一枚銅錢,李淳風說他在這裡訂下一枚鐵釘。刨開土,李的鐵釘正好扎在袁所埋的銅方孔中,在場的人無不拍手驚奇。於是,武則天便把陵址選在了梁山,即現在的乾陵。單從風水來說,乾陵就超過了唐朝所有帝陵。乾陵修建的時候,正值盛唐,國力充盈,陵園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富麗,堪稱「歷代諸皇陵之冠」。唐初,太宗李世民汲取從古至今,沒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的歷史教訓,從他與長孫皇后的昭陵起,開創了「因山為陵」的葬制,由當時著名的藝術大師閻立德、閻立本兄弟主持設計,陵墓由建築群與雕刻群相結合,參差布置於有「龍盤鳳翥」之勢的山巒之上。唐高宗與武則天的乾陵,發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陵園仿唐都長安城的格局營建,分為皇城、宮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軸線長達4.9公里。文獻記載,乾陵陵園「周八十里」,原有城垣兩重,內城置四門,東曰青龍門,南曰朱雀門,西曰白虎門,北曰玄武門。經考古工作者勘查得知,陵園內城約為正方形,其南北牆各長1450米,東牆長1582米,西牆長1438米,總面積約230萬平方米。城內有獻殿、偏房、迴廊、闕樓、狄仁傑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宮等輝煌建築群多處。至於裡面的寶貝,經過多年的探測考察,一位文物工作者推算最少有五百噸!在前後通道的兩側,又各有四間石洞,洞里裝滿了盛唐時最值錢的寶貝。在通向金剛牆的近百米過道兩旁,擺滿了各種金銀祭器。而最讓世人感興趣的就是那件頂尖級國寶——《蘭亭序》。史書記載,《蘭亭序》在李世民遺詔里說是要枕在他腦袋下邊。那就是說,這件寶貝應該在昭陵,而不在乾陵。可是,五代耀州刺史溫韜把昭陵盜了,但在他寫的出土寶物清單上,卻並沒有《蘭亭序》,那麼十有八九《蘭亭序》就藏在乾陵裡面。乾陵一帶的民間傳聞中,早就有《蘭亭序》陪葬武則天一說。如此豐厚的寶藏使得乾陵像花粉一樣吸引著職業盜墓者、封疆大吏、土匪、軍閥,甚至是農民起義軍,紛紛抄著鐵鍬、鋤頭前來刨上幾下。從武則天躺進乾陵的一刻,梁山就沒消停過。第一個光顧乾陵的是唐末造反大軍領袖黃巢,歷代所有的農民起義軍領袖中,他的反動程度僅次於明末的張獻忠。這位鹽販子率領60萬大軍攻進長安後,先是痛痛快快地燒殺搶掠一番,待土匪癮過足了,他突然發現自己無事可幹了(其實當時的唐朝皇帝正糾集力量準備反擊呢)。這時,有人告訴了他一件事,在梁山西側黃土地下埋藏著大量碎石。這個消息就是在暗示黃巢,唐陵中最富有的乾陵的入口很可能就在梁山的西側,那些碎石大概就是修築完乾陵後剩餘的原料。黃巢大喜,立即調出40萬士兵,跑到梁山西側開始挖掘。這些人都是農民出身,對鐵鏟鐵鍬的運用熟練得很,不久,就把半座梁山剷平了,以此留下了40米深的「黃巢溝」,。但是,乾陵就像是根本沒有入口一樣,後來,唐王朝軍隊集結向長安發起反攻,黃巢這才心不甘情不願地空手而逃。這位自稱是書生的黃巢愚蠢之極,他根本知道乾陵是坐北朝南的。唐朝皇帝故意將修建產生的碎石埋在離墓道口300多米遠的地方。也就是說,他挖錯了方向,由此可見,沒文化的人千萬不能成暴發戶,因為錢也好,兵也好,在他們手裡不是造福一方的資源,而是勞民傷財、禍害天下的毒藥。向乾陵伸出罪惡之手的第二個人是五代的耀州節度使溫韜,此人似乎生下來就是給李唐王朝的皇帝陵墓找麻煩的。在乾陵之前已經挖掘了17座唐皇陵,只剩下乾陵。但他的理想在此破滅。和黃巢一樣,他也興數萬人馬在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三次上山均遭風雨大作,人馬一撤,天氣立即轉晴,溫韜實在想不明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但他還是沒有再繼續挖下去,遂此絕了念頭。乾陵至此逃過第二劫。 最危險的是第三次,這次出動的不是40萬大軍,而是一個現代化整編師,盜墓的工具也不再是鋤頭、鐵鍬,而是開山劈石如切菜的機槍大炮。主謀就是民國時期的國民黨將軍孫連仲。他帶領部下,學著孫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樣子,在梁山上埋鍋造飯安下營寨,用軍事演習作幌子,黑色炸藥炸開墓道三層豎立石條,正準備進入時,突然冒出一股濃煙,盤旋而上,成為龍捲風,頓時天昏地暗,走石飛沙,七個山西籍士兵首當其衝,立即吐血身亡,其他人哪裡還敢再向前,發一聲喊跑了出來。據說,孫將軍的一個團生還者寥寥。當地人流傳「因武則天是山西人,他最恨老家的人來掘她的墓,所以那七個山西兵必死無疑。」就這樣,乾陵終於躲過最後一劫。 到了建國後,一次偶然的機會,幾個農民發現了乾陵的墓道。1960年,陝西省成立了乾陵發掘委員會,並於4月3日開始發掘乾陵地宮墓道。發掘顯示:乾陵地宮墓道在梁山主峰東南半山腰部,由塹壕和石洞兩部分組成。塹壕深17米,全部用長1.25米,寬0.4至0.6米的石條填塞。墓道呈斜坡形,全長63.1米,南寬北窄,平均寬3.9米。石條由南往北順坡層疊扣砌,共39層,平面裸露410塊,39層約用石條8000塊。石條之間用燕尾形細腰鐵栓板拉固,上下之間鑿洞用鐵棍貫穿,以熔化錫鐵汁灌注,與石條熔為一體。挖掘情況與《舊唐書?嚴善思傳》「乾陵玄闕,其門以石閉塞,其石縫隙,鑄鐵以固其中」的記載相同。另外,考古工作者在陵山周圍也沒有找到盜洞和被擾亂的痕迹,從而證明乾陵是目前唯一未被盜掘的唐代帝王陵墓。武則天是一個善於用時間打敗一切的人。她14歲入宮,先是用18年時間當上了皇后,然後又用35年時間當上了皇帝,死後又用1200年時間證明了自己陵墓的堅固以及其魅力的不朽。就連郭沫若先生去世前,都還念念不忘中央批准發掘乾陵。可以說武則天是生前征服了天下,死後征服了歷史。
推薦閱讀:
※袁天罡算出武則天稱帝,太宗李世民為何不殺她,只因一人透漏天機
※歷史之謎:李世民為什麼不殺武則天?
※扒開武則天的陵墓說隱秘
※武則天男寵來源:太平公主親自試驗
TAG:武則天 | 風水 | 【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