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好舌頭」——張儀
「危軒重疊開,訪古上裴回。有舌嗟秦策,飛梁駕楚材。」
這是歷史上對於「秦國好舌頭」——張儀的評價。
《羋月傳》中,趙立新飾演的張儀智商爆表、舌戰群儒,令人印象深刻。
張儀是魏國貴族的後裔,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張儀師從鬼谷子,是蘇秦的師弟。鬼谷子這個人,生卒年不詳,年齡不詳,關於他存在的真實性,也無從考證。就是這麼一位說不清道不明的主,居然是一位精於心理揣摩、深明剛柔之勢、通曉縱橫之術、獨攬天下大智的奇人。鬼谷子不僅知識淵博,也是一位稱職的老師,先後教出了孫臏、龐涓、張儀、蘇秦、商鞅、范蠡等人。
鬼谷子
出師後,張儀與蘇秦分別去遊說諸侯,而當蘇秦已經因為自己的合縱戰略名顯諸侯的時候,他還只是楚相的一個普通門客。
一天,張儀有幸參加了楚國太子熊槐舉辦的一場宴會。這場宴會來的都是達官顯貴、各路豪強,全是有頭有臉的大人物。宴會氣氛高漲,熊槐為了盡興,也為了炫耀,便拿出了一塊珍藏已久的玉璧,讓大家傳遞欣賞。這塊玉璧晶瑩剔透,價值連城。它就是傳說中那塊無價之寶——「和氏璧」。熊槐一將玉璧拿出來,那些賓客立刻蜂擁而上,他們無不交口稱讚,互相傳遞把玩。然而宴會結束後,熊槐突然發現玉壁不見了。當時席中貴賓里,張儀的身份最為卑微低賤,於是很多人都說一定是張儀把玉壁偷走了。張儀根本就沒有偷,他甚至都沒有碰過那塊玉璧,但是因為沒有證據,他百口莫辯,被這幫人狠狠打了一頓,直到遍體鱗傷、奄奄一息。回到家中,妻子看到他的慘樣說:「你如果沒去讀書,而是在家裡好好做普通百姓,又怎會遭到這樣的侮辱呢?」張儀搖了搖頭,不以為然,他問妻子:「你看看我的舌頭還在嗎?」妻子笑著回答:「舌頭當然還在,不然你怎麼吃飯呢。」張儀說:「舌頭在就足夠了,我的舌頭不是用來吃飯的,是用來建功立業的。」
張儀
後來,正趕上秦國當時欲一統天下的秦惠王當政,招賢納士,廣攬天下英才。張儀毫不猶豫去往秦國,見到秦惠王以後,把自己破解合縱的連橫大計獻於秦惠王,果然得到信任和重用,被封為相。
張儀入秦後獻上的第一個禮物便是自己的家鄉——魏國。公子華與張儀攻下魏國的蒲陽後,張儀趁機勸說秦惠王把蒲陽歸還魏國,並派公子繇到魏國去作人質。同時,他又趁機去到魏國勸說魏王道:「秦國對待魏國如此寬厚,魏國不可不以禮相報。」魏國因此把上郡十五縣和少梁獻給秦國,用以答謝秦惠王。秦國以一個蒲陽收穫了兩個更重要的地盤。
之後的事情完全跟張儀預料的一樣。秦魏之戰後不久,先前不聞不問的齊國居然趁火打劫,從東面出兵攻擊魏國,在「觀津一戰」中大敗魏軍。公元前322年,氣急敗壞的魏王正式宣布脫離「合縱」,投入秦國的懷抱。至此,維持了20多年的「六國聯合抗秦聯盟」徹底土崩瓦解。
此時,張儀又提出第二個計策,請求秦王派自己去楚國做宰相,從內部瓦解楚國。當時齊楚交好,張儀到楚國後花言巧語不斷,離間楚國與齊國的關係,並向其拋出投秦的橄欖枝。楚王受慫恿之下立即關閉與齊國的邊界,還派人到齊國大罵齊王無道。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齊國一怒之下率先投靠了秦國。得知受騙的楚懷王卻已無法回頭,最終屈從了張儀,背棄合縱盟約,亦投秦。
合縱連橫示意圖
如此一來,六國之中已經有魏、齊、楚歸順了秦國,張儀如法炮製,馬不停蹄地到韓國、趙國、燕國遊說,最終,六國都聽信了張儀的計策,解散合縱盟約,歸順秦國。儘管後來六國又因為張儀在秦國的失寵而背信棄義,重組合縱結盟對抗秦國,但是因為張儀這些年來的離間,六國已是貌合神離,結果都成了秦國的階下囚。
秦惠王死後,即位的秦武王在當太子時就不喜歡張儀,張儀只得出逃魏國,並出任魏相,於秦武王二年去世。
「秦相駕群材,登臨契上台。查從銀漢落,江自雪山來。」可以說,秦國能夠一統天下,離不開張儀的「口水」,離不開其汗馬功勞。
推薦閱讀:
※金星的面相:以婚姻「改命」卻逃脫不了名副其實的「毒舌頭」
※娛樂圈裡拍吻戲:這些個男主吻得好好的,非得伸個舌頭進去!
※照鏡子發現自己的舌頭黃膩膩的,還有齒痕。是怎麼回事?
※管好自己的舌頭
※當謹慎自己的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