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組合中最容易犯什麼錯

2011年12月28日22:39 來源:《好運money+》

  主文:

  Note:

  1、沒必要因為多元化投資而買一些你不熟悉的股票,對於小投資者來說,愚蠢的多元化投資像惡魔一樣可怕。

   2、45隻股票足以充分分散A股的非系統風險,但對個人投資者而言,最好持有不超過5隻。

   3、負相關的資產才能分散風險,當資產組合的相關係數趨近於1時,它的價值直線下降。

   4、美元和黃金、債市和股市具備負相關性,具有「保險」關係的股票也存在負相關性。

   5、現金與貨幣市場工具是流動性最好的資產,房地產是流動性最差的資產之一。

   6、每6個月應該調整自己的資產配置,或者每年兩次調整一下自己的配置比例

   你做過資產配置計劃么?不管是否科學,你肯定有意無意做過這麼個事。

   在《生活大爆炸》里,Sheldon曾主動把錢借給生活窘迫的Penny,因擔心Sheldon自己需要錢時卻沒錢花,Penny不忍接受Sheldon的資助,不過Sheldon 卻饒有興趣地告訴她:「我的日常開支占我稅後收入的46.9%,其餘的部分分別藏在銀行賬戶、隱蔽的花生糖罐子和空心玩偶超級英雄的屁屁里。」

   把錢放置在不同的地方,差不多算是資產配置最原始的表現形式。更多人早已會循著一定比例將財富分配在不同資產上,如股票、基金及銀行理財產品等等,讓自己的資產保值增值。這種行為就是典型的資產配置。

   《華爾街銀行家的最後告白》中指出,很多投資者更關心何時進場、退場,選哪只股票好,而不去考慮資產要如何配置才恰當。事實上,資產配置才是資產組合構架中最重要的部分,「全球資產配置之父」加里·布林森說過:從長遠看,大約90%的投資收益都是來自於成功的資產配置。

   什麼是「正確」的資產組合,取決於投資者的生命周期及所處的特定環境,很難以統一的比例來進行資產分配。儘管每個資產組合是各有各的不同,但投資者存在失誤的地方卻極其相似。

   不難見到這樣的投資者—用7成貸款購置了單身公寓的年輕金融人士,把余錢投資在股票上, 認為能博取高收益。在挫折來臨前,他可能不會想到,自己面臨的風險正加倍遞增,因為他所有的「資產」—工作、房子以及收入,都與股市的反覆無常緊密相關。

   有時候就是這樣,試圖降低風險的行為卻偏偏為資產組合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風險。

   我們該如何規避一些容易犯的錯誤呢?

  誤區1:認為持有多隻股票就是分散風險

  MONEY+建議 掌握好分散的程度,理論上,達到45 只足以充分分散非系統性風險,實踐中可以達到2至10隻,最好是5隻以內。

  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里的道理早已人盡皆知, 大部分投資者都明白用多元化投資來分散風險。這是資產配置中最為基本的要素,然而也是被人們用得最多,卻又了解最少的概念。

   由於資金和投資門檻的限制,不少投資者都是從購買股票和基金開始入市的。將儘可能多地持有股票視為分散風險的人不在少數,隨著閑錢的增加,不斷追投新的股票。可是結果往往顧此失彼,搞得自己身心俱疲。

   那麼在證券投資組合中,到底應該持有多少股票呢?首先我們需要弄明白,多少只股票進行組合才能真正起到降低風險的作用?

   在亞太資本市場,有研究者以1988至1997年在馬來西亞上市的股票為樣本,至少隨機抽取27隻股票的組合才足以有效分散非系統風險。

   針對中國市場,有研究者在2000年得出結論,投資者要實現投資多元化,則持有的股票總數大約可以控制在20種以內,這一適度規模可以使總風險減少約50%。

   2009年,招商證券(600999,股吧)曾發布名為《A股市場分散化投資的合理邊界》的報告,這份對投資分散風險程度的評估研究結果表明:「對於A股市場的投資組合,無論取自哪一個樣本,當組合規模達到45隻及以上時, 組合的殘餘可分散風險的佔比均可以下降到1%以內, 這足以充分分散非系統性風險。」

   從以上結論不難看出,持股必須達到一定規模才能有效降低非系統風險。

   顯然,超過45隻的股票組合併不適合個人投資者,儘管非系統性風險變小了,但隨之而來的交易費用與管理成本,包括獲取信息的時間與費用等,都會大幅增加,對於提高個人組合收益反而沒有積極作用。那麼,對於個人投資者,分散持有多少股票是適合的?

   彼得·林奇的觀點是,投資者應該儘可能多地持有下列公司的股票:對該公司有一定的了解,通過研究發現這家公司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而結果可能是單只股票,也可能是多隻股票。沒必要因為多元化投資而買一些你不熟悉的股票,對於小投資者來說,愚蠢的多元化投資像惡魔一樣可怕。

   在他看來,總有一些不可預見的事情會發生,所以投資於一只股票是不安全的,小的資產組合中應包含3至10隻股票較為適宜。

   國內投資專家的經驗是,由於精力的限制,一般投資者持股的數量可以進一步減少。

   《思維流操盤術》一書的作者王煒告訴我們,職業化一些的投資者可以持有5隻左右的股票,普通投資者則可以控制在3到5隻之間。

   誤區2、以為看上去安全的資產就是安全的

   MONEY+建議 了解每個投資品的風險點,就算是債券,某些品種也會有違約率。

   由於國內投資者較少能直接購買公開發行的國債之外的債券,所以他們會將債券型基金視為降低風險的重要資產。

   儘管政府對政府債券做出了無違約風險保證, 且大部分信用債被評為3A級別,但這並不代表債券型基金就足夠安全。今年7月的「城投債違約」風波便是有力的佐證。

   2009到2010年,在寬鬆的貨幣政策下,城投債發行量較此前大幅增加,於是整體信用質量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理柏亞洲區研究總監馮志源認為,債券型基金也分為低度風險及高度風險,其中分級債基由於具有槓桿效用,所以風險最大。同時,債基的收益率與經濟周期有密切關聯,熊市時會相對高一些,因此它的分配比例,應該根據經濟周期來調整。在熊市時,債券型基金的收益率會相對高一些。

   銀行理財產品也是目前被看好的安全資產。一方面出於信任銀行,另一方面為了在保證本金的情況下獲得高於存款利率的收益率,很多投資者目前的主要投資對象便是銀行理財產品。但其中的問題也在於, 各理財產品的風險係數並不同,收益率越高的,風險也越大,而且達不到預期收益率的情況比較常見。

   根據和訊銀行的統計,各銀行的預期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相比,今年前11個月的達標率都未達到100%,但全在98.72%之上。

   歷史上的案例還有QDII產品。2007年9月,基金公司開始發行QDII產品,當時「資金出海」立刻成為境內居民投資多元化和分散風險的主要渠道,當年的4隻QDII基金達到幾百億甚至上千億元的首日銷售盛況。然而,很快世界經濟形勢發生變化,市場上出現了流動性危機,有些產品的損失程度甚至達到60%到70%,比起國內基金產品,全球作戰的QDII更是先一步便失去了海外避險的優勢。

   所以說,就算看上去安全,但一旦把錢集中於此,投資的風險也就上升了。

  誤區3、 投資於正相關性的資產

   MONEY+建議 買入負相關的投資產品,這樣才能降低組合風險。

   看到某些資產的市場表現好,投資者會在趨利心理的作用下湧入該市場,但很少會考慮到這些資產的相關性,比如同時投資房地產與股市,在大盤持續下跌時,房產和股票一樣,都出現了虧損。像這樣「同漲同跌」的正相關關係還存在於黃金和白銀、股票與股票型基金之間。買入正相關的資產,實際上並沒實現多元化投資。

   投資專家的做法一般是,尋找負相關的投資產品。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只有具有負相關性的資產才能分散風險。

   據《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報道,許多投資專家曾利用一種叫相關係數的統計工具來尋找運動方向相反的證券—最大的係數為1,表示兩種證券的運動方向一樣,最小的係數為-1,表明兩種證券的運動方向完全相反,係數為零時,兩證券相互獨立。當資產組合的相關係數趨近於1時,它的價值直線下降。

   1997年的統計結果表明,投資於日本、發展中國家、歐洲小國和黃金股票的基金,與過去幾年中先鋒500指數的運動方向是相反的。

   普通投資者很難運用這樣的統計工具來進行精準投資,不過記住一些原理也是有幫助的。

   在布雷頓體系解體後,美元與黃金便開始呈現負相關性。今年最顯著的表現便是,當美國開始大肆印鈔時,通貨膨脹預期增強時,金價劇烈上漲,一度超過1900美元每盎司。而就在12月上旬,因為貨幣寬鬆的預期削弱,金價大跌,美元上漲。不過,只有資金量相對較大的投資者才能通過同時購買美元和黃金來對衝風險。

   對於資金有限的小投資者,可以通過分別投資債市和股市來平衡風險。債市與股市間便存在負相關性,債市市場利率高,可供股票市場利用的資金就少, 反之亦然。

   與此同時,債券價格與利率存在負相關性,在貨幣政策相對不寬鬆、利率降低的時期內,債券便會出現利好。

  正因為如此,才有了今年債券型基金的好成績。據《理柏中國基金市場透視報告》,截至11月30日,今年以來中國的開放式基金中,債券型基金以-2.4%的成績名列第三,比起股票型與混合型基金15.84%到18.26%的虧損,表現已算非常出色。

   在股票中,也可以運用這種負相關性的方法。

   根據《投資學》的理論,投資具有「保險」關係的投資標的最適宜。

   舉例來說,一家公司生產防晒油,另一家生產雨傘,天氣變化對它們的作用正好是相反的,多雨的夏季使防晒油公司的收益下降,卻使雨傘公司的收益增加,因此,雨傘公司的股票相當於防晒油公司購買的「天氣保險」,當防晒油公司的情況不妙時,「保險」資產很好地收益就可以抵消這部分損失。如果, 投資者需要把比較大金額的投資收益固化下來,那麼這種負相關投資法將是不錯的選擇。

   王煒告訴《好運·MONEY+》記者,產業鏈中上下游關係的公司也存在這樣的抵消機會。

   煤炭的價格會直接影響電力公司的盈虧,所以煤炭能源股與電力股之間便存在此消彼長的關係,他們就是負相關的投資。要抓住這樣的機會,必須對產品鏈比較熟悉。

  誤區4、忽視資產的流動性

   MONEY+建議 資產組合中,必須保留一些流動性好的資產,它要能保證,即便你虧光了其他資產,你的工作和生活也不受太多影響。

   在投資時忽視資產的流動性,也是投資者比較容易出現的錯誤。比如把所有的賭注都押在房子上, 如果房子是自住的,那麼又另當別論,這裡僅指買房做投資的情況。

   現實告訴投資者,在弱市中,拋售房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房子的流動性很差,很難將房子變現來應對突發意外。

   可見,資產組合中必須配置一部分流動性好的資產,急用的時候能迅速變現,而且還得保證變現時也不會有什麼損失。

   現金與貨幣市場工具,如國債、商業票據、貨幣市場基金等,是流動性最強的資產,其買賣差額低於1%,而房地產是流動性最差的資產之一。

   投資專家認為,為了抵抗失業以及其他威脅到收入的工作風險,每個人都應該把3個月到1年的稅後收入投入到短期現金投資之中,如銀行存款、貨幣市場基金,以此來維持生活的正常運轉。

   用來對抗股票投資風險的現金投資可能就要更高一些,在王煒看來,除非是萬里挑一的高手趕上了順境的時候,否則還是應該留足後手。而「留足」的標準是,每時每刻做好賠光的準備,但即便賠光了也不會影響自己的正常生活和心情。

   儘管股票和基金的流動性並不差,但變現時可能面臨虧損的問題,並且交易次數增加,交易成本也在上升,因此不能將它們當做現金投資,更不能將定投基金完全當做存款來處理。

  誤區5 沒有計劃性

   MONEY+建議 先制定計劃,至少半年檢查一下投資組合,必要時就適度進行調整。

   大多數普通投資者都不會制定投資計劃,覺得計劃趕不上變化,因此總是憑藉「直覺」去投資,而且對於資產組合併沒有系統的規劃。很多投資者就是因此掉入跟風的陷阱,不僅將自己的獲利統統還給市場,甚至把本也搭進去。

   要保證自己的投資取得成功,制定一個詳細的計劃是很重要的,正如彼得·林奇說過的:如果你能執行一個固定的投資計劃,而不理睬市場所發生的變化,你會得到豐厚的回報。

   制定計劃的好處在於,它可以使投資者提高投資的客觀性,減少情緒性,在變幻莫測的市場中,始終堅持自己的投資理念。

   除非市場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或實踐證明當初的計劃有失誤,否則就要把計劃貫徹到底,以保證自己能夠理性地進行投資互動。

   當然,隨著外部形勢的轉變,個人資產配置自然也會發生變化。

   一個初始股票與債券比例為60/40的資產配置, 可能比例會變成為45/55,或者75/25。這時就需要對自己的資產配置進行調整,購買份額不足的資產。

   因此,每隔一段時間,投資者有必要對投資計劃及資產配置進行評估和調整。

   曾著有《世界上最聰明的投資書》一書的投資顧問丹尼爾·索林認為,每6個月應該調整自己的資產配置,或者每年兩次調整一下自己的配置比例。

推薦閱讀:

美國跑路指南(下)——投資移民美國的坑究竟在哪裡
澳洲房產投資注意事項與澳洲房產投資陷阱
萬年古象牙龍郵王收藏投資的價值財富
法拉第未來完成超10億美元融資,賈躍亭能起死回生嗎?

TAG:投資 | 投資組合 | 組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