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 說說拱手禮(禮儀漫談(108))
馬保奉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2年12月22日 第03 版)
傳統
辛亥革命後,西式握手禮進入我國,使我們的傳統禮節、流傳了數千年的拱手禮,在廢除舊禮法的環境下被摒棄。然而,近100年來,握手禮雖然在官方,在很多正式場合幾乎成了我們唯一的正式禮節,可是在民間,特別是在廣大農村,卻並未被普遍接受,很多人仍固守著傳統禮節。今天我們回頭看看拱手禮,並把它與握手禮比較,覺得拱手禮確有不少優越之處,所以,如今拱手禮在我國有復甦之勢。鄧小平等我國一些領導人在會議上,在與眾人見面時,常常捨棄握手的習慣,而採用揮手、拱手等禮節形式。
姿勢
拱手禮是我國古代人作揖禮的簡化形式。拱手禮基本姿勢是:並步站立,上身挺直或微前傾,兩臂成合抱舉起,雙手相握,左手四指併攏伸直、握空拳,拇指屈攏;右手四指成拳或半成拳,拇指在上;左掌心掩貼右拳面,兩拇指指尖交疊,左上右下;拳掌與胸相距20至30厘米,自上而下或自內而外,向對方有節奏地晃動兩三次。向對方表示敬意越高,雙手上舉越高,至高可達額前。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古人習慣,男士行拱手禮,必用左手扶抱右手,而女士則正好相反;若為喪事行拱手禮,男士則為左手握拳在內,右手在外,女士則正好相反。現今,武術界中的抱拳禮與拱手禮相似,只是左手四指與拇指並不握住右拳,而是伸直貼在右拳上。
含義
拱手與握手應用意義大體相似,但也有不同之處。
相似處有:
1、打招呼。初次見面,行拱手禮,並說聲「您好」,以示招呼。
2、問候。見到好友時,行拱手禮,寒暄問好。
3、致歉。當說錯了話或做錯了事,行拱手禮,並說聲「對不起」,以示歉意。
4、感謝。別人幫忙,行拱手禮,以示謝意。
5、祝賀。逢年過節,鄰里相見,拱手行禮,並伴隨「新年好」、「節日好」、「恭喜發財」等吉言。
6、道別。分別時,行拱手禮,伴以「後會有期」等,以示留戀之情。
但有些場合,拱手不可代替握手,如慰問病人,安慰逝者親屬等,不可拱手,以握手為常見,或按我國傳統執其臂、撫其背進行慰問或安慰。另外,頒獎台上,祝賀、鼓勵獲獎人,也以握手為宜。再者,男士穿西裝向人拜年時,以鞠躬為瀟洒,若行拱手禮,可能會感到彆扭。
場合
拱手禮是在華夏大地上產生的,所以常見於華人之間的社交場合、重大節日等。鄰居、朋友、同事見面時,常拱手為禮。婚禮、生日、慶功等喜慶活動,來賓常以拱手禮向當事人表示祝賀。告別時,雙方互道珍重,也常用拱手禮。行拱手禮時,一般不可缺少必要寒暄,如「恭喜、」、「久仰」、「請多多關照」、「節日快樂」、「後會有期」等。
拱手禮在對外交往場合有時也能看到。如2006年陳馮富珍競選世衛組織總幹事成功,為了感謝支持,一改常見的女士搖手禮節,她向全場行拱手禮,讓人眼前一亮。
對象
拱手禮適用於平輩之間,如同事、朋友、兄弟、姐妹,不可施於父母、長輩。按照傳統禮儀,給長輩行禮,如拜年,應該行鞠躬或跪拜禮。同時,拱手禮也適用於長輩、尊者對晚輩行禮時的答禮,如晚輩向長輩或尊者鞠躬、跪拜,長輩不應無動於衷,應行拱手禮作答。上級領導向在場的人行拱手禮,被施禮者也可拱手做答。這種場面既熱鬧,又文明,既體現了上級領導的平易近人,又讓所有的人都感到平等相待。現代社會,官方正式場合握手禮為多,而在民間,握手禮和拱手禮都有。不過,拱手禮畢竟是古人創造的,袍衫裝束行拱手禮比較瀟洒,而穿西式服裝,行中式拱手禮就不很協調。
優點
我國傳統禮節講究距離美,不像西禮那樣強調肌膚之親。拱手禮保持一定距離,文雅、莊重、大方,可避免男女差異以及關係比較疏離者之間不必要的尷尬,同時也比較符合現代衛生要求,免除了傳染疾病之虞。
(作者為外交部禮賓司原參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