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三教文化」的基本思想
【儒教文化】儒教是以孔子為先師,聖人神道設教,倡導王道德治、尊王攘夷和上下秩序的國家宗教。儒教以十三經為經典,以古代官僚機構為組織,以天壇、宗廟、孔廟、泰山為祭祀場所,以郊祀、祀祖、祭社稷、雩祀、釋奠禮、五祀為祭祀儀式。儒家創始人:孔子。代表人物:孟子、荀子。儒教是中國傳統的思想學派,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神經和靈魂。儒家的主要著作有《論語》、《孟子》、《荀子》。主要思想:仁政,民貴君輕;性善論;義利觀,先義後利。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是仁和禮。①仁:對於緩和階級矛盾,調整人際關係,穩定社會秩序具有積極的作用,對現代提倡的人本理念也具有借鑒作用,其改良政治的主張也體現了與時代同步的精神。②禮:帶有承認等級和階級剝削、壓制人民鬥爭的消極性,歷代統治者都把它作為進行階級壓迫的思想工具。
【道教文化】道教以軒轅黃帝為始祖,太上老君(即老子)為道祖,張道陵為教祖,是華夏民族祖先傳給炎黃子孫的寶貴財富,是炎黃子孫唯一的本土宗教,自軒轅黃帝賜姓百家姓至今已有4700多年的道歷。道教內容包羅萬象,包括天文、曆法、節氣等以及後期黃老思想為理論依據,承襲了古代、春秋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之說而逐漸形成的。道教在古代一直是皇公貴族等上層人士專研,直到東漢末年「五斗米道」創教人張道陵創立道教正一派開始,道教逐漸走向民間。百姓稱張道陵為「張天師」,所以道教正一派又叫天師道,南北朝時期天師道開始大範圍普及。道家的四大基本經典《道德經》、《黃帝陰符經》、《周易參同契》、《周易》。老子是道家的創始人,莊子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思想。道家學說是以道為最高哲學範疇,以道來探究自然、社會、人生之家的關係。強調人們在思想、行為上應效法「道」的「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不尚賢,使民不爭」。倫理上主張「絕仁棄義」,以為「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其後,道家思想與名家、法家相結合,成為黃老之學,為漢初統治者所重。到漢武帝獨尊儒術,黃老漸衰時,道家思想流入民間。道家思想對中國政治、思想、科技、文化、藝術等方面,都有深刻影響。
【佛教文化】佛教由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這使得相當多人產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錯覺,這讓尼國民眾一向有不滿情緒。悉達多?喬達摩20多歲時離家,從當時著名的沙門阿羅邏迦羅摩和烏陀迦羅摩子修習禪定,經過六年的苦修。在一次夜晚的修禪中,他順次經歷禪那的四種境界,然後繼續集中精神做最大的努力,就在那晚證悟了生命的真相,成就正覺。從此以後,他被稱為佛陀,釋迦牟尼是佛教徒對他的尊稱,「釋迦」是部落的名稱,意思是「能」;「牟尼」含有「仁、儒、寂默、忍」等義,意為釋迦族的聖人。佛陀到處說法,組織僧團,直至公元前四八六年圓寂。他創建的佛教與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一道成為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釋迦牟尼圓寂後,弟子們焚化他的遺體,於灰燼中得4顆牙齒以及指骨、頭蓋骨、毛髮等物。弟子們將佛祖真身舍利起塔供養,頂禮膜拜。後來,阿育王取出全部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分別盛入寶函,在世界各地建塔供養,其中有許多傳入中國。1987年,中國在法門寺地宮發掘出土了佛祖真身舍利,系釋迦牟尼的一節中指骨。佛教相信每個人的命運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佛教是推崇理性、反對迷信、注重因果的,它包含著豐富的辯證思維內容,是無神論和理性的宗教。佛教八大祖庭天台宗、三論宗、法相宗、華嚴宗、禪宗、律宗、密宗、凈土宗。佛教於西漢末年傳入中國。三教文化內涵的異同三教內涵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一、文化主旨進取文化規律文化奉獻文化二、做人標準仁、義、禮、智、信領悟道、修養德、求自然、守本分、淡名利。諸惡莫做、眾善奉行、遵守十戒、心靈安定、運用智慧。三、人生觀積極進取、建功立業順其自然、自我完善慈愛眾生、無私奉獻四、世界觀世界是展現才華的舞台大自然是人類生存的環境,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天人合一境界。相由心生,世界就在自己心中;一念之差,便可創造地獄、極樂。五、價值觀在創造物質財富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以完善的自我帶動和諧的社會。在為他人獻愛心、為社會作貢獻的過程中實現個人價值最大化。六、哲學傾向入世哲學出世哲學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七、物質食糧對精神食糧的比喻主食(如米飯、饅頭等)不吃就會餓。副食(如炒菜、湯羹等)不吃沒滋味。水果(如蘋果、香蕉等)不吃不甜蜜。
推薦閱讀:
※我什麼我會反感「弱肉強食」之類的言論?
※《群書治要心得》第四章 仁者愛人、義者循理:《群書治要》的仁義思想
※郭台輝:鮑曼思想研究:探索新的分析範式──兼評鄭莉的《理解鮑曼》
※【法眼龐觀】把對手弄進大牢 這樣的人太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