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悍馬消失,中國軍用東風猛士已超越悍馬,走向全世界!
1991年爆發的海灣戰爭,雖然只是一場局部戰爭。但是讓我們見識到了什麼是現代化戰爭、信息化戰爭。更讓很多冷冰冰的武器,成為了戰場上的明星。這其中,不僅有多次攔截「飛毛腿」導彈的「愛國者」防空導彈,「稱霸」海灣空域的F-15、F-16戰機,縱橫沙漠無人阻擋的M-1主戰坦克。還有一款並不起眼的武器——「悍馬車」,也成為了戰場的明星。
美軍的悍馬車隊
悍馬,這款誕生於冷戰時期的軍用汽車,其實是美國陸軍坦克汽車司令部「高機動性多用途輪式車輛」(英語:High Mobility Multipurpose Wheeled Vehicle,縮寫HMMWV或Humvee)項目的產物。從其1983年誕生之後,就隨同美軍東征西討,參加過海灣戰爭、索馬利亞內戰、2001年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等。換而言之,只要有美國人參與的戰爭,就必然會見到悍馬車的身影。雖然,在戰爭中悍馬車也暴露出諸如防護力差等問題,但是憑藉其其優異的機動性、越野性、可靠性和耐久性與各式武器承載上的安裝適應能力,不僅在美軍武器庫中不可或缺,而且影響了許多國家。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奧地利、俄羅斯、日本、法國、英國和義大利這些軍事工業強國也先後推出同類產品。
中國也在2002時開始研製輕型越野戰車族,並由二汽東風集團承擔這項研製任務。僅用了5年左右,東風集團的研究人員就成功研製了被譽為「中國悍馬」的,東風猛士軍用越野車。當然在這5年時間裡,東風人付出了太多的艱辛和努力。5年時間了,東風人共造出63台樣車,通過了160萬公里的道路強化測試,並完成了熱區、沙漠、高原、寒區、沿海環境適應性試驗。體現出了非凡的高機動性、優異的戰場適應性、良好的安全適應性,適應於全地域、全天候作戰要求。同時,在研製過程中還解決材料及製造工藝等各方面的難題。最終在2006年12月,順利通過軍檢並被正式納入軍方採購計劃。這款中國擁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是軍用越野車,其全部15項戰技指標中,在承載能力、燃油經濟性、續駛里程、駐車制動坡度、操縱穩定性、耐久性等方面等12項超過了美軍「悍馬」戰車,其餘3項相當,達到國際同類領先水平。
國際航展上的東風猛士
作為一款軍用越野車,東風鐵甲的外部線條簡潔硬朗、造型威猛豪放。整車造型非常寬厚,高寬比為0.91,極低的重心創造了最佳的穩定性。配合底盤的調教,猛士在彎中的橫向G值最高可承受0.4G。東風鐵甲的懸掛系統採用四輪獨立懸架和重載螺旋彈簧,比Humvee加大懸架動行程70%,提高緩衝能力2.89倍。當然作為軍用越野車,為了增強東風猛士為在戰場上的防護能力,採用了車身全面裝甲化,運用了類似於德軍「野狗」2防雷車的結構、在車身製造中,就將具有高強度防護能力裝甲板,作為鈑金結構件用作車身覆蓋備品。同時,這是專業車手駕駛高性能車輛在專業賽道上才可能體會到的數值。雖然全身披滿甲胄,但是採用四台康明斯發動機的東風猛士,0-80公里小時加速僅需26秒。
出色的性能,嚴密的防護,東風猛士在推出之後就受到了部隊一線用戶的肯定。如今,東風猛士在解放軍各作戰單位服役超過1萬餘輛,更在2009年和2015年的兩次大閱兵種一展風采。除了在中國服役,東風猛士也受到外軍青睞開始走出國門,比如白俄羅的國慶閱兵典禮中,就出現過「東風EQ2050猛士」輕裝甲特種車輛的身影。不過,正當我們的猛士高歌猛進之時,美軍卻悄然的終止了對悍馬的採購。美軍停止採購悍馬,是出於其戰略、戰術需求。所以,只要解放軍還需要東風猛士,就不會盲目效仿美軍的採購行為。可我們驚奇的發現,美軍停止採購悍馬並沒有讓悍馬的魅力消失,反而讓悍馬在民用市場更加受人矚目。
加裝帆布頂棚的猛士越野車,從車頭來看,圖中的猛士屬於第一代
其實,早在1992年美國電影明星、前加州州長阿諾·施瓦辛格就成為首輛民用悍馬車的擁有者。此後,悍馬車更是憑藉其擁有軍工的質量保障,彪悍的造型,出色的越野性能,受到了愛車一族的追捧。雖然,由於悍馬最終因為不注重環保,經濟性差等諸多問題,最終退出了歷史舞台。但是,這款不僅在軍事領域備受推崇,在民領域也掀起了採購風潮的悍馬車,對於中國軍工也有極大的啟發。尤其是在今天「軍民融合」的大環境下,中國的軍工企業和民用企業不僅要在國防裝備上做到「以軍為主」。更要在研製和生產產品時,注意「軍民結合,平戰結合」,讓那些在軍用領域有著突出表現的,能運用到民用領域的技術,為廣大群眾所服務。
悍馬車已經成為了歷史,但是悍馬車留下的經驗教訓卻值得人們去思考。
駐蘇丹維和部隊乘坐猛士越野車執行維和任務,注意鏡頭近處的這輛猛士是敞篷版,跟隨其後的猛士則是硬頂版
推薦閱讀:
※帶錯東西說錯話,當心進到「小黑屋」!入境美國通關與申報流程攻略
※帶中成藥被罰5年不能入境 進美國哪些物品不能帶
※如何評價歐美國家禁止換頭手術研究?
※走在美利堅(二) 說說在美國上的那些課
※萬稅之國榨乾華人 中國富豪後悔移民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