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全文及釋義(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猶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太上,下知有之」
最好的國君治理國家,是實行無為而治。使百姓各順其性,各安自生,君不擾民,所以老百姓都不知道一國之君是誰。
「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其次的國君治理國家使百姓覺得他和和藹可親,因為這樣的國君治理國家是以德感化百姓,用仁義教育百姓。在其次的國君是用刑法威嚇百姓,所以百姓都恐懼他。在其次的國君是用權術詭計欺騙愚弄百姓,所以百姓都憎恨他。
「信 不 足 焉 ,有 不信 焉」
國君或統治者言不守信,所以百姓就不會信任他。
「猶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最好的國君都是多辦事少說話,說的話都是很重要的話,懂得運用無為而治,百姓都各順其性,各安其生,當大功告成後,百姓渾然不覺,都說「我們本來就如此呀!」
《佛教》小故事
佛在一家店鋪里看到一尊釋迦牟尼像,青銅所鑄,形體逼真,神態安然,佛大悅。若能帶回寺里,開啟其佛光,記世供奉,真乃一件幸事,可店鋪老闆要價5000元,分文不能少,加上見佛如此鍾愛它,更加咬定原價不放。
佛回到寺里對眾僧談起此事,眾僧很著急,問佛打算以多少錢買下它。佛說:「500元足矣。」眾僧唏噓不止:「那怎麼可能?」佛說:「天理猶存,當有辦法,萬丈紅塵,芸芸眾生,慾壑難填,得不償失啊,我佛慈悲,普度眾生,當讓他僅僅賺到這500元!」 「怎樣普度他呢?」眾僧不解地問。 「讓他懺悔。」佛笑答。眾僧更不解了。佛說:「只管按我的吩咐去做就行了。」 第一個弟子下山去店鋪里和老闆侃價,弟子咬定4500元,未果回山。
第二天,第二個弟子下山去和老闆侃價,咬定4000元不放,亦未果回山。就這樣,直到最後一個弟子在第九天下山時所給的價已經低到了200元。眼見著一個個買主一天天下去、一個比一個價給得低,老闆很是著急,每一天他都後悔不如以前一天的價格賣給前一個人了,他深深地怨責自己太貪。到第十天時,他在心裡說,今天若再有人來,無論給多少錢我也要立即出手。第十天,佛親自下山,說要出500元買下它,老闆高興得不得了——竟然反彈到了500元!當即出手,高興之餘另贈佛龕台一具。
佛得到了那尊銅像,謝絕了龕台,單掌作揖笑曰:「慾望無邊,凡事有度,一切適可而止啊!善哉,善哉……
《企業管理小故事》
一位著名企業家在做報告,一位聽眾問:「你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請問,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
企業家沒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圈,只是並沒有畫圓滿,留下一個缺口。他反問道:「這是什麼?」「零」「圈」「未完成的事業」「成功」,台下的聽眾七嘴八舌地答道。
他對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實,這只是一個未畫完整的句號。你們問我為什麼會取得輝煌的業績,道理很簡單:我不會把事情做得很圓滿,就像句號,一定要留個缺口,讓我的下屬去填滿它。」
留個缺口給他人,並不說明自己的能力不強。這一部分事情,自己不去做,「無位」,讓下屬去做,這是一種管理的智慧,是一種更高層次上帶有全局性的圓滿。
給猴子一棵樹,讓它不停地攀登;給老虎一座山,讓它自由縱橫。也許,這就是企業管理用人的最高境界。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最美鄉村教師候選郜艷敏:被拐女成為山村女教師」相關新聞?
※道德的構建與穩固
※江歌案,目前結果是兩敗俱傷,有什麼辦法能讓這件事往對雙方都有利的方向發展?
※因為錢而看上你的女人,是不是可以隨意拋棄而不必有道德虧欠感?
※EDU郵箱在中國被濫用到什麼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