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在哪裡? 幸福指數將給我們帶來什麼
【字型大小大中小】 【我要列印】 【我要糾錯】【Email推薦:】 【免費訂手機版】美國前總統羅伯特·肯尼迪說:「GDP衡量一切,但不包括使我們的生活有意義這種東西。」這話有點過激,卻不無意味。經歷多年發展,中國也在反思:經濟發展的目的何在?到底是為GDP增長,還是為了幸福的生活?9月12日,國家統計局局長邱曉華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今後中國將推出幸福指數、人的全面發展指數、地區創新指數以及社會和諧指數等一些新的統計內容,以適應各方面對中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人的全面發展以及民生、人文這方面的需求。即將推出的幸福指數如何核算?它與GDP間的關係如何協調?它對中國人未來生活意味著什麼?圍繞一系列問題,眾多媒體熱議紛紛。何謂幸福指數《美國科學家》發表文章認為,國家的強盛與否不應該只看GDP,此外還應注重教育、醫療,以及國民對生活滿意度的指數。學者們指出,二戰後美國生產總值增加了三倍,但是國民生活滿意度卻沒有隨之增加,他們認為國民幸福應該是政策制訂的主要目標。科技愈進步,人性化的需求愈高,冰冷的數字沒有意義,必須加上人性化的解釋才能窺見全貌。這個想法最先由不丹所提出。其首相在國會報告時,宣布不丹的發展不僅要看經濟指標,還要加上幸福指數。這裡所謂的國民幸福指數是指,平均國民壽命乘上平均生活滿意度。假如加拿大的平均壽命為78.6歲,生活滿意度為0.763,那麼加拿大的幸福指數就是60。《新華每日電訊》刊載報道稱,中國社會調查所從1995年開始,每年進行一次常規民意調查,旨在了解公眾對現狀的滿意程度和幸福程度。其調查指標包括六項綜合指標:職業聲望、幸福感、家庭生活、安全感、社會保障和社會參與。中國人的幸福狀況如何《中華工商時報》援引調查機構蓋洛普的數據稱,中國消費者的總體滿意度(相當於「幸福指數」)在過去十年內呈先升後降的趨勢:按100分為滿分,1994年的「幸福指數」為69分;1997年最高,達到71分;十年後2004年的指數卻降到了67分。該文章據此認為,中國人的滿意度數據至少說明兩個問題:首先,人們的「幸福指數」並不隨物質生活的改善而同步改善。我們在注重創造物質文明的同時一定要創造精神生活,僅用GDP衡量經濟發展的水平是不充分的。其次,國家未來進一步發展有賴於「弱勢群體」生活狀況的改善。《北京青年報》刊載報道稱,零點調查與指標數據網《2005年中國居民生活質量指數研究報告》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家庭和睦、身體健康、經濟無憂是城鄉居民幸福生活的三大源泉。調查分析認為,財富與幸福並沒有絕對聯繫,經濟是感到幸福的重要但不是惟一的主導因素。不過,該報道同時也指出,與「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剛好相反,無論城鎮人還是農村人,他們感到不幸福的原因都是——貧窮,分別有54.6%的城鎮居民和66.4%的農村居民都認為貧窮是感到不幸福的主要原因。另外,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相比較而言,更多的城鎮居民因為住房條件差(39.5%)、家人或親戚朋友失業(38%)、工作狀況不如意(27.2%)而感到不幸福;更多的農村居民因為健康狀況(26.9%)、兒女問題(15.5%)、缺乏知識和技能(10.7%)感到不幸福。橫向比較方面,《重慶晨報》報道稱,英國「新經濟基金」組織對全球178個國家及地區做了一次大排名,近日出爐了一份「幸福指數報告」。其中,太平洋島國萬那杜榮登冠軍,中國排名第31位。非洲國家平均成績最不理想,包攬了最後10名中的7位,辛巴威更成為倒數第一。幸福指數將給我們帶來什麼「新華視點」發布文章指出,在各地相繼通過的地方發展規劃中,工業增加值、第三產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外貿出口總額、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老面孔」正在逐漸退出政府的指標體系,被節能、科技、社會發展等方面的新指標取而代之。上海市的規劃中共有5大類38項主要量化指標,這些指標被分為「預期性」和「約束性」兩大類。過去指標體系中最受重視的經濟增長率,被歸為預期性指標;而事關民生的指標則成為了約束性指標,被放在了突出位置。上海市發改委有關人士解釋說,預期性指標是爭取達到,主要依靠市場主體的自主行為實現;約束性指標則是在預期性基礎上強化政府意圖的指標,政府要通過合理配置公共資源和有效運用行政力量,確保實現。怎樣提升幸福指數《河北日報》發表文章指出,關注人民幸福指數,其實就是對一些地方以前片面追求GDP增長的反思。人民幸福是政府制訂公共政策的最終目標,也是檢驗公共政策的最終標準。提高人民的整體幸福感,是一個長期的任務,需要有步驟分階段地進行,目前應重點解決影響幸福感的最突出的問題。文章提醒說,提高幸福指數應注意三個問題:首先,避免將幸福指數形式化;其次,要避免短期行為;最後,要避免把幸福的概念庸俗化。「新華視點」報道稱,在經濟學家眼中,地方經濟發展規劃的各項硬性指標減少,更加註重經濟增長質量和收益分享,健全並公平地分配公共服務,是一個重要轉變,反映了以GDP為核心的增長方式已不再是「十一五」期間的主流方式。中國人民大學毛壽龍教授說,要解決政府績效問題,更重要的是要在制度上完善政府績效評估。考核幹部無論用什麼指標,都不如「群眾是否高興和滿意」這個指標來得實在、有用。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楊聖明表示,在發展規劃中,「民生指標」的提出和強調並不意味著取代或忽視GDP指標,道理很簡單,沒有經濟實力的發展壯大,就不會有人民幸福指數的提高。相關評論
相關稿件·幸福指數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把尺子·中國人的幸福指數:"活著不容易"!·「幸福指數」今後每年都要評·居民幸福指數將推出 含收入、工作、居住滿意度·國家統計局今年將推出「幸福指數」·國家統計局今年將推出「幸福指數」·越有錢就越幸福? 地方統計官員詳解幸福指數·房子、兒子、身子…幸福是啥子?
用戶名 密碼 匿名請您發表感言,注意文明用語並遵守相關規定。查看評論留言須知
推薦閱讀:
※我們為什麼越來越缺失幸福感?
※《摔跤吧!爸爸》以最深刻的方式告訴我們:一個好父親勝過一百個好老師!
※蔣方舟:別著急,總有一天我們都會是過來人
※(3)[轉載]地支告訴我們什麼
※我們再次相會在美國死亡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