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大師商鞅之死 【史海鉤沉】

商鞅並不姓商,這點是很多不熟悉歷史的人最容易昏頭的地方。古人的稱謂是件很複雜的事情,有姓、名、字、號、官職、籍貫等等都可以成為對某人的稱呼。譬如讀書時語文老師常常拿來舉的例子:王羲之又被稱為「王右軍」,因為他有「右軍將軍」的職位。而商鞅,這位在秦國進行了巨大變革卻不得好死的仁兄,商是他的封地,史書又稱其為商君,也是這個緣故。且讓我們正本清源,看看這位仁兄的真實面目:商鞅,又名衛鞅,姓公孫氏,商鞅的原名應為公孫鞅。搞了半天,商鞅、衛鞅、公孫鞅,都是說的一個人。有點頭暈。且看看這位天才的發家經歷:公孫鞅少時就喜歡刑名之學(法律專業的忠實FANS),後來在魏國丞相公叔痤府中擔任「中庶子」之職,很受公叔痤的欣賞。公叔痤雖然打仗馬馬虎虎,不過在識人方面的確非同凡響,他早早意識到公孫鞅是個經天緯地之才。這種欣賞到了怎樣一種地步呢?他臨死前魏惠王向他諮詢誰能當得魏國丞相之職,公叔痤毫不猶豫的將年輕的公孫鞅推薦給了魏惠王,並且告誡惠王:如果不用公孫鞅,那就及早將他殺掉以絕後患,免得將來被別國所用。可惜魏惠王估計是覺得老丞相病糊塗了,壓根不信公叔痤的這番話,他回去之後對左右說:將舉國如公叔痤所言託付給一個小子,簡直就是開玩笑。「欲令寡人以國聽公孫鞅也,豈不悖哉!」。在魏王走後,公叔痤老丞相覺得自己那麼說似乎對公孫鞅來說太不公平,於是把公孫鞅找來告訴了之前和魏王的對話。天才在這個時候迸發出閃光來,對公孫鞅而言,如果魏王會殺自己那才是怪事,所以,公叔痤的那番殺氣騰騰的話算是白說了。「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殺臣乎?」〔大王既然不能聽你的話任用我,又怎麼會因為你的話來殺我呢?〕牛人就是牛人,這就是最好的體現。後來公孫鞅通過秦國寵臣景監見到了準備奮發圖強,發帖子大肆招攬天下賢才的秦孝公。讓一國之君在第一次見面之後就信任自己顯然是件難度超過幾層樓高的任務,儘管當時名士的地位遠非今天口水蟲們可比。而公孫鞅三會秦孝公之後終於讓彼此有了共同語言,讓秦國從東方六國眼中的西方蠻夷之國成為一個讓四方諸侯承認的強大國家,進而一統天下。公孫鞅和秦孝公開始玩起了真人版的「四方制霸」遊戲。變法之途是充滿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結局是鼓舞人心的。這話聽起來耳熟,公孫鞅同志也在用這種方針來激勵自己。在與朝臣們唇槍舌劍之後,被拜為左庶長,主管變法大計。(別問我為什麼沒有拜他為丞相,那時候秦國還沒丞相這職位呢。)轟轟烈烈的「公孫鞅變法」運動在秦國上下熱火朝天的展開了。(也別問我為什麼不是商鞅變法,麻煩看前面。)連坐、禁止私鬥、爵位制度一一被推出。原文:「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不告奸者腰斬,告奸者與斬敵首同賞,匿奸者與降敵同罰。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為私鬥者,各以輕重被刑大小。僇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看得明白的同志應該非常清楚裡頭的意思了,哇哈哈,嚴酷的法律啊!!不是偶們現在自由社會所能想像得到的。 而在其中不得不提一下兩位因為這場變法而受到懲戒的大人物:太子的師傅:公孫賈和公子虔,所謂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太子犯了法,按律該受刑,不過因為太子要繼承國統,哪個國家也不願自己將來的國君缺胳膊少腿、臉上刺墨、少個鼻子什麼的;於是當了太子師傅的公孫賈和公子虔就倒了霉,子不教,師之惰,公孫賈臉上被刺了字,公子虔,這位太子的叔父,受了刑(具體不清楚)。公孫鞅升職作了大良造。過了四年,同樣是之前因為太子犯法而被牽連的公子虔這次是的的確確栽到了公孫鞅的手裡:他犯了法。而這次,他的下場是永遠和自己的鼻子告了別,受了劓刑。其後,公孫鞅率軍伐魏。秦魏兩國交界,秦國若想往東方發展,遇到的頭一個攔路虎就是魏國。此時魏國仍舊是那個把老丞相公叔痤的遺言當玩笑的魏惠王。在公孫鞅率軍伐魏的頭一年,魏國正好與齊國交戰,齊魏馬陵之戰,魏國可謂損失慘重,齊國不僅俘虜了魏國太子申,而且被魏惠王視為左膀右臂的龐涓也死於此戰,魏國元氣大傷。而公孫鞅選擇此時與魏開戰,可謂趁他病、要他命。他告訴秦孝公:魏秦兩國,不是魏吞了秦,便是秦並了魏;齊魏之戰過後與魏開戰,正好逼它東遷,秦國則趁勢取得東進之地,為帝王之業打下基礎。同樣雄心壯志的秦孝公同意了公孫鞅的計劃,由公孫鞅率領大軍伐魏。這場戰爭是頗耐人尋味的:因為魏國領軍大將公子卬的失敗並不是因為戰場失利而失敗,而是他輕信了公孫鞅的書信。過程是這樣的:兩軍對壘時,公孫鞅給魏國領軍大將公子卬送去了一封書信,書信上說:以前咱們兄弟關係還不錯,玩得happy,現在大家各為其主,BOSS之命不可違,可偶還是不忍心攻打你。不如咱們見個面,弄個盟約,喝點小酒high一下,走個過場,然後各自帶兵回國覆命把BOSS搪塞過去算了。毫無疑問,這封書信的作用還是有的,公子卬就認為公孫鞅同志還是以前的那個在魏國老丞相府中的中庶子。於是毫無戒心的跑去和公孫鞅「私通」去了〔註:私通者,私下溝通也,想歪的自己切小JJ)。可公子卬死活沒料到約他喝酒的公孫鞅除了準備了美酒,還準備了甲士。大家喝得正爽,埋伏在帳外的甲士就衝進來把這位迷迷糊糊的公子綁成了粽子。這位魏國統軍大將就這麼成了秦軍的俘虜。而這場戰爭在尚未正式開始之前就已經註定了結局,結果毫無疑問的朝著有利於秦國的方向傾斜。魏國被迫割了河西之地給秦國,而自己不得不屈辱的將國都從安邑遷到了大梁。魏惠王此時腸子都悔青了,當初咋就豬油蒙了心,沒聽公叔痤的話,留下公孫鞅作丞相,或者乾脆殺了他呢。他終於嘗到了自食其果的滋味,也明白了不聽老人言的後果。公孫鞅的勝利讓他的聲望更上一層樓,搖身一變成了封地於、商十五邑的商君。公孫鞅,成了商鞅。商鞅同志在秦國工作了十年,一方面取得了變法的巨大成功,另一方面也把宗室貴戚得罪了個遍。俗話說: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等到與他「心心相印」的秦孝公死後,報仇的機會來了。先是與商鞅有隙的公子虔下面的人告發,說商鞅要謀反,本就和商鞅不對眼的秦惠王於是下令緝捕商鞅歸案。這成了商鞅同志最終不得好死的開端。他逃到關下,準備找個客棧住,可沒料到客棧老闆言之鑿鑿道:俺們可是良民,一向遵守商君訂下的法律;俺不管你是誰,要想住店,先拿路引出來瞧瞧。要是官府來查驗發現你沒有,那客棧裡頭裡頭的人可是要連坐的。寫到此,我估計商鞅當時也是鬱悶到極點:當初辛辛苦苦弄出來的法律,最後居然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這叫什麼回事?KAO——秦國是待不下去,還是溜外面去吧。商鞅一路向東,到了魏國。可沒料到魏國壓根沒向接受他的政治避難請求;對於逃到魏國的舉動,我覺得商鞅似乎是暈了頭,把魏國害得那麼慘還想去魏國,估計大梁民眾的口水都能把這位赫赫有名的商君給淹得半死。無奈之下,商鞅又只得重新回到秦國,這次他跑到了自己的封地。率其下屬攻打鄭,而此時秦國亦出兵攻打商鞅的部隊,在鄭的澠池將其擊潰,把商鞅抓了回去。事到如今,商鞅已經很清楚等待他的結局是什麼。惠王車裂商鞅以徇於市。
推薦閱讀:

秦亡漢興:帝國的崩塌與重構
電視劇《大秦帝國》中和真實的歷史有哪些出入?秦孝公死後真的給商鞅留下了一支只聽商君的軍隊嗎?
閑聊商君書
為什麼張居正改革失敗了,而商鞅變法卻成功了?
電視劇《大秦帝國裂變》中,商鞅為什麼娶瑩玉公主?

TAG:改革 | 商鞅 | 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