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 白話譯(第三冊11)
【經】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如是學,為學般若波羅蜜耶?」
佛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如是學,為學般若波羅蜜,是法不可得故,乃至學檀波羅蜜,是法不可得故;學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是法不可得故。」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是菩薩摩訶薩學般若波羅蜜,是法不可得耶?」
佛言:「如是,菩薩摩訶薩學般若波羅蜜,是法不可得。」
舍利弗言:「世尊,何等法不可得?」
佛言:「我不可得,乃至知者、見者不可得,畢竟凈故。五陰不可得,十二入不可得,十八界不可得,畢竟凈故。無明不可得,畢竟凈故;乃至老死不可得,畢竟凈故。
苦諦不可得,畢竟凈故;集、滅、道諦不可得,畢竟凈故。欲界不可得,畢竟凈故;色界、無色界不可得,畢竟凈故。四念處不可得,畢竟凈故;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可得,畢竟凈故。
六波羅蜜不可得,畢竟凈故。須陀洹不可得,畢竟凈故;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不可得,畢竟凈故。菩薩不可得,畢竟凈故;佛不可得,畢竟凈故。」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何等是畢竟凈?」
佛言:「不出不生,無得無作,是名畢竟凈。」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若如是學,為學何等法?」
佛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如是學,於諸法無所學。何以故?舍利弗,諸法相不如凡夫所著。」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諸法實相云何有?」
佛言:「諸法無所有,如是有;如是無所有,是事不知,名為無明。」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何等無所有,是事不知,名為無明?」
佛告舍利弗:「色、受、想、行、識無所有,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故;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無所有,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故。是中凡夫以無明力渴愛故,妄見分別,說是無明。
是凡夫為二邊所縛,是人不知不見諸法無所有,而憶想分別著色,乃至十八不共法;是人著故,於無所有法而作識知見,是凡夫不知不見。
何等不知不見?不知不見色,乃至十八不共法,亦不知不見,以是故墮凡夫數,如小兒。是人不出,於何不出?不出欲界,不出色界,不出無色界,聲聞、辟支佛法中不出。
是人亦不信,不信何等?不信色空,乃至不信十八不共法空。是人不住,不住何等?不住檀波羅蜜,乃至不住般若波羅蜜,不住阿毗跋致地,乃至不住十八不共法。
以是因緣故,名為凡夫,如小兒,亦名為著者。何等為著?著色乃至識,著眼入乃至意入,著眼界乃至意識界,著淫、怒、痴,著諸邪見,著四念處,乃至著佛道。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學,亦不學般若波羅蜜,不得薩婆若!」
佛語舍利弗:「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學,亦不學般若波羅蜜,不得薩婆若?」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亦不學般若波羅蜜,不得薩婆若?」
佛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無方便故,想念分別,著般若波羅蜜、著禪波羅蜜、毗梨耶波羅蜜、羼提波羅蜜、屍羅波羅蜜、檀波羅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種智,想念分別著。以是因緣故,菩薩摩訶薩如是學,亦不學般若波羅蜜,不得薩婆若!」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如是學,不學般若波羅蜜,不得薩婆若!」
佛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如是學,不學般若波羅蜜,不得薩婆若。」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今云何應學般若波羅蜜,得薩婆若?」
佛告舍利弗:「若菩薩摩訶薩學般若波羅蜜時,不見般若波羅蜜。舍利弗,菩薩摩訶薩如是學般若波羅蜜,得薩婆若,以不可得故。」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不可得?」
佛言:「諸法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故。」
【論】釋曰:舍利弗上問:但無受三昧,疾得佛,更有餘三昧?須菩提說:更有餘三昧疾得佛。是菩薩不念不著是三昧,過去、現在諸佛授記。佛贊言:善哉!菩薩摩訶薩應如是學般若波羅蜜,乃至一切佛法。
(【論】釋:舍利弗上面問:但無受三昧,快速得佛,還有其餘的三昧?須菩提說:還有其餘的三昧可以快速得佛。此菩薩不念不著這些三昧,過去、現在一切佛給他授記。佛贊說:善哉!菩薩摩訶薩應象這樣學般若波羅蜜,乃至一切佛法。)
是時,舍利弗作是念:般若波羅蜜是空相,諸三昧種種分別相,云何學諸三昧為是學般若波羅蜜?是故問。佛答舍利弗:如是學般若波羅蜜,皆以不可得故,以般若波羅蜜氣分相皆在諸三昧中;能如是學,是為學般若波羅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佛即可之。
(這時,舍利弗這樣想:般若波羅蜜是空相,各種三昧是種種分別相,為什麼學眾三昧為是學般若波羅蜜?所以。佛答舍利弗:象這樣學般若波羅蜜,都因為不可得,因般若波羅蜜氣分相都在眾三昧中;能這樣學,是為學般若波羅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佛即印可他。)
舍利弗復問:何等法不可得?佛此中自說:眾生空故,畢竟清凈故,我不可得,乃至知者、見者,須陀洹乃至佛不可得;法空故,畢竟清凈故,五眾不可得,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可得。畢竟清凈者,不出不生,不得不作等。
(舍利弗又問:那些法不可得?佛此中自說:因為眾生空,畢竟清凈,我不可得,乃至知者、見者,須陀洹乃至佛不可得;因為法空,畢竟清凈,五蘊不可得,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可得。畢竟清凈是,不出不生,不得不作等。)
因邊不起故,名為不出;緣邊不起故,名為不生。定生相不可得故,名為不出不生。不出不生故,名不可得;不可得故,名無作無起。是起作法,皆是虛誑,離如是相,名畢竟清凈。
(因邊不起所以名為不出;緣邊不起而名為不生。因為定生相不可得,名為不出不生。因為不出不生,名不可得;因為不可得,名無作無起。此起作法,都是虛誑,離這樣的相,名畢竟清凈。)
舍利弗問佛:菩薩能如是行畢竟真凈道,為學何法?為得何法?佛答:能如是學,為無所學,無所得。
(舍利弗問佛:菩薩能這樣行畢竟真凈道,為學何法?為得何法?佛答:能這樣學,為無所學,無所得。)
問曰:菩薩用是畢竟空,學六波羅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云何言無法可學?
(問:菩薩用此畢竟空,學六波羅蜜,乃至十八不共法,為什麼說無法可學?)
答曰:此中佛自說:諸法不如凡人所著。凡夫人心有無明、邪見等結使,所聞、所見、所知,皆異法相;乃至聞佛說法,於聖道中、果報中皆著,污染於道。
(答:此中佛自說:一切法不如凡人所著。凡夫人心有無明、邪見等結使,所聞、所見、所知,都異法相;乃至聞佛說法,於聖道中、果報中都著,污染於道。)
舍利弗白佛言:若凡夫人所見,皆是不實,今是諸法云何有?佛言:諸法無所有;凡夫人於無所有處,亦以為有。所以者何?是凡夫人離無明、邪見不能有所觀,以是故說著無所有故,名為無明;譬如空拳以誑小兒,小兒著故,謂以為有。
(舍利弗告訴佛說:如果凡夫人所見,都是不實,現在這些法為什麼有?佛說:一切法無所有;凡夫人於無所有處,也認為有。為什麼?一切凡夫人離無明、邪見不能有所觀,所以說因為著無所有,名為無明;譬如空拳以誑小兒,因為小兒著,認為有。)
舍利弗問佛:何等法無所有,著故名無明?
(舍利弗問佛:那些法無所有,因為著而名無明?)
佛答:色乃至十八不共法,是中無明愛故,憶想分別是明、是無明,墮有邊、無邊,失智慧明。失智慧明故,不見、不知色畢竟空無所有相,自生憶想分別而著,乃至識眾、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
(佛答:色乃至十八不共法,因為無明愛在此,憶想分別是明、是無明,墮有邊、無邊,失智慧明。因為失智慧明,不見、不知色是畢竟空無所有相,自生憶想分別而著,乃至識眾、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
或聞善法,所謂六波羅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世間法,憶想分別著聖法亦如是。以是故,名墮凡夫數,如小兒,為人輕笑。
(或聞善法,所謂六波羅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也如世間法,憶想分別著聖法也是這樣。所以,名墮凡夫數,如小兒,為人輕笑。)
如人以指示月,愚者但看指,不看月;智者輕笑言,汝何不得示者意!指為知月因緣,而更看指不知月。諸佛賢聖為凡夫人說法,而凡夫著音聲語言,不取聖人意,不得實義;不得實義故,還於實中生著。
(如人用指示月,愚者但看指,不看月;智慧的人輕笑說,你為什麼不明白給你指示的人的意思!指是知月的因緣,而只看指不能知月。一切佛賢聖為凡夫人說法,而凡夫著音聲語言,不取聖人的意思,不得實義;因為不得實義,還於實中生著。)
佛今說凡夫所失,故言不能過三界,亦不能離二乘。不得聖人意故,聞說諸法空而不信,不信故不行,不住六波羅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以失如是功德故,名為凡夫小兒。
(佛現在說凡夫的失誤,所以說不能過三界,也不能離二乘。因為不得聖人的真意,聽說一切法空而不信,不信所以不行,不住六波羅蜜,乃至十八不共法。因為失去這樣的功德,名為凡夫小兒。)
是小兒著五眾、十二入、十八界、三毒諸煩惱,乃至六波羅蜜、十八不共法、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著,是故名為著者。
(此小兒著五蘊、十二入、十八界、三毒一切煩惱,乃至六波羅蜜、十八不共法、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都著,所以名為著者。)
舍利弗問:若菩薩如是行,是名不行般若波羅蜜;不行般若波羅蜜,不得薩婆若。
(舍利弗:如果菩薩象這樣行,是名不行般若波羅蜜;不行般若波羅蜜,不得一切種智。)
佛可舍利弗言:如是,如是。即為說因緣,所謂新行菩薩無方便力,聞是般若波羅蜜,憶想分別尋求欲取,作是念:我舍世間樂,復不能得般若波羅蜜,是為兩失!
(佛印可舍利弗說的:是這樣,是這樣。即給他說因緣,所謂新行菩薩無方便力,聽到此般若波羅蜜,憶想分別尋求欲取,這樣想:我舍世間樂,又不能得般若波羅蜜,是為兩失!)
專求欲得,或謂說空是般若波羅蜜,或說空亦空是般若波羅蜜,或說諸法如實相是般若波羅蜜,如是用六十二見、九十八使煩惱心,著是般若波羅蜜,乃至一切種智亦如是。以是著心學諸法,不能得薩婆若。
(專求欲得,或認為說空是般若波羅蜜,或說空也空是般若波羅蜜,或說一切法如實相是般若波羅蜜,象這樣用六十二見、九十八使煩惱心,著此般若波羅蜜,乃至一切種智也是這樣。用此著心學各種法,不能得一切種智。)
與此相違者,能行般若波羅蜜,亦能得薩婆若,所謂不見般若波羅蜜,不見行者,不見緣法,不見亦不見。舍利弗更問不見因緣,佛答是菩薩入十八空故不見,非以無智故不見。
(與此相違的人,能行般若波羅蜜,也能得一切種智,所謂不見般若波羅蜜,不見行是不見緣法,不見也不見。舍利弗又問不見的因緣,佛答此菩薩入十八空所以不見,不是因為沒有智不見。)
推薦閱讀:
※金剛般若蜜多經白話述義王驤陸居士著
※易傳》文白話解(彖上)
※奇門「四害」白話析解——奇門遁甲旬空空亡入墓論
※<卜筮正宗>白話解(三)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白話解說
TAG:白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