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脈篇讀書筆記
06-07
平脈篇讀書筆記 我於2015年2月12日起至3月30日止,從26條至75條,跟隨劉渡舟老師學習約29個小時的平脈法,現作讀書筆記如下,其中平脈篇前25條是自學。劉渡舟老師說傷寒論字字珠玉,學與不學大不一樣。辯脈,平脈學校不講,聽一遍一次不可能掌握,需要反覆溫習,研究才會由生到熟,由熟而掌握。 脈有三部,就是寸關尺。脈的搏動與營衛氣血及肺氣密切相關。在人體內,營衛氣血隨呼吸出入,氣息活動而循環上下,敷布周身,所以脈有跳動且有規律。人與天地相應,脈隨四時而有變化,春弦秋浮,冬沉夏洪,春肝秋肺,冬腎夏心。同時病人的脈象有大小的區別,即使在一個時間內,往往也變化不定,此外尺部和寸部脈象可以不一。因此切寸口之脈,即可查人體虛實,觀病情變化,明陰陽盛衰。若受風邪,脈象浮虛,感受寒邪,脈象牢堅,沉伏之脈主水飲停蓄,急弦之脈是支飲為害,數脈主熱甚。脈搏太過或不及均為病脈。知脈理,就可斷定病在表裡,分別三焦,確定病邪侵犯的部位,推斷臟腑的盛衰。脈象和病變的關係是很密切的。 以平常人的正常呼吸來衡量脈搏的快慢疾徐,脈搏與呼吸必須調勻,不即不遲才是無病。人氣之呼出者為來為出為陽,氣之吸入者為去為入為陰。人的呼吸是計算脈搏的標準。初按脈搏時,脈來的快去的慢,是呼氣時脈快而吸氣時脈慢,這在醫學上叫做內虛外實,脈來的慢去的快,是呼出氣時脈慢而吸氣時脈快,這在醫學上叫內實外虛。 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切脈時,其人打呵欠的乃病人疲倦之象,無病;病人呻吟的,可判斷有病;舌為心之苗,內風痰阻,重則為舌蹇,輕則為言遲,可以判斷如果病人說話遲鈍不靈活的,是風病;里有疼痛,則難以發聲,言語費力故先搖頭,可以判斷是痛證;風寒濕三氣痹著於外,則經絡阻滯而表強不舒,行動遲緩;氣短不足以息的人,胸部仰起則氣難接續,所以喜坐而俯伏;凡腰痛者,皆不能正坐,所以坐時每伸下一足以企圖緩和腰部疼痛;痛而拒按的是實證,喜按的是虛證,護腑是拒按的表現;雙手護腑,似懷抱雞蛋不肯放手,懼怕人觸碰的為腕腹疼痛。可見四診必須配合使用。 伏氣溫病,冬寒邪伏少陰的,至春必發,當咽喉疼痛而又下利,邪伏厥陰的當便膿血而其喉不痺。色診可知,人恐懼驚怕,脈形細小無力,如循絲累累然,因恐則血隨氣下面白脫色,氣隨神亂。人的津液不足,脈象澀而不利,肌膚也得不到潤澤,所以唇口因之乾燥,人懷羞愧則氣血紊亂,神色盪而不定,脈象浮,並見面色乍白乍赤。 浮取候心肺,中取候脾胃,沉取候肝腎,是為浮中沉三候之法。腎位於下焦,內寓元陰元陽,為人之根本,腎脈的有無對於判定疾病的預後至為重要。尺脈候腎,尺部脈也是脈之根本。一息脈僅2至是為損脈,雖然正氣還未竭絕,也是難治的病候。 四時平人之脈應時而至,若有違反即為相乘,可按五行生剋關係判斷輕重。如夏洪見沉脈,是水行乘火,為縱,無製為縱。冬沉見夏洪脈,是火行乘水,為橫,乘其所不勝。冬沉見秋浮脈,是金生水,是順,以尊臨卑。秋浮見冬沉脈,水行乘金,為逆,以下犯上。意義在於理解五臟之間各自處在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從而來了解疾病的輕重,順逆,危險。 殘害正氣的脈叫殘賊脈象,傷良曰殘,害良曰賊,是弦,緊,浮,滑,沉,澀。代表了表裡有無虛實不同類型的邪氣,是常見的,主要的,還有更多的是兼脈。 脈發生意外之變是為災怪,災怪之變必有其因,找到原因,才能了解情況從而做到不慌亂。說明問診必須詳細,出現災怪應究其因而切勿忽視。 五臟上合天之四時三陰,下合地之五方五行。以胃氣為根本,有沖和柔軟的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正常脈象的形態是三部有脈,一息四至(閏以太息五至,相當72-80次/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從容和緩,柔和有力,節律一致,尺脈沉取有一定力量,並隨主理活動和氣候環境的不同而有相應的正常變化。正常脈象有胃、神、根三個特點。有胃氣的脈象,古人說法很多,總的來說,正常脈象不浮不沉,不快不慢,從容和緩,節律一致便是有胃氣。即使是病脈,無論浮沉遲數,但有徐和之象者,便是有胃氣。脈有胃氣,則為平脈,脈少胃氣,則為病變,脈無胃氣,則屬真臟脈,或為難治或不治之徵象,故脈有無胃氣對判斷疾病凶吉預後有重要的意義.有神的脈象形態,即脈來柔和。如見弦實之脈,弦實之中仍帶有柔和之象;微弱之脈,微弱之中不至於完全無力者都叫有脈神。神之盛衰,對判斷疾病的預後有一定的意義。但必須結合聲、色、形三者,才能作出正確的結論。脈之有胃、有神,都是具有沖和之象,有胃即有神,所以在臨床上胃與神的診法一樣。三部脈沉取有力,或尺脈沉取有力,就是有根的脈象形態。或病中腎氣猶存,先天之本未絕,尺脈沉取尚可見,便是有生機。若脈浮大散亂,按之則無,則為無根之脈,為元氣離散,標誌病情危篤。 東方肝木名為厥陰,平脈微弦濡弱而長,弦多胃少為病,如見純弦脈,是真臟脈見,是死脈。春以胃氣為本。 南方心火名為少陰,在天為暑,在地為火,其脈為洪脈。洪大而長,來盛去衰,來大去長是有胃氣的心脈。如果來微去大,名反脈,主病在里,浮而微,寸脈微小的,主心陽內郁的實證,心氣虛,心主汗,心氣不能統攝汗液所以就汗出;如果脈來頭小本大,寸脈小,尺脈大,浮取小,沉取大,名覆脈,主病在表。尺脈微大的,表明心氣和氣血鬱結了,格拒不進,關而不出,心與小腸相表裡,小腸凝結,腑氣不利,沒有尿,關格後頭無汗的可以治療,有汗的為死症,因為津液內藏,氣還不脫,所以可治,頭有汗,為津液上泄,為心氣上厥,所以主死。 西方肺金名為太陰,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其脈為浮脈。厭厭聶聶如循榆莢,如微風吹鳥背上毛。若肺病而見此脈,見從容和緩的胃脈土生金的是疾病將愈,如見數脈,數脈為南方之火,火克金,傷了氣血,就會形成庸腫而難治。因為諸瘡痛癢皆屬於心。醫宗金鑒說,陰勞細數形盡死,陽勞微革氣脫終。 二月的季節脈當弦而軟弱,如果出現秋天的毛浮脈,肺應秋屬金,金克木,肝木受其影響,在春令時尚能藉助生髮之氣而無大害,如一到秋季,則肺金用事,金氣旺盛而肝受克益甚,生機不能維持,所以至秋當死。 脈與形體關係密切,老幼男女南北方均有不同。若果反常便當細究。地理環境也能影響脈象,如南方地處低下,氣候偏溫,空氣濕潤,人體肌腠緩疏,故脈多細軟或略數;北方地勢高,空氣乾燥,氣候偏寒,人體肌腠緊縮,故脈多表現沉實。婦女脈象較男子濡弱而略快,婦女婚後妊娠,脈常見滑數而沖和。年齡越小,脈搏越快,嬰兒每分鐘脈搏120-140次;五、六歲的幼兒,每分鐘脈搏90-110次;年齡漸長則脈象漸和緩。青年體壯脈搏有力;老人氣血虛弱,精力漸衰,脈搏較弱。身軀高大的人,脈的顯現部位較長;矮小的人,脈的顯現部位較短,瘦人肌肉薄,脈常浮;肥胖的人,皮下脂肪厚,脈常沉。凡常見六脈沉細等同,而無病象的叫做六陰脈;六脈常見洪大等同,而無病象的,叫做六陽脈。一時性的精神刺激,脈象也發生變化,如喜則傷心而脈緩,怒則傷肝而脈急,驚則氣亂而脈動等。此說明情志變化能引起脈象的變化,但當情志恢復平靜之後,脈象也就恢復正常。劇烈運動或遠行,脈多急疾;人入睡之後,脈多遲緩;腦力勞動之人,脈多弱於體力勞動者。飯後。酒後脈多數而有力;飢餓時稍緩而無力。此外,有一些人,脈不見於寸口,而從尺部斜向手背,稱斜飛脈;若脈出現於寸口的背側,則稱反關脈,還有出現於腕部其它位置者,都是生理特異脈位,是橈動脈解剖位置的變異,不屬病脈。 寸脈為陽,尺脈為陰,關脈為陰陽之中的界限。下焦之陰通過關而上交於陽,上焦之陽通過關而下交於陰,陰陽交通,陰陽和合,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神乃絕。短脈寸脈不下行至關,為陽絕,尺脈不上行至關為陰絕,都是不治的癥候。假使要預計他的生死,可按月令季節和疾病相剋的道理去推測。陽絕死於春夏,陰絕死於秋冬。肝病死於秋,心病死於冬,肺病死於夏,腎病死於長夏。 脈病人不病,叫行屍,因為沒有臟腑生長之旺氣,當有突然之變,若突然昏眩撲倒不省人事的,則會夭折而亡;外形有病而脈象正常的,叫做內虛,這是水谷之氣缺乏而致,雖然身體困苦,也不會有大的危害。 尺脈沉為少陰純陰,關脈翕指浮而盛,為陽明正陽 ,浮沉起伏並見是陰陽和合的原因,所以形成了圓轉流利的滑脈。如果陽明脈微沉陽中有陰,是脈氣升浮不足,但雖虛尚不太甚,所以飲食還能自可;如果少陰脈微滑,緊而生浮 陰中有陽邪,這叫陰實。如果這樣病人大腿根有汗出,陰下會濕。 緊脈主寒,主痛主濕,緊脈的產生大概有這麼幾種原因,一是如果發汗太過或者催吐,導致肺臟虛寒,二是咳嗽的病人,因喝冷水,寒飲內停,三是虛寒腹瀉,胃中虛寒。滑脈浮盛似緊主熱,緊在滑脈之中,主里寒。 主氣血的營衛之氣和於寸口,診寸口脈,衛氣盛實的叫做高,營氣盛實的叫做章,高章相互和聚有餘叫做綱,過則得實證;衛氣虛弱的叫做惵,營氣虛弱叫做卑,惵卑相互合聚不足叫做損,不足則正虛;衛氣和的叫做緩,營氣和的叫做遲,緩和遲相互合聚叫做沉,是陰陽和合的平脈。緩脈是衛氣調和之象,衛氣充盛於外,故其人皮膚顏色鮮明,有光澤,聲音清晰高亢,毛髮生長旺盛;遲脈為營衛調和之象,營血盛於內,所以其人骨髓生長,血脈充盛,肌肉豐腴結實。陰陽相互促進,營衛之氣流通,剛柔相濟,故身體強壯無病。 趺陽脈候中州脾胃之氣,平脈當見緩和遲。如果趺陽脈滑而緊,滑是飲食在內而谷氣實,緊是停食不化而脾氣強,胃實於脾強相搏擊,反而自相傷害。 寸口脈浮而大,浮為虛,大為實,在尺為關,在寸為格。關則不得小便,格則吐逆。關格是正虛邪實的反映。凡關格的癥候大多是陰陽上下不調和產生致病因素,臨床上二症可具見,可一症見。 趺陽脈伏而澀,伏則診脈不起,推筋著骨微見,澀則不流,細小而短,往來艱難。伏在胃則吐逆,水谷不化,澀在脾則食不得敷布全身,中州不和,氣機升降不利,中州雍塞,臟氣內結,這是脾胃陰陽失調的關格的脈證。 脈象浮而大,浮主風虛,邪分正虛二邪。大是邪氣盛。風邪與正氣相互搏結,輕的邪犯肌表而出現皮膚出疹,身體瘙癢,名為泄風,重則風邪久羈不去,皮膚潰爛結痂而形成痂癩。這是風邪傷人的變化。 營衛虛寒之病的癥候脈象特點是,寸口脈弱而遲,弱者沉而無力是衛氣不足,遲則營中虛寒,血虛則發熱,陽氣微的心內飢餓,然雖覺飢餓,但終因虛滿而不能食。趺陽脈大而緊者,為太陰虛寒症,應當出現下利的癥候,若果下利後脈見微小,為順,否則脈不變反見緊脈說明邪盛,寒邪並未減輕,正氣又衰而不足,為逆,為難治。 胃虛食滯的虛中加實的癥候是寸口脈弱而緩,弱是中焦胃陽氣不足,消化無力,緩是胃谷氣有餘,填塞於胃而不消化,表現為噯氣吐酸水,飲食不下,這是氣滯不化,填塞於隔上的緣故。這條的理論意義在於養胃氣而不在於泄。 脾胃虛寒與少陰虛寒的關係,趺陽脈緊而浮,浮為胃氣虛而腹滿,緊為脾寒而凝血絞痛,氣虛寒甚相合,則出現腸鳴,腹中氣機轉動則胸膈雍滯之氣得以下行。如果少陰脈不現的,是虛寒之氣結於下焦,可使外陰部腫大且疼痛。中焦寒邪不是一成不變的,上逆,則吳茱萸湯主之,下流,下陷則苓豬姜甘湯主之,癥狀腰重,腹重,腰疼的腎著病。 三焦之氣需借營衛之氣滋養,上焦傳化,不利則噯氣吐酸水,中焦腐化,不利則腹滿張,下焦氣化,不利則不能氣化津液而大小便失禁。寸口脈候營衛,如果寸口脈微而澀,微是衛氣 衰而不行,澀是營氣弱而不及,營衛之氣不能相互資助三焦就會失去依靠,身體失去感覺而不知痛癢。 趺陽脈沉而數,沉為里實,數熱則消谷,若果出現沉緊脈為里寒甚則難治。是肝木克脾土。 營衛不足的色脈之診,衛為氣,營為血,氣主煦之,營主濡之,營為根本,衛為枝葉,內經雲子能令母虛。寸口脈微而澀,微是衛氣衰弱,澀是營血不足,衛氣衰弱則面色萎黃,營血不足,則面部色青。脾土為肺金之母,肺氣虛則脾氣亦虛,脾色見於面部而黃,肝木為心火之母,心主血,心血虛則肝火也虛,肝色見於面部而青。心營肺衛俱虛,所以寒慄,咳逆,唾腥,吐涎沫。 趺陽脈浮而芤,浮主衛氣虛,芤主營氣傷,營衛之氣衰微,不能充養形體,就會皮膚粗糙,身體消瘦,皮膚乾燥甚至成鱗甲之狀。 寸口脈微而緩,微是衛氣不能顧護而腠里空虛,緩是胃氣有餘而飲食消化如常。營盛衛疏,氣弱不能攝血,三焦喪失功能,就會下血如崩。 趺陽脈微而緊,微為氣虛,緊為里寒。微緊相合,表明脾胃虛寒,中氣不足,會出現兩太陰病而短氣下利不欲飲食。如太陽病篇的脈微而沉,抵擋湯主之。 少陰脈弱而澀,弱者心中微煩,澀則手足逆冷。少陰屬腎,是陰陽氣血的根本,少陰脈弱而無力,是腎陰虛,陰虛生熱,熱擾故微煩,澀為血少,流行不暢,陽氣不能外達四肢,故四肢厥逆。 趺陽脈沉微不出,脾虛失運,不能生清降濁,營衛無所秉承,不能溫敷全身,故身涼而硬。 少陰主蟄,封藏之本,精之出也。出則為戴陽格陽,是危險的。少陰脈按不到,是腎氣微弱,精血不足。虛寒之氣上奔而促迫於胸膈,阻止脾胃宗氣的運行,宗氣凝聚而血結於心下。氣下陷而陽熱趨於陰部和大腿內側,與陰氣相搏動,致身體失去知覺形成屍厥,氣陷於下,陰逆於上,陽退與下,是陽虛陰盛的癥狀。治療當以針法急救,可刺期門通心下血結,刺巨闕以行宗氣之聚等穴。寸尺比較辯陰陽存亡的方法, 寸口脈虛微,遲脈弦緊,微為陽氣衰微,緊為陰寒內盛,陰邪常盛而陽衰,所以病人陽氣外亡而虛弱多汗,是陰盛陽絕的脈證。 寸口脈包括關尺在內,大凡微的為陽虛,諸微亡陽,凡脈浮細無力而濡的為血虛,諸濡亡血,凡脈沉細無力而弱的多伴有發熱,諸弱發熱,凡脈緊的為寒邪,諸緊為寒。大凡陽虛血少的人,受到寒邪侵表就會發生厥逆,突然昏迷而失去知覺,這是因為胃陽素虛,缺乏谷氣,脾的運化功能滯澀不暢,因而口緊急不能言語,怕冷而顫慄。是胃虛寒的癥候和病機。 儒弱平脈是胃氣調和之脈,五臟六腑相生相剋,皆賴胃氣以滋生。得胃氣者生,為根本。無胃氣的脈是真臟脈,為死症。 凡見陽脈如浮或數的,是病濡與腑;凡見陰脈如遲或澀的,是病入與臟。臨證宜加斟酌。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