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源流論》:輕葯愈病論
06-07
作者:徐靈胎編輯/李邦源 校對/江小媛古諺有不服藥為中醫之說,自宋以前已有之。蓋因醫道失傳,治人多誤,病者又不能辨醫之高下,故不服藥,雖不能愈病,亦不至為葯所殺。況病苟非死症,外感漸退,內傷漸復,亦能自愈,故云中醫。此過於小心之法也。而我以為病之在人,有不治自愈者,有不治難愈者,有不治竟不愈而死者。其自愈之疾,誠不必服藥;若難愈及不愈之疾,固當服藥。乃不能知醫之高下,葯之當否,不敢以身嘗試,則莫若擇平易輕淺,有益無損之方,以備酌用,小誤亦無害,對病有奇功,此則不止於中醫矣。如偶感風寒,則用蔥白蘇葉湯,取微汗;偶傷飲食,則用山楂、麥芽等湯消食;偶感暑氣,則用六一散、廣霍湯清暑;偶傷風熱,則用燈心竹葉湯清火;偶患腹瀉,則用陳茶佛手湯和腸胃,如此之類,不一而足。即使少誤,必無大害。又有其葯似平常,而竟有大誤者,不可不知。如腹痛嘔逆之症,寒亦有之,熱亦有之,暑氣觸穢亦有之,或見此症,而飲以生薑湯,如果屬寒,不散寒而用生薑熱性之葯,至寒氣相鬥,已非正治,然猶有得效之理。其餘三症,飲之必危,曾見有人中暑,而服濃薑湯一碗,覆杯即死。若服紫蘇湯,寒即立散,暑熱亦無害。蓋紫蘇性發散,不拘何症,皆能散也。故雖極淺之葯,而亦有深義存焉。此又所宜慎也。凡人偶有小疾,能擇藥性之最輕淡者,隨症飲之,則服藥而無服藥之誤,不能葯而有服藥之功,亦養生者所當深考也。(摘自人衛版徐大椿《醫學源流論》)
推薦閱讀:
※周 德教授的邊緣醫學
※科普時間:公共衛生小史
※馬兜鈴酸與肝癌有關嗎?
※孩子患上自閉症的原因有哪些?
※用香菜治膝蓋滑膜炎的方法是什麼?
TAG: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