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念死無常  走解脫道

一朵蝴蝶蘭,飄落在地板上,枯萎寂寞,曾經,它嬌艷奪目,裝點得滿室生輝;片片落葉隨風轉,滿地飄零,曾經,它們高踞枝頭,生意盎然。花開花落、雲捲雲舒、滄海桑田、日出月沒……自然萬物無一不在向我們昭示著一個永恆的法則:無常。南唐文益禪師的偈子:「擁毳對芳叢,由來趣不同。發從今日白,花是去年紅。艷冶隨朝露,馨香逐晚風。 何須待零落,然後始知空。」這是一個智者對世事無常的本性的描述和深刻的洞察。

早在二千六百多年前,古印度的喬達摩·悉達多太子拋棄王位與財富,離開父母和妻兒,六年苦行,後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從恆常的幻夢中覺醒,成就了無上正等正覺。佛陀告訴我們,從外在的器世間,到有情內在的根身、心識,都是遷流變動,剎那不住的。山河大地有成、住、壞、空的演變,眾生有生、老、病、死的現象,人的心念有生、住、異、滅的變化。「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世間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生,緣聚則生,緣盡則滅,遷流轉變,沒有恆常的定性。

青春永駐、百年好合、步步高升、福壽延年……這些耳熟能詳的祝福語,折射出來的,是芸芸眾生對諸行無常、有漏皆苦等事實真相的顛倒認知和對輪迴、五欲的染愛、貪著。有些老年人明明活不了很久,卻想著能再活一百年,忙著為遙遠的未來作各種打算;有些年輕人認為自己身強力壯,死神離自己還很遙遠,卻不明白「黃泉路上無老少」,死亡會突如其來地降臨。正如《大遊戲經》中所說:「三有無常如秋雲,眾生生死等觀戲,眾生壽行如空電,猶崖瀑布速疾行。」

佛陀還告訴我們:人命在呼吸間。人的生命是短促的,脆弱的,一口氣不來,便屬隔世。佛經中一再提到無常,如果我們不能領悟這一真諦,就不會珍惜隨時可能失去的生命;不會意識到生命的短暫,而做長住久留的打算,最終在無意義的事務中耗盡畢生的時光;還會因為平時沒有思想準備,當死亡突然來臨時就會承受極大的痛苦而不知所措。

又有人認為:「既然萬法都是無常的,生命過不了多久就會謝滅,那我們應該及時行樂,沒有必要去顧忌太多。」這種想法同樣是錯誤的。生命跟身體不同,儘管我們的身體會死亡,但生命卻會一直延續下去,遷流不斷地形成後世。人的一生猶如「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死亡不是生命的永遠消失,而是生命再生的過程。來生投生到哪裡,我們沒有自主權,因為它完全取決於自己的業力。若此生耽著五欲的享受而造作種種惡業,來生就會墮落惡趣,長劫受苦而求脫無期。

作為佛弟子,我們有幸聽聞佛法,了知暇滿難得,死無定期,「生命動搖猶如水中泡」,就應當數數思維無常,把死亡無常當修行的動力。宗喀巴大師在《三主要道論》中講到,觀修人身難得、壽命無常,可以斷除對今生的貪戀。《涅槃經》云:「一切眾生跡中,象跡為上;是無常想亦復如是,於諸想中最為第一。」佛陀在其他經典中還說:對舍利子、目犍連那樣的一百位聖眾作大供養,不如剎那憶念無常的功德大。

民國時期的高僧印光大師在自己的佛堂里,掛了一個大大的「死」字,以此提醒自己時時不忘死亡,痛念生命無常。還有一位偉大的上師,有個弟子請求他傳最殊勝的法。上師一開始沒有給他傳,弟子再三請求,上師拉著他的手,誠懇地說:「我也會死,你也會死!」那個弟子的信心很足,覺得:「上師講得確實有道理。上師總有一天會圓寂,我也總有一天會死,死的時候,連這個身體都帶不走,更何況是其他東西了?所以,我一定要好好修無常,捨棄今生。」於是他精進地修持此法,終於獲得了成就。

《正法念處經》中說:「色種姓財富,及以諸樂具,一切皆無常,智者不應信。」美色、財富、地位、名譽、親友等等,皆是身外之物,都是無常的,跟解脫相比微不足道。眾生流轉生死,關鍵就是我執和貪求現世的欲樂,而無常的修法可以斷除我們執著現世之心,給予我們精進修持的動力。如果沒有無常的正見,心就不會趣入正法,即使修持佛法也會勢力微弱,沒有絲毫的成就。所以,我們應當做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看破、放下現世的安樂,希求從生死輪迴的苦海中解脫。

為此,敏公上師孜孜不倦地為我們開示。大寶恩師在給居士的書信中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世間無常,猶如朝露」,宜乘暇滿人身,追求離苦得樂,成佛度生大義,才是出路,何必在石火電光中,追求不實之所謂「幸福」。「世間滿足深險罪業坑」,知苦乃知追求出離,宜磨利智慧寶劍,斬斷世間妄情,斯大丈夫之行也,否則云何稱佛弟子?

師長在開演《普門品》時也說:「當潛藏的苦(行苦)把你拉向屠宰場,如果你敏感的話——假設你已經預先了解到了,那你一定不會快樂。為什麼?你知道這個苦、後面的苦在等著你,馬上要發出來了。這個時候,如果你是個有警惕性的人,如果你是個會為後面作打算的人,那你肯定不會傻等在那裡——有一個小時的機會,你幹嘛不用來思考如何逃避這個苦呢?」

既得暇滿人身,又值遇了具德的上師、清凈的法流,理當好好珍惜這殊勝難得的因緣。如果覺得「我現在才三四十歲,等六七十歲再修吧」,從而一味懈怠放逸,沉迷在五欲之中,那麼一旦生命結束,等待自己的就是三惡趣的極大苦痛,「一失人身,萬劫不復」。當年,須達尊者發心為釋迦牟尼佛建造祇園精舍,在挖土、蓋地基的時候,釋迦牟尼佛看到地上的螞蟻,對須達長者說,這些螞蟻從七佛以來,就一直都是螞蟻。「七佛以來,猶為蟻子。」長劫墮落難得人身,這是多麼恐怖的事情啊!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燃。」死亡必定到來,死無定期。那些洞徹無常的人,必定在死前就做好充分的準備。在無常面前,上師三寶是濁世眾生唯一的皈依處,是驅散黑暗的明燈,是離苦得樂的怙依,「救護世間如勇士,是大商主及怙依。」

希望大眾能遵循上師教誨,時刻保持正念--痛念無常,至心皈依,早離苦海,早成佛道!(上虞講寺居士)

推薦閱讀:

外不著相內不動心 才是真正的嚴持戒律
按理說把自己的煩惱習氣放下就完了 可是放不下呀
法本空寂 因有心才有法 心本不生 因有境才有幻心
a3.開顯解脫道之暇滿難得

TAG:解脫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