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系統訓練(下)

檢驗方法:前面已介紹過各弓的調節要求和方法及檢驗手段,五弓合一的練習方法主要觀察五弓調節的協調性,並可同時施加壓力於上、下肢弓,以檢驗在動態過程中四肢弓與主弓之間的彈性聯繫。

二、「以體導氣」的練習

在「以意導體」的基礎上,緊密地配合意、氣的調節,首先令「氣沉丹田」在「丹田」聚合形成一個封閉的壓力中心,再以「丹田」之氣貫通全身,最後再於身體姿勢所形成的相對封閉的空間,如腰腿之間的「腰襠」空間,和由身手所環抱的「氣柱」空間產生相應的壓力,形成「太極氣勢」氣囊式彈性體的理想模式。

「以體導氣」的練習,是在「以意導體」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以意導體」的調節,以「命門」為中心,以「五把弓」為框架,全身以經、緯線的形式節節拉開和延伸,最後將無數的圓弧線編織成理想的彈性容體。這就像管道的鋪設和輪胎或彈性氣囊的製造過程。為引導和調動「內氣」在氣囊內的有序聚合和運動創造了最基本的條件。

「以體導氣」,就是在以「命門」為中心的體壁,通過開合等調節,控制氣囊內壓力的變化,達到「以體導氣」的目的。「以體導氣」的原理,類似手風琴的工作原理,手風琴是通過琴壁的拉伸與壓縮,作用於琴身內的氣囊,產生正、負壓而發聲。太極拳「以體導氣」即是利用形成「氣勢」的體壁,以開合等形式作用於太極拳「氣勢中心」氣囊式彈性體,從而產生不同的壓力。在「以體導氣」的調節過程,「體」是相對主動的,而「氣」則是相對被動的,但要處理好「體」與「氣」的有機關係;方能產生太極拳「預應狀態」所追求的壓力,也就是太極拳的「內勁」。

1.「空胸實腹」與「氣沉丹田」的調節練習

「空胸實腹」、「氣沉丹田」的調節,與軀幹主弓的調節,有著十分緊密的關係。「命門」後撐所產生的張力,使主弓沿縱向的延伸拔長,使軀幹上下連結一氣,為胸、腹之間的調節開闢了暢順的通道。在軀幹主弓「含胸拔背」的橫向延順調節的同時,用意將肩帶肌群(肩與胸、背肌群)和胸腔,充分放鬆和下沉,誘導上半身的「氣」往下松沉,胸部成「空」松狀態,在軀幹主弓下部,「命門」後撐和「開胯圓襠」的調節,就像將「丹田」撐開,讓「內氣」由上而下沉於「丹田」這一袋子里。此時,「丹田」會感覺到充盈的鼓脹力,產生「實腹」的感覺,「氣沉丹田」是「空胸實腹」調節的結果。郝少如先生曾在教學生如何「氣沉丹田」時,舉了一個十分生動、貼切的例子:將軀幹作為一支正在融化的冰棒,肌肉和「內氣」就像融化的冰,向下松沉聚集於「丹田」處,同時,脊柱縱向「提頂吊襠」的調節,就像冰棒里的小木棒一樣挺拔。精神要提起來,氣要沉下去。

(1)分層放鬆練習法

預備式:

可採用不同的站立姿勢(圖84)、(圖85),或者坐姿(圖86)、(圖87)。兩手互疊輕置於下腹處。「命門」微後撐,主弓沿縱向、橫向拉伸調節好。兩眼輕閉,舌頭輕抵上顎。全身肌肉放鬆入靜,用意將身體軀幹部分,想像成一個盛滿水的大水囊,並按頭頸、胸腔和腹腔分成三個層次(圖88)

動作一:

用意從頭頂「百會」穴開始,配合和緩細長的呼氣,向下放鬆頭、頸這一層次,將「水位」漫漫降至頸下,使整個頭、頸部空凈下來(圖89)

用意在第二次呼氣時(只用意於呼氣部分),從頸下開始,慢慢向下放鬆胸腔(包括肩、胸、背)這一層次,「水位」慢慢下降至胸、腹之間,此時,頭、頸和胸腔均處於空松狀態(圖90)。

動作三:

用意於第三次呼氣時,從胸、腹之間開始,向下放鬆腹腔這一層次,「水位」繼續下降到下腹(盆腔)「丹田」處,產生「實腹」和「氣沉丹田」的感覺(圖91)。

這一練習,可反覆進行,使松沉的調節,越來越清晰,越來越自如。熟練後,只要意一到,松沉便自然到位。

(2)主弓調節與「空胸實腹」的調節練習

通過分層練習放鬆法的練習,以分解、分層的形式,逐漸掌握松沉的方法與感覺後,進一步以「以意導體」的主弓調節為動力,配合意、氣的調節,進行完整的「空胸實腹」和「氣沉丹田」的調節練習。

與上一練習同。

動作要求:

「命門」逐漸後撐,調節張力沿主弓縱向和橫向慢慢延長拉伸,同時,用意從頭頂「百會」開始,配合呼氣,由上而下,一次完成三個層次的松沉調節。軀幹主弓的調節與「空胸實腹」的調節,高度協調,也可以說,以「命門」為中心的主弓調節,帶動了「氣沉丹田」的調節,充分體現了「以體導氣」的要領。

太極拳主弓和「氣沉丹田」的調節,均是蘊於內的「內動」,卻是體現太極拳內在功夫的關鍵環節,練習者一定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檢驗方法一:

分別將兩手置於胸前和下腹處(圖92),在進行「空胸實腹」的調節時,可以感覺到身體內部的調節變化,整個軀幹上部包括肩、胸、背等部位(脊柱除外),均有向下松塌的明顯感覺,此時,置於胸前的手,應感覺到「含胸」、「空胸」的調節;同時,置於下腹的手則可以感覺到逐漸充盈的膨脹力。

檢驗方法二:

經過「空胸實腹」和「氣沉丹田」的調節,在「丹田」處的聚合作用,產生了飽滿、充盈的壓力。可通過外力的作用,檢驗「丹田」這一氣囊壓力保持的程度(圖93)。要求「丹田」可以承受來自任何方向和強大的阻力,而全身卻處於松沉、呼吸自然的狀態。

(3) 「五弓合一」與「丹田四梢」的調節練習

在軀幹主弓與「空胸實腹」、「氣沉丹田」的調節活動,達到高度協調一致後,配合主弓與四肢弓的聯繫調節,將聚合於「丹田」的「內氣」與能量,與四梢貫通起來,使形體和意、氣的活動達到諸身一家、內外合一的境界。

預備式:

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圖94)。

動作一:先進行軀幹主弓與「空胸實腹」、「氣沉丹田」的調節(圖95)。

動作二:將「命門」為中心的調節張力,通過軀幹主弓延伸至四肢弓,同時,用意將聚合於「丹田」的「內氣」,慢慢貫通於四梢(「丹田出四梢」),兩臂上舉至與肩平,胯、膝微曲貫勁(圖96)。此時,由「命門」為中心,與五弓調節產生的彈性張力,與以「丹田」為源,貫通全身的壓力,共同將身體調節成一個飽滿的氣囊式彈性體。

動作三:兩臂慢慢放鬆降下,用意將四梢的「內氣」回聚「丹田」(「四梢歸丹田」)(圖97)。動作一、二、三可重複練習,重點體會「五弓合一」與「丹田四梢」的調節要領。

檢驗方法:

預備式: 甲方兩腳開立與肩同寬,乙方置一手於甲方軀幹,另一手置於手臂處,此時,甲方全身還處於放鬆狀態(圖98)。

動作一: 甲方先做主弓和「氣沉丹田」的調節,此時,乙方可以感覺到甲方軀幹部分張力與壓力的加強,但四肢還未有類似的反應和動作(圖99)。

動作二: 甲方將軀幹主弓和「丹田」的調整力,慢慢延伸和傳遞到四肢,手臂上舉至與肩平。此時,乙方可以明顯感覺到甲方全身貫通的彈性力和膨脹力(圖100)。

(4) 「腰襠勁」練習法

「以體導氣」的調節,不單于體內促成「內氣」與能量的聚合與貫通,使全身像一個充氣的橡皮人或氣囊,富於彈性和充滿壓力,而且還通過形體圓弧形的調節,在身體姿勢環抱的空間範圍內,形成「力場」以及「內氣」的聚合活動,在「太極氣勢中心」這一氣囊式彈性體內產生強大的壓力。「腰襠勁」,是在兩腿與地面之間的空間範圍內,由意、氣與腰腿的一系列調節而產生出來的聚合力,「腰襠勁」是「太極氣勢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

練習方法一:

預備式: 兩腳開立比肩略寬,兩手叉腰,完成「五弓合一」和「丹田出四梢」的調節(圖101)。

動作一: 首先,用意想像於腰腿和地面之間的空間,置一大氣囊。身體慢慢向下松沉,同時,於腰腿內拱的所有質點,一起做向心的聚合調節,全方位地向想像中的氣囊做向心的擠壓動作,從而在腰襠的空間範圍產生力場和合力,而氣囊的壓力反作用於腰腿內拱璧和地面,產生更大的壓力(圖102)。

動作二: 回復至預備式姿勢與狀態(圖103)。

動作一、動作二可重複練習。

練習方法二:

預備式:置一大健身球於兩腿之間,做好「五弓合一」和「丹田出四梢」的調節(圖104)。

動作一:身體向下松沉,腰胯坐壓於球上,同時兩腿內側的所有質點,共同作相應的聚合擠壓動作,使球的內壓加強,從而產生強大的「腰襠勁」(圖105)。

動作二:回復至預備式的姿勢與狀態(圖106)。

動作一、二可重複練習。此練習通過對健身球的作用與反作用,由抽象到具體,可以令練習者體會到「腰襠勁」的確切感覺。當沒有球時,也可「無球當有球」,幫助掌握和保持「腰襠勁」的要領。

檢驗方法:

預備式:甲方下蹲或馬步,腰腿構成一拱形結構;乙方雙手置於甲方腰腿的拱頂(圖107)。

動作一:乙方逐漸加力於甲方腰腿的拱形結構上,如果甲方的腰腿松沉而做出相應的彈性變形,外力和本身的調節力均通過拱的內壁,做向心的聚合調節,在拱內與地面之間的空間,形成「力場」和產生合力,來自乙方的外力被緩衝轉化和加強甲方的「腰襠勁」(圖108)。

動作二:如果甲方的腰腿緊張用力,構成拱橋一樣的剛性拱形結構,乙方加力時,拱形結構本身,會將外力傳遞到兩腳,並與地面接通,此時,只有「腰腿勁」而沒有「腰襠勁」(圖109)。

(5)環抱「氣柱」練習法

練習方法一:

預備式:兩腳開立,略比肩寬(圖110)。

動作一:勁貫全身,兩臂張開與肩高(圖111)。

動作二:身、手慢慢向身前環抱,一手與肩高,另一手與腹齊,就像合抱一大「氣柱」一樣。調節時,以「氣柱」的中心為中心,身、手做向心的聚合環抱,對「氣柱」中 新產生向心的正壓,就像手風琴對氣囊做壓縮時的效應(圖112)。

動作三:身、手環抱的「氣柱」逐漸打開,身、手做離心的拉開調節,此時,又像拉伸手風琴時,對氣囊的拉伸擴張產生負壓的效應,使「氣柱」中心產生離心的負壓(圖113)。

練習方法二:

預備式:以身、手輕輕環抱健身球(圖114)。

動作一:以球為中心,身、手向內松沉、聚合,產生全方位的向心力,使球的內壓加強(圖115)。

動作二:以球為中心,身、手慢慢做離心張開調節,使球內壓力回復原狀(圖116)。

動作一、二可重複練習,雖然動作幅度很小,但可以體驗做離心向心開合動作時,健身球(氣柱中心)內的壓力的變化。

檢驗方法:

預備式:甲方成合抱「氣柱」姿勢,乙方兩手分別置於「氣柱」內、外壁(圖117)。

動作一:甲方身、手做向心合勁調節,「氣柱」慢慢縮小,乙方此時可感覺到甲方「氣柱」內壁的向心聚合力,外壁松斂(圖118)。

動作二:甲方身、手做離心開勁調節,「氣柱」慢慢擴張,乙方可感覺到甲方「氣柱」外壁的離心擴張力和內壁的松斂狀態(圖119)。

6.「太極氣勢」的整合練習

「以體導氣」的調節練習,首先通過軀幹主弓的調節,引導「氣沉丹田」,又以「五弓合一」的調節引導「丹田」四梢的貫通,最後「腰襠勁」和「氣柱」的形成,整合成一個理想的壓力系統,我們也可以將其簡化成一個大氣囊式的彈性體,也就是「太極氣勢中心」。「太極氣勢中心」的形成,是「太極預應狀態」功成之時一個十分關鍵的環節,它也是衡量太極拳練習水平的重要標準,不管是基本功練習、套路練習或器械功法甚至制人功夫的練習,時刻都要保持「太極氣勢中心」的狀態。

練習方法一:

預備式:兩腳開立略比肩寬,全身放鬆,兩臂自然下垂(圖120)。

動作一:「命門」慢慢後撐,統領「五弓合一」的調節;同時,「氣沉丹田」,以「丹田」貫通四梢。兩臂側上舉,掌心朝前,如同擁抱一巨大「氣柱」(圖121)。

動作二:身體下沉,坐胯屈膝,腰腿做向心聚合的調節,對腰襠空間產生壓縮的正壓力;同時,身、手向心環抱,作用於「氣柱」中心,產生壓縮的正壓力(圖122)。

動作三:身體慢慢上升,腰腿做離心擴張調節,對腰襠空間產生離心的負壓力;同時,身、手所放大擴張調節,使「氣柱」中心產生離心的負壓力(圖123)。

動作二、三可重複練習。

練習方法二:

利用健身球的彈性壓力,幫助體會「以體導氣」對體外空間(如腰襠、「氣柱」)的實質作用。

預備式:在腰腿和身手之間各置一球,加上通過「氣沉丹田」調節後,在下腹盆腔形成的高壓區(球),構成了以「丹田」為中心,三球合一的理想模式(圖124)。

動作一:身體下沉,坐胯屈膝,腰胯加強對「丹田」的聚合收縮調節,帶動對腰腿騎坐和身手環抱兩球的向心聚合力,使三球的壓力隨之加強(圖125)。

動作二:身體上升,腰胯慢慢張開,「丹田」逐漸舒張,腰腿與身、手,均微微做離心擴張的調節,三球的壓力隨之恢復(圖126)。

動作一、二可重複練習。

檢驗方法:

預備式:甲方以「丹田」為中心,三球貫通一氣,乙方分別以雙手置於甲方腿、臂內側(圖127)。

三、「以氣導體」的練習

「以氣導體」,就是在「太極氣勢中心」這一氣囊式彈性體內,首先,用意誘導「內氣」的有序聚合與分布,形成上虛下實和內剛外柔的質量分布狀態;進而用意開動「丹田」氣機,引導「內氣」在「丹田」內的鼓盪和轉動,然後逐漸波及放大至全身和整個「氣勢」,由意動而帶動氣動,由氣動而帶動體動,「意到,氣到,勁到」,源動于丹田,由內及外,層層波及,成為太極拳「運勁」的獨特模式。

1.「太極氣勢」質量分布與調節的練習方法

「太極氣勢」上虛下實和外柔內剛的質量分布,和以上質量分布所產生上下與內外的質量差和壓力差,是最基本的蓄勁狀態,也是「太極預應狀態」的重要內涵。

(1).上虛下實調節練習法

練習方法一

預備式:兩腳開立比肩略寬,坐胯屈膝,兩臂環抱「氣柱」。以氣運身,氣勢飽滿。用意將「氣勢中心」上下劃分成三層,以胸腹以上為上層,胸腹以下至盆腔底為中層,盆腔底往下為下層(圖130)。

動作一:放鬆入靜,用意誘導將上層的「內氣」與「壓力」,像液體一樣,有序和定向地向下沉墜至中層(圖131)。

動作二:承上式,繼續將聚合於中層的「內氣」與質量向下沉墜至下層底部,形成上虛下實的狀態(圖132)。

此練習要求適用於任何樁步練習。

練習方法二

預備式:兩腳開立與肩同寬,「五弓合一」,「丹田」四梢貫通一氣(圖133)。

動作一:用意引導「內氣」由上往下松沉,兩手隨之慢慢舉起與肩平。「丹田」下沉帶動坐胯屈膝,加強「腰襠勁」壓力。舉手,下坐與沉氣同步進行(圖134)。

動作二:慢慢回復至預備式狀態(圖135)。

動作一、二可重複進行,練習體會沉氣與舉手的主從關係。

練習方法三:

預備式:兩腳開立,兩手叉腰(圖136)。 』

動作一:用意引導「氣」往下沉墜,以沉勁為動力,催逼右腳向前邁步(圖137)。

動作二:保持上虛下實狀態,重心移向右腳(圖138)。

動作三:再次用意引導「氣」往下沉墜,催逼左腳向前邁步(圖139)。

動作一、二、三重複進行成走步練習。拳語中說「打拳容易,走步難」。要在走步移動過程中,時刻保持「太極預應狀態」的基本要求,特別是「氣」、「勁」的沉墜不浮,需要長期的訓練。

練習方法四

預備式:兩腳開立,身體微下沉,兩臂微曲,兩手掌心朝下,置於胯旁。整個「氣勢」飽滿、松沉,進入預應狀態(圖140)。

動作一:用意引導「氣勢」內氣的松沉,並以此為動力,推動右腳向右前方邁一小步,同時催逼兩臂上舉,右手與口齊,左手與心平。在用「氣」貫通整個「氣勢」的同時,帶動身體的動作(圖141)。

動作二:保持氣往下沉,重心移至右腳,兩手回收,兩掌置於胯旁(圖142)。

動作三:用意引導氣往下沉,左腳向左前方邁一小步,兩臂同時上舉,左手高與口齊,右手高與心平(圖143)。

左、右式可重複進行,練習如何以沉氣同時帶動手、足的動作。

檢驗方法

預備式:甲方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乙方兩手分別輕置於甲方腰胯和手臂處(圖144)。

動作要求:乙方雙手略為加大壓力,甲方沉氣舉臂。如果乙方感覺到甲方腰胯先有松沉的調節,然後在手臂上舉的同時,又有向內收斂和向下松沉的感覺,是為調節正確(圖145)。

2,「太極氣勢」外柔內剛的練習

練習方法

預備式:三圓式站樁,放鬆人靜,保持「氣勢」飽滿(圖146)。

動作一:用意將全身肌肉放鬆與沉墜,就像浸濕的棉花,同時誘導「內氣」收斂、聚合於全身的「骨線」,使「骨線」像調緊的琴弦強勁而富有彈性(圖147)。

動作一:用意調動「內氣」在「丹田」內做上下、左右順時針方向的轉圈練習,轉圈由小到大,數量不限。(圖168)。

動作二:承上式,用意調動「內氣」在「丹田」內,反方向做上下、左右逆時針方向的轉圈練習,轉圈由大到小,數量不限(圖169)。

動作三:承上式,調動「內氣」在「丹田」內做前後、左右順時針方向轉圈練習,轉圈由小到大,數量不限(圖170)。

動作四:承上式,調動「內氣」在「丹田」內做前後、左右逆時針方向轉圈練習,轉圈由大到小,數量不限(圖171)。

「丹田」內勁練習法,是開動「丹田」氣機的重要練習步驟,而「以氣導體」的「鼓盪勁」和「螺旋勁」均源於「丹田」這一氣機。

②.「鼓盪勁」與「螺旋勁」的練習方法

「鼓盪勁」就是用意調動「內氣」在「丹田」內的往返或開合摺疊等運動,產生壓力的變化和運動,然後通過「太極氣勢」由內及外地逐步放大,以波浪的形式,在「太極氣勢中心」這一氣囊式彈性體內鼓盪變化而產生的勁力。

「螺旋勁」則是,用意調動「內氣」在「丹田」內轉,然後帶動「內氣」在身體的不同部分繞本身軸轉動的螺旋運動,最後引動整體的「內氣」在「太極氣勢」的大氣囊內,像洗衣機一樣,形成轉動旋流而產生的螺旋力。

在太極拳的技術動作和勁路中,「鼓盪勁」與「螺旋勁」往往是以合併共存的形式出現的,所以,我們可採用不同的劃圈練習,全面地掌握「鼓盪勁」和「螺旋勁」的要領。

前後平圈練習

預備式:兩腳前後站立,以「丹田」帶動全身向下松沉,加強「腰襠勁」的壓力。左手叉腰,右手上舉,保持整個「太極氣勢」飽滿、充盈(圖172)。

動作一:在「內氣」帶動下,「丹田」向前產生推逼的陽勁,整個「氣勢」向前移動和放大,右手前推(圖173)。

動作二:「丹田」左轉,帶動整個「氣勢」左轉,右手向左推出和外旋,掌心朝上(圖174)。

動作三:「丹田」帶動整個「氣勢」後移,吸引右上臂回收貼身(圖175)。

動作四:「丹Et」帶動「氣勢中心」右轉,右手向右拖帶和內旋(圖176)。

整個練習動作劃成一個大平圓,重點體會整個「太極氣勢」在「內氣」與「丹田」的帶動下,產生的「鼓盪勁」和「螺旋勁」。左、右式交替練習。

上下立圈練習

預備式:要求與上一練習同(圖177)。

動作一:整個「氣勢」在「內氣」和「丹田」的帶動下,繞上下軸左轉,右臂同時向左作撥動和外旋(圖178)。

動作二:承上式,整個「氣勢」在「內氣」、「丹田」帶引下,向下沉墜,右手同時下按(圖179)。

動作三:承上式,整個「氣勢」在「內氣」、「丹田」帶動下,向右轉動,右手向右撥動與內旋(圖180)。

動作四:承上式,整個「氣勢」在「內氣」、「丹田」帶動下,向上升,但要加強「腰襠勁」的下撐,右手上舉(圖181)。

整個練習動作連貫成上下、左右的立圈,順、逆圈交替練習。

側身立圈練習

預備式:下坐成馬步,左手叉腰,右手上舉,手指高與口齊(圖182)。

動作一:承上式,整個「氣勢」在「內氣」、「丹田」帶動下,向左轉動,略向右移,右臂外旋迴收貼身,掌心朝上(圖183)。

動作二:承上式,整個「氣勢」在「內氣」、「丹田」帶動下,下沉,

右手下按(圖184)。

動作三:承上式,整個「氣勢」在「內氣」、「丹田」帶動下,右轉和前移,右臂向前推出(圖185)。

動作四:承上式,整個「氣勢」在「內氣」、「丹田」帶動下微左轉,右臂微外旋(圖186)。

整個練習動作向逆時針方向劃一大圈。順、逆圈和左、右式練習可交替進行。

在進行以上各種不同形式的劃圈練習時,應牢牢掌握「以氣導體」的「運動」模式,著重於意、氣的主導調節,內不動,外不發,以鼓盪和螺旋的形式帶動形體的動作。當熟練掌握定向的劃圈練習後,便可在「以氣導體」的原則下,進行不定向、不定規格、不定節奏甚至配合各種活動步法的自由式劃圈練習,直至可以隨心所欲地以意、氣的「內動」,帶動所有的技術動作。

「以意導體」,「以體導氣」和「以氣導體」,是「太極預應狀態」形成和運動形式的基本訓練內容,也是太極拳自製功夫

訓練的關鍵環節。同時,「太極預應狀態」的質量,也是衡量太極拳自製功夫和訓練水平的重要標準。


推薦閱讀:

解決無IISXP系統無IIS如何安裝IIS
假如今天全世界的貓都死了怎麼辦?貓是怎樣影響生態系統的
重新安裝系統「必須備份」的十類數據
系統總結王晨霞等多位手診專家的100種疾病手診索引
邏輯與詭辯,人類兩套證明系統的解析

TAG:太極拳 | 系統 | 訓練 | 太極 | 系統訓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