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若想修鍊有成 功在拳外
修練太極,功在拳外(資料圖 圖源網路)書法界有一句名言,「書似佳酒不易甜」、「功夫在字外」。我們是不是可以說,太極拳也同書法一樣,功夫在拳外呢?一個太極修鍊者走向成功之路,勤奮用功,良好的悟性,明師指導故不可少,但缺少拳外的修為,也難以達到武術的高層次、高境界。太極拳高質量人才的培養,不能只在技術上做文章,應注重學習與提高與拳學相關的知識(稱拳外功),只有兩者兼備才可事半功倍。太極拳是棉里藏針的藝術,它不是孤立的,它與諸學科有千絲萬里的聯繫,這就要求太極拳的修鍊者應具備與本學科相關的知識,並以此指導練功實踐,提高太極拳的修鍊質量,實現太極拳論所描述的的至高境界。那麼,太極拳修鍊者應該注意哪些方面知識的學習呢?一、古典哲學思想的學習太極拳是以陰陽哲理解釋拳理的拳種,學習與研究太極拳,首先要了解中國古典哲學思想,這對指導練功是十分必要的。陰陽五行學說是我國古代形成的自然哲學,作為主要學術指導思想,被廣泛運用於各個領域,在醫學闡釋上用「陽化氣」、「陰成形」來命題,在具體描述上,用陰陽來概括人體內外、腹背、臟腑,在調整疾病的機理研究中提出「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神乃絕」的治療原則。太極拳也以此哲學思想闡釋其練拳方法、技擊原理和戰術思想,如「練拳之道,開合二字盡之,一陰一陽謂之拳,其妙處在於互為其根而已。」陳氏太極拳創始人陳王廷總結了前人的經驗、以太極理論創編了太極拳,並把「五行」概念引入了拳理之中,正如陳鑫雲「陰陽五行之氣運乎其中,拳者、權也,所以權物而知其輕重也,然其理實根乎太極,而其用貴乎兩拳,且人之一身,渾身上下都是太極,渾身上下都是拳、不得以拳目拳也。」太極拳又名十三勢、十三勢指五行八卦,以金、火、水、木、土之五行比喻太極拳的五種步型,即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以干、坤、坎、離、巽、震、兌、艮之八卦比喻太極拳的八種手法,即掤、捋、擠、按、采、列、肘、靠,分配在八個方向:東、西、南、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太極拳手法的運用不出此八方。陰陽五行學說在太極拳中的運用,其樸素哲學辯證思想,有其自身的科學性,它肯定了陰陽的普遍存在,肯定了陰陽的對立統一,肯定了陰陽的依存互根,肯定了陰陽的消長轉化,肯定了物質間相生相剋的普遍關係,這對於認識太極拳的意與氣、形與神、虛與實、開與合、剛與柔、動與靜、攻與防等相互關係,提高太極拳練功質量與技擊技巧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二、氣功理論的學習「氣功」是六十年代興起的一門新學科,氣功即古代的導引養生術,因與行氣有關,故定名為「氣功」。氣功是通過調身、調息、調心的自我身心鍛煉,來提高人的生理機能,防病治病,開發潛能,身心修鍊的法門。因太極拳以武顯名,其氣功機理還未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而太極拳從誕生之日起就與氣功息息相關,從陳王廷「黃庭一卷隨身伴……悶來時造拳」,就說明了這一點。《黃庭經》是道家導引養生的經典著作,當初陳王廷身伴《黃庭經》,足見其對道家導引養生功夫的重視,並巧妙地將這種導引養生的方法與武術的招招勢勢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了「以心行氣,以氣運身」的新型武學,即陳氏太極拳。這是武術界跨時代的偉大創舉。所以說太極拳不僅是一門深奧的武術,也是一種氣功,而且是開發人體潛能的高深氣功。我們從太極拳修練有素者的技擊實踐中確認,太極拳是開發人體潛能的有效途徑。太極拳修鍊者加強氣功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氣功素養,對提高太極拳的內功勢能是大有裨益的。三、經絡學說的學習經絡學說,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現代科學還無法證實它在人體內部存在的物質性,所以一直被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著名醫學家李時珍指出:「內景隧道,唯返觀者可照察之」,可見經絡的發現與氣功修鍊有關。經絡是溝通表裡的通路,具有聯繫臟腑、運行氣血的作用。太極拳與經絡學說密切相關,拳論曰:「凡經絡皆益於拳」,太極拳以螺旋纏絲的運動方式與經絡相表裡、行氣血、壯筋骨。學習研究經絡知識,對於正確認識練功中出現的麻、脹、電流感等得氣現象,對於提高太極拳表裡雙修的質量,以及技擊中蓄髮,收放時內氣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四、力學知識的學習太極拳乃養生、技擊之道,太極拳技擊法不同於外家拳,它通過聽、化、拿、發的巧妙配合,在維持自身平衡的前提下,破壞對方的平衡而取得主動,處處均合力學原理。力學知識告訴我們:力的組成有大小、方向、作用點三個要素,太極拳以圓運動的向心力、離心力、槓桿力等力學原理,通過移動、轉動、滾動使力點落空。拳論雲「欲知環中法何在,發落點對即成功」,此發落點,即作用點,在對方落空後尋其發落點(作用點)打擊對方,即省力,又會出現精彩的打擊效果,實現「四兩撥千斤」的目的,學習力學知識,對指導太極推手及技擊實踐大有幫助。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