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稱謂差異

中西稱謂語的對比研究分類名:學生畢業論文  作者: 陳銀輝   更新時間:2006年6月27日漳州師範學院畢業論文中西稱謂語的對比研究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English Appellation姓 名: 陳 銀 輝學 號: 0 4 0 2 0 3 9 4 0 4系 別: 外 語 系專 業: 英語高職 本 科年 級: 2004 級指導老師: 聶 明 方2006年3月1日目 錄中文摘要………………………………………………………………Ⅲ英文摘要………………………………………………………………Ⅳ1、中西親屬稱謂比較…………………………………………………51.1、無泛化親屬稱謂語比較…………………………………………51.2、中西親屬稱謂語的泛化比較……………………………………52、英漢社交稱謂語比較………………………………………………62.1、職務職業稱謂……………………………………………………62.2、社交通用稱謂……………………………………………………82.3、姓名稱謂…………………………………………………………83、稱謂語反映出的中西文化差異……………………………………83.1、家庭類型及血緣關係的影響……………………………………83.2、禮儀規範與倫理道德的影響……………………………………93.3、社會制度與價值取向的影響……………………………………94、結束語………………………………………………………………10參考文獻………………………………………………………………10致謝……………………………………………………………………11摘 要在語言交際中,稱謂往往是傳遞給對方的第一個信息,恰當的稱呼能使交際得以順利進行。在不同的語言文化中,同樣的稱謂方式,可能有不同的語用原則、語用範圍、語用含義。稱謂的使用差異很容易在跨文化交際中造成不必要的誤會,為避免跨文化交際中的稱謂語語用失誤,必須了解雙方的稱謂差異。本文從兩部分入手——親屬稱謂和社交稱謂,了解對比中西稱謂語的差異,並從中了解到文化差異。親屬稱謂差異主要從兩方面展開:無泛化親屬稱謂和親屬稱謂的泛化比較。無泛化親屬稱謂一般用於親屬之間的互相稱呼,而親屬稱謂的使用一般是在社交場合。社交稱謂也稱社會稱謂,它是社會結構、人際關係的文化符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常常需要藉助不同的稱謂來確立或確認發話人和受話人的角色地位,如教師與學生、廠長與工人、政府官員與普通群眾等。這部分本文主要從以下三點進行闡述:職務職業稱謂;社交通用稱謂和姓名稱謂。最後本文通過比較透悉中西稱謂反映出的文化差異,這部分主要從以下三點入手:家庭類型及血緣關係的影響;禮儀規範與倫理道德的影響;社會制度與價值取向的影響。總之,稱謂語是一個很重要的社會語言學問題,它具有重要的社會功能。正確理解和掌握稱謂語有利於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達到預期的效果。關鍵詞:親屬稱謂 社交稱謂 文化Abstract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appellation is always the first information transmit to the audience. Apt appellation will make the communication go smoothly. In different culture climate, the same appellation may have different pragmatical rules, different pragmatical scopes, and different pragmatical meanings. The difference of using appellation is easy to make misunderstanding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order to avoid the appellation pragmatic failure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English appellation should be learned.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Kingship Term and the Address In Social Intercourse. And realizes and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English appellation, and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English culture. The Kingship Term differences are mainly developed from the following two points: pure kingship address and expansive kingship address. The former is used to relatives who call each other, and the latter is used in social occasion. The address in social intercourse can be called as the call in the social. It is the culture symbol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social relatives. In the communication, people have to bring different appellations to represent the speaker and the audience, e.g. teachers vs students, employers vs employees, governors vs publics etc. In this part of essay I expound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points: the appellation of post and profession, general social appellation and name appellation. At last, this essay gets the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intercultural differences on appellation by comparing Chinese-English appellation. And this part is divided into three detail parts: the effect of family style and kin, the effect of ceremony and ethic moral, social institution and world outlook. In a word, address forms are important social linguistic issues. They have important social functions. Accurate understanding and command of address forms can lead to successful result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Keywords: kin social appellation culture稱謂是人類社會中體現特定的人際關係中的身份角色的稱呼,它反映著一定社會文化或特定語言環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3]P138在語言交際中,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is principle-governed. Unlike the rules of traditional grammar, which formulate the standard of correctness and to impose them on the speakers of the language. [1]Pxix 稱謂往往是傳遞給對方的第一個信息,恰當的稱呼能使交際得以順利進行。在不同的語言文化中,同樣的稱謂方式,可能有不同的語用原則、語用範圍、語用含義。稱謂的使用差異很容易在跨文化交際中造成不必要的誤會。例如,在英語文化中以名相稱是很常見的,它適用於不同性別、年齡的朋友、同事,甚至可用於上司、長輩、老師。例如,在英美等國,許多大學生對他們的教授直呼其名,不會被認為不禮貌,相反它表示師生之間的平等和教授的平易近人。而在中國執教的外國教授如果要求學生直呼其名時,中國學生往往不知所措,而堅持以「professor+姓」來稱呼,以示尊重,然而外教不但不領情,而且認為學生有意和他保持距離而感到不快。這就是英漢的稱謂差異造成的交際中的誤會。不同的稱呼一方面反映了交談雙方的角色身份、社會地位和親疏程度的不同;另一方面表達了說話者對聽話者的思想情感。[4]P137了解稱謂的語用差異有助於在跨文化交際中減少語用失誤,獲得預期的交際效果。稱謂可分為親屬稱謂和社交稱謂兩大類,首先讓我們對英漢親屬稱謂作一些比較。1、中西親屬稱謂比較。親屬稱謂(kinship term)是一定的親屬制度(kinship system)所產生的文化符號,它以簡單的術語形式反映複雜的親屬制度。[3]P1391.1、無泛化親屬稱謂語比較。在對英漢親屬稱謂語進行比較時,我們很容易發現的一點是:漢語的稱謂語比英語複雜。英漢親屬稱謂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①在英語中,同輩兄弟姐妹或年齡相仿的親屬之間,一般不用親屬稱謂,可直接稱呼名字,且可用愛稱,例如:「John-Johnny, Robert-Rob, Elizabeth-Lizzy/Liz」等。[5]P70在同樣情況下,漢語中不僅要用親屬稱謂,而且要標明長幼排行。弟妹不能直接以名字稱呼兄姐,要在名下附上「哥」、「姐」以示長幼,還要根據排行冠以數字,如:「大哥」、「二姐」等,若用英語稱「the first elder brother」,或「the second elder sister」會使人聽起來很刺耳,實不可取。②英語親屬稱謂不分父系、母系,也不分年齡和性別。例如:在英語中指稱父母親的兄弟姐妹的子女的詞只有一個——cousin, 它對應漢語中的「表哥、表弟、表姐、表妹、堂哥、堂弟、堂姐、堂妹」八個稱謂,由此可見漢語稱謂重性別、分內外,且長幼有序。在漢語稱謂系統中父系和母系親屬被區分開來,而且父系方面的親屬被認為比母系親屬更親近,有內親和外親之分。1.2、中西親屬稱謂語的泛化比較。中國人在稱呼方面有一種歷代承傳、相沿已久的習俗,即彼此之間沒有親屬關係的人,廣泛使用表示親屬關係的稱謂來互相稱呼或自稱。這種稱呼具有模擬的性質,這種改變了原來的用法的稱呼可稱為擬親屬稱呼,[6]P202即親屬稱謂語的泛化。在中國親屬稱謂的泛化使用常發生在社交場合,即把親屬之間的稱謂用於非親屬之間,甚至用於稱呼陌生人,如下表:泛化的親屬稱謂稱 呼 對 象變 體(~)爺敬稱祖父輩且年紀與祖父相當的男性甲:姓+爺爺,姓+大爺;乙:大爺,老大爺,老爺爺;丙:說話人之子女/孫+他/她爺爺(~)奶奶敬稱祖母輩且年紀與祖母相當的已婚女性甲:奶奶,夫姓+奶奶,本姓+奶奶;乙:老奶奶;丙:說話人之子女/孫+他/她奶奶(~)伯敬稱父親輩且年紀比父親大的男性甲:伯伯,姓+伯伯,姓+伯,姓+大伯;乙:老伯,大伯;丙:伯父(~)叔敬稱父親輩且年紀比父親小的男性甲:叔叔,姓+叔叔,姓+叔,姓+大叔;乙:老叔,大叔;丙:說話人之子女/孫+他/她叔;丁:職業類名+叔叔伯母敬稱母親輩且年紀與母親相當的已婚女性伯母(~)媽敬稱母親輩且年紀與母親相當的已婚女性甲:大媽;乙:本姓+大媽;丙:本姓+媽,本姓+媽媽(~)娘敬稱母親輩且年紀與母親相當的已婚女性甲:大娘;乙:本姓+大娘(~)嬸(兒)敬稱母親輩且年紀與母親小的已婚女性甲:大嬸(兒);乙:夫姓+嬸(兒),夫姓+大嬸(兒);丙:說話人之子女/孫+他/她+(大)嬸(兒)(~)姨敬稱母親輩且年紀與母親相當的已婚女性甲:阿姨;乙:本姓+姨,本姓+阿姨(~)嫂敬稱同輩且年紀與比自己大/相當的已婚女性甲:大嫂;乙:夫姓+嫂,本姓+大嫂(~)姐敬稱同輩且年紀與比自己大/相當的女性甲:大姐;乙:大姐姐;丙:本姓+大姐,本姓+姐,名+姐;丁:姐們兒(~)兄弟稱呼同輩且年紀比自己小的男性甲:兄弟,兄弟們;乙:小兄弟;丙:姓+兄弟,姓+家+兄弟(~)弟稱呼同輩且年紀比自己小的男性甲:賢弟;乙:老弟,小老弟;丙:姓+老弟;丁:姓+小老弟(~)妹稱呼同輩且年紀比自己小的女性甲:妹子,大妹子;乙:本姓+家+大妹子;丙:小妹妹(~)姑娘稱呼晚一輩/二輩青少年女性甲:姑娘;乙:小姑娘;丙:姓+姑娘合計1674[7]P4中國文化非常重視宗親關係,中國社會是在氏族血緣關係的宗法社會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其民族文化中,高度重視血緣關係,強調等級的差異。因此在漢語中親屬稱謂用於非親屬之間是一種很常見的稱呼形式,這種稱謂可以使交際雙方感到親近,縮小雙方的距離,從而收到較好的交際效果。而象美國作為一個移民社會,它的發展史是個人奮鬥開拓的歷史,人們強調的是個人的獨立性、平等性,不論長幼輩分,人人平等,即使是小孩也不會稱一位陌生的老人為「老爺爺」。在美國文化中,「Grandpa」(爺爺),「Uncle」(叔叔)等親屬稱謂一般僅限於親屬之間使用。我們有時見到中國的小學生或中學生非常禮貌地把外國人稱作「aunt」,「uncle」等時,這些外國人的反映卻是困惑不解,甚至反感:「別叫我阿姨(叔叔),我不是你的阿姨,請叫我Mary(Please call me Mary, not uncle ,I』m not your aunt )」。在漢語中直呼其名的範圍一般限於親朋好友之間,且限於長輩、上級,對小輩、下級之間或平輩、平級之間,對於長輩,甚至是不熟悉的長輩、上級如果直呼其名,一定會惹到對方不快。但在美國英語中直呼其名的範圍要寬泛得多,隨著中西文化交往的增多,我們也逐漸習慣對英美人士的直呼其名,但對社會地位較高或較有威望的西方人士,不能一概照搬,以免顯得唐突。2、英漢社交稱謂語比較社交稱謂也稱社會稱謂,它是社會結構、人際關係的文化符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常常需要藉助不同的稱謂來確立或確認發話人和受話人的角色地位,如教師與學生、廠長與工人、政府官員與普通群眾等。隨著角色和語言環境的變化,稱謂也會相應調整。[3]P143五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國這個禮儀之邦,這使她在社交稱謂用語上也顯得溫文爾雅。謙語與敬語的廣泛,謙語最常見的一種用法,是在別人面前謙稱自己和自己的親屬。例如,稱自己為「愚」、「鄙人」。向別人謙稱自己輩分高年齡大的親屬時,在稱謂前冠一個「家」字,如「家祖父、家祖母、家父、家母、家叔、家嬸、家兄、家嫂、家姊」。謙稱自己輩分低和年齡小的親屬時,則在稱謂前冠一個「舍」字。如「舍弟、舍妹、舍侄」。[8]P181敬語尤其多用在稱呼對方的親屬,如與別人談話或與別人寫信,在敬稱對方的親屬時,常使用「令」、「尊」和「賢」這三個字。[8]P181下面我們從具體應用場合看中西稱謂的異同。2.1、職務職業稱謂漢英社交稱謂也存在著很大差異。英語中也有用職務稱呼人,但只限於:對高級官員如總統、總理和部長等;宗教首領,如神父、主教等。此外還用于軍隊長官。[5]P70在美國英語中能用作稱謂語的職務不多,而且顯示出一定的模糊性。如「President」可以用來稱呼,「總統」、「主席」、「大學校長」,也可用於「銀行行長」等職務的稱呼。「Director」使用範圍十分廣泛,可用來表示相當於漢語中的「主任」、「局長」、「處長」、「署長」、「總監」等。在職業稱謂方面,英語中只有極少數職業或頭銜可用於稱呼,如醫生或有博士學位的人可被稱為「Doctor+ Second name/Full name」。Doctor Smith(史密斯醫生或史密斯博士);教授可用「Professor+ Second name/Full name」,如Prof.White(懷特教授)。另有一些只單用的如waiter boy, conductor等稱呼,隱含一種卑微低下的含義,不能加姓或名。有趣的是漢語中的「護士」、「服務員」很少被用作稱謂語,而往往是用「醫生」來稱「護士」,用「小姐」(在中國南方的叫法,北方有些地方視小姐為不雅)等尊稱「服務員」,這體現了漢語文化中的「貶己揚人」的禮貌稱謂特點,從某種意義上也反映了中國社會服務意識的淡薄。而在英語中很多不能用作稱謂語的職業在漢語中都是可以的,例如,老師、律師、工程師、會計等。在職稱、學位稱謂方面,英漢兩種語言十分相似,通常只把高級職稱和學位用於稱謂。如教授(professor),博士(doctor),而相對低的職稱如講師、助教或較低學位的碩士、學士等都不被用作稱謂。2.2、社交通用稱謂漢語中的「同志」、「師傅」、「老師」等,英語中的Mr., Mrs., Miss+姓和Sir, Madam, Miss等,都是社交中最常用的通用稱謂。通用稱謂不僅能體現一種語言的文化內涵,也最能體現社會的發展變化。「同志」一詞曾被廣泛使用,有政治上一致、地位上平等的內涵,是中國人根深蒂固的求同思維,強烈的集體意識的充分體現。「師傅」、「老師」的廣泛使用則是中國人「貶己揚人」的禮貌準則,反映了中國人謙虛好學的民族風格。但改革開放以來,這些稱呼語的使用在逐漸減少,而「先生」、「小姐」等國際上通用的社交稱呼語則日漸頻繁,尤其在服務行業和沿海城市,這一現象反映出社會轉型時期傳統價值觀念受到現代化的衝擊。而英語的「Ms」由於在女權運動的影響下,這一不指明婦女婚姻狀況的稱呼日漸普遍,表明婦女獨立意識不斷增強。這都說明了稱呼語將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有所變化。2.3、姓名稱謂漢語中姓名稱謂多用於同輩人之間或上對下的關係中,如:張揚、趙括、馬衛東等;親朋間稱呼用昵稱,如:小揚、小括、阿東等;除戀人或至親外不用單字,如:揚、括、東等;稱呼交際對方姓名常與其他稱謂形式疊加使用。稱呼不同,表現出人與人之間的熟悉程度。英語的姓名稱謂是整個稱謂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交際雙方的身份、地位、年齡等不同,姓、名、姓名全稱及昵稱的同時存在。對於處在同等關係上的雙方,則以稱first name 為最普遍,親屬間也多以first name 或昵稱、小名相稱;若雙方為權勢關係的不等關係,也常被對方要求以first name 相稱以示親近。3、稱謂語反映出的中西文化差異語言與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Culture is activity of thought, wrote Alfred north whitehead, and receptiveness of beauty and human feeling. [2、53頁]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載體。正是通過語言,文化才得以體現和傳承。同時,語言又受文化的影響,並且反映文化。文化的發展變化促進語言的豐富和完善。[9]P216語言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是存在於一定文化背景之下的。任何一種語言都代表一種文化,由於人類社會文化和思維方式既有共同性又有差異性,因此語言之間也存在著相同與不同之處。[10]P471這些不同使中國學生講英語是在語言行為方面存在著大量的語用失誤現象。這些失誤或者是由於語言的局限,或者是由於對目的語的文化價值模式缺乏足夠的認識所造成的(Thomas, 1983)。[11]P36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認知中西文化的異同,在此僅從稱謂的角度出發。3.1、家庭類型及血緣關係的影響在漢語里,詞語結構組織之間(也是語義場之間)多層次的、錯綜複雜的、重合或部分重合的關聯,比較集中地出現在親屬稱謂的詞語群中。漢族自古以來就十分重視家庭倫常關係和親屬關係,因此親屬關係不僅被賦予精確含義,而且數量繁多。[3]P139 在漢語里有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弟、表姐妹八個專門稱謂語,而英語就只用一個cousin概稱之。漢語之所以有堂表親之分,這與中國自古以來「內外有別」的思想是分不開的。漢語中有「三親六戚」的說法,「三親」即指「宗親、外親、妻親」。三親的劃分以性別和血緣關係為標準,表明了親戚關係的遠近,其中宗親是親屬關係的主體部分,上下九族同一祖宗的男性成員都屬「宗親」範圍。堂兄弟都是宗親,原稱為「同堂兄弟」,後為稱呼方便而省去了「同」字。在古代中國三代同堂是普遍現象,四世同堂也不鮮見,再加上多子多福的觀念,所以,幾代叔伯之子相加,少則幾人,多則幾十人,在同一個房子或一個四合院,共一個堂屋叫同堂兄弟。在中國人的觀念里,堂親是自家,女性成員則不一樣,未出嫁時屬宗親,嫁出去之後是別人家的人了,所以家業傳子不傳女,祖傳絕技也一概不傳女兒。對於原來的家庭成員,姑媽、姨媽和舅父的子女都是異性,自然要稱為表兄弟、表姐妹。「表」即外之意,表親即外親,表親是客,既然二者之間有這麼大的差別,中國人當然不會含糊,得用不同的專名即稱謂,來定親疏,別異同。同中國大家庭生活方式恰好相反,西方人偏愛小家庭生活方式。兒女長大後便要各自獨立門戶,很少有三代同堂現象,他們的親屬觀念較淡薄。在他們的觀念中,一般的親屬與其他人是沒什麼兩樣的,因此也就沒必要細分是宗族還是外族,這樣的家庭結構也就決定了他們沒必要把堂表親分開,而使用名目繁多的親屬稱謂語。3.2、禮儀規範與倫理道德的影響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服務於傳統宗法社會制度的是倫理。倫,是社會等級類別的次序,既輩分;理,即這種等級次序所遵循的規律。倫理支配下的道德準則是「上下有義,貴賤有分,男女有別,父子有親」,因此人們服從權威和長上,有嚴密的等級身份制。時至今日,「上尊下卑」、「卑己尊人」、「各守其份」的思想仍制約著人們的行為,「官本位」、「唯上為是」、「以下敬上」仍很普遍,這也是為什麼中國人的一言一行都高度格式、規範化的原因。與中國文化形成鮮明對比,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國的社會結構基本上是平行的。人們主張自由平等、個性解放,正如美國獨立宣言所指出的「人生來平等,造物主賦予了他們與生俱來的權利,即生存、自由、追求幸福的權利」。這使他們在稱謂上也主張用平等的稱呼——直呼其名。3.3、社會制度與價值取向的影響在中國封建制度下的禮儀強調「卑己尊人」的禮貌原則,由此產生的諸如「卑、敝、鄙、寒」等自謙詞和「尊、令、貴」等敬他詞不勝枚舉。這種壓抑的社會制度導致在價值評判上的自我價值低抑,在交際時盡量表現謙卑恭順。現在,社會的發展使這類敬謙詞的使用大為減少,多用於書面文體中。同時,在崇儒的封建制度下,通稱中稱「先生」、「學生」的也較多;而近代的「同仁」、「同志」則在特殊的歷史階段反映出其獨特的政治色彩。隨著中西交流頻繁化,「先生」、「小姐」、「夫人」乃至忽略年齡而稱呼女性為「小姐」的作法也廣為接受。這反映出隨著社會制度和價值觀念的變化,語言也產生相應的變化。而在英美國家,私有制一直在社會制度中起領導作用,人們強調個人形象,自我表現和自我肯定。早在15到16世紀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中就樹起了人文主義的思想旗幟。17世紀英國工業革命及美國的南北戰爭、西進運動和整個資本主義的發展,都促進了以私有製為核心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也鞏固了資產階級思想的領導地位。人們在價值取向上注重個人主義,注重個人價值在自由競爭中的體現,強調自我獨立精神,淡薄親族觀念,在語言交際中少用謙語、敬語。它與漢文化的價值取向截然不同,從英語稱謂的通稱、姓名稱謂的泛化中可見一斑。此外,還應注意,社會、文化間存在很大差異,稱呼語之使用(稱呼語行為),稱呼語系統,稱呼語之方式乃至其社會功能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異。[12]P3344、結束語稱謂語是一個很重要的社會語言學問題,它具有重要的社會功能。它告訴我們不同的人的身份、地位、職業、職務以及所屬文化範圍的各方面信息。反映了不同國家、民族的風俗習慣、禮儀規範、倫理道德等文化差異。正確理解和掌握稱謂語有利於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達到預期的效果。參考文獻:[1]、張邁曾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1998年
推薦閱讀:

愛的稱謂
解密:黑手黨「教父」稱謂,背後隱藏不為人知的犯罪史
一張圖弄清家族、親戚關係及稱謂
中醫、民間、西醫三家稱謂不同,「牛皮癬」病名含義有別
各種稱謂速查大全 --別搞錯了喲

TAG:差異 | 稱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