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草書賞析(12)
賞析提要:書風古樸典雅,形質蒼勁老辣,枯筆一任自然,布白恰到好處。先後 4次出版的草書極品《毛澤東詞 浪淘沙 ·北戴河》是詩藝和書藝的完美珠聯,是名詞與名書的巧妙璧合。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1954年盛夏,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第一次去北戴河辦公,下榻在剛建好的一號樓。一天下午,風雨大作,海面上波濤洶湧。毛澤東極目幽燕,撫今追昔,興緻倍增,頓起擊水之念。衛士長李銀橋連忙勸阻,他卻說:「風浪越大越好,可以鍛煉人的意志。」毛澤東不但下了海,而且在大海中暢遊了一個多小時。第一次暢遊大海,第二天就寫成了這首不朽之詞。 據說,毛澤東寫《浪淘沙 ·北戴河》與李煜的《浪淘沙》和曹操的《觀滄海》有關。南唐後主李煜寫過《浪淘沙》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李煜的詞,意境和語言都好,但是風格柔靡,充滿了亡國君主的傷感,毛澤東不喜歡。毛澤東喜歡曹操在北戴河碣石山寫的《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曹操的詩,讚美江山,催人奮進,但也只是抒發了一統中國的雄心壯志。毛澤東的《浪淘沙 ·北戴河》高瞻遠矚,懷古頌今,氣魄宏偉,豪邁奔放,特別是後兩句,將曹操的「秋風蕭瑟」順序顛倒,保留了李煜的「人間」,變成了「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可是,這一顛倒,這一保留,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不是李煜的亡國傷悲,也不是曹操的一統志向,而是已經建立了新中國這一客觀現實。 林散之先生的草書享譽世界:「當代草聖」、「三百年出一個林散之」、「王鐸之後第一人」、「中國二十世紀十大傑出書法家」、「千年中國十大傑出書法家」。林散之讀了毛澤東這首詞之後,讚嘆不已,興緻勃勃,從而奮筆疾書。從作品中可以看出,林散之在書寫時相當重視,極其認真。 草書《毛澤東詞 浪淘沙 ·北戴河》最早刊登在 1994年 11月 23日的《新華日報》,之後又著錄於 1997年 9月的《林散之書法集》、2000年 6月的《林散之書法藝術解析》和 2012年 5月的 《林散之草書精品賞析》。尺寸為 105×33㎝,約 3平方尺。作品線條蒼勁生辣,亦方亦圓,如「大」、「燕」、「洋」、「又是」圓中帶方,「秦皇島」的線條是以方為主。作品中運用枯筆較多,如「片」、「見」、「耳」等,這種枯筆一任自然,不見刻削之痕。布白恰到好處,結體欹正夾雜,形體錯落有序,如「大雨落幽燕」寫得很正,而「秦皇島」明顯靠右。再看「蕭」和「瑟」,是一右一左,就兩個字或幾個字來看,效果一般,但從整體上來看,卻別有洞天,如「鞭」字,還有「換」等等,相犯而毫不避諱,顯得豐滿、充實、氣足。 更重要的是,整個作品與毛澤東詞中的意境和情節相互映襯。「揮」最後一豎里的點點絲絲,似斷若連,如同毛澤東詞中的磅礴大雨,直瀉而下;毛澤東詞中是「白浪滔天」,林散之書中是飛白成遍;作品中的行線,特別是第二、第三行,與其他作品大不一樣,是明顯彎曲,象徵著毛澤東詞中一浪一浪的波濤,此起彼伏,翻滾向前。林散之學生庄希祖教授在《林散之書法藝術解析》中解析這幅作品時寫道:「如觀武庫戈戟的凜然寒光,這種咄咄逼人的氣勢,在林老書中極為罕見。筆者所見僅此一件。因為這與林老整體書風不合,這是特例,這恐怕只能歸結於林老寫的特殊環境或特殊情緒的驅使下之所為」。我認為,庄教授說的這個「特殊環境或特殊情緒的驅使」,就是受毛澤東詞的影響,是毛澤東「指點江山」的英雄氣概所驅使。庄教授解析的「如觀武庫戈戟的凜然寒光」與詞中「漢武揮鞭」又十分吻合,彷彿使人看到了曹操當年率領大軍,策馬揚鞭,馳騁沙場,大戰烏桓的場景。 草書代表作《毛澤東詞 浪淘沙 ·北戴河》是詩藝和書藝的完美結合,是名詞與名書的高度統一。如果把毛澤東的詞《浪淘沙 ·北戴河》比喻成璧,那麼林散之的草書就是珠;如果把毛澤東的詩藝比喻成珠,林散之的書藝就是璧。名詞是合璧,草書是聯珠。美玉和珍珠完美結合,珍珠與美玉巧妙相聯,就是珠聯璧合! 草書代表作《毛澤東詞 浪淘沙 ·北戴河》,現由江蘇省美術家協會主席、江蘇省國畫院院長、中國著名畫家、收藏家宋玉麟先生收藏。――原載《林散之草書精品賞析》一書,文物出版社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