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追劇指南之英美劇
每個人的生活幾乎都需要逃遁。逃遁於你此刻眼下現實的生活,逃遁於你人生雖然努力但卻總是一個「局外人」的感覺。而春節,又是一個異常讓人產生反思過去、焦慮未來的時刻(童年青少年群體除外)。如果你不是一個孩子,則每年過年你幾乎都會遇見很多現實的重擔。七大姑八大姨的價值觀你handle不了,春晚你又不想看,於是你只能一次又一次沉墮於面前的電腦屏幕。
炮仗的聲音響起了,零星的、點綴著。滿街充斥著一種煙花過後的氣味。這時你想起溫潤的過去以及未來,面前擺著一碗故鄉的味道。
2017,我們的英美劇。我們的,求變。
《一善之差》
這是我最近最為偏愛的一部美劇了,似乎因為其中有暴虐之情。又因為它飽含著一種我對「女性反擊之情」的熱愛。好久沒有遇見像《一善之差》這麼讓我拍案叫絕的戲了。就像我第一次喝到某款新調的雞尾酒,新鮮刺激的味蕾驚喜。
人生,有時如夢。在這如夢的人生中我們不斷折騰著。逝去的,終究是粉末。而逐漸存在或逐漸清晰的,是更純粹的自我。這一點,《一善之差》讓我看到了愛情之下的真實。因為在當我們看了太多套路的、好萊塢式夢幻愛情之後,這部劇卻幾乎呈現出一種更加接近愛情真相的特質。它並不偽善、並不說教,相反是承認了現實的爛之後讓你目睹兩個主角在各自的「爛」之現實如何殺出一條血路,完成彼此對各自的救贖。
《一善之差》劇照
有時一段感情毀滅之後。你會不由反思自己是不是太任性自私了。但事實或許並不是這樣。事實或許是那個人仍舊不夠愛你。否則他(她)會容忍你一時的缺點,而看到更長遠的未來。《一善之差》呈現出來的那種艱難的愛情,正是這樣。
該劇的另一層魅力在於讓人看到了一個女人的力量。《一善之差》由《唐頓莊園》里的大表姐米歇爾·道克瑞擔任主角,她在這部劇里的演技,太值得稱許。每集一個謎之假髮、謎之造型。一時間,她可以成為任何人、糊弄過任何人。然而,正如西方編劇創造每個角色都喜歡設置一個corner stone一樣,Letty的「基石」是對她兒子的愛。正是因為這一點,她的所有的撒謊、酗酒、胡鬧,都某種程度上使得這個角色不會讓人生厭,反而步步共情。
《一善之差》劇照
大表姐在這部劇中的表現是華麗多變精彩的。她將Letty(劇中女主角)的脆弱、聰明、堅韌、美麗,表現出一種有層次感的堅持。
《雷蒙·斯尼奇的不幸歷險》如果你喜歡哈利波特,這部劇是值得一看的。雖然是根據美國一套著名童書改編的電視劇,但卻一點也不幼稚。
看這部劇最大的一種快感就是它毫無邊際的想像世界,讓我驚喜,也讓人回想起童年。從高聳入雲的塔樓到喬瑟芬阿姨懸崖邊的怪屋(懸崖下就是當地最大的湖),還有森林裡奇異的伐木工廠。三個失去父母的孤兒,各個身懷絕技,每集還有一個英語語法或辭彙知識,讓人寓教於樂……
這部劇有一個大反派,但是卻似乎沒有真正的醜陋,雖然它的旁白很嚇人——但我們一次又一次看到的是三個孤兒怎樣在逆境中運用自己的智慧走出困頓。所以某種程度上,它是溫暖的、勵志的,挺適合在春節期間觀看。
《廢柴舅舅》
最近我翻到的一部很好的英劇。看完以後你會對現實有一種更為溫和的視角。所謂loser,是很多人不願承認而發現自己終究是的一種人生狀態。我們很多時候,都會覺得自己很失敗。那麼有了這種情緒後下一步應該怎麼辦?如果一味怪社會、怪旁人,則你終將會變成一個你自己都無法拯救的很討厭的人。那麼這時應該如何是好?
在激烈殘酷的現實中,《廢柴舅舅》突然給我一種奇異的舒緩感覺。因為那時我突然覺得,「感覺自己很失敗」這種情緒原來不止是我一個人才有。這部劇並沒有提出任何解決方案,但卻從一種典型英式搞笑的冷幽默中,露出一點淺淺的溫暖。
《衰女翻身》或許因為生活本身就已經夠沉重了,這時不費腦子的輕喜劇開始越來越容易獲得大範圍內的歡迎。《衰女翻身》是一部很容易進入的劇,開頭搞笑無羈,推進很快,每集又有幾個恰到好處的轉折。
時尚、快節奏,又有豪宅。一部熊孩子家庭劇。歡歡樂樂,搞搞笑笑,我其實找不大到不看這部劇的理由。
《破產姐妹第六季》《破產姐妹》第一季剛開播的時候,我正在英國一戶人家的客廳里看X-factor.廣告時分換台無意中看到這個劇,整個人被笑死,從此以後開始深深地追這部劇。
在英國,網上看劇還沒有國內這麼方便,幸好,我們學校的媒體專業有一個類似於資源庫的寶貴東西,在校園網上輸入密碼可以看到這些比較新的劇(當然不能下載)。於是那時,在我跌跌撞撞的pad中,我笑著看完了第一季,又看了第二遍、第三遍……
《破產姐妹》是當時率先將兩個美女處於一種比較慘的境地並且一季又一季的看似崛起但始終沒有真正致富的劇,所以和現實,能夠產生很大的共鳴。因為現實似乎就是無論你怎麼努力,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是無法成功——就像《破產姐妹》里那兩個主角,六年了,她們還是沒有搬出布魯克林那間破公寓。該劇也破舊立新了好多以年輕女生為主角的劇中主角努力稍微努力一下人生就獲得了扭轉的不真實感。當時剛推出的時候,確實讓人感到耳目一新。
《破產姐妹》劇照
私認為,《破產姐妹》是前三季最為好看的,因為那時Max似乎更毒舌,編劇們調侃現實也更大膽。第四季開始稍稍讓我有些失望,但當然總體來說還是一個愉悅的觀劇過程。目前第六季還在更新,期待每周被這兩個女生一次又一次逗樂。
現在,能讓我們笑的,則都是好的。因為現實真的越來越難了。
《搜尋死黨》(Search Party)這其實也是一部很有內涵的主打年輕群體的劇。推薦剛走上職場的年輕人或心理年齡始終沒怎麼成長的人看。其間各個角色都很鮮活,也很齣戲,女主角雀斑的魅力讓這個女生顯得很特別。
開篇一個女生失蹤讓我想起《美眉校探》維羅妮卡執迷地為好友死去之真相的那種感覺。這也是這部劇一個勾人的重要原因——有謎。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容易讓人看得進去的劇,和顏值有關,和gay角色的戲多搞笑有關,和解謎有關。是度過片荒期一個不錯的選擇。
《邪惡力量》個人非常偏愛的一部美劇,從第一季開始追,十二季來堅持不懈。一部很縱深的美劇,披著「恐怖」題材的外殼,但內里其實有很多對固有思維、安全選項(safe choice)以及無意識洗腦的思考。這是一部質疑體系和既有規則的劇,一旦進入其間,它會讓你對自己所處的現實以及人生產生一些適當的質疑。
我的德國朋友米瑞安對我說她喜歡這部劇的原因是因為「這是電視史上一個首次男生敞開心扉談feelings的戲」。劇中Sam和Dean會讓你異常感動於其間的兄弟情,同時又不由地深度思考「利他主義」這一主題。
《邪惡力量》劇照
至今讓我印象深刻的幾集,一集是Sam和Dean被困在一個時間loop,每天醒來都是星期二。——當結局已經註定,無論我們多少次重回過去妄圖改變現實,它還是無法被改變。還有一集是Sam和Dean突然轉換身份變成大公司里工作的兩個人,完全忘了自己是兄弟。除去鬼怪,這集其實更深刻批判的是人在大企業體制下不知不覺淪為一種奴隸並且自身完全不自知的現象,看完後其實會讓上班族充分反思自己的人生選擇。還有一集是這兩個主角突然跳脫出虛構劇情,發現自己變成了飾演《邪惡力量》這部劇的兩個主角——在劇里扮演自己,將真實的自己搬上熒幕同時又演的是一個虛構的故事。這時你就會不由欽佩西方編劇為了構建一部好劇真的是絞盡腦汁而不是像某個國家一樣究竟只會抄別人的。
所以後來,當我看到某些國產恐怖劇明顯模仿《邪惡力量》的種種特技、音效和故事情節時,我都出離憤怒了。我是真的容忍不了某些國內主創低估觀眾智商這件事。以為抄都不會有人知道么。
《初來乍到》雖然這是一部包括原著作者在內的亞裔群體批判太多利用stereotype以及迎合白人觀眾對於亞洲人固有印象的劇。我卻覺得作為第一部比較有名氣和時尚的以亞洲人為主角講述亞裔群體的西方電視劇,它的產生本身,是值得鼓勵的。
因為亞裔群體在西方,真的需要更多聲音,站出來、喊出來,讓他們知道,讓他們明白。
作為少數族群,馬丁·路德·金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在吶喊這種不平等;可是,或許是由於東方人固有的謙順特性,使得人覺得,亞裔的馬丁·路德·金,到底什麼時候才會出現。
《初來乍到》劇照
在西方,你會時常遇到一些對於這種亞裔stereotype的現實碰撞。譬如有一次一個非裔英國女性就問我:所以你們晚餐真的吃狗狗嗎?而西方一些白人男性,還保留著早期蘇絲黃+「中國娃娃」+蝴蝶夫人的固有印象,認為東亞女性仍是那種美麗溫順不反抗的;另一些則矯枉過正,認為每一個東亞女子都是虎媽或鄧文迪。
誠然,亞洲人特別是華裔追求上進是真的。因為當你來自一個人口過大的地域,提升提升自我競爭力幾乎是一種天性。但是,當然不是每一個在西方的亞裔都是這樣。
《初來乍到》雖然仍有很多亞裔的固有印象沒有被拋掉,但是其間,特別是女主角Jessica那種身處白人社區不卑不亢的自信,是值得肯定的。還有,這部劇真的很搞笑。雖然女主角作為一個稍有港式英語口音的人扮演一個移民美國的台灣人。但是,總體來說,劇中各個主角的表演都頗為精彩,有些細節也的確反映了華裔移民的一些現實。
推薦閱讀:
※《權力的遊戲》沒有上榜!今年艾美獎最大的看點是女性崛起!
※豆瓣9.2,大熱的「返生餐單」第二季來了
※歐美偵探(片)鑒賞(不完全)指南
※《黑鏡子4》觀後感
※神劇《我們這一天》里的一個小小的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