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南唐後主李煜

南唐後主李煜 (2014-07-23 19:02:53)

轉載

南唐後主李煜金曉泉

—— 李煜詞淺析

高祖李淵建立唐朝(公元618年)到哀帝李祝(公元907年)唐亡,殘唐時候的亂象,四方分割,之後就是「五代」,先後歷五十三年,換了八姓十三個皇帝,改了五次國號,叫作梁、唐、晉、漢、周。史家因這五個國名前代早已稱過,恐前後混亂不明,所以各加一「後」字,稱為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那時還有角逐中原,稱王稱帝,共有十個,稱作「十國」,就是吳、楚、閩、南唐、前蜀、後蜀、南漢、北漢及吳越、荊南。這「五代十國」,簡直大多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篡弒相尋,仇報無已。每代傳襲,最多不過十餘年,最少只有三四年。

南唐建國於公元937年,至公元975年滅亡,共38年。南唐為五代十國中的大國,所轄疆土包括現在江蘇、安微、江西、福建四省的部分地區。李煜父李景,史稱中主,公元961年亡,李煜即位,在位15年,史稱後主。公元975年,南唐國都金陵(今,南京)被宋將曹彬率軍攻破,肉袒出降,翌年被俘入宋,公元978年7月7日,宋太宗所賜牽機葯而死,享年42歲。

李煜做皇帝不稱職,「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他過的是特級奢華生活,極盡人間享樂之能事(「三寸金蓮」就是這位皇帝的創造),是個亡國之君。但是,作為詞人,他卻是顆巨星。他那永遠閃耀著藝術光芒的三十多首詞作,使他毫無愧色地與少數詞壇聖手並肩媲美。

詞是中國古代文學中一種特殊而重要的藝術形式。它自隨唐興起之後,經歷了宋代三百多年的鼎盛時期,又隨時代的推移而發展延續不輟。其成就之大,歷來與唐詩、元曲並立為三座高峰。站在這座高峰上的創作能手、赫赫大家,無不有風格獨異、膾炙人口的傳世名作,無不在詞的發展史上有過重要的貢獻與影響。而南唐二主(中主李景,也是詞人高手),特別是後主李煜,就正是這樣的詞人。

詞與詩比較,有著明顯的不同,詩當時是文字性很強的文體,主要是供士人取士,文人抒發感情或互相應答用。而詞則是為歌舞演奏服務的一種藝術形式,當時填詞就跟現在的歌曲創作是一回事。現代一首歌曲包括樂曲和歌詞兩部分,另加表示音高的調號和節拍。古時填詞也是這樣,詞譜相當於現在的樂曲,填詞相當於寫作歌詞,更像今天的戲劇唱腔設計那樣。一首歌曲演唱時要確定音的高低,這由1=C或1=F等調號來完成。詞在演唱演奏時也要確定音的高低,確定高低的標誌就叫做「宮調」,它與現代歌曲調號有同等意義。「詞調」即「詞牌」,就是一段現成的樂譜。「詞調」確定一首詞的篇幅、句式和感情色彩,它與「宮調」結合便構成一首完整的詞。

唐代設教坊(國家設置的音樂管理機關)音樂非常發達,許多詞家都是既有很高的文學修養,又精通音律的行家裡手。到了宋代,宮調與詞譜分離,一部分文人已不通音律,只能依譜填詞,不能演唱了。到了元朝,「宮調」與「曲」結合而與「詞」完全分道揚鑣。由於古代受到科學技術限制,不可能為我們留下錄音錄像資料,我們現在無法演唱這些詞譜了,這不能不說是傳統文化繼承方面的一大憾事。現在能聽到鄧麗君唱的《無言獨上高樓》是根據李煜所作的《烏夜啼》詞現代人譜的曲(該詞的解析,下面要談到)。

「詞調」也稱「詞牌」,就是「詞譜」,遺留下來的「詞牌」名如:憶江南、菩薩蠻、念奴嬌、西江月、蝶戀花、浪淘沙……,有時詞人在「詞牌」名下,再加上「詞」的第一句作為小標題。

李煜的前期作品,主要反映的是他的帝王享樂生活,這包括宮廷生活與愛情生活兩個方面。

他的後期作品,主要是寫亡國時和亡國後的生活。這些作品在思想內容上有一個共同的凝聚點與閃光點,就是集中寫亡國之痛,故國之思,字字流淌著血淚,句句飽和著愁恨,其憂憤悔恨之情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比起前期那些寫男女離別相思的作品來,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其愁恨也更加深廣、強烈。

現在,選三首李煜後期的傳世作品來解析欣賞。

一.《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簡析:

公元975年(開寶八年)11月27日半夜,金陵(今南京)城外,殺聲陣陣,石頭城內,火光衝天,一隊隊宋兵,在大將曹彬的率領下,剛才還在宮中宴樂的李後主,在曹彬「整軍成列,至其宮城」的情況下,只得「開門奉表納降」,存在38年的南唐王朝,至此覆滅。

城破國亡之後的第二天清晨,李煜遵曹彬之命,辭別金陵宮闕,被押送去汴京(今開封)。公元976年(開元九年)正月初四,李煜被押送至汴京,從此開始了「以淚洗面」的俘虜生活。這首詞,當是李煜身為囚虜之後,追憶辭別金陵往事有感而作。

詞的上片,描寫南唐的歷史風物,追憶從前豪華的帝王生活,表現出對自己只圖享樂,不曾在軍事上有所準備,以至家破國亡的無限悔恨。

家破國亡,身為囚虜,其痛苦可想而知。這樣,詞的下片,就自然轉入了對亡國之痛的描寫。李煜由君而臣,由主而虜,家國的滅亡,特權的喪失,從前帝王生活一去不返,此種地位的巨大變化,不能不引起精神上的極大痛苦。

上片開頭很工整的兩對仗句,以數字對數詞,以「家國」對「山河」;「鳳閣龍樓」對「玉樹瓊枝」,身為亡國之君的李煜眷戀大好河山,今日已成亡國之君,開始返思解悟到正是這種帝王享樂生活,才使自己雖有干戈而不識,乃至於國亡家破的結果和悔恨,所以總結說「幾曾識干戈」。

家破國亡,身為囚虐,其痛苦可想而知。這樣,詞的下片,自然轉入對亡國之痛的描寫。極寫自己由君而臣,由主而虜,家國的滅亡,特權的喪失,引起了極大痛苦,身體消瘦,精力衰竭,兩鬃斑白,苦於內而形於外。不得已辭廟被押送汴京。結句:悔恨交加,只得垂淚對眾人了。

二.《烏夜啼》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簡析:

詞的上片,描寫深秋寒夜,幽居獨處,寂寞無限的情景。總之,描繪的是一幅清秋涼夜圖,畫面上有人有景。寫人突出孤獨無言;寫景,重於秋夜梧桐深院的寂寞冷清。「情」與「景」交融悲涼凄慘。

詞的下片,是在言情,是對難以言狀而又難以排遣的離愁別緒的抒發。李煜是亡國之音哀以思也。

全詞雖上片寫景,下片抒情,凄涼的氣氛,卻融會全篇。

三.《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依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簡析:

這是李煜詞中的名篇。

詞的上片,抒寫對囚居生活的憎惡和對「故國」「往事」的痛苦懷念,表現作為一個亡國之君的無限悔恨。

詞的開頭嘆息說,時序變換,何時才是盡頭呢?又吹起了東風,又一個春天來臨了。在月光如水之時,回想起已經滅亡了的南唐,真是痛苦得使人難以忍受。

下片抒寫,雕花、玉砌美如白玉的台階依然存在,只是人事的巨大變遷。問君能有幾多愁?下句比喻他的愁苦,正像滔滔江水,洶湧翻騰,向東奔流不息。

全詞思緒情濃,起伏迴旋,而又一氣直下,再加寫景抒情,融合一體,撫今追昔,交織成錦,讀之使人有波濤翻滾,奔流不止之感,迴腸盪氣,餘味無窮之嘆。這首詞構思巧妙,感情真切,氣氛濃烈,比喻生動,形象鮮明,語言樸質。這就難怪它千百年來,成為人們傳誦的名作了。

開寶九年(公無976年)十月二十日夜,宋太祖趙匡胤暴死,其弟晉王趙光義即皇帝位,是為宋太宗。

第二年七月,一日宋太宗問徐鉉(與李煜獻降同赴汴京):「近日見李煜否?」鉉對以「臣安敢私見之!」太宗曰:「卿可往,但言朕令卿往相見可矣。」於是,徐鉉去探望李煜,在李煜居所門前下馬,只有一老卒守門。徐說:「願見太尉。」卒曰:「有旨不得與人接,豈可見也!」鉉曰:「我乃奉旨來見。」老卒往報。徐鉉入,站立庭下。久之,老卒遂入取舊椅請坐。徐鉉望見,對卒曰:「謝,只一椅足矣。」頃間,李煜紗帽道服而出。鉉方拜,而李主遽下階引其手以上。鉉行賓主之禮。主曰:「今日豈需此禮?」徐鉉引椅稍偏乃敢坐。後主相持大哭,乃坐默不作言。忽長吁嘆曰。「當時悔殺了潘佑、李平。」徐鉉既去,太宗有旨再詢,問後主何言。鉉不敢隱,直陳李煜所為。宋太宗遂賜牽機葯賜死。所謂牽機葯,服後,頭腳圈縮如牽機狀。後傳說,「小樓咋夜又東風」和「一江春水向東流」之句,才致禍至死,李煜時年42歲。(據宋,王至《默記》卷上摘錄)

李煜的《虞美人》一詞,成了絕唱!

推薦閱讀:

帝王之中詩詞第一,李煜也比不上他
如何概括李煜的詞和他的一生?
虞美人 李煜 課堂實錄
南唐和唐朝是一個國家嗎?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響貪歡——李煜《浪淘沙》

TAG:李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