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龐勛之亂:唐王朝喪鐘的第一聲響

說到唐朝,大部分人都對安史之亂後的歷史沒有多少概念。總是想當然的以為,藩鎮割據已經給這個王朝判了死刑。但唐朝並未因安史之亂而一蹶不振,當時的人也沒有因為藩鎮林立,而預感王朝衰亡。

只是眼看唐朝即將步入新的盛世,帝國西南邊陲的一小股戍卒,突然向中央發難。其中的不少人還在之後加入了黃巢起義的叛軍。因而有不少史學家都認為,這場龐勛之亂,才是大唐喪鐘的第一聲響。

江淮勁旅

唐代晚期的藩鎮割據形勢

在講述這800桂林戍卒的故事之前,我們先要把目光轉到他們的故鄉武寧鎮。

武寧鎮大體位於今天江蘇徐州,安徽宿州、濠州一帶。是唐德宗年間設立的藩鎮,其目的是守衛汴河漕運,保證江淮的財富能供給中央。在唐憲宗清除叛亂藩鎮的戰役中,武寧軍作為中央手中的一支勁旅,參與了討伐鎮海李鑄、淮西吳元濟以及淄青李師道的戰爭,屢立功勛。

唐穆宗即位後,借父親平定諸多叛亂藩鎮的威勢,準備進一步削弱各路藩鎮軍隊數量,加強中央權威。武寧軍雖然屢立功勛,但也難逃裁軍的命運。

隋唐時代的大運河路線

然而此舉直接引發了天下藩鎮的動蕩。對那些世代從軍的士卒來說,裁軍無異於斷人生路,他們肯定不願善罷甘休。於是幽州、鎮州等藩鎮紛紛兵變。當時武寧軍的精銳由本土出身的大將王智興率領,奉命前往河北平叛。但誰知中央委派的節度使崔群卻向朝廷提議,借著這次王智興立功,將他升遷別處。順便把武寧的精兵也帶走,以此方式解決武寧軍的裁軍問題。

王智興等武寧士兵雖是武人,但還是一眼看穿了長官的用心。憤怒之下,他們當即殺回徐州。守城士兵都是出徵士兵的父兄叔伯,當然不忍他們被調往別處,立刻開門放他們入城。

奪取徐州後,武寧軍將中央委派的節度使崔群等官員遣送回京。中央無奈,任命王智興為新的武寧節度使。

受任節度使的王智興,很快就繼續奉朝廷旨意,討伐其他叛逆藩鎮了,並且作戰英勇,屢立大功。王智興在此期間,選拔軍中精銳士兵,組建了一支名為銀刀軍的牙兵,用於保衛自己,並控制軍隊。這些牙兵不但裝備精良,而且待遇也遠遠高於普通部隊,是武寧軍中戰鬥力最高的部隊。不過,長期優厚的待遇也養成了這些牙兵驕橫的性格,橫行不法乃是常事。

唐代後期的精銳步兵

銀刀亂軍

正在訓練的唐代軍隊

王智興之後,朝廷委派的節度使多為文官,往往無法讓這些驕兵心服。結果之後四十年間,武寧軍發生了四次兵變,驅逐了四位節度使。

不過,武寧軍兵變後既不殺害節度使,也不擁立新的主帥,仍會接受中央派遣的新節度使。此外,他們也會接受中央指揮,討伐其他叛亂藩鎮。因此中央也並未過多追究,更沒有調兵鎮壓。

咸通三年,武寧鎮士兵暴動,驅逐了嚴苛執法的節度使溫璋。這一次朝廷選擇了三年前平定浙東裘甫之亂的儒將王式擔任新的武寧節度使。希望這位當世名將可以壓服這些徐州驕兵。可誰也沒料到王式採取了極為陰險的手段。他參加了當地士兵舉行的犒勞宴後,便立刻派自己的軍隊對徐州兵展開了血腥的屠殺。在屠戮了銀刀軍之後,朝廷依然對徐州兵難以放心。正好同年南詔進犯安南都護府,朝廷調集各路兵馬前往支援。武寧鎮順勢把一批銀刀軍殘黨編入援軍,派往嶺南。他們中的800人在戰後便被安排在桂林戍邊。

唐代精銳武士形象

按照唐朝的制度,戍邊士兵每三年可以輪換一次,讓他們返回故鄉。但朝廷本來就是想把這些不穩定分子丟到嶺南,自生自滅。現在又豈會讓他們回到徐州?結果這些戍卒一待就是六年。

快到第七年時,戍卒再三請求返鄉,但朝廷卻又百般推脫,讓他們再駐守一年。忍無可忍之下,憤怒的桂林戍卒殺死了監視他們的軍官。他們推舉頗有人望的糧料判官龐勛為頭目,揭竿而起,向故鄉進軍!

戍邊是很多隋唐士卒都要經歷的噩夢

進擊的亂軍

叛軍的回家之路

眼看桂林戍卒一路北上,朝廷這才覺得事情不妙。長安方面趕緊派人前往撫慰,赦免亂軍的一切罪責,讓沿途官員放他們過路返鄉。

但經歷了王式的陰謀之後,這些士兵對朝廷已不再信任。途徑山南東道時,看到當地把守關卡的唐軍士兵,不免更加恐懼。他們認為,自己的罪責比當年的銀刀軍更重。朝廷之所以不加追究,只是擔心他們被擊潰後流亡各地,繼續作亂。若他們老老實實返回徐州,恐怕不久後還將被朝廷再次設計捕殺。

因此,他們轉道淮南。一路上收攏各路盜匪和破產農民,尤其是出逃的銀刀軍殘部,壯大隊伍。隨後計劃攻克徐州,並迫使朝廷承認龐勛為新的節度使。

在邊境守衛城關的唐代士兵

叛軍進入武寧地界後,當地派出都虞候元密率兵攻打龐勛。官軍本打算在半路伏擊叛軍,但後者見沿途驛館無人,便心生警惕。在抓住附近樵夫審問後,他們發現了官軍的計劃,急忙後撤。眼看叛軍後撤,元密率軍倉促追擊,結果反而中了伏擊,全軍覆沒。

當時叛軍和官軍同屬於江淮地區的藩鎮士兵,戰術風格上同出一脈。因為武寧軍主要作戰任務是保衛漕運,因此軍隊更偏向于山地戰、水戰以及攻守城,以弓弩、刀劍為主要武器。相比北方的藩鎮不但自身缺少騎兵,也缺少對抗騎兵的經驗。

徐州城內士兵得知龐勛戰勝的消息,也是軍無鬥志。城中百姓也心向叛軍,紛紛助叛軍攻城。龐勛趁機發力,一舉攻克徐州。破城之後一面給中央上書,請求擔任節度使一職。一面布置防禦,招兵買馬。在吸納了武寧降兵、各路盜匪和流民之後,龐勛的隊伍迅速擴張到十幾萬人。

朝廷見狀,一面假意和談拖延時間,另一面調集各路軍隊圍剿龐勛。平叛軍以右金吾衛大將軍康承訓為主帥,神武大將軍王晏權和羽林將軍戴可師輔助。他們一起統領率魏博、鄜延、義武、鳳翔等藩鎮兵馬,前往鎮壓。臨行前,主帥康承訓特意向中央請求,調沙陀部落酋長朱邪赤心率部眾參戰。

沙陀勢力登場

龐勛之死

唐代 弓箭手 與 重步兵

這支規模浩大的平叛軍在初戰中被擊敗。大將戴可師毫無防範的把軍隊駐紮在一座叛軍留下的空城中。結果叛軍在第二天,趁著大霧,突然殺到。官軍被一舉擊潰。另一位身在壽州的大將王晏權,也屢為叛軍所敗,被嚇得不敢出戰。

雖然龐勛接連擊敗兩位唐軍大將,但平叛軍實力仍在。很快,唐軍主帥康承訓重整旗鼓、繼續發起進攻。他以朱邪赤心的三千沙陀騎兵為先鋒,向龐勛進軍。

叛軍最初在渙水伏擊渡河的官軍。結果赤心帶著五百沙陀騎奮勇突圍,反而擊退了缺乏對抗騎兵經驗的叛軍。隨後,曾擊敗唐將戴可師的叛軍大將王弘,立率部發起突襲,趁夜包圍唐軍大營。就在他覺得戰局已定之時,唐軍中的沙陀騎兵再次立功。

面對參差不齊的叛軍大唐中央的突厥騎兵可謂得心應手

這些英勇的異族騎兵左右突圍,出入如飛,瞬間把叛軍步兵打的節節後退。叛軍先是被弓馬嫻熟的沙陀人,射的抬不起頭。接著又被衝鋒到跟前的騎兵,沖亂了隊形。其他唐軍趁勢出擊,成功地反敗為勝,剿滅了眾多叛軍。隨後康承訓乘勝追擊,又在柳子鎮全殲了叛軍將領姚周所部。雖然最初的叛軍以銀刀精銳為班底構建,但隨著大量投降者與流民加入,叛軍的的整體實力已大不如前。

屢遭敗績的龐勛見狀,便集結全軍,決心與官軍最後一搏。他首先在豐縣擊破了攻城的唐將魏博,之後向康承訓進軍。結果被早有準備的康承訓伏擊。良莠不齊的叛軍,看見唐軍軍容嚴整,便一觸即潰。原本龐勛有數萬大軍,等他逃回徐州時只剩3000人。可謂大勢已去。

此後的數月內,官軍在降兵的幫助下攻陷徐州,奪取了叛軍的根據地。率領殘部出逃的龐勛也在準備轉戰亳州時,遇到沙陀騎兵追擊。這些來自西北的草原勁旅,即便是攻擊陣列完整的叛軍,也效果顯著。如今,對手正在以行軍的縱隊潰逃。衝殺過去,自然是水到渠成。最終龐勛的殘部全軍覆沒,自己也戰死當場。

突厥騎兵可謂晚唐和五代的勝利保障

亂世的開始

唐代軍中的本族與外族騎兵

龐勛之亂雖以失敗告終,但唐朝的勝利卻只是更大失災難前的迴光返照。史家多將變亂歸結於當時在位的唐懿宗無能,但這場兵變的禍根早在40年前便已種下,並非唐懿宗一人的責任。

縱觀中晚唐歷史,我們不難發現一些亘古不變的常識。當一個帝國在制度上有嚴重缺陷,或許能靠少有的幾位明君和幾次天降好運來短暫中興。但並不能解決深刻的社會矛盾。因此,這樣的帝國儘管能享有一時繁華,但最終難免墜入失敗的深淵。龐勛之亂後的唐朝正是如此。

當叛軍殘黨依然流竄各地,藩鎮與中央也是上下離心,百姓的日子自然不會安定。諷刺的是,皇帝本人的生活卻日益奢華。不僅大興木土,還要縱情聲樂,甚至花重金迎奉佛骨。在唐朝權貴們的紙醉金迷之中,一場更大的黃巢變亂,便悄然醞釀起來。(全文完)

推薦閱讀:

唐王朝最後一位皇帝,想娶奶媽當老婆,17歲被殺死,比溥儀還慘
揭秘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歷史真相

TAG:王朝 | 唐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