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發現新的白血病抑癌基因

(科學網 易蓉蓉報道) 我國科學家主導研究發現了一個在急性白血病病人中有較常見突變的抑癌基因,且揭示其功能異常與多種不同致癌基因之間的協同作用,為研發白血病新的治療方法提供了重要基礎。該成果2月10日在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上發表。該研究是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以及天津市科委多個重點基金資助下,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教授程濤、竺曉凡和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王前飛等率領的多個團隊合作完成的。他們通過對一個混合譜系白血病(MLL)患者及其正常同卵雙胞胎的血細胞進行全基因組測序,發現了功能性MLL-NRIP3致癌基因和催化H3K36三甲基化(H3K36me3)的組蛋白甲基轉移酶SETD2的遺傳突變。王前飛介紹說, 急性白血病是一種常見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發病率大約為2.76/100000人。該研究表明SETD2是白血病的新抑癌基因,而且SETD2-H3K36me3通路的功能破壞是白血病發生髮展的一種新的表觀遺傳機制。「急性白血病中SETD2-H3K36me3功能的發現具有兩重意義:一是臨床意義,二是科學意義。」王前飛說從臨床角度而言, 在兒童和35歲以下的成人中,急性白血病的死亡率超過其它任何一種癌症。而白血病某些亞類的治療效果很好,另外有些亞類的治療效果很差。這需要找到新的與腫瘤發病的相關靶標,並設計相關的治療藥物。從科學角度而言,傳統認為腫瘤是以DNA突變為特徵的遺傳疾病。 但DNA包裹在複雜的染色質裡面,染色質特徵變化是否在腫瘤生物學中有重要作用一直有爭議,類似珠寶是精華但首飾包裝是否重要的爭論。 H3K36me3組蛋白修飾紊亂在白血病中的功能研究證實了染色質變異在腫瘤發生過程中會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說明雖然首飾包裝只起到美化珠寶的作用,但染色質的變化能夠通過控制DNA遺傳信息的解讀而在腫瘤發生中發揮重要的生物學功能。血液幹細胞國際資深學者程濤總結指出,當前癌症研究的主要挑戰之一就是多種致癌基因或機制如何協同導致細胞惡變。他們的發現將促進對白血病乃至其它癌症發病機制的認識,有助於臨床藥物開發。「這項研究是多個工作團隊合作的結果,前後歷時三年,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黃剛博士研究組的加入加快了研究進展。我們也尤其感謝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測序中心完成的腫瘤病人全基因組深度測序,為我們做出這個成果奠定了很好的基礎。」王前飛強調。分享到:列印 發E-mail給: 以下評論只代表網友個人觀點,不代表科學網觀點。2014-2-19 8:22:27zhaoyingjun科學的突破,中國科學積累了.....厚積薄發!!
推薦閱讀:

海昏侯墓考古發現最早「孔子像」
乳癌早發現要靠技術和手段
一句話評價清朝十二帝:看完發現清朝皇帝個個都很奇葩!
新發現的幾款潮衣
比劉伯溫還勝一籌,輔佐朱元璋建稱帝後卻隱退了,他發現了什麼?

TAG:科學家 | 中國 | 科學 | 基因 | 白血病 | 發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