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神童」到巨匠—《特級大師李義庭專集》(二)

從「神童」到巨匠—《特級大師李義庭專集》(作者:錢剛、張郁偉)李東漢一聽,這正是自己求之不得的美事,高興都來不及,哪裡還會有二話,忙笑逐放開地說道:「這敢情好,只是不知義庭水平夠不夠?」曉天手一揮,說:「這個你就不用擔心了,我們心裡有方寸。賽前,有件事卻讓杜曉天頗費躊躇。原來.這杜曉天寫得一手好字,表演前茶樓外的海報大都由他撰寫,一般來說對弈者都是成名棋手,已有名頭,照寫上去就行了,可李義庭還是個少年.在棋壇尚無名份,這海報上怎麼寫才不影響票房呢? 幾個人琢磨來琢磨去,始終不得要領.突然杜曉天一拍桌子:「我看就寫『小神童』。義庭小小年紀就把棋下到這個份上,很不容易,叫『小神童』並不過分。」大家聽了,也覺得有道理,就紛紛附和:「小神童』這個名起得好.就這樣寫。」寫有「小神童」的海報貼出後,效果出乎意料地好,人們不禁互相打聽:武漢棋壇什麼時候出了個「小神童」?他的棋到底有多厲害?表演的這個晚上,看到來的觀眾比平日還多,杜曉天也為自己的這個突發奇想得意不已。李義庭也沒有讓前來一睹「小神童」風采的人失望,乾淨利落地擊敗了黃方大。這局棋實至中局,李義庭已佔有較大優勢,但此時卻出現了棋規問題。黃方大用炮長打李義庭的過河車,而這個車除了佔據卒林和下二路外,改走其他應法都要吃虧。黃方大認為李義庭的車還有第三條路可走,如果不走他就可以長打車,應判為和棋。當時棋壇並沒有統一的成文棋規,平時對弈都以大家約定俗成的規定來行事。此時,這個局面周涓濱、杜院天都認為該由黃方大變著。黃方大是個爽快人.聽幾個權威這樣判,也就不再堅持了。李義庭首場公開表演就力挫老一輩名手,自然引起了轟動效應.人們不禁贊道:真不愧是「小神童」。就這樣,「小神童」李義庭的名聲在武漢棋界越傳越響了。羅天揚見李義庭在武漢棋壇越來越成了氣候,便對李東漢說:「義庭還是得到外地去見識見識,明年我去上海的時候,就帶他一起去。」在李義庭還沒有離開武漢去見大世面之前,卻在家門口接受了外地高手的考驗。1953 年初夏,廣東大名手陳松順來到武漢。他的目的地本是上海,順路到武漢呆幾天,見見一些老棋友,切磋切磋棋藝。陳松顆是棋壇的一位傳奇性人物,少年時便表現出非凡的棋藝才華,並為「粵東三風」之—、有「棋仙」美譽的鐘珍所賞識.收為關門弟子。鍾珍盡其所學,精心栽培陳松順.遂使其棋藝精進,終為一代大國手。從 1942 年開始,藝成之後的陳松順挾技走江湖,曾遠征西南,遇人讓雙馬,聲譽鵲起。50 年代初,陳松順與楊官璘聯袂抗衡各地高手,戰績顯鼓,人稱「陳楊合兵」。陳松順到漢口後,並沒下榻旅社,而是住在杜曉天家裡。當年陳松順在昆明以棋謀生時.曾得到過杜曉天在經濟上的資助,兩人從此結下深厚友誼。此次來漢.住在老友家,正好連床夜話,暢談棋人棋事,也是人生一大樂事。以陳松順的大名,來漢口自然引起棋壇的轟動,李義庭在父親的帶領下,於是慕名來到杜曉天家,希望能得到指教。陳松順聽了杜曉天的介紹,對李義庭也非常感興趣,很爽快地便答應願意下兩盤指導棋。陳松順是前輩大名手,又是遠道來的客人,兩人當然不能乎下,於是商定由陳松順讓兩先。對弈的結果,李義庭一勝一和。局後,陳松順還耐心地為李義庭進行了復盤點撥。陳松順剛離開武漢,廣東棋壇另一享有盛名的高手曾益謙也接道而至。在少年李義庭的心目中,曾益謙是比陳松順還要厲害的人物,因為他在平時所讀的棋書上,早就了解到曾益謙是「粵東三風」之一曾展鴻的公子.家學淵源,功力深厚。棋界當時流傳「虎父有虎子」的說法,就是形容曾氏父子的。曾益謙在漢期間,正是「火爐」開始發威的時候,他過去哪裡領教過這般炎熱,生活上頗感不適應.特別在飲食方面,覺得很難進口。有次在茶館聊天時,曾益謙又提到武漢的天氣讓人熱得難受,李東漢便對他說: 「如果曾先生不嫌棄的話,以後就到我家吃飯,我要我老婆按先生喜歡的口味做菜。」李家雖然生活困難,但為了李義庭能在棋上學到真本領,那段時間盡最大的努力讓曾益謙能吃到可口的飯菜。而李義庭則「近水樓台先得月」,得以與曾益謙對弈了四局。曾益謙也是讓兩先,戰績是李義庭兩勝一負一和。所謂「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何況考察了有四局之多。曾益謙不禁對李義庭的棋才大為讚賞,他對李東漢說:「義庭在棋上前途無量。但還需要增廣見識,得到外面去走走,你千萬別耽誤了他。」李東漢忙回答說:「是呀,是呀,羅先生也總在說這個道理,他已答應明年帶義庭到上海去看看。」贏了兩個聞名全國的大名手,按說應該很高興,但李義庭心裡卻沒有絲毫了不起的感覺,畢竟是讓兩先的棋,而且自己並未取得壓倒性的勝利。他明白,與這些頂尖人物比起來,自己還有不小的差距,要努力的地方還很多。李義庭仍是在茶館裡不斷地磨鍊著棋藝,日子過得平淡而又充實.時光飛逝,轉眼就到了 1954 年的夏天。一天晚上,有人在茶館找到李東漢,說羅天揚從上海帶口信來.要李義庭馬上動身去上海,並留下了羅先生在上海落腳的地址。本來,羅先生還要當時武漢另一年輕好手張潤與李義庭一同前往上海,但張因在化工廠有正式工作.脫不開身.這樣,李義庭要去的話,就只能孤身獨行了。李義庭要去大上海見世面了,全家人都為他感到高興,但同時也有幾分擔心,畢竟,這是他第一次出遠門,而且又是一個人去.路上怕他不會照顧自己。李東漢在為他做臨行前的準備時.不免千叮嚀萬囑咐,李義庭則興奮得父親說什麼他都點頭稱是。雖然是喜事臨門,但外出的費用對李家來說卻是個大問題。家裡七拼八湊,也只能拿出 8 元錢來,花 4元買了一張去上海的四等艙船票.餘下 4 元就讓李義庭帶在身上零用。李東漢又從床下找出一隻小舊木箱,簡單修理一番後,給李義庭用作裝衣服等生活品。既然是出去闖世界,按理還應該好好打扮一下,但李家這樣的生活條件哪裡有能力給李義庭添置新衣? 母親只得自己動手,弄到一些黑緞子面的邊角余料,趕著為他做了一雙新鞋。至於衣服嘛,就只能講究乾淨而已了。出發這天,李東漢把李義庭送到碼頭,臨開船了,他又一次提醒兒子:「出去一趟不容易,一定要跟高手們多下棋,好好學點高招回來。」頭回坐這種大客輪,李義庭對什麼都覺得新奇.而最讓他感到滿意的.是船上的伙食。每餐只需三毛錢,就可以買到一份不錯的飯菜,而且還有葷的,感覺比在家裡吃得可口多了。幾天後的一個黃昏,船終於停泊在了上海著名的十六鋪碼頭。李義庭背著小木箱,隨人流上了碼頭.一時間有些茫然,不知道該往哪裡走。他先後攔住幾個人,問去淮海路上的凌雲閣茶樓怎麼走。可能是別人不知道地方,也可能是語言不通,對李義庭的問話他們只是搖頭。突然,他想起隨身帶著父親寫的紙條,上面是羅先生在上海的地址,使忙拿出來,又去向一個路過的中年人。那人一看紙條,馬上告訴他,就從碼頭這裡坐幾站有軌電車,下車就好找了。依著指點,李義庭很順利地就找到了目的地——凌雲閣茶樓。此時,天色才剛黑下來。羅先生並不在茶樓,但顯然他已對此事有所交代,因為李義庭一進茶樓,老闆就過來給他打招呼,並告訴他羅先生到大世界裡的青年會表演去了。李義庭一聽,馬上來了精神,忙打聽了大世界在什麼地方,放下行李就出門了。大世界離凌雲閣沒有多遠,他很容易就找到了。大世界坐落在西藏路上,是一座高大的樓房.乃上海最為著名的遊樂場所.青年會擂台就沒在大樓的頂層露天平台上。他花兩毛五分錢買了一張門票進去,看見羅先生果然在台上下棋,於是就靜靜地在那裡先看起棋來。待羅先生表演結束後,他走了過去,輕聲對羅先生說:「先生,我來了。」羅天揚見是李義庭,非常高興:「來得蠻快嘛.好.好.先看幾天棋,我再要他們給你安排表演。」就在當天晚上,李義庭第二次見到了陳松順、曾益謙,並結識了上海朱劍秋、何顧安、屠景明,天津馬寬、馬國梁等名將。50 年代的上海,棋風熾盛,堪稱棋國藏龍卧虎之地,而每到夏季,各地高手更是雲集滬上,或設擂.或攻擂.渴望在此建功立業。當時上海有兩個最負盛名的擂台,一是陳松順為台主,何順安和朱劍秋為副台主的青年會擂台,另一個則是楊官璘為台主,杭州董文淵和北京侯玉山為副台主的大新公司的擂台。大世界青年會擂台的日常事務由朱劍秋主持,李義庭頭幾天都是買票進去看棋,後來羅天揚請朱劍秋為李義庭辦了一個出入證,從此他就可以兔費進場了。因為進大新公司要花錢買票,所以李義庭很少去那裡.主要的活動場所 還 是 在 大 世 界 。參加攻擂的棋手.只要給安排了場次,就有棋下,每次下兩盤棋,不論輸贏,根據棋手水乎的高低,以「車馬費」的名義,按等級給錢。羅天揚是甲級棋手,便按最高的「車馬費」12 元給。以羅的棋藝和名聲,青年會每月給他安排八場棋.有時再到大新公司下兩場,一個夏季的收入也相當可觀。李義庭到上海,本來是懷著一番雄心壯志來打擂台的.卻沒想到情況的發展完全出乎預料,他根本就沒有上場的機會。可以想像,這時的上海灘有多少英雄豪傑在此出沒,而真正能在擂台上拋頭露面、一展身手的,卻又只限於少數的一些大名手。且不說李義庭還只是一個默默無名的 16 歲少年,就連不少有相當名氣的高手,也難得輪到一次攻擂的資格.只落得私下在茶館裡找人下棋,邊消遣邊幫補一下生活。李義庭也與他們是一樣的境況,白天里就在茶館裡下棋,晚上就去大世界看棋。像這樣過了一段不短的時日,不僅李義庭著急,羅天揚也覺得自己沒有盡到責任,於是他利用自己在棋界的地位和關係,更加頻繁地為李義庭的登台積極活動。他先找老友朱劍秋,請其為李義庭安排表演.但朱考慮到李義庭沒有名聲,又是個小孩,如果下砸了,影響了票房,他沒法向大世界的老闆交代,弄得不好,來年老扳就不會再讓他主持擂台了。沒辦法,羅天揚只得去求董文淵,因為大新公司的擂台是由董和遊樂場經理共同安排的。董文淵外號「小杭州」.成名於 40年代,曾擊敗過七省棋王同德裕,傲視華東棋壇,稍後又顯威於香港,被公認為棋壇的重量級人物。董的圍棋也有極高造詣,後曾獲全國第四名,遂有「雙槍將」的美稱。可惜的是,他的人品和棋品欠佳,在棋界口碑甚差。董的為人雖然不怎麼樣.但對羅天揚卻是非常的尊重,原因是當年羅雲遊到杭州時,曾與剛出道的董下過許多盤指導棋,說來兩人有師徒之誼。然而.董文淵聽了羅天揚的要求後,也感到很為難,只不過他不便一下回絕,就回答說近期的對手都已安排好了,但他會把這事放在心裡,一有機會就首先考慮李義庭。得到這樣的答覆,羅天揚十分高興,回來反而勸李義庭再耐心地等幾天。但這一等豈止是幾天,屈指算來,李義庭到上海已將近一個月,各家下棋的茶館都幾乎涉足到了,當地的二流棋手也大都交過手了,雖然自我感覺這段時間棋藝又得到了不少的鍛煉.收穫也不小.可到上海畢竟是為了攻打大高手擂台而來的,這個目的沒有達到,還是覺得有虛此行。看時間已到八月底,擂台賽即將偃旗息鼓,羅天揚再也坐不住了,這天拉著李義庭就去找董文淵。一見面,羅天揚使急急忙忙對董文淵說:「這擂台馬上就要撤了,義庭來次上海不容易,你就給他安排一場吧,好歹讓他解決一下回家的路費。」在這種情況下,董文淵再也不好敷衍,只得答應「那我去找老楊商量一下」。楊官璘坐擂表演的場次是固定的——每月 15 場。他的擂台定於 8 月 30 日結束,並已買好 9 月 1 日回廣州的車票。8 月 30 日,董文淵找到楊官璘。楊倒是先開口:「今天晚上我下完最後一場棋,9 月 1 號就走。」董文淵儘管深知楊官璘是個很難改變主意的人,但還是抱一線希望地請他再加賽一場。「跟誰?」「李義庭。」李義庭的名字,楊官璘也早就聽陳松順、曾益謙等人提到過。曾益謙更預言:李義庭潛質無窮.他日定成國手。這些畢竟引起了楊官璘的興趣,於是決定考察一下此人的功力,便答應下來。董文淵得到楊官璘的同意,真是大喜過望,趕忙跑去向羅天揚表功。董文淵大講了一通自己如何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說服楊官璘.過程極盡曲折.讓人感動。羅天揚自然是表示萬分感激.並一再囑咐李義庭務必要在這一戰中發揮水平,也不枉董文淵先生花了這麼大一場功夫。李義庭這夜興奮得沒有睡好覺。輸贏的問題在他的腦子裡幾乎沒有考慮過,他想得最多的是自己終歸是很幸運的.因為楊官璘一直是他最敬佩的大國手,與他公開對弈很早就是自己心中的一大夢想,現在,美夢即將成真,怎不讓他激動難眠。8 月 31 日晚,當李義庭終於登上大新遊樂場八樓屋頂禮園劇場與楊官璘相對而坐時,他內心裡充滿的仍然是自豪與敬畏交織在一起的複雜情緒。能以 16 歲這種少年棋手的身分,坐在連無數成名高手都夢寐以求而不可得的位置上,他油然而生幾分成就惑,但一想到坐在對面的是棋國泰山北斗似的人物,他又無法控制地感到緊張不安。得知楊官璘的擂台要增設一場,愛好者的反映當然是大為歡迎。而當人們看到楊官璘今天的對手只是一個從未在此露過臉的無名少年時,他們更是雀躍不已,按揀不住地互相打聽這個孩子是誰,有什麼來頭。他們預感到今天會有一場好戲,因為大新公司的擂台上,還從來沒有這種無名小輩登場的機會。對於楊官璘來說,起初他並沒有把李義庭放在眼裡。這不奇怪,他實在沒有任何理由要把面前的這個小孩故在眼裡,因為他經過了太多太多的大風大浪,一個小孩又能掀起什麼波瀾來呢?比賽開始了,首局由李義庭先行,他伸手擺下了自己最擅長的中炮局,楊官璘應以多年來干錘百鍊的屏風馬。開局未幾,當楊官璘平炮邀兌車時,李義庭出於穩健,主動把車兌了,而沒有選擇平車壓馬的激烈變化,害怕自己控制不了局面,畢竟,對手是楊官璘啊。兌車讓楊官璘覺得李義庭是在示弱,因此在以下的戰鬥中他弈來多少有些掉以輕心。首先,當李義庭衝起中兵時,楊官璘沒有走最有針對性的補中炮,而是飛起中象;緊接著當李義庭跳起盤頭馬時,楊官璘更是奔出了一步事後讓他後悔不已的平炮瞄兵。這是一招虛張聲勢的欺著.看似既要盯車又可轟相,對方不得不應,其實不然。此時的李義庭已完全沉浸在棋局的奧妙之中,當初的緊張感已不知不覺地煙消雲散。他經過認真的審局,毅然走出一著大出楊官璘意料的回馬金槍,大膽棄相。這樣一來楊官璘便陷入進退縮谷之中了。以下李義庭緊捏戰機,妙手連發,特別是再度使出的回馬金槍巧著令人嘆為觀止,硬是將楊官璘的大車退入死角,從此可以毫無顧忌地放手進攻。眼見李義庭三軍已是兵臨城下.楊官璘不得不投子認負了。這一結果太讓人們吃驚了,觀眾席上熱鬧起來,大家開始對武漢來的小孩刮目相看了。不過,當時大多數人認為首戰楊官璘是大意失荊州,第二盤他一定能夠扳回來,因為那時候的楊官磷地位正如日中天,還沒有人可以連贏他兩局棋。丟了第一盤,楊官璘心裡也不禁咯噔了一下,但他還認為是自己不夠重視的緣故。他想只要打起十足的精神,憑自己的功力.再加上第二盤又有先行之利,是一定可以收復失地的。換先再弈,楊官璘也架上了中炮.而李義庭的屏風馬卻布成了一剛一柔的格局;左炮過河封車,放對手的左車沖入陣來。李義庭因已勝一局,可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心態比較平和,盡量找尋兌子簡化局勢的變化,令楊官璘無從發力。李義庭的策略是成功的,一番兌子之後,雙方大子各余車馬.已呈和勢。但楊官璘迫於形勢.哪裡肯和.平生一向謹慎的他也殺得心浮氣躁了,行棋多有勉強。他沒料到李義庭的殘棋功夫也頗為深厚,車馬冷看出神入化,令人防不勝防。頃刻之間,楊官璘的防線頹然崩潰,竟又負了第二局。賽場里這下完全沸騰了,人們興奮地談論著這一剛剛誕生的特大新聞。要知道.楊官璘這一年在上海的120 多天里,設擂迎戰備路英雄,下了許多盤棋,幾乎從未敗陣,想不到在離開上海的前夜,竟『栽」在一個小孩手裡,而且是連負兩局!上海的棋友也為李義庭今天的精彩表演而高興,他們紛紛祝賀羅天揚培養出了這樣一位前途無量的「棋壇神童」。看著李義庭.羅先生喜得嘴都要合不攏了,他也實在沒料到自己的徒弟能連勝楊官璘兩局。而楊官璘實在不能接受這樣的慘敗,回到旅店,他把兩盤對局拆了又拆,不得不由衷承認:李義庭的棋藝確實已臻一流境界,不可小視。左思右想,他決定把火車票退掉.再跟李義庭較量一場。(—未完待續—)1.從「神童」到巨匠—《特級大師李義庭專集》(序言)2.從「神童」到巨匠—《特級大師李義庭專集》(一)
推薦閱讀:

15,卡迪
9,傑
14,野田謙
16,大衛

TAG:大師 | 神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