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宇宙如何運行》解說詞(1…4)

《了解宇宙如何運行》紀錄片解說詞

(根據記錄整理,不準確,供參考)

第一集:恆星

恆星世界在暴力中誕生,也在暴力中消亡。恆星運動推動了宇宙的運轉,也是生命的起源。銀河系有2000億個恆星,太陽是銀河系中億萬恆星中的一個,有46億年的歷史,直徑為160萬公里,在銀河系及宇宙中,太陽的體積微不足道。海山二恆星比太陽大800萬倍。參宿四恆星比海山二還大300倍,參宿四恆星也不是最大的恆星,有個VY恆星大的驚人,比太陽大10億倍,直徑相當於整個銀河系。

恆星由宇宙塵埃、氣體和星雲等物質、暗物質和暗能量組成(圖1、2)。

星雲是恆星的搖籃。宇宙初期有數百億個塵埃星雲,如馬頭星雲、鷹狀星雲、草帽星雲等(圖3、4、7)。

2004年天文學家曾發射「斯皮策」紅外太空望遠鏡,觀測新恆星的誕生過程。宇宙早期太空中瀰漫著無數的氫氣團,物質密度大的地方其溫度就高,密度小的地方溫度就低。冷熱氫氣團久而久之就形成旋渦,而且是越轉越快。在引力的作用下,氫氣團的密度越來越高,吸入氣團內的物質越來越多,大約經過50萬年的漫長過程,氣團中心的溫度達到了1500萬℃,氫氣原子之間發生聚合變成氦,釋放巨大的能量而且發光,就這樣氫原子在引力作用下升溫、高壓和極大密度下,發生核聚變反應,釋放巨大無比的聚變能,從而誕生了宇宙的第一顆恆星,質量越大的恆星聚變速度越大越快。宇宙從恆星誕生的那天起開始從黑暗走向光明,而且越來越璀璨奪目。宇宙中有數十億、百億、千億、千萬億顆恆星,直至形成現在的宇宙。

恆星中的能量從哪裡來?上個世紀20年代,人們一直不解。直至天才科學家愛因斯坦發現了質能守恆定律,即E=mc2,人們才從愚昧中走出來。

根據愛因斯坦質能轉換定律,科學家發明了原子彈、氫彈。共同認識到太陽內部在分秒之間進行核聚變,從誕生那天起,50億年來一直未停止過。

為模擬太陽中心核聚變現場,天文學家在倫敦建了一個托卡馬克實驗室,設計出一個重3.6噸的儀器,用電流將氫原子加熱到3億℃,這時兩個互相排斥的氫原子極不穩定,兩個氫原子以1600公里∕秒的速度,在雜亂運動中聚合,產生氦和釋放能量,這就是太陽內部的核聚變的真實寫照。

為什麼太陽不一下子爆炸成塵埃呢?堅持了近50億年,而且還要繼續下去?這個問題提得好。主要原因是太陽的質量太大,猶如一層厚厚的殼,將太陽中心的聚變能約束住,炸不飛太陽。

太陽直徑有140萬公里,核聚變發生在太陽中心的幾十公里區域內,巨大的引力使太陽中心具備核聚變條件(氫原子、1500萬℃高溫、高壓)每分每秒發生核聚變,釋放巨大的能量,科學家做過測算,每次聚變相當於廣島原子彈的10億倍。爆炸力方向與引力相反,互相抵消。幾十億年來,太陽內部的聚變反作用力與向心引力就這樣互相較勁消耗著,哪一方都沒有退卻,勢均力敵,達到平衡。

太陽中心的核聚變產生能量和光子,光子在太陽內部開始漫長的旅行。據測算,要幾百、幾千、幾十萬年,光子才可能到達恆星光球表面。太陽光子到表面需要160萬年,海山二到達地球是8000年前的光,參宿四的光是500年前發出的。光子向太陽表面前進時,路上要與其他粒子撞擊數十億次,經常改變方向,這就是光子為什麼那麼慢,到達太陽光球表面的原因。

光子到達光球表面立刻加熱表面物質,使其溫度從1萬℃迅速升高到1000萬℃,形成閉合磁力線,攜帶大量高強度粒子流向太空噴發,磁力線互相交匯撞擊,在太陽表面形成一股破壞力極強的太陽風。

科學家在實驗室摸擬了太陽表面的閉合磁力線爆發情況,強度雖小,但原理相同。

恆星質量雖然很大,它能夠誕生,也不可能永遠生存下去,一定要走向消亡,這是無法違背的自然規律。

恆星的消亡是內部的聚變原料消耗殆盡,爆炸力量越來越弱,最後因燃料耗盡而終止,在爆炸力與引力的角斗中,引力最終取得全面的勝利。科學家測算,太陽每秒消耗6億噸氫燃料,大約70億年後太陽中心將停止熱核反應。但外層空間受溫度影響迅速膨脹,由現在的140萬公里,擴大到1億公里,成為一顆紅巨星。水星、金星將被紅巨星太陽吞噬,地球也難倖免,高溫將使地球海水全部蒸發掉,大氣被吸走,地球完全可能被撕碎,或者被吞噬,成為紅巨星太陽的一部分。

紅巨星太陽內部也不安靜,氦原子聚變仍在繼續,變成氧燃燒,最後變成熾熱無比碳核白矮星(圖16)。體積與地球相仿,但密度是地球的100萬倍。1立方厘米的白矮星放在地球表面可以毫不費力從地心穿過,可見白矮星密度之高!

比太陽質量大幾倍的恆星死亡,死亡後不變白矮星,而是中子星,又稱鑽石星(圖17),因為鑽石就是純碳晶體組成,硬度非常高。

質量比太陽更大的參宿四恆星死亡,場面壯烈的多,其內部由碳元素與氧繼續衰變下去,最後出現鐵元素,鐵元素是吸收能量的殺手,恆星內部出現鐵元素就意味著死亡的開始,鐵越積越多,直至將恆星內部能量吸干,引力向鐵核擠壓,幾秒鐘之內引起恆星爆炸,天文學將鐵核恆星的爆炸,稱為超新星爆炸。天文學家已找到一顆超新星爆炸,距地球17萬光年,爆炸的火球直徑達數萬公里。

天文學家用巨型激光器模擬超新星爆炸,即用強大的電能發出136股激光束,攻擊一個目標,結果目標氣化,存在十萬分之一秒向外擴散,衝擊波帶動下物質衝到表層,產生更重的元素,金銀、鈾等重元素就是超新星爆炸的產物,因為重金屬元素形成的條件苛刻,所以宇宙中貴重金屬元素稀少。

超新星爆炸並不是全部變成塵埃,其中子星內核依然存在,中子星直徑大約30公里。其外殼殘骸送入太空。中子星有個特點,定時向太空噴發Χ射線。根據此特點,尋找到Χ射線源就找到了中子星。

恆星消亡,向宇宙播撒人間萬物,有各種元素,也包含生命。因此,可以推斷:太陽中的各種粒子也是重複使用的,很可能星超新星爆炸三代、四代的產物。其中包括我們人類身體,組成各種器官的原子可能來自不同的恆星。

宇宙中恆星的燃料總有耗盡的那一天,可能是數萬億年後,但那一天遲早會來。恆星消亡時宇宙又回到黑暗時代。也許黑暗過了相當長的時間,新的大爆炸又開始了,新的宇宙又誕生了!

2011-7-26 08:08

2011-7-26 08:09宇宙物質分布呈絲網路結構

2011-7-26 08:10盤狀星雲

2011-7-26 08:10草帽星雲

2011-7-26 08:11銀河系星雲,又稱銀河系

2011-7-26 08:11馬頭狀星雲

2011-7-26 08:11鷹狀星雲

2011-7-26 08:13中子云示意圖

收藏評分分享
轉發此文至微博 TOP

黑山於家老爹初級會員 發表於:2011-07-26 08:21 只看該作者 發帖 202 精華:0 註冊時間:2010-1-18 發短消息 大 中 小 2樓

[連載]《了解宇宙如何運行》紀錄片解說詞(2)

第二集:黑洞 黑洞蘊藏著巨大的能量,但人們肉眼和儀器卻看不到它,因為光線靠近黑洞都被它吞噬,所以得名「黑洞。」宇宙中確實存在這樣的神秘天體。黑洞引力驚人,恆星、行星及星際物質靠近它都被黑洞吸進,所以,黑洞是宇宙的統治者、終結者。現已查明,銀河系中心存在著巨大的黑洞。左圖是天鷹座一個恆星被黑洞吞噬的照片。用瀑布形容黑洞中心吸進物質的過程很貼切。當小船在河上游時,划船者可任意上行,但當小船靠近瀑布邊緣時,無論划船者怎麼用力都逃脫不了被急流吸進瀑布的命運。小船相當恆星天體,瀑布相當黑洞。巨大的引力使一切宇宙物質都無法逃逸,甚至光線都被吸進黑洞。 假設黑洞光顧太陽系,太陽系的行星、衛星、彗星、將被巨大的引力吸引偏離固定的軌道,在太陽系內互相撞擊引起混亂。地球的大氣、海水相繼被黑洞引力吸走,地表(殼)被引力剝離,最後地球液態地幔、鐵質地心被吸進黑洞,同樣太陽也逃脫不了消亡的命運。十倍以上巨型恆星當她消亡時就會形成超新星爆炸(圖19),更大的恆星消亡時形成超超新星,黑洞在超新星的爆炸中誕生。宇宙中恆星、超級恆星、超超級恆星密布,她們消亡時會產生許多大小不同的黑洞。如大犬座VY超大型恆星爆炸,產生一個直徑30億公里的黑洞。黑洞越大,引力越大,每秒鐘吸進的物質越多、速度越快,但因物質吸進的太多,又不均勻,有時黑洞也「咳嗽」,出現噎著引起黑洞顫抖。當黑洞內部吸進物質能量飽和時,黑洞將從軸心兩側同時爆發γ射線暴,其威力僅次於宇宙奇點大爆炸。γ射線暴能量奇高,速度極快,破壞力極大,γ射線暴噴發途中可以摧毀任何星系、星團和恆星。幸運是γ射線暴沒在銀河系發生,多發生在河外星系。觀測γ射線暴,可以窺測宇宙的奧秘。天文學家發射一枚斯維夫特衛星探測器,拍到γ射線暴(下圖)。γ射線暴與黑洞關係密切,發現γ射線暴,動搖了天文學的基礎。宇宙中有數十億個黑洞,理論計算黑洞幾乎無處不在。但我們卻不能直接觀測黑洞,對黑洞的物理特性一無所知。用發射飛船用人觀測黑洞太危險,不現實,但現在有了機器人,我們完全可以利用機器人操縱探測器對黑洞進行觀測,並將探測器、機器人做的足夠結實堅固,當探測器接近黑洞事件視界時將圖像、信息發回來,我們就可以了解黑洞視界外和黑洞內部的情況。現在這只是設想方案,並沒有真正實施。如果銀河系中心確實存在超大型黑洞,因為距太陽太遙遠,所以,地球是安全的。銀河系有數千億顆恆星,圍繞中心旋轉,並有兩個旋臂。是什麼力量促使數億顆恆星繞銀河系中心旋轉?天文學家想像:銀河系中心必然存在一個超大型黑洞。為觀測銀河系中心黑洞,天文學家在智利莫納亞克山上建了一個直徑9米的紅外線望遠鏡,科學家歷經15年,拍攝數千張銀河系中心的照片,經過分析發現在銀河系中心有個恆星團,幾十顆恆星圍繞中心高速旋轉,速度高達每小時幾百萬公里。因此斷定銀河系中心確實存在一個巨大黑洞。星系越大,星系中心的黑洞越大。仙女座星系黑洞比太陽大1.4億倍。M87黑洞是太陽的200億倍。早期宇宙,第一批出現的恆星質量都比太陽質量大的多,都是超級恆星,當這些超大恆星消亡時往往引發超新星爆炸,出現一系列大小不一的黑洞。這些黑洞互相碰撞形成更大的黑洞,當塵埃、恆星、星團、星系都被黑洞吸收時,黑洞軸心兩面將噴射高能粒子流,其寬度比太陽直徑大20倍。高能粒子流,天文學稱類星體,類星體是宇宙中的重要天體,有證據說明類星體是產生星系的溫床。黑洞到底是什麼?黑洞是神秘天體,在宇宙中黑洞確實存在(圖21、22)。有科學家預測黑洞是時空捷徑,是通往另一個宇宙的大門,很可能黑洞是大爆炸的反面,正面大爆炸產生新宇宙,而黑洞是陳舊宇宙消亡的縮影。

2011-7-26 08:23黑洞噴射高能粒子

2011-7-26 08:23黑洞吸噬周圍物質

2011-7-26 08:24r射線暴

2011-7-26 08:24r射線暴

2011-7-26 08:25中子星

2011-7-26 08:26脈衝中子星

2011-7-26 08:26中子星

2011-7-26 08:26磁性中子星

[ 本帖最後由 黑山於家老爹 於 2011-7-26 08:32 編輯 ]

月薪8000的好工作,找得到!TOP

黑山於家老爹初級會員 發表於:2011-07-26 08:35 只看該作者 發帖 202 精華:0 註冊時間:2010-1-18 發短消息 大 中 小 3樓

[連載]《了解宇宙如何運行》紀錄片解說詞(3)第三集:大爆炸宇宙大爆炸發生在140億前的一瞬間。從那一瞬間起,宇宙誕生了,能量轉變物質,出現了恆星,萬物,乃至水和生命。我們的過去、現在、未來都產生在大爆炸那一瞬間。讓我們回到發現宇宙大爆炸以前的時刻。那時天文學家一致認為我們的宇宙是一個不變的天體,地球是中心,金木水火土星,甚至太陽都圍繞地球旋轉,後來發現太陽不過是銀河系的一員,銀河系才是宇宙。1929年,天文學家哈勃在威爾遜天文台用望遠鏡觀測宇宙恆星時,發現所有的恆星光譜,在不同時期觀測,其紅色譜線有後移現象。紅色是熱量譜線,後移說明所有的恆星距地球越來越遠。這一發現震驚世界!人們自然聯想,宇宙中的恆星既然遠離我們,那麼在這之前一定與我們較近,進一步聯想,宇宙在膨脹,那在以前的某個時刻一定很小。於是宇宙大爆炸的理論假說誕生了!宇宙起源於一個比原子還小的奇點。這似乎不可理解,偌大的宇宙時空和物質都濃縮在一個比原小還小的粒子中可能嗎?懷疑是正常的,因為確實匪夷所思。問題是你必須承認宇宙萬物都是遵循從無到有的規律,既然這樣,那麼宇宙起始於奇點的大爆炸就不是不可能。通過宇宙膨脹速度反向推算宇宙大爆炸始於137億年前的某個時刻,一聲難以想像的滔天巨響,我們的宇宙誕生了。據科學家測算,奇點裡的溫度、密度極高,是一個比原子還小的純能量奇點。裡面蘊藏著不低於4000億個星系形成所需要的物質。爆炸時間相當短暫,只有幾億億億分之一秒。天文學家卡洛斯在虛擬世界裡用超級計算機,模擬奇點大爆炸時情景,他提出三個方案,一個引力比較小,一個引力比較大,結果較小引力沒有反應,較大引力都變成黑洞,只有引力恰到好處才可能誘發大爆炸。宇宙奇點瞬間大爆炸,時空開始,所用的時間僅是幾億億億分之一秒,而宇宙膨脹的速度也是幾億億億倍。大爆炸的速度肯定是超光速的,是光速的十幾倍、千萬倍?人們無法知道。科學家在計算宇宙大爆炸時,往往使用普朗克時間常數。所謂普朗克時間常數約等於一年的秒數乘以140億年,即31536000秒×14000,000,000年。簡寫:4.415Χ10(17次方)之一秒。可見普朗克時間常數多麼短暫。大爆炸後幾個瞬間,宇宙體積由奇點擴大到地球大小;再過幾個瞬間,宇宙體積擴大到太陽系大小,溫度極高,仍有幾億億℃;再過幾個瞬間,宇宙擴展到銀河系大小,溫度仍然很熾熱;再過幾個瞬間,宇宙溫度下降,能量開始轉換,有亞原子粒子出現;再過幾個瞬間,宇宙中出現物質、反物質粒子互相碰撞湮滅,一部分物質粒子留存下來。這部分物質組成星系、恆星、行星、衛星、彗星等天體,這部分質量約佔宇宙總質量3%左右;一秒鐘,宇宙留存原始粒子開始聚合;三分鐘,氫、氦、鋰原子相繼出現。這是宇宙中氫、氦元素最多的原因;38萬年,宇宙由混沌開始顯現清澈,宇宙中除了氫、氦、鋰元素外一無所有。為了探測宇宙大爆炸後留下的蛛絲馬跡,天文學家彭齊亞斯和普斯林監測到一種嗡嗡聲的宇宙信號,通過施放微波探測裝置,科學家獲得完整的宇宙物質分布圖。詳見下圖:圖中不同顏色表示物質密度,紅黃色處表示溫暖,物質密度高,藍綠色表示冷卻,物質密度低。未來宇宙就是在此基礎上演變發展而來。大爆炸2億年,氫、氦氣團在引力的作用下,不斷壯大出現恆星。恆星給宇宙送來第一束光明;大爆炸10億年,星系出現;大爆炸50億年,太陽誕生;大爆炸80億年,無數星系誕生;大爆炸90億年,太陽系形成;大爆炸140億年,當今的宇宙形成。大爆炸誕生了宇宙,而且今天的宇宙不斷地膨脹,宇宙有開始,就有滅亡的那一天。關於宇宙如何消亡的問題,與大爆炸同樣令人費解。目前有幾種假說:一是有始無終開放宇宙;二是循環宇宙起始同處一點;三是從膨脹到停止,大塌縮再回到奇點;四是多個宇宙。黑洞理論支持多個宇宙的假說;暗能量的假說,支持宇宙由光明走向黑暗:千億年後,恆星的聚變燃料消耗殆盡,宇宙走向黑暗,還是引起一系列超新星爆炸,產生新的宇宙塵埃和星雲?現在還不清楚。也許在遙遠的宇宙邊緣正上演新舊宇宙交替的大戲也未可知。總之,大爆炸蘊藏著許多未知的奧秘,過去、現在、未來都隱藏在大爆炸中,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發現。

TOP

黑山於家老爹初級會員 發表於:2011-07-26 08:37 只看該作者 發帖 202 精華:0 註冊時間:2010-1-18 發短消息 大 中 小 4樓

[連載]《了解宇宙如何運行》紀錄片解說詞(4)第四集:銀河系 宇宙有2000億個星系,銀河系是億萬星系的一個(圖6)。 銀河系乃至億萬星系從哪兒來?它們如何發展,如何走向滅亡?這些都是科學家關心的問題。據推算,銀河系大約有120億年歷史,有2000多億顆恆星。中心隆起呈圓盤狀,有兩條曲臂成拋物線狀,圍繞銀河系中心旋轉。 眾所周知,宇宙中存在著大量塵埃、氣體組成的星雲,星雲中物質密度有疏密,物質粒子密集的地方聚合在一起,溫度使密集的氣團旋轉,在旋轉中氣團吸進大量氣體使體積迅速膨脹,久而久之,氣團足夠大,內部氣體原子在引力作用下高溫、高壓,將氫原子聚合發生聚變,釋放大量核能併產生光子、氦。從氫原子聚合時發生聚變反應,一顆恆星就誕生了。 1924年天文學家哈勃用2.5米口徑觀測星空時,發現許多星光不是一個恆星發出來,而是由眾多恆星組成的星雲發出來的,這些星雲組成星系。如,蝸狀星雲估計有16億個恆星,M87是橢圓形星雲,發出金黃色的光,還有草帽星雲、馬頭星雲、蟹狀星雲、鷹狀星雲等。上述星雲距離地球都非常遙遠。有的星雲光到達地球需走幾十、幾百、幾萬,甚數千萬、數億光年。1光年等於9.461×10(12次方)公里。即94608億公里。銀河系圓盤距離在10萬光年以內,仙女座星系比銀河系大2倍,有20萬光年,M87星系比仙女座星系還大,還有比M87還大的星系,如K-110星系。星系的形成大約經過2億年時間,10億年後一些小星系合併成超級星系。科學家為觀測星系的形成,利用設在智利5200米高山上的阿塔卡馬望遠鏡觀測宇宙大爆炸後的微波分布情況,後又發射衛星,用紅外線望遠鏡對宇宙照相,獲得了清晰的宇宙微波分布圖。從這些微波分布情況,獲得了宇宙星系大致分布的情況。恆星誕生初期,星系中的恆星是雜亂無章的,它們後來怎麼變成有序的,按同一中心、同一方向旋轉呢?答案是引力促成星系中的恆星變成有序,引力,將小恆星團拉平,形成旋臂,恆星之間經過數十億次的調整磨合才基本完成,大約經過120億年,星系才形成今天這個形狀。星系、黑洞、超新星爆炸,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天體運動。超新星爆炸,從中心將巨大的物質流噴射到太空,這些高能粒子流就是類星體。銀河系沒有超新星爆炸,所以沒有發現類星體。但銀河系中心有個直徑2400萬公里的黑洞,正是這個巨大黑洞促使銀河系2000多億顆恆星圍繞中心旋轉。太陽在銀河系中間地帶,偏外,這裡恆星密度適中,距銀河系中心2.5萬光年,雖然銀河系中心引力強大無比,但因太陽距銀河系中心較遠,所以我們是安全的。現在發現恆星在星系之間沒有足夠的引力可以維持星系之間的平衡,是什麼力量使星系保持穩定呢?科家家發現恆星之間存在一種叫「暗物質」的東西,暗物質恰似膠水一般將星系中的恆星固定,防止恆星逃離星系,保持了星系的形狀。暗物質是什麼?我們至今一無所知。但它確實存在,很可能就在我們周圍,就是說空間中無處不有暗物質。據測算暗物質占宇宙總質量24%。為證明暗物質存在,科學家觀測光線通過某個黑暗處時,光線發生偏轉,好比面前擺個魚缸,透過水觀測魚缸後面物體,猶如引力透鏡那樣使其物體形狀扭曲變形。科學家已繪製出宇宙物質分布圖,星繫結成絲狀網路,充滿整個宇宙。發光部分代表暗物質(圖1、2)。星系由小到大,變成星系團,再擴大到超級星系團,星系在碰撞中誕生大的星系團。銀河系在50億或60億年後,將與附近的仙女座星團發生碰撞,組成新的仙女-銀河系星團,使塵埃、氣體向宇宙太空四處飛散。但星系中的恆星並不發生碰撞,仍然保持原來的距離。星系從誕生時起,就意味著也有解體消亡的時候,促使星系解體的力量是宇宙無不處不在的暗能量。在宇宙中,暗能量比暗物質還要多,占宇宙總質量73%。終究有一天,暗能量會讓星系解體,使恆星遠離我們四處逃散。宇宙中存在億萬個星系,在眾多星系中一定會有類似的銀河系,也一定會有恰到好處的太陽系,尋找到類似太陽系,特別是類地行星是科學家未來的任務。

推薦閱讀:

了解肌膚白不起來的七原因
我對阿爾及利亞的了解[轉]
寧夏銀川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簡要了解玻璃鋼
你了解丹麥幼教嗎?

TAG:宇宙 | 解說 | 了解 | 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