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心理篇

戀愛心理篇

導語:

莎士比亞:愛情是生命的火花,友誼的升華,心靈的吻合.如果說人類的感情能區分等級,那麼愛情該是屬於最高的一級。

培根:了解愛情的人往往會因為愛情的升華而堅定了他們向上的意志和進取的精神。

席勒:愛能使偉大的靈魂變得更偉大。

勃朗寧:地球無愛則猶如墳墓.

羅蘭:愛是生命的火焰,沒有它,一切將變成黑夜。

愛情是人生的重要內容,是人類特有的情感,也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係。它是人生正當的權利和要求,是每個青年人在人生道路上遲早會遇到的事情。大學生已進入戀愛的年齡階段,往往對愛情有著美好的嚮往和熱烈的追求,但由於涉世未深,一旦處理不好戀愛關係,就可能會引發各種心理問題。因此,引導大學生正確認知愛情,審視大學生對戀愛問題的非理性認識,同時疏導他們走出戀愛的誤區,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大有裨益。

第一節正確理解與認知愛情

 認知愛情的本質,擺正愛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是青年學生駕駛愛情之舟的前提。

一、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愛情,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字眼,從古到今,誰能數得清究竟有多少哲學家、藝術家、心理學家留下了關於愛情的至理名言?又有多少文學家把愛情作為謳歌的「永恆主題」?

  在人們對愛情的描述中,有詩意的讚頌,有痛心的抱怨,有不解的疑惑……

 愛情,既是理想,又是現實。它使人快樂,又使人痛苦;它使人充實,又使人空虛;它使人崇高,又使人卑鄙;它使人振奮,又使人沉淪……

 美好的愛情會為我們帶來快樂、帶來幸福:沒有愛情的生活會讓我們感到缺憾、感到痛苦;病態的邪惡的愛情會給我們造成傷害、造成災難。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愛情為什麼會有如此神奇的魔力呢?

 所謂愛情,是指男女之間相互愛戀的感情。在現實社會中,愛情,是一對男女之間基於一定的客觀物質基礎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內心形成的最真摯的相互傾慕並渴望擁有對方,直至成為終身伴侶的強烈的、持久的、純真的感情。

 愛情是建立在性的基礎上的,性的吸引是愛情產生的自然前提和生理基礎。愛情同時又是一種社會性情感活動的產物和要求。後者體現了人與動物愛的本質區別。

 綜上所述,愛情是人的生理性需求與社會性需求的統一,是生理因素與心理因素的統一,是性愛與情愛的統一。因此,愛情不僅要求男女雙方在相貌、人品、情感、能力等方面能夠和諧共鳴,而且要求男女雙方共同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和義務。

 這就是說,首先,愛情是在男女雙方之間產生的;其次,愛情是相互的;第三,戀愛雙方必須有值得對方愛戀的依託,比如相貌、人品、能力等。一般來說,真正的愛情上述三項缺一不可。因為:第一,愛情如果不是發生在男女之間就不符合自然規律,就是不正常的、病態的,如同性戀等;第二,愛情如果不是相互的,就不可能發生,因為單方面的愛是不會得到回應的,因而也不可能真正發生,如單相思等;第三,愛情是以異性之間的相互吸引為基礎的,沒有了彼此的吸引,愛情也就隨之消亡。前兩者是充分條件,後者是必要條件。愛情的長短與質量取決於相愛雙方吸引力持續時間的長短與質量。不僅如此,一切愛情都是建立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的,離開了這一基礎,愛情也就無從談起。

  還有一點需要明確的是,愛情與婚姻是既有關聯又不相同的兩個概念:婚姻是一種契約關係,具有法律約束力;愛情是一種基於一定社會條件下的情感關係,它不受法律約束。

【問題討論】

  1.愛情一定會走向婚姻嗎?

  2.愛情會隨著戀愛雙方條件的變化而改變嗎?

  3.「愛情可以悉心維護,但不可強求」,這種說法對嗎?

二、大學生應樹立怎樣的戀愛觀

  要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了解愛的本質。

真正的愛情既不是柏拉圖式的「精神之戀」,也不是純粹的異性間的生理吸引。愛情的本質是給予,是承擔責任,而不是索取和佔有。俄羅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這樣教導兒子:「要記住,愛情首先意味著對你的愛侶的命運、前途承擔責任……愛.首先意味著奉獻,把自己的精神力量獻給愛侶,為他(她)締造幸福。」這樣的愛情才高尚、純潔和美好。

其次,必須樹立正確的戀愛動機。

戀愛動機是保證戀愛順利發展的重要基礎。大學生年輕,涉世不深,遇事易衝動,其戀愛往往也帶有很強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在現實生活中,大學生的戀愛動機有若干不正確的傾向。比如,一些同學由於不適應從中學到大學的環境變化而產生較大的心理落差,為了重新定位、找回原來良好的自我感覺,而去尋覓或接受異性的感情。

還有一些同學的戀愛動機甚至是出於攀比、競爭、打賭、報復、趕潮流、滿足虛榮心等等。這些戀愛由於不是建立在相互了解、志同道合、感情相投、心靈相契的基礎上,往往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審慎的選擇,因而常常經不起考驗,容易失敗和帶來不良的後果。我們必須摒棄這些不正確的戀愛動機,本著對自己、對他人負責的良好心態,真正地把戀愛建立在心靈相通的基礎上,去努力尋找和珍惜自己的另一半。

再次,要樹立正確的道德觀。

一方面,戀愛是建立在平等自由的基礎上的。平等、自由地戀愛是公民所享有的權利,是受法律和道德保護的。大學生追求戀愛自由,也應當尊重別人的選擇自由,不能勉強,不能一廂情願。只有建立在自由、平等基礎上的愛情才是純真美好的。

另一方面,愛情應當追求持久永恆。愛情關係的確立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兩個人道德和義務關係的確立,如果兩個人在發展這種戀愛關係中彼此和諧一致,沒有大的原則分歧,一般不應棄舊圖新。當然,要求戀愛雙方從一而終也是不合適的。因為,最初的選擇難免有偏頗,如果發現自己選擇錯了,要敢於及時糾正,也要允許對方糾正,這是對自己也是對他人負責任的一種表現。

應當明確的是,愛情是相互的,只有在你情我願的基礎上才能產生;任何人都不可以強求對方。同時,美滿的愛情是戀愛雙方都不作為對方的依附而存在,而是讓雙方都有發展自己個性的空間。

最後,擺正愛情在人生中的位置。

愛情在人生髮展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對人產生著重大的影響。戀愛會豐富男女的生活體驗,促使雙方在心理上趨於成熟;處於戀愛中的人總是精神愉悅,充滿愛心,這種美好的情感使人樂於承擔責任;戀愛中的青年男女為獲得戀人的愛,總是力圖完善自己,愛成了一種改造人的強大的內在動力,它可以改變人的趣味,升華人的品格,開發人的潛能,促進人的新生。

 但我們也應看到,愛情儘管是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不是人生的全部內容,還有事業。培根說過:「一切真正偉大的人物,沒有一個是因愛情而發狂的人。因為偉大的事業抑制了這種軟弱的感情。」對於大學生來講,就要處理好戀愛與學業的關係,給愛情一個恰當的位置。

 真正的愛情可以促進學業的發展,但愛情不是學業成功的必要條件,愛情與學業的雙豐收,當然令人嚮往。但是,當兩者發生矛盾時,應將學業放在第一位,利用自己的青春時光多學知識,為今後立業打基礎,為投身未來的事業做準備,自覺擺正愛情與學業的關係。只有這樣,才能使愛情的力量成為促進學習的動力,而學習的成功又會使愛情得到鞏固、發展。

 此外,還要處理好戀愛與集體的關係。熱愛集體、關心他人的人,才會真正給予自己所愛的人以深沉、堅實的愛。

總之,對於大學生談戀愛,禁止是不現實的,提倡也沒必要,正確的做法就是順其自然。要鼓勵大學生樹立高尚的戀愛觀,把學業放在首位,使愛情服從於學業,擺正愛情在人生中的位置。這樣愛情之花才能開得艷麗、長久。

三、哪個少女不懷春,哪個少男不鍾情

 青春期性機能的成熟,是大學生生理髮育趨向成熟的重要標誌。我國大學生在生理上處於青春期中期(18~23歲),生殖系統發育日臻成熟,性慾和性衝動的情緒體驗在大學生的心理活動中佔有重要地位,由此將會引發一系列相應的性心理變化,這些變化與戀愛心理有密切關係。

  1.青少年性心理的發展

 青少年性心理的發展主要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異性疏遠期。隨著青春期的開始,男女性意識開始覺醒,他們對兩性差別特別敏感,開始產生性不安與羞澀心理,原來兩小無猜的童伴開始疏遠了。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男女生很少說話,互不理睬,視男女間的交談、親近為不光彩的事。與此同時,性好奇心也與日俱增,很想知道異性的一些秘密,以及了解受到人們精心掩飾著的兩性關係的內隱。因此,性疏遠和性好奇相輔相成,由性好奇導致性敏感,在風俗習慣的作用下,性敏感便導致性疏遠,越疏遠則越好奇,一旦接觸,雙方就會有過敏反應。

  第二個階段,是異性接近期。十五六歲的男女青年,情竇初開,男女之間有一種情感的吸引,有彼此接近的衝動。男女之間常常以欣賞的心情和友好的態度來對待異性的言談和行為,開始注意異性對自己的態度,願意在異性面前表現自己,渴望以此博得異性的好感。異性間的好感是彼此戀愛的前提,但它與戀愛還有一段距離。青春期初期的男女青年,往往分不清好感與戀愛的界限,以致常常造成心理衝突。這一時期的青年男女往往會對年齡較大的異性產生崇拜和嚮往,稱「牛犢戀」期。被崇拜的對象通常是二三十歲的異性,其一舉一動都對他(她)有強烈的吸引力,這種偶像心理對其以後的擇偶標準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直至十七八歲以後,愛戀的對象才逐漸過渡到年齡相近的異性。這一時期的主要心理特徵是男女間相互關注和相互吸引。其行為表現是多種多樣的,如喜歡穿著打扮,注意外表的修飾;喜歡結伴同行,尤其喜歡同異性一起集體活動;喜歡觀察和接觸異性,對異性的關注和友好特別敏感,總認為有異性的目光在注視著自己,因而他(她)們的一舉一動顯得既緊張又有意思;在各種場合,有意無意地在異性面前顯示自己的特長和優點,或故意打打鬧鬧,嘻嘻哈哈,以博得異性的注意和青睞;在好朋友中大談各種有關愛情的趣聞軼事,表達自己對愛情的看法和追求;摘抄文學作品中對愛情的精彩描述和有關格言,或在床頭掛自己喜歡的異性偶像照片,或抄唱愛情詩詞歌曲等;有的男女青年在表現自己的同時,還發起各種試探性的主動進攻,或有意接近對方,尋找借口與對方單獨接觸;或主動為對方辦事或求對方幫忙,以含蓄而心照不宣的方式表達自己和試探對方的心意;也有的同學乾脆遞條子,寫情書,明確地向對方求愛。這一階段,在大學裡主要是低年級學生,屬於性親近期後期。這一階段的性親近對象具有廣泛性,容易變化,帶有浪漫主義的理想色彩。

  第三個階段,是戀愛期。這一階段是性親近期的自然延續。其特點是感情比較穩定、專一,並由浪漫的理想走向現實。

  大學生的戀愛期一般可分為初戀期和熱戀期兩個階段。

  (1)初戀期。當大學生第一次對異性產生愛慕之情,並得到如願的回報時,會產生一種從未有過的新奇感,並因此激動不已,覺得世上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人生開始了嶄新的階段。初戀是強烈的,它是愛欲積聚的爆發,是青春的燃放;初戀也是純潔的,它完全以感情的吸引力為維繫的紐帶,較少考慮感情以外的世俗因素,傾注著全部的真情和幻想。因此,大學生都比較珍惜初戀。

  (2)熱戀期。熱戀是愛情走向成熟的標誌。經過初戀的相互了解,雙方的思想感情日趨一致,心理高度相容,能夠在相互接觸中比較確切而系統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并力求得到周圍人的讚許與認可。按照戀愛的一般規律,從初戀到熱戀需有一個時間量和情感量的積累。初戀具有爆發性,而熱戀比較持久、穩定。大學生一旦進入熱戀階段,就會在心理上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將會影響今後的生活,所以,熱戀要特別慎重。

 2.大學生性心理的表現

  大學生性心理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

  第一種表現,是對性知識的追求。大學生由於性成熟而出現對性知識的興趣是極為正常的心理現象。千百年來,由於我國「萬惡淫為首」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性科學一直未獲發展,性知識相對貧乏,即使在大學裡,性科學知識也沒有得到應有的普及,所以大學生對性知識的追求往往得不到很好的正確引導,從而容易出現下列現象:

  ①性知識比較零碎、片面,缺乏系統性。

  ②科學的性知識與非科學的甚至庸俗的性知識相混雜。

③大學生常帶著神秘性和羞恥性心理秘密地追求性知識,在不正當的知識源(如黃色錄像)的引導下,會誤入歧途,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第二種表現,是對異性的愛慕。男女大學生彼此嚮往與追求是性心理發展的正常表現。愛慕異性是戀愛成功與美滿婚姻的性心理基礎。大學生戀愛固然有一系列社會的和個人的原因,但其中主要是生理和心理因素。這是由於生理髮育的成熟而產生性親近的要求,有的人甚至對有關性的一切都充滿著好奇,希望通過戀愛能進一步了解之。一般來說,男女大學生對異性追求的情感特點是有所不同的:男生顯得外露而熱烈;女生顯得含蓄而羞澀。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男女大學生對異性的追求特點越來越相近,表現為女大學生也開始主動追求自己的意中人。

  第三種表現,是性慾望的產生。男女大學生出現性慾望和性衝動,是正常的生理現象與心理現象。性激素的大量分泌是性慾產生的生理基礎,與性有關的感覺、情感、記憶及想像是引起性慾產生的心理因素,對大學生正常的性慾望可導不可堵,要引導他們正確、坦然地對待性慾望,用理智來控制和約束自己。

  3.大學生戀愛的心理差異

  大學生相戀相愛,猶如星移斗轉、寒來暑往一般,天經地義,順情合理。然而,由於生理機能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角色、心理機制的不同,男女大學生在戀愛中表現出很大的心理差異,如果不能對其正確理解和把握,則勢必會產生許多心理問題和其他不利影響。從愛的過程來看,男女戀愛心理的差異主要表現在:

 (1)審美觀的差異

  男要剛強,女要柔弱,自古以來,「英雄美人」、「郎才女貌」是傳統的擇偶標準。男性選擇女子時多側重於優美感,較多地觀察和要求女子的相貌、情感、體態等,感性的色彩濃厚;而女子擇偶多側重於崇高感,多注意男子的身材、力量、才華等,理性的色彩濃厚。

  (2)追求愛情形式的差異

  男子追求愛情時往往比女子更主動、直接、大膽,並且付諸行動;女子則能從對方微小的動作、瞬間的眼神中窺測男子心裡的秘密。由於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女子在愛情中大多處於守勢,期待男子揭開這層神秘的面紗,即使心中有了愛,一般也不會主動表示,最多設法暗示對方,男子如果未能及時採取行動,那麼很有可能會引起女子的錯覺,認為對方無情,從而失去愛的機會。

  (3)承受愛情挫折能力的差異

  愛情有挫折,表現為戀愛過程中的摩擦和失戀。對待戀愛過程中的摩擦,男性較隨和,他們面對矛盾和爭吵往往比較坦然,容易作出主動讓步,不願矛盾擴大張揚開來。女性則往往為一點兒小小的不快就激動、不安,甚至哭泣。為此,她們最希望得到男性的體貼與關心。

四、特別的愛只能給特別的你

  大學生在與異性的交往中,一些人不知不覺地走人了另一片天地。不知什麼時候,身邊多了許多成雙成對的身影。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一些人正為不知如何劃清友誼與愛情的界限而煩惱;正為不知如何擺脫不喜歡的追求者而痛苦;正為面對眾多的追求者不知如何選擇而苦悶。

  1.如何劃清友誼與愛情的界限

對於處於青春後期的大學生來說,友誼是一種主要的感情依戀和人際關係。在所有的交友形式中,異性友誼最富有勉力與誘惑力。但在異性友誼中,最難把握的是友誼和愛情的界限,使友誼始終保持在適當的範圍之內。

誼與愛情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從聯繫看,友誼是愛情的基礎,隨著異性交往的深入,情感進一步深化,發展為愛情。從區別看,愛情是專註的、排他的,而異性之間的友誼交往則比較寬泛;愛情是眷戀不舍的強烈感情,而異性友誼則是好感、信任、志趣相投。日本的心理學家提出過區別友誼與愛情的標準:支柱不同一一友誼的支柱是理解,愛情的支柱是感情;地位不同一一友誼的地位是平等的,愛情的地位是一體化的;體系不同——友誼的系統是開放的,愛情的系統是關閉的;基礎不同——友誼的基礎是信賴,愛情則糾纏考不安和期待;心境不同——友誼充滿「充足感」,愛情則充滿「欠缺感」。

【案例】峰的困惑(略)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兩難」心理衝突有三種情況。一是「正正衝突」,又稱「接近——接近衝突」,即兩個目標都是自己需要的,卻又無法兼得。二是「負負衝突」,又稱「迴避一一迴避衝突」,即兩個目標都違背自己的需要,卻必須選擇其一。三是「正負衝突」,又稱「接受——迴避衝突」。峰陷入的是「負負衝突」,對菡的愛既不能接受又難以拒絕。面對這種情況,只有根據「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原則進行選擇,冷靜地思考和分析「兩難」的性質,再「擇善而從之」。

 2.如何擺脫不喜歡的追求者

  青春年少的大學生,比任何時候都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和喜愛,尤其是來自異性朋友的。然而就在你身邊的追求者當中,你發現有自己喜歡的,也有自己不喜歡的,面對不喜歡的追求者,你該如何做呢?

  先來看看你的追求者吧,如果他(她)是一位不顧你的反應,讓你難堪、讓你為難的人,你大可不必給他(她)留面子,你可以堅決地拒絕他(她)的要求,用強硬的語氣警告他(她)。如果面對的是一位有誠意的追求者,你應該尊重對方的人格。要知道,愛別人與被別人愛都是一種權利,可能他(她)下了很大的決心才向你表白自己的心意,如果不考慮拒絕的方式,一方面會傷害對方的自尊心,另一方面也會在對方的心靈深處留下難以癒合的創傷。

  大學期間,同學間的友誼是最寶貴的東西,擺脫不喜歡的追求者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力爭做到既達到目的又不影響友誼的發展,實現「勝利大逃亡」。

  3.面對眾多的追求者如何選擇

  費爾巴哈認為,人性的三個顯著標志是理性、意志和心靈,其中理性居於首位。真正的愛情應包含著深刻的理性追求和抉擇,而絕不是感情衝動和心血來潮。愛情中的情感和理智是交織在一起的,但理智的力度也許不能準確地衡量情感的力度,而情感的力度卻必須由理智去駕馭把握。愛情中的理智就是在正確認識愛情本質的基礎上,依據一定的社會倫理道德標準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行為。真正的愛情只限於發生在異性之間,既不能是一個人的「自戀」,也不能是多於兩人的「三角戀愛」或「多角戀愛」。

  大學生感情豐富,情竇初開,容易陷入愛情的迷谷,倘若不能理智地把握自己的情感,漠視愛情的神聖價值,僅僅為著享樂、金錢等不正當的動機,其結果不僅會給別人帶來痛苦,也將以害己而告終。

  多角戀是愛情競爭。對被愛者與求愛者來說,應有正確的戀愛觀和良好的心理品質,應冷靜分析、擇優而定。也許他們都具備使你心動的優點,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你的伴侶,應理智、客觀地從性

格、志趣、健康狀況、相貌、家庭等各方面去觀察衡量,判斷誰更適合於你,切忌感情用事。當你明確地認定了某人為戀愛對象後,應立即與別的追求者闡明你的感情傾向,在必要的交往中言談舉止要有分寸,切忌藕斷絲連,腳踩幾隻船。如果在眾多的追求者中舉棋不定,感到對方對自己的愛都很重要,捨不得放棄,但又不可能同時去愛他們時,應當機立斷「殺出重圍」,專心學習,投身到集體之中去,使沸騰的感情冷卻一段時間後再重新定位。

  心理學家說,人的一生總要面對各種選擇,任何選擇其實都在得與失的取捨之間。人的主觀願望大都較美好,凡事皆考慮於自己合適或十全十美,而世上的道理偏偏是「有得便有失,有失便有得」,「魚與熊掌」很難兼得。所以選擇本身就是件矛盾而痛苦的事。大學生對此應有清醒的認識,不要盲目地為情所困、為愛所擾,愛情只有和為之奮鬥的理想及事業聯繫在一起,才能使青春年華放射出絢麗的光彩。

  堅持既定的選擇,堅持不能選擇時情感的升華,告訴對方「她比你先到」。

  如遇到類似上述情況,下面提供幾種具體的拒絕策略,以供參考。

  (1)明確表示,恰當解釋

  對那些非拒絕不可的求愛,措辭語氣既要誠懇委婉,又要肯定明確,以免傷害對方的自尊心。不能使用讓對方存有某種希望的語氣,不要拖延時間,講明這不是對方的錯,只因自己對對方沒有愛意(此話不能請第三者轉達,否則會傷害對方的自尊),不能接受是毋庸置疑的事,請對方理解自己拒絕的苦衷並表達歉意。

  (2)好言相勸,讓其發泄

  如有必要,與對方在適當的場所開誠布公地談一談,耐心地傾聽對方的感受,也向對方道出自己的無奈。表示在相處中,從對方身上學到了很多知識,對自己很有意義,誠懇地解釋愛情不在友情在的理由,不能夠成為戀人的痛苦是必須面對的,有時讓對方痛痛快快發泄一下心中的痛苦反而更好,但要注意自我保護,不要被對方的發泄所傷害。

  (3)請人協助,書信代言

  事先應找兩人共同熟悉的親友或老師,坦誠相告並通過他們進行勸慰,使對方儘快擺脫痛苦。書信比面談有更大的緩衝餘地,措辭也能更冷靜得體,它既是求愛的方式,也是中斷戀愛的手段。如果對方感情脆弱,就應先寫封信給對方,陳述不能相處的原因,心平氣和地說明情況,這樣對方一般會諒解。

  (4)逐漸疏遠,友好拒絕

  遇到這種情況後,儘可能多地與同性朋友在一起,減少單獨與對方相處的機會。對方的電話、來信和約會,可尋找借口託辭,婉轉迴避。如電話較頻繁,可請別人代接,轉告你不在:如實在是非回不可的信,可寥寥數語,只談工作學習。應逐漸減少約會次數,態度逐步冷淡,使對方明白你的意思。

  總之,當你面對必須拒絕的愛時,必須態度明朗、果斷,方法靈活、恰當。要知道愛可能是在頃刻之間產生的,但忘記一個人卻要經受時間的磨鍊,要在時間的逝去中漸漸地淡忘。在拒絕對方時,前後要一致,切不可給對方留下可乘之機。一旦態度轉變,對方可能以為你要改變主意,因而「捲土重來」,既然要擺脫對方,就應堅決徹底。準備一個特別的祝福,表達一種真實的理由,顯示一個拒絕的態度,這是對對方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記住一點,特別的「愛」只能給特別的「你」。

【問題討論】

  1.把在大學談戀愛作為一種嘗試、一種吸取經驗的方式,可取嗎?

  2.異性同學之間能否建立起純潔的友誼?

第二節克服戀愛中的心理障礙

一、怎樣認識一見鍾情

  一見鍾情是指短時間內突然發生的愛情,是指男女雙方首次見面,單(雙)方面被對方外在的表現,諸如長相、身材、風度、言談舉止等所吸引,從而產生良好的「第一印象」。這種最初的印象有時非常鮮明,令人喜悅,令人激動,令人久久不忘,以致激起強烈的感情,心潮澎湃,不能控制,愛從心頭起。 社會心理學認為,「第一印象」亦稱初次印象,指兩個素不相識的人第一次見面所形成的印象。這種初次印象在對人的認知中會起到「先入為主」的作用。它在戀愛中的作用是較大的,有時決定了雙方是否能繼續發展關係。因為愛情萌生於好感,而人們的好感總離不開最初的一見。

  一般來講,一見鍾情是違背感情的逐步發展規律的。因為它是短時間內發生的愛情,它的特點是只對對方存在感性的認識而缺乏理性的認識,常常是被對方某方面的特點所吸引而產生好感。一見鍾情往往不夠可靠,大學生如果發生了「一見鍾情」的情況,一定要保持冷靜的頭腦,要在相互了解中檢驗與鞏固這種鍾情,使鍾情得到健康的發展。否則,草率行事,迅速把鍾情推向高峰,閃電般地戀愛、結婚,很可能鑄成大錯,以至追悔莫及。

也許有的大學生會提出反問:「著名的國際活動家戴高樂將軍和後來成為其『賢內助』的汪杜洛小姐,不就是在一次舞會上結下鸞鳳之好的嗎?」

如何解釋一見鍾情而締結美好婚姻呢?

  應當承認,生活中確實有不少由於一見鍾情而締結婚姻的,並且後來也生活得很美滿的事例。這是因為:(1)有的是出於偶然,但雙方的道德品質都比較高尚,而且雙方的興趣、愛好相投,彼此正符合對方心目中的「情人偶像」標準。(2)有的則是「鍾情」後彼此又經過一段在思想和個性上契合的過程,因此當他們建立小家庭時,愛情已經獲得了比較堅實的基礎。戴高樂和汪杜洛的愛情就屬於此類情況。(3)人的外在表現與內在本質存在著一定的必然的聯繫,如果判斷準確,亦能達成基本一致,只是要做到這一點相對較難而已。

謹慎起見,還是不要過於相信「一見鍾情」為好。我們應當明白這樣一個退理:「第一印象」是比較外在的,主要是對對方身材儀錶、言談舉止的感覺,它並不能完全反映其本質和內在的東西。認識、了解一個人,必須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考驗,即使是很有經驗、看事物很準的人,也不可能像神明一樣看透別人的靈魂。況且,第一印象有時還會影響人們去準確認識客觀事物。

【心理試驗】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凱利曾做過一個實驗,被試者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一個經濟學班的學生……(略)

  我們並不一味反對「一見鍾情」,問題在於,大學生對某一異性產生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後,不要僅僅滿足於這一點,要通過較長一段時間的接觸交往,去掌握對方的真實形象,因為正如前面所論述的那樣,「第一印象」同真實形象之間,往往有一定距離,甚至相差甚遠。現實生活中不乏善於製造假象的愛情騙子。報刊上不時揭露一些借「談戀愛」、「結婚」之機索要財物的青年;或者利用一些青年婚後得意洋洋的心理,趁機「洗劫」家裡的財物,然後遠走高飛的事例。這些前車之鑒值得我們每個大學生深思。另一方面,即使是正直的人們,其品行與個性也不是一次就能畢現其全貌的。

所以,「一見」引起的好感,應只是戀愛的開始,而不是成功。戀愛過程是個高級情感的培養過程,儘管各人的情況不同,感情發展的速度不一樣,但一般都需要有這樣一個感情的發展變化過程,即由同學感到友誼感,再由友誼感發展到愛情,這是需要經過時間考驗的。一見鍾情的人,則越過了同學感、友誼感,徑直地飛躍到愛情階段,在一瞬間,把感情推向了高潮,確定終身。事物發展的變化規律一般是「欲速則不達」。愛情是一種社會情感,人的社會情感不單是美感,還包括道德感和理智感,三者既有區別又相輔相成。情人之間,只有經過思想感情的充分交流,經過全面的考察和理智的思考,從思想、情緒、性格、愛好等方面作整體性的了解,達到「心心相印」、「情投意合」,這樣,不僅能全面地感受到對方的外在美,而且也能深刻地體會到對方的內在的本質的東西。否則,往往會給人帶來痛苦。

【案例】

林肯和瑪麗·托德兩人舞會上一見鍾情……(略)

普希金同其夫人一一有「莫斯科第一美人」之稱的娜塔麗亞,也是在舞會上一見鍾情而迅速決定彼此結合的……(略)

  應該說,「一見鍾情」只是戀愛雙方建立的良好的第一印象,只有經過相當一段時間的了解、接觸,全面衡量,最後再確定戀人關係,才是一種既對對方負責、也對自己負責的態度。戀愛、婚姻是一個人一生當中的大事,絕不能草率,也不能押寶、碰運氣,更不宜追求羅曼蒂克的愛情,搞「突擊」戀愛或「閃電」結婚。

【問題討論】

談談你對一見鍾情的看法。

二、吃醋者的愛是真的愛嗎

  熱戀中的青年男女當看到自己的戀人、愛人與其他異性書信往來、一起活動時,常常覺得很不是滋味,這稱為「嫉妒」,俗名「吃醋」。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吃醋的原因是什麼呢?

 一種表現是缺乏信心。如我配不上她(他);她(他)比我條件優越得多;我會失去愛人等等。另一種表現是不斷地猜疑。如:可能會出現情敵;她(他)會不會變心等。這是一種只知道考慮自己的人,是自私者。諸如這種毫無根據的攻擊起初帶給人的是委屈和厭倦,後來就會變成侮辱而難以忍受。

吃醋對愛情有利還是有害呢?德國的心理學博士齊格弗利特·什納勒回答了與此有關的問題:自古以來就存在著這樣的意見——吃醋意味著愛。但是,這種愛只能是一滴醋。

  總之,經常地不信任對方,是與愛情完全相悖的。醋意任其表現,就必然會逐漸損害哪怕是最深的感情。

  對付醋意有各種各樣的「藥方」。在第一種情況下,當其中的一方對自己沒有信心而產生醋意時,必須力求說服吃醋者,使他確信自己的醋意是毫無根據的,幫助他提高對自己的評價。如果「藥方」沒有帶來預期的效果,那就必須向吃醋者耐心解釋,這沒有根據的猜疑,會使愛情變得貧乏和陷入絕境,你可以說:「我沒有做過任何對不起你的事,除了你以外,我誰都不愛;但是你應當知道,你的醋意是沒有根據的,它對鞏固我們的感情毫無益處。」這種談話應當平靜而信任地進行,同時也應當堅定而富有說服力。第二種情況就複雜得多了,任何理由都安慰不了的那些自私者,對什麼解釋他都有一連串的反駁。這種狀態已越出理智的界限,變得瘋狂。這是危險的,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請教心理醫生。

  如果確實存在著吃醋的理由時,我們應如何做呢?此時必須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尊重對方的感情。要知道,她(他)不是你的私有財產,她<他)有權與別人交往,甚至愛上別人。但要知道,這一切與真正的愛情還很遠。如果你吃醋了,只有一條出路:以愛取愛,挽回愛情。

三、戀人脾氣與你不同怎麼辦

  大學生選擇對象的標準五花八門,有的看品德,有的看才學,有的看出身,有的看容貌,也有的看金錢和地位。但是.在選擇戀人的過程中你考慮到脾氣了沒有?脾氣的不同會不會影響愛情的發展呢?

 所謂人的脾氣,籠統地講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性格,二是氣質。

  1.性格

 社會心理學認為,在性格上促使人們相互喜歡的條件有如下兩種:

  (l)相似或接近

 人們之所以能互相喜歡以至相親相愛,從某一方面說是由於雙方在性格上具有相似或接近之處。所謂「相似」,是指興趣、態度、愛好等方面的相同或相當。兩個人在性格上完全相當或相同是不可能的,也沒必要,只要在某些方面相近,在大的原則問題上一致,就可以成為愛情的基礎。所謂「接近」是指彼此相處時間久、交往機會多,隨著接觸中的加深了解,最終建立愛情。應該說人與人之間彼此接近是形成愛情的重要條件,人們常說的「知之深,愛之切」,就是這個意思。

  (2)互補

  性格特徵的互補,也可以成為彼此吸引的主要原因。所謂「互補」,是指雙方個性特點雖不相同,但二者可取長補短,互相補充。一個急性子遇到了一個慢性子,雖然有時不免發生矛盾,但卻可以相互制約。一個性格外向者與一個性格內向者結合也會相得益彰。國外有的心理學家在探求兩性間從朋友關係到夫妻關係的演變過程中發現:相似與互補因素在愛情的發展中非常重要。特別指出,雙方初交時,社會性的相似面(如宗教信仰、經濟地位、社會背景、種族差異等)顯得重要;深交後個人性格的相似面(如興趣、態度等)顯得重要;而若長期維持友誼或愛情,雙方在性格特徵上的互補則顯得更為重要。例如,獨立性很強的人是不容易與同樣性格的人相處的,而與性格溫婉的人結合,卻可能和平共處。風趣幽默的健談者與沉默寡言的人也可結合:一個需要忠實的聽眾,一個需要風趣的演員,各得其所。倘若兩個不輕易說笑的人湊到一起會使生活寂寞無聊,而兩挺「機關槍」相遇又會整日不得安寧。在這些情況下,雙方均有互補的需要。如果各自都能從對方獲得滿足,那就好像剪刀的兩股,彼此依附,相輔相成,這樣的一對難道不也是天作之合的美滿姻緣嗎?

  此種互補效應對於興趣愛好、專業特長及其他方面也同樣適用。許多事實證明,表面上十分般配的夫妻未必能白頭偕老,而看起來在某些方面相差懸殊的配偶卻很可能日久天長。情投意合併不一定要性格相同,性格相異而互補,同樣可以取得認識上的一致、感情上的共鳴、行動上的協調。

  強調互補的重要並不是提倡人們在選擇對象時專門求異不求同。生活本身是錯綜複雜、豐富多彩的,絕無單一模式可循,況且在大的方面相一致終究是必要的。愛情最堅實的基礎是志同道合,至於其他方面則不必過於拘泥。要知道,愛情的前提是雙方互相喜歡,性格並不是影響愛情的決定因素。當然,如果對方性格過於怪異,也是會妨礙愛情生活的。

  2.氣質

  心理學家認為不同氣質類型的人,在戀愛過程中的行為表現和表達感情的方式不盡相同。因此,不同氣質類型的人,在戀愛中各有所長、各有所短,要發揮優勢,揚長補短,以獲得愛情的成功。(氣質的分類及特徵詳見《第八篇個性完善篇》)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具有多血質特徵的男青年感情豐富,表現多情,但有時感情易變,可能有「冷熱病」,因此在戀愛中,要力求感情穩定,多方了解,逐步前進,以免給對方造成不真誠、虛情假意的誤解。具有膽汁質特徵的男青年感受愛情迅速、強烈,表達愛情坦率,但對待愛情簡單化,表達欠含蓄。因此在戀愛過程中,要注意尊重對方的人格,其語言與行為要注意檢點。具有粘液質特徵的男青年對愛情老練沉著,一般不感情用事,表現冷淡,行動遲緩,可能使人產生深奧莫測之感,因此在戀愛過程中要注意及時捕捉愛情信息,並作出正確的反應,以免耽誤良機。具有抑鬱質特徵的男青年對愛情表現深刻,往往深思熟慮,感情內傾而不外現,但缺乏表達愛情的勇氣,因此在戀愛中要注意積極主動,要敢於吐露衷情。

  另外,男大學生在戀愛中還要善於對待不同氣質類型的女大學生。根據抑鬱質型的女大學生易形成狹隘、多疑、優柔寡斷、缺乏自信等性格特點,男大學生在與其相處過程中,要多關心、多鼓勵、多支持,不要在公開場合批評、指責她,即使在私下批評也不可過分嚴厲,要設法培養對方的自信心和緊張工作的習懼;根據粘液質型的女大學生易形成固執、冷峻、遲緩等性格特點,男大學生與她在一起時,要有耐心,要允許她有考慮和作出反應的足夠時間,最好經常約她一塊參加各種活動;根據多血質型的女大學生易形成輕浮、散漫、不踏實、不誠懇等性格特點,男大學生在同她交往的過程中,要設法培養其刻苦、紮實、專一的精神,以幫助對方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根據膽汁質型的女大學生易形成任性、粗心、性急、剛愎等性格特點,男大學生與她約會時不宜輕易激怒她,要設法培養其沉著、

堅持到底的精神,也可以進行有說服力的嚴厲批評。

四、「內熱外冷」是何故

  有的熱戀中的女大學生,內心很愛自己的男朋友,但外表卻又經常表現出一種「冷淡」的樣子,為此常鬧出誤會,男友往往以為女友對自己無情或不在意自己。

  青年心理學認為,這是一種「內熱外冷」的逆反心理現象。青春後期,到了性意識發展的成熟階段,青年們已經初步樹立起自己的理想和願望,明確了自己今後的道路。開始滋生初戀的感情,逐漸產生了對愛情專一的追求。男性往往喜歡顯露自己的才華來博得所要追求的女性的歡心,也學會了在女性面前如何盡情表現自己的長處。而女性卻在性格上變得靦腆,不輕易向對方敞開自己的心扉,而採取曲折、間接的方式,含蓄地流露自己的感情。以致出現「內熱外冷」的逆反現象:儘管心裡很喜歡對方,但卻不敢正面迎接對方投射來的愛情,躲躲閃閃,甚至違心地表示拒絕;也有人明明是贊同,也不立即表態,或要故作姿態考驗與刁難對方,然後從對方的窘態和祈求聲中獲得精神上的快感。

  此外,人們在青春成熟期,既有對終身伴侶的追求慾望,同時也存在著對異性接觸的神秘、羞澀以及權衡各種利弊等複雜的思慮,這樣便產生了矛盾的反常心理,出現「內熱外冷」的現象。這種矛盾的心理可以促使其冷靜地考慮問題,不致草率從事。但如果考驗的時間過長,審慎過度,則又會錯過良機,坐失佳偶。

  克服這種「內熱外冷」的反常心理,首先需要對戀愛婚姻有個正確的認識。選擇配偶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既不能太草率,也不能看得過於神秘可怕。其次,只要認準了對象,就應該有勇氣適時地或主動地向對方表明自己的心意與情感,克服難為情等心理障礙。男女相戀,總得有一人去「揭蓋子」,並非都要男方先提出來不可。古時候尚有祝英台用借喻的辦法向梁山伯傾吐愛慕之情、蘇小妹用設擂比才來選擇郎君的故事,為什麼我們當代女大學生反而感到難為情呢?

  願有「內熱外冷」心理的女大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在戀愛中適度地熱情起來,及時捕捉愛情信息,並作出正確反應,以免錯過良機。

五、大學生戀愛的成功率有多高

  青春期的大學生,生理雖已發育成熟,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大學生經濟上的非獨立性與情感上的獨立性所形成的反差是造成未來情感波折的隱患。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尚在形成之中,具有不穩定性,對婚姻和愛情的實質缺乏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激情勝於理智。對戀愛內涵的心理認識不成熟、不現實,往往沉湎於戀愛初始階段那種浪漫幻想的色彩之中,容易把對方看得過於理想化。其戀愛動機也不完全是基於負責任的態度以及對未來成家立業的嚴肅思考,僅僅是出於解悶、好奇、攀比、從眾(即隨大流)等各種不同的心理,所以進入了戀愛階段也缺乏應有的責任感。因此,大學生的戀愛交往不一定能走向婚姻。

  據部分高校男女畢業生抽樣調查表明:大學生的戀愛可以說是變化多端、不易預測的,其中有相當數量的大學生經不起戀愛實踐的考驗,中途夭折。據統計,大學生畢業離校後一年內,往往只有10%左右的人能保持原來的戀愛關係,而真正走人婚姻殿堂的不到3%。如此高的戀愛失敗率,不能不令人深思。

  大學生談戀愛成功率低有其內在的原因。一方面,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談戀愛的動機不夠純正。據調查分析,有14.8%的大學生認為談戀愛是因生活空虛寂寞,尋求精神寄託;有7.2%的大學生認為大學生活單調,以談戀愛尋求刺激;有7.4%的大學生談戀愛是為了找靠山,只挑家庭條件好的異性;有5.4%的大學生是出於好奇,隨便玩玩;有16.6%的大學生談戀愛是怕到社會上後難覓知音;有6%的大學生談戀愛是湊熱鬧,看到別的同學談了,認為不談上一個就表明自己沒有魅力,對異性沒有吸引力,談戀愛是對自我價值的肯定;也有個別人談戀愛純屬玩弄異性感情,有的故意與多個異性「戀愛」而挑起戀愛衝突,儘管這些人是極少數的,但影響極壞。造成大學生談戀愛成功率低的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思想不成熟,戀愛態度輕率。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思想上缺乏充分的準備,更沒有形成客觀的擇偶標準,在性心理的騷動以及情感的導引下,迅速衝破友誼的界限,不負責任地隨意建立戀愛關係;有的一見鍾情,缺乏深入的觀察和全面的了解;有的缺乏解決戀愛中矛盾與衝突的修養和能力,當遇到挫折時便分道揚鑣,不歡而散;也有的大學生不懂得愛情的本質,認為愛情就是兩個異性的一拍即合,當真的要建築愛情大廈時,又發現缺乏堅實的根基。戀愛的動機不純、思想不成熟、不懂得愛情的本質、倉促上陣是造成大學生戀愛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

  面對如此低的成功率,大學生們要學會耐心等待。

  別林斯基說:「如果我們的全部目的僅在於我們個人的幸福,而我們個人的幸福僅僅在於一個愛情,那麼生活就會變成一片遍布荒墓枯冢和破碎心靈的真正陰暗的荒原,變成一座可怕的地獄。」人的一生中會有許多追求,愛情不是人生意義的全部,不可能也不應該僅為愛情活著。對大學生來說,大學階段是一個人非常重要的時期,因為這一時期,正值精力旺盛、記憶力最強、又容易接受新知識的階段,因而它是入的一生中學習、鍛煉、提高各方面能力的最佳時期,但並不一定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戀愛的最適當時期。在這一時期,大學生應該把個人的生活理想、職業理想和實現崇高的社會理想聯繫起來,腳踏實地地去學習、奮鬥,使自己成為主宰自己命運、創造輝煌人生的跨世紀人才。

【問題討論】

  l.戀愛的目的是不是為了結婚?

  2.你能接受上述以結婚率來判斷大學生戀愛成功率的說法嗎?

六、愛情是不可決的堤

  愛情作為人類最美妙和最深沉的情感,在戀愛階段出現如痴如醉、如膠似漆、難捨難分的激情片段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控制不住感情的潮流,任其狂漲泛濫,衝決理智的堤壩,淹沒的只能是自己。

  近年來,由於受西方「性解放」的影響和自由化的侵蝕,一些大學生把貞操看得越來越輕。某高校對741名學生進行抽樣調查,大學生對「非婚姻關係而同居的現象」,持「只要雙方同意不妨礙他人,別人管不著」態度者佔51.8%,另有32%也只是認為「不可取」,「堅決反對」的只佔16.2%;認為婚前性行為「只要基於愛情就行」或「只要雙方願意就可以」的佔53%;對愛情「只求曾經擁有,不求天長地久」的佔33.7%;認為「三角戀愛」是公平競爭,無可非議的佔23.4%,認為「應視情況而定」的佔53%,認為「不道德」的只佔23.6%o從中可見,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深化,呈多元狀態的文化思潮對青年,尤其是對高文化區的大學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造成越軌行為增多,其中的負面效應不容忽視。

  1.大學生發生婚前性行為的特點

  大學生婚前性行為時有發生,其特點主要表現為:

  (l)突發性。往往在無心理準備或心理準備不足的情況下發生。

  (2)非理智性。大學生已是青年,較少為別人所脅迫,大多是在雙方自願而又不理智的情況下發生性行為。

  (3)反覆性。由於年齡和觀念的影響,一旦衝破這一防線,便不再過多顧慮,還會多次反覆發生。

 2.大學生發生婚前性行為產生的困擾

  大學生發生婚前性行為對心理產生極大的困擾。具體表現為女生比男生要強烈許多,既擔心懷孕影響自身名譽,又怕今後戀愛失敗等,而且往往還伴有自責、罪惡感和怨恨對方的情緒,這樣沉重的心理負擔使一些比較脆弱的人產生輕生念頭。據某市公安局調查,女性自殺中有5%左右是因戀愛失身被拋棄造成的。由於未婚失身被拋棄不受法律保護,尤其是在我國這樣一個封建文化積澱很深的國度里,這種經歷對女青年的身心危害極大,同時也會給她們再度戀愛帶來困難,甚至給她以後的婚姻造成不幸。正因為如此,為了對自己負責任,女大學生尤其要正確認識並正確對待婚前性行為。

  3.正確對待婚前性行為

  俗話說,性,動物之本能也。任何人都不可能與此絕緣。男女兩性之間的深厚感情以及思想交融,實在難以忽略其中性的因素。戀愛雙方墜入愛河之後,由於擁抱、撫摸、親吻等會使人處於持續的衝動和愉悅的情緒之中,此時此刻,理智便是感情河流中的航標燈,它為熱戀的情侶導航引路。從生理的角度來看,熱戀中的男性,產生性衝動是自然的事,而同期的女性在戀愛中則更重視心與心的交流,更嚮往浪漫純潔的交往,對性行為往往有所排斥。在很多情況下,女性的第一次性行為,都不是出於自身的性慾需求,而是為了向戀人表達自己的愛意,試圖用一種犧牲來贏得對方更熱烈的愛情,這是男女兩性在戀愛中的根本差異。可是,女青年的這種犧牲是十分危險的,男女雙方在性生理上雖然已經成

熟,但在性心理上還極為稚嫩,一旦偷嘗禁果,往往會被性的強烈刺激所控制。當肉體的需要佔據了主導地位的時候,原先美好的愛情已經變質,戀愛雙方的關係也將產生根本的變化。女方在戀愛中的地位會一落千丈,不僅被男方的內心所鄖視,自己也會對自己產生厭惡感。如果把人生最純潔的一段情感演變成這樣一種狀態,無疑是一種失敗。更為重要的是,性衝動的後果幾乎總是由女方來獨自承擔,包括肉體和心靈兩方面。這對於一個年輕的女大學生來說,不啻是一場災難,可能因為這一場災難,而影響到她一生的幸福。

  作為女方,一定要懂得自尊自愛,要有自我保護意識,要知道建立在性慾滿足基礎上的戀情是不能持久的。即便是對自己熱戀的愛人,也要學會說「不」。如果因此失去對方,那麼說明對方並不愛你,如果你們依然相愛,那麼就應繼續善待這份感情。作為男方,如果你真心地愛著對方,請一定珍惜她的一切美好的東西,不要把身體的交付當作對她的愛的考驗。人畢竟不同於動物,人有控制自己慾望的能力。大學期間的戀愛,更應重視心靈的交流,即使這一次戀愛不能持久,也請保留一份美好在心中,千萬不要為了一時的衝動而付出慘痛的代價。

  熱戀中的性衝動,對大學生來說是思想上的解放、精神上的渴求和行為上的謹慎幾方

面的矛盾交織,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來抑制:

  (l)性的升華。首先應該認識到婚前性行為是一種不符合社會道德規範的行為,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理智地控制這種情感的發展和拯救自己的方法應當是性的升華,將對性的渴望升華為對知識與事業的追求,在學習中充實自己,把生理的慾望升華到提高自我生存價值這一崇高的目標上來。這樣做,不僅可以免除痛悔,還能提升愛的責任,因為只有你的努力,才是深愛的最可靠的保證。

  (2)必要的冷處理。即在產生性衝動時將注意力轉移到中性刺激上,轉移話題,減少親昵動作,也可以減少約會次數,多參加集體活動,享受友情的樂趣。

  ⑶場所與距離的選擇。熱戀中的人在相處時,要注意選擇環境和場所,應避免在偏僻、昏暗處長談、擁抱等。因為異性之間身體接觸時,人的性器官受到刺激而產生條件反射,容易出現性衝動。若此時環境偏僻,沒有干擾,注意力集中,性慾望就會增強,這時人對性衝動的抑制力就會減弱。尤其是男性,由於其生理特點所決定,對性衝動的剋制力有限,極易暴發不顧後果的性衝動。

  總之,在大學校園獨特的文化氛圍里,各種文化思潮和理論流派在充實大學生思想的同時,也對大學生的意識產生了不良影響,只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地吸收,才能為己所用。大學生要注重性知識的了解與學習,樹立正確的性道德觀念,在熱戀中用清醒的理智戰勝情感,具備成熟和負責的思想,克制衝動,促其升華,才能在性社會化過程中順利健康地成長。

第三節愛情挫折及其調適

  大學生涉足戀愛的人為數不少,但「有情人終成眷屬」的不多,許多人在戀愛的過程中都遇到過挫折,經歷過失戀。戀愛挫折會嚴重影響青年學生的正常生活和心理健康。因此,大學生一定要學會正確對待愛情挫折,掌握科學的調適方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將愛情境界升華,使人生更加豐富和充實。 

一.愛情鳥飛走了怎麼辦

 有戀愛就可能有失戀。當熱戀中的「愛情鳥」飛走的時候,愛的心理平衡被打破,兩個人的情感共同體瓦解,熱戀的鏈條斷裂,當事者轉瞬間從原以為擁有整個世界的情感體驗中跌入了一無所有的痛苦深淵。這時,失戀者經常表現為逃避現實,縮小人際交往圈,精神生活上既折磨自己又影響旁人的情緒。不僅如此,失戀者還可能為未來的命運憂愁,他們往往把對愛情的否定、愛情的失敗與人生聯繫起來,對人生道路優心仲仲,產生「人生如夢」的感覺。當然,無論哪個人失戀都會有一些心理上的波動,有的大學生能夠自己調控情感和行為,很快便能從失戀的苦惱中解脫出來;有的大學生則在痛苦的深淵裡愈陷愈深,日漸消沉。對於失戀的人來說,這種痛苦存在的時間或長或短,其影響力也有深有淺,有的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心理、生活和學習。

  面對失戀的打擊,如何坦然地接受它,是對自身心理素質的一種考驗,從根本上來講就是培養自身良好的「自我觀」和「愛情觀」。人無需通過對異性的愛來證明自身存在的價值。愛情對於個人而言的確十分重要,但如果將愛情視為人生惟一的事,則無疑是偏激的。但是,無論從理論上如何認識愛情,當真正失戀的時候痛苦也是在所難免的,這時我們所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儘快減少失戀帶來的痛苦,一方面是從認識上按受,另一方面要進行情緒、行為上的調整。

 1.端正認識

  愛情不是生活的惟一內容,又何必為它耗費所有的精力甚至拋棄生命呢?有些大學生把失戀看成是自我價值的貶損,感到自尊心受到傷害。這是極為不對的,我們應從認識上對失戀進行客觀解釋,認識到談戀愛和做其他事情一樣,都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敗。失戀僅僅說明戀愛關係不融洽,相互不能接納。戀愛關係和任何一種關係一樣,雙方都應對關係的後果負責。如果能認清並承擔自己的那部分責任,就不會那麼怨天尤人,而是平靜、耐心地去面對現實。所以,失戀了,首先要做的便是開列「感情清單」,「感情清單」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內容:

  (1)我們是怎樣戀愛上的?

  (2)我們在一起時,我是否覺得比和別人在一起更快樂、更幸福?

  (3)我的付出,對方是否常有明確的回應?

  (4)我們在一起是否不用多說話而彼此都不會覺得有什麼難堪?

  ⑸提出分手的理由是否成立?如果真是這樣我該如何?如果不是這樣又說明了什麼?

 (6)我如果悲傷痛苦,究競能給我帶來什麼好處?

  (7)我現在有沒有必要記著對方?

  (8)我現在又是一個人了,跟過去的我相比有什麼改變?我對未來有哪些計劃?

  大多數失戀者在開出自己的「感情清單」後都會發現:事實上我們的愛情並不像最初自己感受的那樣,我們的關係也不是那麼美好,只是一種心理錯覺,甚至認為失戀也許是最好的結果。

  失戀的痛苦也是一種人生體驗,正是這些體驗構成了豐富的人生,處理失戀的積極方式應該是面對痛苦、分析原因、吸取教訓,以更加飽滿的精神面貌投入到生活與學習中去。惟此,失戀的痛苦才會變得有意義。

  2.情緒、行為上的調節

  失戀的人可以採取以下方法詞控自己的情緒與行為:

  (1)合理宣洩。失戀後,大學生內心空虛,寂寞感會油然而生,此時最好的辦法是找你最好的朋友或師長,向他們訴說你的悲傷和煩惱。當他們在傾聽你的訴說後,會很好地安慰你;如果你不善言談,那麼你可以奮筆疾書,讓情感在筆端發泄;你也可以關門大哭一場,因為痛哭是一種純真感情的爆發,是一種自我保護性反應。

(2)積極轉移。出現失戀,可以把注意力分散到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中去,因為活動本身就是在沖淡心中的鬱悶。恩格斯曾有過一次失戀,當他心灰意冷時,便去阿爾卑斯山脈旅行。峻偉的山川,廣闊的原野,使恩格斯大為感慨,世界如此宏大,自己的痛苦只不過是滄海一粟而已。

  (3)自我安慰。失戀後,有時也可以適當運用挫摺合理化心理作感情轉移。一種是「酸葡萄」心理,即縮小或否定個人目標的好處,而強調其各種缺點。比如失戀了,就說對方不好,就好像狐狸吃不到葡萄而說葡萄酸一樣。另一種是「甜檸檬」心理,即不是把目標好處縮小,而是把目前的境況擴大。比如失戀了,可以說這更有利於集中精力學習。這兩種方法可以暫時延緩對不愉快的事情真相的接受,直至心理準備完畢,能夠正視現實為止。當然,自我安慰只是一種消極的方法,如果失戀後聽任這兩種心理支配,不能接受現實,那就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4)升華。愛情固然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並非人生的全部意義所在。人生如同一條長河,愛情不過是在人生某一階段最使人感到心曠神怡的事情。生活的內容是豐富的,當失戀的痛苦襲來時,應該用理智戰勝痛苦,把感情、精力投入到充分實現自身價值、對事業的進取和對生活的熱愛上去。

【案例】

貝多芬的失戀與《第︻交響曲》的問世

  「樂聖」貝多芬31歲時深深愛上了一位少女,恰在這時他患了耳聾症,這使貝多芬無法娶到他鐘愛的姑娘,兩年後姑娘出嫁了。病痛的折磨,失戀的打擊,使他痛不欲生,但貝多芬並未被挫折壓倒,而是更加接受生活,接受音樂事業,從音樂中找到感情的寄託。正是在這次失戀之後,貝多芬用他的天才和情感創造了著名的《第一交響曲》,這就是升華。

  (5)為他人著想。走過悲傷,我們能不能給自己一個痛定思痛的機會?人最難做到的事,就是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不妨冷靜下來,站在對方的位置上想一想。俄國偉大的詩人普希金曾經失戀過,但他卻在給對方的詩中寫道:

「我曾經愛過你,愛情,也許

在我的心裡還沒有完全消亡,

但願它不會再打擾你;

我也不想再使你難過悲傷。

我曾經默默無語地,毫無指望地愛過你,

我既忍受著羞怯,又忍受著嫉妒的折磨;

我曾經那樣真誠,那樣溫柔地愛過你,

但願上帝保佑你,另一個人也會像我一樣愛你。

  詩人博大的胸懷,充分展示了他無私而崇高的情操。若能做到這一點,心理便能恢復平衡,痛苦也就自然減少了。

  誰不希望獲得真摯的愛情?然而,愛是給予、是緣分,愛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現實無法與人們的願望等同起來,強扭的瓜不甜,失去你想要愛的人,並不意味著失去了真的「愛」,也不意味著失去了最優秀的人選,只是意味著失去了目前視野中一個被你注意的目標,相信在以後的生活中還會出現令你怦然心動的他(她)、更適合你的他、更優秀的他。

  愛情鳥飛走了無疑是痛苦的,但痛苦也是一種人生的體驗,正是這種體驗構成了豐富的人生。「站直了,別趴下」,超越痛苦,在痛苦中升華,變痛苦為進一步提高自我生存價值的動力,可以讓人生更輝煌。

【問題討論】

「不求天長地久,但求曾經擁有」,這種說法對嗎? 

二.「不懂道理」的人是何故

  著名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認為,人的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組成的。本我是指本來的我、原始的我。把它比喻成嬰兒——不懂得道德規範,一味尋求無條件的滿足與快樂。自我是指現實的我、現在的我。把它比喻成成人一一在現實原則的指導下,力爭既避免痛苦又獲得滿足,代表理性和謹慎。超我是指理想中的我。把它比喻成父母——突出道德化,是人格中最高尚、文明的部分。

  由此可以推斷,我們每個人的心理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每一個部分都好似一個獨立的人,有自己認識自己的行為方式等,這三個人是:「原始人」、「理智人」和「純真人」。他們之間常常意見不一,發生爭論。嚴重的時候會爭鬥,這種心理的「內戰」就是心理衝突。

  有人小時候寫作文,寫到內心矛盾衝突時常這麼比喻:「我的心裡好像有兩個小人在打架。」這兩個小人,無非是「原始人」、「理智人」和「純真人」之中的兩個。

  例如撿到錢,是自己塞進口袋裡呢?還是交給老師?兩個小人打架了,一個說:「這麼多錢可以買多少好東西呀,不能交。」另一個說:「老師教育我們要拾金不昧,要交。」這兩個小人,就是「原始人」和「理智人」。

  理智人已經知道的東西,原始人卻可能會一無所知。例如,一個女孩子被戀人拋棄了,她很傷心。這時有人勸她不必傷心,,而且告訴她「那個男的本來就不是什麼好東西,如果嫁給他,你這輩子可就慘了,所以現在離開他真是一件好事;況且你這麼漂亮,還愁沒有人愛你嗎?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弔死在一棵樹上……」女孩子聽了,說:「你說的都有理,可是,我還是傷心。我還是要再努力,讓他回心轉意,我試著去對他更溫順些、容忍些,也許他就會要我了……」

  在旁人看來,這個女孩子怎麼這麼糊塗,別人已經把道理說得很清楚了,她為什麼還是不明白?

  其實,在女孩心理的外層,理智人早已明白了,而且她也努力想讓自己忘掉那個男人,但是她的原始人卻還不明白。這個原始人只相信自己在經驗中學到的東西,在她的經驗中,那個男人對她一向很好,這一次突然要拋棄她只是個例外。因此,她不認為他是壞人,在她的經驗中,還沒有別人這樣愛過她,雖然理智人說天涯何處無芳草,可是在她的眼中,只有一株芳草,那就是他。

  原始人不傳得抽象的事物,只懂得具體的、現實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現實。

  兒童的心理中這一層很佔優勢,對青少年來說,這一層也有相當優勢。所以高考在即,他雖然坐在書桌前,卻還是讀不下去書。外面風和日麗,綠樹成蔭,鮮花盛開。去游泳、去打球、去郊外登山多有意思,為什麼要讀這無聊的書本?

  然而,不讀書就考不上大學,將來事業上就難以有大的發展,就會落伍於同齡人。再說,大學的確充滿魅力,大學生活豐富多彩<有些大學生會認為並非如此),為了上大學後能快樂地享受大學生活,現在少享受一點也值得。

  這一切道理理智人都懂,而原始人卻並不懂,或者說不完全懂。原始人只懂得外面天氣很好,玩得很愉快,讀書很無聊,至於事業、社會地位、大學生活,他都沒有體會過,他對此一無所知。所以理智人強迫他坐在書桌前,而原始人卻不願讀書就是這個原因。

  不要和原始人講大道理,他們不懂,他們所懂的道理是真真切切感受到的、形象具體的道理。

有些失戀中的心理問題,就來源於「原始人」的無知。同學們,你們明白了嗎? 

三.怎樣從單相思中解脫出來

  一廂情願式的愛情,俗稱單相思。它是指以一方對另一方的一廂情願的傾慕與愛戀為特點的畸形愛情。單相思很令人苦惱,嚴重的還可引起身心兩個方面的疾病。了解它的發生過程,對於擺脫這種狀況,有一定的幫助。

  年輕人當然可以追求自己的意中人,但是,這種追求需要有一定的現實基礎,即要有實現這個追求的可能性。一廂情願,就是因為缺乏這個現實基礎,結果就成了一種無效的追求。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無效的追求呢?主要是當事人對他人的認知出現了偏差,造成「愛情錯覺」。

  心理學認為,人的認知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這種反映有時受到主、客觀因素的干擾,可能出現偏差。一廂情願者往往由於對傾慕的對象一往情深,希望得到對方愛情的動機十分強烈,在這種心理的支配下,常常會把對方的言行舉止納入自己主觀需要的軌道來理解,造成對他人認知的偏差,出現「愛情錯覺」。例如,對方一個眼神,一句模稜兩可的話,在第三者看來微不足道,但在他看來,似乎暗示了點什麼。而且一廂情願者總是過晚地發現自己的過失,給自己帶來很大的麻煩。

  具體地說,下面幾個主觀因素對一廂情願者的影響最大:

  (1)天真。有些人對自己的感情看得太重,認為自己是真心實意的,因而理應得到對方的回報。

  (2)輕信。在日常的交往中,對方可能會有意無意地給過你一些暗示,但千萬不要就此認定對方一定有意於你。友情與愛情有質的區別,要善於辨別友情與愛情。

  (3)美化。「情人眼裡出西施」,認為自己所愛的人最好,連缺點也愛,這是一廂情願者的通病。對所傾慕的對象作一個不帶感情色彩的實事求是的評價,對於擺脫單相思之苦,往往是有效的。

  (4)虛榮。不能正確對待事實,認為承認事實,就是承認自己配不上對方,因而為了挽回面子,無論如何也要把對方追到手。於是,便可能形成一個惡性循環:越是追不到的,越是要追。其實愛與不愛,這僅僅是對方的選擇,並不能證明你的人格有什麼低下之處,過於計較這一點,可能會發展到報復行動,這就很危險了。

  大學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單相思現象比較常見,且較多地出現在性格內向、敏感、富於幻想、自卑感強的人身上。首先是自己愛上了對方,於是也希望得到對方的愛,在這種具有彌散作用的心理支配下,就會把對方的親切和藹、熱情大方當作是愛的表示,並堅信無疑,從而陷入單戀的深淵,不能自拔。

  單相思者固然會體驗到一種深刻的快樂,但更多的會體驗到情感的痛苦,因為他們無法正常地向自己所鍾愛的異性傾訴柔情,更不能感受到對方愛意的溫馨。

 克服單戀的痛苦重在防患於未然。首先是要避免「戀愛錯覺」,學會準確地觀察和分析對方的表情,用心明辨;其次要重視其反覆性,若某種信息經常出現,可能意義很深,而單單出現一兩次就不足為奇了;再次要學會用聯繫的觀點去分析問題,把某種信息和其他因素結合起來考慮。如有個小夥子經常對一位姑娘進行幫助,如果這小夥子是熱心腸的人,對誰都樂於幫助,那麼姑娘大可不必胡思亂想;如果這小夥子只對這個姑娘樂善好施,那就需得注意了。

一旦單戀發生在你身上,那就需要拿出十足的勇氣,克服羞怯心理和自我安慰心理的折磨,勇敢地用心靈去碰撞。如果對方有意,心靈閃現出共同撞擊的火花,單戀則轉化為「雙戀」,愛的快樂就取代了愛的痛苦。如果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則應該面對現實,勇敢地拋棄幻想,用理智去主宰自己的感情,通過思想感情的轉換和升華來獲取心理平衡。


推薦閱讀:

男性評分,來看看你有多少分(自評)
戀愛中,神秘感就是一個人的護城河
戀愛大忌十六宗罪
怎樣提升氣質從美女變女神?
一個為謊言設立的節日

TAG:戀愛心理 | 戀愛 | 心理 | 愛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