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改變一個人的行為,和他講道理是沒有用

時間不會等你

每天多一點反思

彭縈 改變自己主創

ZeeTea CEO | 創業者 | 撰稿人 | 性格分析師

我們改變自己有一固定的欄目是,每天多一點反思。

反思什麼?反思今天發生的每一件事、做的每一個選擇、花費的每一分鐘、注意力投入的每一個東西、每一場好的或者不好的談話、以及身邊每一個人。

這篇文章,就是三個反思。有時候看別人的反思能啟發對自我的反思。

要改變一個人的行為,和他講道理是沒有用的

by 梁東

要改變一個人的行為,跟他講道理是沒有用的

我們說需要辯證地看辯論,有些人就認為辯論可以令事情越辯越明,還有些人認為辯論會讓事情越辯越亂。

究竟真理是越辯越明還是越辯越亂,這背後其實有一個機理,就是持有這些說法的人是不是有道統。

什麼叫「有道統」?我強烈建議大家有機會的話去不同的地方走走,接觸不同的人,你會發現有一些人,他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在向事情背後的某個東西致敬。

對於有道統的人來說,或者知道有道統的人來說,辯論就沒有意義了。有些時候,辯論只能讓失利的人充滿沮喪,讓佔上風的人在滔滔不絕的過程當中產生新的「我慢」——自我的傲慢感。

在現實生活中,我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事實,絕大部分人行為的改變,都不是因為你把道理講清楚以後他就改了的,道理只能帶來「知道」「明白」「說不過你」……只有情緒和習慣,甚至是恐懼會帶來行動,會帶來改變。

由此,我發現了一個更有趣的點,那就是我們一直以為邏輯和道理可以用來指導我們的行動,其實非也。邏輯和道理只能用來解釋我們的行動,我們說什麼並不是因為自己這樣認為,而是因為我們這樣做了之後,要找到一套事情來合理化。

最明顯的道理就是已經買了房子的人,他就會去選取那些房子會一直上漲的信息,並不斷強化,不斷跟朋友分享;那些還沒有買到房子的人,就傾向於去看那些房子馬上就要崩盤的消息,而且心中充滿了期待。

那些性格強悍的媽媽會有一套自己的邏輯,她們會告訴你,你不大聲地叫出這個小孩的全名就不足以震懾他。我們每個人小時候可能都有這種經歷,當大人大聲地叫出你的全名時,你大概知道問題嚴重了。當這個類型的媽媽陷在這種行為習慣裡面的時候,她們會找出很多道理和邏輯來為自己的行為辯護。

所以,知識、邏輯、道理,都只能用來解釋行為。那麼,行為從哪裡來呢?其實,行為是從習慣里來。那麼,習慣又從哪裡來?從最開始的養成乃至後來你的心智模式裡面的貪婪、慾望和恐懼里來。要改變一個人的行為,跟他講道理是沒有用的。在這個世界上,每一種道理都是對的。

莊子早就看到了這一點。所以他才說「言辯而不及」,「大辯不言」。

有一個話題就是雄辯解釋主義分子是多麼可怕。如果你發現身邊有一個滔滔不絕的非典型性雄辯症患者,他會事事都要和你對質,說你曾經說過什麼,後來他又說過什麼,然後你又說了什麼…

請儘快遠離這種人,否則你一定會充滿挫折感。因為他有天生的能記住你說的每一句話的能力。他有強大的體系,令你對自己充滿確定的否認。但是,他能為你做什麼呢?他除了證明你是錯的而他是對的以外,什麼也證明不了。

反過來說,我們是不是也是這樣的人呢?我們證明了自己是對的,那又如何呢?你就算證明了別人的錯又如何呢?一個時常要證明自己是正確的人,只能代表他在心裏面多麼渴望被人認同——他不是錯的,他值得被認為是對的。

時間久了,你就會發現箇中奧妙,以前我們常常說「為而不爭」,說的是這個事情做了就不要爭論。其實,還有一個更高層次的描述,就是當你做成了這事就沒有什麼好討論的了。

我常常和朋友們開玩笑:「財富自由之路我未必能幫你,心靈自由之路也許我能幫你。」

我之所以敢這麼說,主要是因為看見所有人都沒有達到心靈自由。當你發現別人也沒有達到心靈自由的時候,你就不是輸的那個人,即你沒有敗,所以是半贏,算是半成功,於是就接近心靈自由。簡單來講,就是發現別人也沒有獲得心靈自由,是讓自己心靈自由的基礎。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我舒服了好多。

其實,我的心裡是相當不自由的。看到這裡,你會不會覺得可以舒服一點兒呢?我在讀《莊子》的時候,看著他大段大段地描述各種顱內高潮,我越來越在自由裡面看到了他的不自由,一想到莊子其實也不自由,我就舒服多了。

發獃的人和不發獃的人之間差別在哪裡

講到「孰知不言之辯,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謂天府。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來,此之謂葆光」。什麼意思呢?安守自己的本分就是達到了學的基點,誰能知道不用言語的辯論和無可名狀的大道,那就可以稱之為達到天賦的境界。天賦就是渾然不知、無所不成的意思。如果用水來做比喻,把水灌進去,你也不覺得太滿,把水取出來,你也不覺得太干,不知道它的源流來自何處,這就叫作「葆光」。外面的越灰暗,裡面的越光明。

「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來,此之謂葆光」。有一種人就是這樣,什麼叫作高級的人?我曾經認識一位先生,我去拜訪他,初次見面,似乎我講的東西也能跟他對上話,感覺還比他高半格,但當我努力讓自己講更多、更高級、更深奧的東西時,他好像永遠也只比我低半格,並沒有顯得差很遠。後來,我又看見一個比我高很多的人,一起聊天的時候,我發現這位先生還是只比那個人低半格。突然,我意識到了他能夠控制自己與任何人都差半格,讓你感覺他只比你低半格。你給他講很多,他好像也能夠接得住你,飯桌上突然冷場了,他也不著急成為第一個說話的人。

說到此處,我們再來做一個簡單的日常練習。譬如,在一個飯桌上,六七個人一起吃飯,有些時候會突然冷場,你觀察一下誰會是在這種突然冷場之後第一個說話的人。我有一個朋友就說,他發現自己就是這樣的人,他觀察過我,似乎我也曾經是這樣的人。

我發現有一種人,他在大家都在沉默冷場的時候,也不著急要表達什麼,但是沒話說的時候,他的神態也不尷尬,這種狀態就叫作「葆光」。你可以想像有這樣的朋友嗎?不強行刷存在感,沒人理他的時候,他也怡然自得,但每個人都知道他很厲害。那麼,他是怎麼讓人感覺他很厲害的呢?並不是因為他說得多,而是他能夠在不解釋、不辯論、不搶先發言,而且還在不發獃的狀況下呈現出一種自在。

有一種人坐在那裡不玩手機、不看報紙、不玩指甲的話,他們的兩眼是直的,是發獃的狀態;還有一種人,他們不玩手機、不看報紙,也不玩指甲,他們就是不發獃。你發現發獃的人和不發獃的人之間的差別在哪裡了嗎?

莊子曾經講過一個故事,一頭母豬躺在那裡睡午覺,一群小豬去吃奶。這個母豬一死,馬上小豬就都知道了。按道理說這個母豬也沒動,是什麼東西變化了呢?

有魅力的人是什麼樣子的

沉默是一種表象,支撐你沉默的內在心智模式、情緒狀態。你是否知道人家說的東西,以及你是否有刷存在感的自信都決定了你沉默的魅力所在——同樣是沉默,差別卻很大。

我們生活在當代,最大的樂趣就是看見滿世界都是刷存在感的人。如果你意識到自己曾經是這樣的人,如果你意識到自己可以知道一切或者儘可能地知道更多,但是你不爭辯、不解釋,只是按照自己的節奏去走,做你該做的事,就自然會長出一種魅力和福德。

《聖經》上有一句話大致是這樣說的,有福的人會按照自己的節奏生長,無論生活的洪流如何,不緊不慢、不疾不徐,我覺得這就叫作一個人的魅力。

不管你是少女還是少婦,不管你是叔叔還是哥哥,不管你是男生還是女生,我都想和你分享一下我的態度,希望這也可以成為你的指導。那就是:不點破、不解釋、不辯論,按照自己的節奏做事情。

堅持這個方法練習三十天,你就會發現有一些神奇的改變。注意,如果不得不說話的話,慢一點兒,暖暖地看著別人吹牛也是一種很爽的心理狀態。

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自在睡覺 | ID:zizaishuijiao,源自《自在睡覺》系列節目《梁注莊子》

封面圖 byTom Haugomat

今天的會員專屬語音

你身邊有沒有很忙的人?你身邊有沒有瞎忙的人?你是哪一種忙的人?

彭縈她一直都處於一種追求時間成本最小值,成果利益最大化的處理模式中,這同時也是一個公式,需要運用到一個變數,叫做 hourly rate,也就是說,如果市場上有人要買你的一小時,它的價位是多少?

本周末的會員語音分享,彭縈她將會和你分享《你的一小時,值多少錢?》。

今天你做了什麼改變

「你每一次和他聊天,這個人都讓你覺得加分嗎?」應該作為你評價一個人的首要標準。

彭縈所說的溝通高手,每一次都能維持或增進關係,在溝通過程中無往不利,甚至超出對方的期待。這樣的能力,其實都是可以通過後天有技巧的練習實現。怎麼進行溝通能力的刻意練習?彭縈在上一期的語音《如何成為溝通高手》中提供了實用的方法論。

下面是精選的改變自己會員對彭縈 20170416 期語音《如何成為一個溝通高手》的反饋:

@會員Beurself

曾經一段時間,我每天晚上都會針對一天所發生的事做自我反思,通過這個方法可以獲得內心的平靜,有時可以達到心流狀態。接著突然在某一天,發現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處理人際問題的能力有了很大的長進。當然,我對這種狀態就很滿足啦,覺得這樣的能力、狀態已經很不錯了,然後就把自我反思這個睡前功課給去掉了。但我後來發現,人的能力不是有了就會一直有,要命的是,它是會退化的。所以自我反思必定是個長期功課!結合之前彭縈姐和輝哥的錄音,我覺得可以利用第三空間,進行自我反思,並將反思的過程或結果寫下來,作為輸出。

@會員夢吉

剛好本周一直在社交,有各種要請客吃的飯局與被請的飯局,在聊天交往中,有些地方說話做事都有很多不足,剛好遇見本周的會員語音。我自己也是一直在做自我反思,在每次與比自己年長的或者需要自己放低姿態的人的溝通中,發現自己身上很多的孩子氣…我會在印象筆記里記錄當天發生了什麼,我做的為什麼不好,如果下次這種我會怎麼做。權當是積累

@會員June

我常常都感覺到和人沒有話說,比如和老闆除了彙報工作不知道再說什麼,和同事除了談工作也不知道再說什麼,和新認識的人基本上不知道要說什麼。我父母也是不會說話的人,所以,我一直覺得會說話是天生的。今天聽了語音後,知道原來溝通還可以通過刻意練習提高的。我覺得自己在和人溝通的過程中,是不會關注別人的情緒的,或者說即使察覺到別人的情緒,有時不知道怎麼去回應。比如,即使察覺到談話人心情難過,也不知道我該怎麼反應,是告訴他我感覺他的難過了嗎?我常常做的是當作沒有發生過。另外,我只是在埋怨自己不會說話,可是自己也沒有去反思過自己做了什麼去改變。謝謝分享,這次的話題獲益良多。

@會員san gu

1.想起 20170205 那期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感覺這兩期語音是相輔相成的。只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後,才能在溝通中冷靜思考,將自己抽離出來觀察自己,靈活調動溝通行為資料庫。

2.彭縈您總愛留下一些問題給我們思考,感覺只有很好地去實踐這些問題,反思自己,再記錄分析,才能有所收穫。

3.疑問:如果在某些方面已經給對方留下不好的印象,該如何彌補?

彭縈:嗯,這個問題可以找個機會在語音里專門說說。

新會員的專屬福利:

推薦閱讀:

拿破崙有沒有提過「睡獅」論?
人人網 校內 - 瀏覽日誌 - 我愛你,沒有什麼目的。只是想好好愛你。
你有沒有想過,這輩子不結婚了?
從八字中看你能得到一個什麼樣的妻子,對你一生有沒有幫助
這些都是皮膚癌的前期癥狀,快來看看你周圍的人有沒有

TAG:改變 | 道理 | 行為 | 沒有 | 講道理 |